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子内光环合反应是合成具有生物活性和医用价值杂环化合物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合成简便,在一些杂环化合物的合成中比传统方法更具有优势。分子内光环合反应的应用范围很广,利用该反应不但可以合成含有氮、氧和硫原子的杂环,而且可以构建不同大小的分子骨架。本文则按照可成环的大小,综述了分子内光环合反应在合成三元环、四元环、五六元环和大环等环状化合物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球烯分子的几何构型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球烯分子含有12个五员环和若干个六员环为出发点,交替使用分子图形软件的编辑功能和分子力学能量优化计算两种方法,设计出一系列的球烯大分子,这些预测的构型为球烯大分子的合成和理论研究提供了必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用含有不同羟值的聚乙烯醇缩要下醛与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组成的交联聚合体系,通过分子内反应和分子间反应之间的竞争,使交联过程得以控制.合成了可溶解的分子内交联大分子.再用透射电镜对其进行观察,电镜照片显示,合成的交联大分子具有特殊结构,并显示了交联大分子的形成过程,首先形成前交联大分子(独立的球型体),然后前交联大分子再继续反应,形成分子内交联大分子.  相似文献   

4.
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合成线性长度七肽分子CKGDWDC,进而通过在(1,7)位形成二硫键构成共价闭合环状结构,最终形成KGD环七肽.结构计算结果显示,KGD环七肽中的KGD序列表现出功能构象,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能够专一性识别与结合血小板膜上纤原受体,具有较强的抑制血栓形成的能力.KGD环七肽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以环三聚磷腈为核设计合成的系列树枝状超大分子及它们呈现的超分子液晶行为.依据核上引入的液晶基元的结构,这类化合物能自组装形成具有一维、二维甚至三维纳米结构的液晶相,如向列相、层列相、柱相及三维立方相等.这些液晶相的出现取决于环三聚磷腈衍生物对空间的最优化填充作用、刚硬核与柔性链间的微观相分离作用及微观相分离后形成的界面曲率的大小等.研究表明,以环三聚磷腈为核的树枝状超大分子可以作为研究非常规超分子液晶的典型范例,由此获得的复杂超分子液晶结构也将为新型功能材料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噻吩-乙炔-乙烯交替构建的环状共轭低聚物,因其具有独特的π共轭体系和内部空腔,表现出非线性光学、双光子吸收等特殊光电性质.通过引入联噻吩基团,制备出一种新型的八元噻吩-乙炔-乙烯环状共轭低聚物,其晶体结构表明,该大环分子之间存在不常见的S-π弱相互作用,并且存在有序的分子内通道和分子间通道.扫描电镜显示该环状共轭低聚物能自组装成纤维状固体,长度可达几厘米.荧光光谱研究证实了C_(60)对该环状共轭低聚物具有显著的荧光淬灭作用,说明作为电子给体的该环状共轭低聚物与作为电子受体的C_(60)之间存在超分子行为和电子转移现象.  相似文献   

7.
均三嗪环树状大分子是指分子结构中的均三嗪环规律性排列的树状大分子。由于结构中的均三嗪环具有良好的热氧稳定性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抗菌性,光电活性,同时作为均三嗪环主要供体的三聚氯氰具有反应分级可控的特性,使得均三嗪环树状大分子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从合成和应用的角度,对近年的含均三嗪环树状大分子的研究做了回顾。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一1,4二环己基取代六元瓜环(DCYQ[6])与硝酸锶形成的配合物,其结构为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所确定.在此自组装结构中,一个DCYQ[6]分子包结一个硝酸个阴离子,而在DCYQ[6]的两羰基极性端口又与两锶离子作用形成一分子胶囊结构,而这些分子胶囊间又通过氢键自组装形成一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9.
大环聚硅氧烷是最早被发现并研究的大环状高分子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人们对大环聚硅氧烷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有些问题仍未得到很好解决,比如大环聚硅氧烷的合成效率依然很低.文章对大环聚硅氧烷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大环聚硅氧烷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了金催化丙炔酸盐与3,5-二甲基异恶唑[4+1]环化反应,阐明了反应的分子机理和区域选择性,发现反应涉及4个主要步骤:异恶唑开环、七元环中间体的形成、五元环中间体的形成、氢转移,其中七元环缩环为五元环过程是反应的决速步.反应的区域选择性起源于O原子和N原子电负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正J Am Chem Soc 2016,138,5793-5796环状化合物大量存在于自然界中并在学术界和工业界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因此,合成环状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到目前为止,化学家已经开发了很多有效的方法用于合成大环化合物.但是中环化合物由于跨环效应和熵效应的影响,其合成依然是一个挑战.尤其是立体选择性的合成  相似文献   

