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认识悲剧,有以亚里斯多德等为代表的"认识论"和以叔本华等为代表的"主体论"的观点."文化-主体论",确立了从本体论上解读悲剧的双向视角,即从生命过程与历史进程的双向共振看悲剧的本质,从个体超越与社会制约的两极合力看悲剧的原因,从文化差异与人生态度的二面一体看悲剧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系辞》第一次对《周易》作了系统的哲学阐释,它围绕着“易”与“《易》”的话题,从人的生命体验出发,不仅提出了生命本体与生命现象之间体用不二的本体论命题,还揭示了人类文化创造由“象(言)”到“意”、再由“意”到“象(言)”的认识论规律。  相似文献   

3.
面对中国当代主流美学的嘈杂话语和美学品性的失落,《澄明美学》站在非主流的立场上,寻找纯粹美的光辉并进行其本体论的证明。它从人类精神结构要素的辨析入手维护了美作为一种生命本质力量的独立地位,批判了以真为美、以善为美、以后现代身体自由为美的反审美倾向;并以对《巴黎手稿》两种生产尺度的全新阐释,揭示了审美建造方式作为人的自由尺度本质上是"曲己成物"的澄明万物、澄明自身的方式,由此也区分了诗性智慧与理性思维的本体论差异,昌明了中国美学真正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4.
生命美学诞生之初,由于没有正确阐释“生命”,引起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的争论。《人类生命系统中的美学》为生命美学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它是生命美学的纲领性文献;生命美学是美学研究的第三条道路;生命美学突破了本体论美学和认识论美学的局限,成为价值论美学,力求固守人生价值,追寻人生意义;从人类生命的角度研究美,是一个崭新的理论课题,虽然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但仍有许多体系性工作亟待展开。  相似文献   

5.
物质是唯物主义的一个核心范畴。它蕴含两个层次的问题:一是本体论上,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二是认识论上,我们意识或观念的内容与客观世界的关系问题。本文主要从这两条线索梳理了物质范畴从古希腊到近代英国的流变,认为在本体论上,亚里士多德式的物质观难以真正统一精神与物质的矛盾;而在认识论上,英国经验论的物质观却又导致了观念中客观实在性的失落。本文结论是,在本体论上解决精神和物质矛盾的只有法国唯物主义,而在认识论上则直到马克思的实践学说才能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六、建构悲剧认识本体论本文前半部分论述我们面对人类的生命存在时,采取现象还原的态度,选择并确定了生命意志本体。按照哲学本体论的要求,我们将在生命意志本体的基石上展开悲剧哲学本体论的建构,最终确定悲剧起源的统一性基础。生命意志作为哲学自觉的逻辑本体,固然是被主体在主观中确定的,它并不指称实在的对象,在辩证思维中仅具有逻辑化的功能和关系,但是,当思维的行程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重新直面飞扬灵动的活泼泼生命现实时,我们便会毫不动摇地觉知到,逻辑化的生命意志其实与人类历史的自然进程是多么地吻合。“思有同一”…  相似文献   

7.
就生命本体论而言,艺术活动中的人与世界不再表现为传统认识论意义上物质实体的主客两分、二元对立,而是一种生命本体意义上的主体自我与客体对象的平等对话、相互交流。具体来说,人与世界在艺术审美态度中表现为主体的超越功利及客体的自由无限,在艺术创作中表现为物我相融相契。  相似文献   

8.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继承与发展,在生态环境问题上被具体表述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该思想既传承了古今中外人类生态文明的优秀成果,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共同体”思想,融贯中西而又具有中国气派。作为一种新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将对环境法学研究提供重要的价值指引。它既体现在环境法哲学的认识论、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等层面,又能够在环境法学体系中得以彰显,并对环境法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及话语体系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虚拟人的人机交互是人与虚拟现实环境中的虚拟人进行交互的技术。虚拟人是一种具有自主智能的看上去像人,并且具有人的部分特征的智能体。首先论述了虚拟人模型的构建技术、虚拟人的行为控制方法和虚拟人表情的构建和控制方法,然后论述了虚拟人在智能人机交互中的应用,最后探讨了虚拟人心智系统模型及虚拟人技术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形而上学》是亚里士多德的主要哲学著作之一,对于这本书中的本体论思想在学术界已开始得到了重视和研究。本文试图从认识论的角度,对《形而上学》一书中所包含的认识论思想作一简要的评述,进而揭示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关系,总结亚里士多德在认识论上的经验和教训,借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柯利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0):12-15
“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是康德认识论的总问题,也是康德认识论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康德在寻求这个根本问题的解决时,既不是从主体和对象的关系上想办法,也不是从外部经验方面来找出路,而是从主体的先天条件着手,他认为这对解决这个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康德在逻辑学、认识论、方法论等方面,找出感性、知性和理性三种不同认识能力本身固有的先天知识形式和知识原理,从而确定人类认识能力在某一范围内可以构成科学知识,超出这一范围便会产生假知识、伪科学,进而表明“先天综合判断”这一命题在康德认识论中的地位及意义。对康德这一总问题的再认识,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评价康德哲学。  相似文献   

