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肌电图(EMG)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的肌电图.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且ESCV异常高于MCV.结论:肌电图尤其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是观察周围神经病变的有用指标,且能对受损神经的病理状态进行评价,是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早期诊断的一种颇有价值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探讨卡马西平对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选择45例确诊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3)和对照组(n=22),分别给予卡马西平(100mg,每日3次)和安慰剂治疗8周;两组患者均每周行3次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时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及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治疗8周后,对照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改善。而治疗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其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卡马西平能有效地改善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抗癫痫药物时周围神经的损害.方法对20例无周围神经损害症状及体征,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的病人,分别测定上下肢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结果20例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及诱发电位波幅均有异常,且感觉神经较运动神经损害更重.异常率与疗程、病程成正相关性.与发作类型有关,与用药种类无明显关系.结论抗癫痫药对周围神经有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33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随机分为2组,每组165例,观察组给予α-硫辛酸治疗,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51.39±4.61)m/s较对照组(47.08±4.35)m/s有显著提高(P0.05);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α-硫辛酸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神经传导速度,且安全性高,是治疗DPN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7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70例接受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电生理检查测神经肌电图中SSR的起始潜伏期及波幅.其中对照组使用维生素B1治疗,观察组使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弥可保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以及神经传导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7.1%,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症,提高神经传导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行性,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6.
桂枝茯苓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0例临床观察武孝莲(甘肃省建六公司卫生所730000)为探讨桂枝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笔者就10例患者治疗前后自觉症状、血糖、血液流变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等方面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1病例本组选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天两组均肌注维生素B12500μg及口服维生素B1、B6各60 mg.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每天口服西洛他唑100 mg,共8周.结果:(1)治疗组的显效率为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7%(x2=11.61,P<0.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1%,也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1.1%(x2=4.57,P<0.05).(2)治疗组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效果优于单用神经营养药物.  相似文献   

8.
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斌 《甘肃科技》2011,(14):143-144
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疗效。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控制血糖加针刺、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控制血糖。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情况。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为6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压氧和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 56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高压氧+小牛血去蛋提取物+基础治疗组)及对照组(小牛血去蛋治疗组+基础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为75%(P0.05),两组之间比较神经传导速度改善具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高压氧及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观察中医延续性护理治疗DPN患者的疗效。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医延续性护理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后,两组治疗后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CV及SCV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IL-6、hs-CRP、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能够明显降低IL-6、hs-CRP、TNF-α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总满意度为73.33%,两组总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延续性护理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促进周围神经恢复,加速患者术后康复,是DPN患者新型护理模式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消渴通络颗粒改善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消渴通络颗粒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的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消渴通络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用蒸馏水、质量分数为2.8 g/ks消渴丸、消渴通络颗粒质量分数分别为4.48、2.24、1.12 g/kg剂量每天1次灌胃,连续给药8周.8周后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以及血浆中一氧化氮(NO)浓度,用生物机能实验系统BL410软件测定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消渴通络颗粒能明显提高糖尿病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血浆中一氧化氮(NO)浓度、降低丙二醛(MDA)浓度(P<0.05或P<0.01),并能明显提高坐骨神经的传导速度(P<0.05).结论:消渴通络颗粒改善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的传导速度减慢,可能与抗氧化、升高一氧化氮(NO)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针刺补肾温阳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8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针刺“补肾温阳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BPN)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气海、关元、七推夹肾、肾愈米穴,行深刺补法,结合雪芝、黄芪闰注射及电针治疗DPN患者68例,观察其对DPN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作用。结果:针刺后各临床症状的改善率为75% ̄95.3%不等,神经传导速度(NCV)显著升高。结论:针刺补肾温阳通络法可有铲改善DPN校正症状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3.
