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对克芜踪、毒鼠强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血液灌流(HP)法治疗10例克芜踪中毒,10例毒鼠强中毒患者,进行疗效总结,并与以往应用常规治疗(未行血液灌流)的克芜踪中毒10例、毒鼠强中毒26例进行比较.结果:未行血液灌流的10例克芜踪中毒患者均死亡.经血液灌流的10例患者治愈8例、死亡2例.毒鼠强中毒患者经血液灌流病例10例与未行血液灌流病例26例比较,意识清醒和抽搐停止时间均显著提前(HP组分别为(8.7±2.8)h和(1.6±0.6)日,非HP组分别为(17.1±9.6)h和(4.0±3.5)日).血液灌流组10例无死亡病例,非血液灌流组26例,死亡2例,死亡率7.7%.结论:血液灌流治疗克芜踪和中毒鼠强疗效确切,为目前治疗克芜踪、毒鼠强中毒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液灌流(HP)加血液透析(HD)治疗百草枯中毒的疗效。方法:6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分为血液灌流加血液透析联合治疗组和未灌流常规治疗对照组,进行疗效分析。结果:30例HP+HD联合治疗组,19例治愈,治愈率76.7%;常规治疗组,8例治愈,治愈率4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HD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可降低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白毒伞蕈中毒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4年6月至8月集中收治的进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的13例急性重症白毒伞蕈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13例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心肌酶及临床症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13例患者在应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后,血液中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明显下降,其中BUN、SCr、CK—MB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除2例患者由于经济原因未坚持治疗自动出院、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10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对于急性重症白毒伞蕈中毒的救治,早期及时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可有效地清除和吸附血液中BUN、SCr、CK—MB、ALT、AST、LDH毒性物质,是避免白毒伞蕈中毒发生致死性肝损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百草枯中毒的效果。方法分析我科于2006年1月-2009年11月收治的27例百草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例)和对照组(14例),对照组在入院后立即给予洗胃、导泄、利尿、抗氧化、保护脏器功能及大剂量激素和环磷酰胺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及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生还8例,死亡5例,存活率61.5%,对照组生还2例,死亡12例,存活率14.3%。死亡病例中的存活时间,治疗组为(12.9±3.6)d,对照组为(5.7±2.4)d。结论血液灌流联合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百草枯中毒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急性重度鱼胆中毒疗效。方法选取近5年来收治的24例患者,在内科一般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A组12例给予HD+HP治疗,B组12例单纯HD治疗,在进入多尿期后,减少血液净化次数,血肌酐(SCr)降至300/xmol/L以下,停止血液净化治疗。结果生化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钾(K+)、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肝功能(ALT)恢复正常的时问,少尿期持续的时间、平均住院日以及治愈率等,HD+HP组均优于HD组(P〈0.05)。结论HP联合HD是治疗重度鱼胆中毒的更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通过检测AL患者血清中VEGF的含量,探讨AL患者血清VEGF含量变化与治疗疗效的关系。使用ELISA法检测42例AL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其中,对25例初治AL患者治疗前后、10例复发AL患者复发前后、7例难治AL患者及AL患者各亚型VEGF水平进行分析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同时对VEGF水平与骨髓涂片有核细胞中原始幼稚细胞数及其它临床化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1)初治AL患者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109.60&#177;36.81)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59.45&#177;20.2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患者完全缓解CR组VEGF水平(78.87&#177;17.66)pg/mL,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AL患者CR组化疗前血清VEGF水平(101.09&#177;32.44)pg/mL,未完全缓解NR组化疗前血清VEGF水平(131.48&#177;40.76)pg/mL,NR组高于CR组,但差异不显著(t=1.96,P〉0.05);2)复发AL患者完全缓解及复发后VEGF水平分别为(98.84&#177;24.47)pg/mL和(133.48&#177;60.96)pg/mL,差异不显著(t=1.82,P〉0.05);3)难治AL组VEGF水平(125.16&#177;54.45)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初治组CR期AL患者(P〈0.01);4)VEGF水平与骨髓中白血病细胞数正相关(r=0.52,P〈0.01),与患者的年龄、FAB分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均无相关。初治AL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完全缓解后恢复至接近正常,复发时再次升高,难治者VEGF水平比初治者明显增高。外周血VEGF水平与白血病治疗疗效相关,检测VEGF对AL患者判断病情、预测复发、指导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及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8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早期给予血液灌流治疗,并对救治结果进行观察总结.结果:血液灌流组患者病情缓解较快.