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珠海竹银水库为研究对象,开展水库建设前库底底泥氮磷调查,通过模拟底泥氮磷释放实验分析蓄水前后入库水源氮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泥中较高的氮磷负荷和释放存在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的风险,应对库底采取清淤措施,以降低水库建成后运行时底泥中氮磷污染物的二次污染,保障水库饮用水源安全。  相似文献   

2.
柘林水库的设计洪水以建库前历史坝址洪水为依据而设计,为了编制水库调度方案,需统一分析坝址洪水和入库洪水系列.为此,首先整理坝址洪水和入库洪水的基本资料,然后推算建库前及建库后的坝址洪水系列,最后建立洪峰与洪量系列之间的相关关系.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柘林水库入库洪水洪峰流量增大系数为1.113,1 d洪量增大系数为1.0...  相似文献   

3.
修建水库后水域面积的扩大必然会引起一些气候要素的变化。本文根据岗南、黄壁庄水库地区建库前后多年的降水量统计资料,采用回归分析法和综合系数法,比较科学地分析了大型水库水体对其周围地区降水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建库使得该地区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4.
通过预测石膏山水库建成后库水的水温,分析了水库水作为灌溉用水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发挥水库的效益。  相似文献   

5.
水库诱发地震是地震活动的现象之一,其活动机理仍然处于讨论阶段.在清理分析前人关于水库诱发地震机理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水库诱发地震活动中的断层响应、水库诱发地震活动过程与库水位关系、库水载荷与断层应力状态的一致性分析,认为断层构造应力状态与库水载荷力间的耦合关系是水库诱发地震活动的重要条件,断层构造应力与库水载荷力间的耦合作用及其过程是构造型水库诱发地震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清水江三板溪电站水库建库前,库区河段内鱼类的种类组成,资源现状和建库后对鱼类资源的影响分析及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泉州市山美水库为研究对象,考虑来水和需水等不确定性因素对水库水资源风险管理的影响,基于供用水系统风险理论计算出旬尺度的山美水库最下限库水位线,提出山美水库水资源风险管理方案,并与实际水位调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山美水库现状库水位全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可结合本次计算得到的山美水库水资源风险管理方案适当降低现状库水位,随着未来综合需水量的增加再考虑逐步抬高库水位,从而提高山美水库综合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清水江三板溪电站水库建库前,库区河段内鱼类的种类组成,资源现状和建库后对鱼类资源的影响分析及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基于比例边界有限元法的坝库瞬态耦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比例边界有限元法延伸至坝库耦合瞬态分析中,建立了模拟无限水库的比例边界有限元法与有限元法的耦合公式,利用坝库耦合作用中的耦合项,发展了坝库耦合瞬态分析的流固耦合解耦迭代算法,分析了水平向地震激励下的重力坝、垂直坝等坝库耦合瞬态响应.其中:有限域,如坝体和无限水库中的近场域,用有限元法模拟;无限域,如无限水库中的远场域...  相似文献   

10.
澜沧江上某水电站蓄水运行后,库水位的变动对水库边坡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以该电站库区的一个堆积体为例,根据库水位调度规划及当地水文资料,运用土体渗流理论以及极限平衡方法对堆积体进行稳定性分析。通过对堆积体库水位变动时的渗流场模拟,分析出岸坡潜水线位置、压力水头与库水位变动关系,进而运用极限平衡方法计算得出堆积体稳定性。研究结果对水库安全运行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清水江三板溪水库浮游植物现状及影响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板溪水库属于多年调节水库。本文对该水库建库前的浮游植物的现状及水库工程兴建后对其影响进行了研究和有关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采用地质测绘、地质钻探、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和水文地质试验的综合勘察技术对北京天开水库渗漏进行了分析评价。查明了古河道位置及空间特征、坝基基底地层结构特征、库区基岩的溶蚀裂隙发育程度及构造带产状、库区集中渗漏点和渗漏区。综合分析认为:库区内现代河道及附近覆盖层受蓄水后的潜蚀破坏,形成了一定漏水通道;副坝古河道内分布的卵砾石层也形成了水库渗漏通道;库区基岩层的渗漏区和集中渗漏点为水库渗漏的主要通道,呈北西—南东向贯穿整个库区并向库外延伸,其他小部分的渗漏可能是库水经岩溶裂隙向库区更深部的渗漏。研究成果可以为天开水库后续防渗工作和工程建设服务,同时提出的分析方法可以为其他水库勘察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也为综合技术在岩溶地区勘察的广泛应用起到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地质测绘、地质钻探、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和水文地质试验的综合勘察技术对北京天开水库渗漏进行了分析评价。查明了古河道位置及空间特征、坝基基底地层结构特征、库区基岩的溶蚀裂隙发育程度及构造带产状、库区集中渗漏点和渗漏区。综合分析认为:库区内现代河道及附近覆盖层受蓄水后的潜蚀破坏,形成了一定漏水通道;副坝古河道内分布的卵砾石层也形成了水库渗漏通道;库区基岩层的渗漏区和集中渗漏点为水库渗漏的主要通道,呈北西—南东向贯穿整个库区并向库外延伸,其他小部分的渗漏可能是库水经岩溶裂隙向库区更深部的渗漏。研究成果可以为天开水库后续防渗工作和工程建设服务,同时提出的分析方法可以为其他水库勘察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也为综合技术在岩溶地区勘察的广泛应用起到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14.
溪洛渡水电站谷幅变形成因与形成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溪洛渡水电站地质环境,从水库蓄水引起的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入手分析溪洛渡水电站谷幅变形的成因、研究谷幅变形的形成条件。结果表明:溪洛渡水电站水库蓄水引起的谷幅、库盘变形与电站位于永盛向斜盆地内、坝基玄武岩层下埋藏有厚层阳新灰岩承压含水层有关,谷幅、库盘变形规律与库区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水库蓄水位、水库蓄水过程等密切相关;库盘变形、谷幅变形属于一种特殊的库岸变形。  相似文献   