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33例)加服复方芪鹰颗粒治疗,对照组加服糖脉康颗粒治疗,疗程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神经传导速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以研究复方芪鹰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及餐后2 h血糖均有改善,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用药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得:复方芪鹰颗粒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症状,加快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糖代谢异常及升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110例运动神经元病的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10例运动神经元病的电生理变化的分析,以探讨电生理改变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采用丹麦丹迪公司Neuromatic2000C型双导神经肌电位诊断仪及DantecKeypoint四导电生理诊断仪检测110例运动神经元病的电生理变化,对所记录图像进行了分析。运动单元电位时限增宽(95.4%),运动单元数量减少(92.7%),波幅增高(77.3%),巨大电位(25.4%)。纤颤、正相电位与病程有关。束颤电位不是前角细胞病变的敏感指标。萎缩肌异常程度重于未萎缩肌。胸锁乳突肌阳性率(82.3%)高于舌肌(23.5%)。神经电图中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大多数正常,传导速度减慢(18.4%),表明部分病例前角细胞呈退行性变,并累及粗纤维的轴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正常。运动神经元病的电生理显示广泛性神经原性损害,肌电图能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闫宁  王世太 《甘肃科技》2014,(9):123-124
探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和踝臂血压指数(ABI)在高血压患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意义。对128例高血压患者组和120例正常对照组(均排除糖尿病)进行了PWV和ABI的检测。1级高血压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2、3级高血压患者PWV、ABI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WV和ABI异常改变与高血压相关,正确评估对指导治疗可收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Ⅱ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肾病肾脏病变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比较Ⅱ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DN)与非糖尿病肾病脏病变(NDRD)的临床特点,对30例行肾活检明确诊断为NDRD患者的临床表现、心肾功能及眼底病变与68例DN患者进行比较。结果:30例NDRD患者中IgA肾病最常见10例(33.3%),其次为膜性肾病(MN)(8例),高血压性肾损害(5例),间质性肾炎(4例),微小病变,链球菌感染后肾炎及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各1例)。临床上症状则视网膜病变明显增多。由此可见约有1/3Ⅱ型糖尿病合并肾脏病变患者为NDRD;Ⅱ型糖尿病患者在出现尿蛋白时否合并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鉴别NDRD的重要指标;有时单靠临床指标很难区分两者,并难于明了NDRD的具体类型,在这种情况下肾活检是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测量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踝臂血压指数(ABI),比较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不同降压方案时动脉硬化程度及外周血管病变方面的差异,选择优化降压方案应用于临床工作。选择于2017年1月就诊于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门诊的60岁及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206名患者纳入研究,以编号进行完全随机化分组,分为标准对照组(104人):血压值控制在131~150/<90 mmHg,干预研究组(102人):血压值控制在110~130/<90 mmHg,于1年时行动脉硬化监测(baPWV及ABI),比较动脉硬化程度及外周血管病变的差异,探讨降压方案不同时,动脉硬化程度及外周血管病变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中,与标准对照组比较,干预研究组患者baPWV显著降低,将ABI<0.9作为诊断外周血管病变的标准时,标准对照组发生率与干预研究组发生率差别,干预研究组在外周病变发生率显著降低。在延缓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程度及减少外周血管病变发生中,干预研究组降压方案较标准对照组降压方案可能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脂、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55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双下肢动脉超声检测,根据有无下肢血管病变分为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实验组)23例和无下肢血管病变组(对照组)22例,并作血糖、血脂和纤维蛋白原等含量测定。结果:两组总腮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等均无统计学差异,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组较无血管病变组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门原明显增高(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存在血脂、血凝功能异常,低密度脂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异常增加是糖尿病下肢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趾臂指数(TBI)和踝臂指数(ABI)检查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意义。方法:将62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和50例冠脉造影正常的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TBI、ABI检查。根据TBI、ABI检查结果和临床资料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指数积分、多支血管病变发生率高,TBI、ABI均明显降低,TBI、ABI和冠脉狭窄程度积分呈负相关(P〈0.01),TBI与ABI仅轻度相关(r=0.62,P〈0.05)。结论:TBI与ABI;相关性不高,联合检测可以更有效评价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临床危险因素,探讨糖尿病对冠状动脉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05年11月~2008年11月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女性患者168例,按有无2型糖尿病(DM)分为糖尿病组(DM组)和非糖尿病组(nonDM组),对其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冠状动脉受累血管及严重程度DM组比nonDM组显著高(P〈0.01)。临床危险因素: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GHbA。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DM组比nonDM组高(P〈0.05),且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 A1)DM组比nonDM组显著低(P〈0.01),且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P〈0.05)。两组年龄、体重指数(BMI)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重,除糖尿病外,常与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