结论:血液灌流是抢救急性百草枯中毒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介入法植入国产支架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介入法植入国产支架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引起的排尿困难62例。1%利多卡因尿道粘膜麻醉,X线透视引导下经尿道将62枚国产支架放置在前列腺尿道最狭窄处。结果:62例患者1次植入成功率98.4%(61/62)。57例植入支架后立即自行排尿,排尿通畅率为95.2%(57/62)。46例术后随访,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术前(27.8&#177;4.1)mL/s降至术后(5.2&#177;4.3)mL/s,平均尿流率术前(5.1&#177;3.7)mL/s增至术后(12.9&#177;4.2)mL/s,最大尿流率术前(1.8&#177;3.2)ml/s增至术后(14.2&#177;2.8)mL/s,剩余尿量术前(173&#177;28.4)mL降至术后(54.2&#177;23.7)mL,术前术后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介入法植入国产支架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疗效迅速、安全可靠、创伤性小,尤其是治疗高龄、高危且不适合手术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重症克感敏中毒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方法:在一般性抢救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等血液净化技术抢救治疗急重症克感敏中毒患者18例。结果:抢救成功17例(94.4%),且无并发症、后遗症;1例因凝血功能障碍,呼吸循环衰竭死亡。结论:血液净化是抢救急重症克感敏中毒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治疗周期短、效果好、副作用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HIE)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D-二聚体(DD)的变化规律,观察HIE患儿血管内皮损伤情况,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检测60例HIE患儿(轻、中、重度各20例)血浆中vWF及DD值,并与20例正常新生儿脐带血进行比较。按临床分度标准将HIE患儿分为轻、中、重三组。轻度组DD及vWF平均值分别为:(0.0591&#177;0.0078)mg/L,(50.78&#177;6.06)%,与正常对照组平均值(0.0378&#177;0.0070)mg/L,(33.57&#177;6.15)%比较,DD值无差异(P〉0.05),vWF值有不同(P〈0.01);中度组DD及vWF平均值分别为:(0.1857&#177;0.1183)mg/L,(94.58&#177;5.67)%,与正常对照组平均值比较均增高显著(P〈0.01);重度组DD及vWF平均值分别为:(0.9264&#177;0.0633)mg/L,(228.35&#177;38.27)%,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增高显著(P〈0.01);轻、中、重度三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并且两两间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1)。vWF与DD间具有直线相关性(r=0.960,P〈0.01)。轻度HIE患儿血管内皮已有损伤,但凝血功能尚正常;中、重度HIE患儿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凝血功能异常,反映血液高凝状态,其异常程度与病情轻重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杀虫剂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 年11 月至2013 年11月我院收治的94 例急性重度有机磷杀虫剂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7 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7 例给予血液灌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反跳率、阿托品使用总量、治愈率、平均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反跳率、阿托品使用总量、治愈率、平均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优,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杀虫剂重度临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选取健康黑山羊10只,随机分为2组,第一组肌内注射CO.SMM缓释型注射液60mg/kg,第二组肌内注射单方SMM注射液60mg/kg,均以SMM计.注射后间隔一定时间采血,以HPLC测定血浆中SMM、TMP的浓度,用药代动力学视窗分析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单剂量肌内注射CO.SMM缓释型注射液后,SMM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TMP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SMM和TMP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Ka(0.56&#177;0.095)h和(0.87&#177;0.15)h;T1/2(12.20&#177;0.70)h和(13.61&#177;1.78)h;Tmax(2.58&#177;0.35)h和(2.68&#177;0.26)h;Cmax(52.27&#177;1.05)μg/mL和(3.83&#177;0.095)μg/mL.单剂量肌内注射单方SMM注射液后,SMM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Ka(0.42&#177;0.046)h;T1/2(1.27&#177;0.068)h;Tmax(1.00&#177;0.061)h;Cmax(77.06&#177;2.12)μg/mL.肌内注射CO.SMM缓释型注射液和单方SMM注射液后,SMM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有显著差异,前者的吸收半衰期、达峰时间及消除半衰期均大于后者(p〈0.05),而最大血药浓度前者却小于后者(p〈0.05),表明CO.SMM缓释型注射液肌注后SMM吸收缓慢,消除半衰期延长,达峰延迟,血药浓度平稳,具有缓释长效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测评价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在剖宫产术中的效果。方法:初产妇80例,头位单胎,年龄(26.5±2.8)岁,体重(61.7±8.3)kg,孕期(39.15±1.9)周。随机分硬膜外(EA)组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组。分别观测麻醉后3、5、10、15、20、25min平均动脉压(MAP),麻醉诱导到胎儿娩出时间(I-D),子宫切开至胎儿取出时间(U—D),硬膜外局麻用药量,麻醉效果评价。结果:CSEA组与EA组比较,I-D、U-D短,硬膜外用药量少。麻醉效果CSEA组优占97%,良为3%,差为0,明显高于EA组。结论:CSEA用于剖宫产术效果优于单纯EA。  相似文献   

14.