12.
在CuCl2或Cu(NO3)2存在条件下,分别合成了六元瓜环(Q[6])与La(NO3)3形成的配合物,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两种不同阴离子铜(Ⅱ)盐诱导作用下,Q[6]与La3+离子都直接配位形成了"半分子胶囊"结构的配合物。进一步研究表明,在CuCl2溶液中,六元瓜环(Q[6])与La(NO3)3形成的"半分子胶囊"通过结晶水分子形成了一维超分子链。而在Cu(NO3)2溶液中,六元瓜环(Q[6])与La(NO3)3形成的"半分子胶囊"则通过共用硝酸根阴离子形成了一维超分子链。  相似文献   

13.
富勒烯Cn是一类由12个五元环和若干六元环组成的笼状全碳分子.根据碳笼表面是否含相邻分布的五元环,富勒烯可分为IPR富勒烯和非IPR富勒烯.25年来,人们在发展富勒烯合成新方法和寻找富勒烯新结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富勒烯家族得到了很大的扩充,越来越多的富勒烯新结构被陆续发现和分离出来.迄今为止,已分离、表征了C20~C104的60余种富勒烯新结构,包括40余种IPR富勒烯结构,以及通过笼外化学修饰或内嵌原子(或原子簇)的稳定化策略合成的20余种违反IPR规则的富勒烯.详细总结了这些迄今为止已报道的各种富勒烯新结构,并对今后富勒烯研究的重点和内容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环已基全取代五元瓜环(Cy5Q[5])与Bi(N03)3的配合物,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形成了以Cy5Q[5]为"胶囊体"、氯离子为"胶囊"芯材、铋离子以及水分子为"胶囊盖"的"分子胶囊"结构,"分子胶囊"通过氢键作用交错地自组装形成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5.
五元环和六元环是许多药物及生物活性分子中的基本结构单元,广泛存在于各种天然产物中.因此,开发高效的合成方法构筑五元/六元环一直是有机合成的热点课题之一.其中,由于过渡金属钌(Ru)催化1,6-烯炔的环化反应具备原子经济、反应条件温和、对官能团兼容性好、产率和选择性高等特点,近年来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青睐.基于反应机理及产物的多样性,简要综述了Ru催化1,6-烯炔环化反应的发展历程和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在氮气保护、60℃的实验条件下,用水杨酸对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末端修饰合成了树状大分子PAMAM-S.对其经过荧光分析,探讨PAMAM-S树状大分子的代数、pH值、浓度等影响其荧光强度和光致发光位置的变化.并进一步研究分子力学和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低代PAMAM-S分子空间结构完全是舒展开的,无弯曲现象,分子具有刚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有机化学环状体系旋光化合物的R/S构型标定较难的问题,介绍了一种简易、快速和准确的命名方法.该法分三步:找视角、书写费歇尔投影式和命名.并以三元环、五元环和六元环状化合物的R/S构型命名为例说明其用法.  相似文献   

18.
N-(4-氨基苯基)马来酰亚胺是一种新合成的NPMI类化合物,在B3LYP/6-311+G*水平对N-(4-氨基苯基)马来酰亚胺分子进行几何结构优化和频率、热力学性质计算,得到它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性质.结果显示,该分子中氨基(—NH2)上的N与六元环成177.7°的二面角,五元环和六元环两个平面成90.0°的垂直构型,整个分子结构不具有对称性;热容、熵、焓等热力学性质与温度之间存在着很好的函数关系式.  相似文献   

19.
正富勒烯是由碳的五元环和六元环组成的一类球形笼状分子,是除石墨和金刚石外的第3种碳同素异形体,它的球形笼状结构赋予其独特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在有机太阳能电池、药物、润滑油、催化剂等方面都展现出应用前景.从结构上看,由五元环和六元环组成的富勒烯同分异构体的数量很大,但迄今得以合成  相似文献   

20.
Salen-Co(Ⅲ)配合物催化CO2和环氧化合物合成环状碳酸酯的反使用了温室气体CO2为原料来合成有用的分子,同时该反应符合原子经济性,是最有潜力的绿色化学反应之一.讨论了Salen-Co(Ⅲ)配合物催化CO2和环氧化合物合成环状碳酸酯反应中取得的重大进展,尤其是催化合成手性环状碳酸酯的化学选择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