12.
认识论是关于认识如何发生发展的本质、规律和方法的学说。从古代认识论发展到近代认识论,马克思从根本上结束了以往人类认识史上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认识论传统,开创了认识论的新发展。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以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为根本特征的实践视角的解读是从真正意义上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科学实质的把握。基于实践视角对真、善、美进行理解与研究也是当代社会发展的现实诉求,是真正体现时代精神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哲学乃人类所拥有的一门最古老的学问。然而,哲学的研究对象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也许,自哲学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其研究对象的不确定性。几千年来,哲学家们已经从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等多角度作过探索。在西方哲学史上,古代哲学主要倾向于本体论,近代哲学则侧重于认识论,康德以后也有些哲学家从价值论角度作过探索。但笔者认为,价值论角度的  相似文献   

14.
本体论在哲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某种意义上说哲学就是本体论。哲学发展的历史就是本体论更替演进的历史。西方哲学经历了从古代的本体论哲学、近代认识论哲学到现代的生存论哲学的发展历程。由于不同时代哲学的主题、研究对象不同,思维方式有别,因此,它们对本体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本体论追究也就经历了从“终极本原”的追寻,到“终极真理”的探究,再到“终极价值”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道德认识论研究的必要性及其意义廖小平道德认识论是与自然认识论、社会认识论等认识理论并列的一种认识理论,作为人类总体认识理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方面,它具有其他认识形式和认识理论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并具有自身存在的根据、独立的论域和特殊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6.
《科技潮》1998,(3)
安全文化是全民性质的文化,不仅包括一般人掌握的安全知识和方法,更需要开展安全的科学与理论研究。安全原理是人类安全活动的基本理论和策略,也是安全文化的基石,是人类安全文化最重要的理论核心。安全哲学原理从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角度,人类总结了安全的哲学原理。远古人类的安全认识论是宿命的,方法论是被动承受型的;近代人类的安全认识提高到了经验的水平;随着杜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类的安全认识论进入了系统论阶段,从而在方法论上能够推行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综合型对策,甚至能够超前预防。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实例分析了中西传统艺术设计思维特征的差异,分别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角度探析出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上存在"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对";"直观体验"与"逻辑分析";"灵活变通"与"严格规定"的对立。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两种思维方式在新时代背景下融合与共进的重要意义,意在为设计创新提供新的思维途径。  相似文献   

18.
"法轮大法"的炮制者李洪志借助人们的种种不平衡心理,大肆贬低人类的智慧、能力(当然不包括他自己),他极力鼓吹目前还毫无科学依据能证明存在着的"地外生命"、"地外文明",并且宣扬惟有他能和这些"外星人"沟通。天文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它距离社会活动和国民生产活动都很远,但实际上它的社会效益还是非常重要的。为澄清李洪志的歪理邪说给人们思想上带来的混乱,我来从天文学角度讲一讲我们对于"地外文明"的认识。今天,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地外文明",我们已从猜测阶段进入了真正科学的研究。我们首先看太阳系有没有"地外生命"呢?非常遗憾的是,直至今天,关于太阳系内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简述地理学的研究历史和现状作为引入,总结出地理学研究的软肋在于,缺乏从哲学层面上对地理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进行深入思考。之后再界定地理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总结历史乃至当今时代所出现的主要哲学思潮、存在的哲学新动向,并提取其中能为地理学所采用的认识论、方法论。最后本章认为,复杂性理论将成为地理学研究新的、强有力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之上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物史观的统一,科学发展观的确立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逐渐深化的过程,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不断总结,反映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党对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