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监测动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A-ECMO)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分析其脑血流参数与血压、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流量变化的关系,以及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与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的关系,为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早期预后提供依据。转机后对VA-ECMO患者进行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s,MCA)血流监测,记录脑血流与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ECMO流量情况,根据脉压差(Pulse Pressure,PP)是否大于10 mmHg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情况及ECMO流量特点,以及脑血流改变与患者急性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P≤10 mmHg组的VA-ECMO患者MAP低于PP>10 mmHg组[(59.44±15.54) mmHg vs (77.93±8.68) mmHg,P=0.008],其ECMO流量高于PP>10 mmHg组[(4.29±0.88) L/min vs (3.37±0.74) L/min,P=0.041],此时MCA的收缩期流速、平均流速、脑血流指数相较于PP>10 mmHg组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MCA舒张期流速无显著性差异。PP≤10 mmHg组患者右侧MCA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均低于PP>10 mmH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泵功能衰竭且脉压差低于10 mmHg的患者,提高VA-ECMO流量可维持其脑血流,利用TCD监测VA-ECMO患者脑血流变化并指导临床诊疗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以大型蜃为模式生物,研究了自然光照(光暗比为12h:12h)和黑暗条件下纳米ZnO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自然光照条件下,不同粒径纳米ZnO对大型潘的毒性顺序为(25&#177;5)和(10&#177;1)〉(90&#177;10)nm,其EC50分别为12.21,9.96和167.36mg/L;黑暗备件下,(10&#177;1),(25&#177;5)和(90&#177;10)nm ZnO对大型潘抑制的EC50分别为19.64,206.70和409.84mg/L.由此可以看出,纳米ZnO在光照条件下对大型潘的影响大于黑暗条件,且粒径大小影响其毒性强弱.  相似文献   

16.
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是临床抢救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主要方法之一,但用于抢救去痛片中毒,尚未见报道。本院抢救成功1例,报道如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米非司酮对人早孕期绒毛中前列腺素合成及表达的影响,探讨米非司酮终止早孕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环加氧酶-2(COX-2)及ELISA法检测前列腺素F2α(PGF2α)在米非司酮药流组与人流对照组(孕7-9周各12例)绒毛中表达的差异,了解米非司酮对人早孕期绒毛前列腺素合成及表达的影响。结果:米非司酮药流组滋养细胞中COX-2的表达较人流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其PU值(x-&#177;S)分别为(33.52&#177;9.16,13.42&#177;7.53)。米非司酮药流组绒毛中PGF2α的表达较人流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其质量浓度值(x-&#177;S)分别为(30.14&#177;8.20,15.01&#177;4.14)ng/mL。结论:米非司酮可产生孕酮撤退效应,导致前列腺素合成酶COX-2水平升高,引起PGF2α合成增加,不利于妊娠的维持。  相似文献   

18.
从比较解剖生理学的角度对鲫鱼(鱼类)、蟾蜍(两栖类)、大壁虎(爬行类)、家鸽(鸟类)、小白鼠(哺乳类)5种脊椎动物的绝对脑重和相对脑重(脑重占体重的百分比)进行了比较.结果:(1)绝对脑重(g):鲫鱼0.467±0.051,蟾蜍0.103±0.017,大壁虎0.257±0.023,家鸽2.032±0,167,小白鼠0.415±0.011.(2)相对脑重(%):鲫鱼0.128±0.001,蟾蜍0.151±0.042,大壁虎0.344±0.044,家鸽0.682±0.098,小白鼠1.399±0.130.提示:绝对脑重与动物的进化地位无必然联系,但相对脑重这项指标基本可反映动物的进化地位,即:一般来说,脑重占体重的百分比越大,动物的进化地位越高.进一步表明:脊椎动物脑的相对重量比其它器官的相对重量更能代表脊椎动物的进化地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开发传统中医药治疗烧(烫)伤的外用制剂,以提高中药治疗烧伤的疗效,为中医外治的现代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观察“烧伤涂膜剂”(院内制剂)治疗Ⅱ&#176;烧伤的疗效,并与“湿润烧伤膏”(市售中成药)作对比.方法:Ⅱ&#176;烧伤患者1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烧伤创面常规清创消毒后,涂烧伤涂膜剂,对照组按药品说明书涂湿润烧伤膏,结果:治疗组治疗Ⅱ&#176;烧伤在愈合天数,控制感染、渗出,使用止痛药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烧伤涂膜剂治疗Ⅱ&#176;烧伤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患者易于接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X线引导下背根神经节周围阻滞治疗腰根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在X线导引下病变层面椎间孔附近注射复合镇痛液,治疗36例腰根性神经痛病人(腰椎间盘突出20例,腰椎退变16例)。于3个月随访,比较总体和两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并分析疗效。结果:36例中28例(77.8%)疼痛明显缓解,术前平均VAS评分为(6.6&#177;2.0)分,术后3月平均为(3.1&#177;1.8)分,术前与术后3月VAS的结果比较,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X导引下脊神经周围阻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腰根性神经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