15.
以亭口水库为例,在明晰反调节库与亭口水库互馈过程基础上,考虑修建新集-盘口水库对亭口水库的影响,并结合水库初期实际供水情况和入库水沙条件的丰枯特性,利用亭口水库水沙调度模型,对运用初期不同最高蓄水位下水库冲淤及供水过程进行模拟.通过多方案优化比较,绘制出可供水量与最高蓄水位之间的关系曲线,据此得出水库运行初期合理的水沙调度方式,即依据实际供水需求确定最优蓄水位.该成果不仅为亭口水库投运后运用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也为多沙及高含沙河流类似水库的理论探索、规划设计及运用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三峡库区消落带特殊的地质环境,在系统分析作用于滑坡体上的力系以及滑坡体受力状态随库水位变化而变化的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了水库消落带库水位周期性变化对岩石变形特性演化规律的影响,提出了旱季(天然状态)、雨季(暴雨或长期降雨状态)、旱季+175m库水位、雨季+175m库水位、旱季+地震、雨季+地震、旱季+175m库水位+地震、雨季+175m库水位+地震、旱季+库水位由175m下降至145m、雨季+库水位由175m下降至145m等10种典型计算工况及其相应的作用荷载体系,建立了三峡库区水库消落带滑坡稳定性分析评价方法。其研究成果为探索处于三峡库区水库消落带地质环境的稳定性分析评价方法和确定三峡库区库岸边坡整治工程设计方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仁化、长坝两个研究站点1958~2009年之间的日平均径流资料,采用IHA法分析锦江水库修建后对下游河道径流过程变化的影响;基于扶溪、城口、五渡村、厚坑、仁化、石塘等站点1958~2009年的降水资料,采用滑动平均法及M-K检验法分析锦江流域降水年际变化,以印证锦江水库对下游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锦江水库建库后下游年平均径流总量有所减少,其调蓄水对下游径流有削峰迟滞作用,汛期径流年内分配减少的但其年际变化较建库前小,并使得年内径流分配较建库前均匀,但其调蓄水也促成建库后锦江下游段的多年平均断流天数长达52.06d,给下游生态造成一定破坏,有必要采用更为合理的调度制度以使下游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金沙江上梯级水库的修建必然影响水库淤积发展过程、水库的长期运用及影响航运状况.运用一维及二维泥沙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金沙江建库对三峡水库泥沙淤积及航运的影响.一维计算结果表明,上游建库的综合作用将延缓三峡水库的淤积发展过程;上游建库情况下,变动回水区河段在三峡水库运用前40年内不会出现泥沙淤积问题.重庆河段整体呈现冲的趋势,100年内基本不发生淤积.二维计算结果表明,相对于上游无库情况下,金沙江建库后,重庆河段长江干流泥沙淤积量及淤积厚度明显减少,甚至出现冲刷,航运条件明显改善;金沙碛河段受金沙江建库影响较小,仍会出现碍航问题,需要进一步整治.  相似文献   

19.
常德市石门县蒙泉镇尹家湾水库为-土石坝小(Ⅱ)型水库,处于青峰煤矿Ⅲ工区内。水库建成后运行多年,蓄水正常,后因青峰煤矿在水库下部50米左右开拓了两条水平巷道,造成库水严重渗漏,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发生困难。为解决群众用水问题,在库底和坝坡采用了复合土工膜防渗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柏叶口水库的工程概况及其库尾的工程地质条件,阐述了库尾土体的工程地质特性,评价了其库尾浸没问题,通过对柏叶口水库地质剖面的计算及分析,得出了其具体的浸没位置和体积,为柏叶口水库库尾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