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孝为百善之首, 原始儒家的孝道观以生孝和悼祭为核心,具有伦理道德、政治标范和宗教关怀的普遍意义.后世儒家孝道观的发展是对先秦儒家孝道原旨的疏离.  相似文献   

2.
浅析池莉构建的婚恋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女作家池莉的小说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在于她使用"崭新的眼睛"撕裂了长期以来由众多的文学作品虚构出来的美好人生和理想爱情的神话,仿真出了她眼中真实的生活.从池莉崭新的眼睛关注下的婚恋世界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对理想爱情的解构与对世俗之"爱"的肯定,以及这种解构与肯定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云南罗平布依族代代传唱的婚恋歌谣数量多、内客丰富 ,是研究罗平布依族婚姻习俗的珍贵资料。它不仅反映了该民族早期的“兄妹婚配”血缘婚姻形式 ,还反映了流传至今的“不落夫家”奇异婚俗 ,以及以歌传情等独特的婚恋嫁娶过程  相似文献   

4.
血缘爱是一种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的天然的亲和情感,这种情感可以说与人类与生俱来。它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美好的情感现象,在我国的第一部诗集《诗经》中得到过生动的反映。但由于血缘爱主题不像爱情主题那样具有明显的反封建礼教意味,因而成为《诗经》研究中一个被人漠视的角落。  相似文献   

5.
婚恋关系是成人依恋的主要形式.自上世纪80年代末,国外兴起了对成人婚恋依恋(Adult Romantic Attachment)的研究.阐释了婚恋依恋的理论背景、依恋类型、内部工作模型及当前对婚恋依恋与成人社会功能发展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未来研究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6.
亲情是孩子们都能体会的,关键是引导孩子去理解父母,在活动中心灵受到洗礼,活动中,老师的引导和故事的感染力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其中,老师的情绪对孩子的感染作用是很明显的.中高年级学生,他们总觉得父母唠叨、麻烦,埋怨父母不理解自己,却从来不会从站在父母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懂得体谅父母生活的艰辛与劳累,那就更谈不上去关心和孝敬父母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的引导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7.
中日两国尽管同属东亚儒教文化圈,都具有父权家长制的“宗族”(日本为“同族”)文化传统,但由于各自传统文化中对血缘关系的不同态度,即中国重视血缘的直系与旁系的划分,日本则轻视旁系血缘,导致中日语言亲属词汇体系出现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诗经>中描写爱情婚恋的诗作很有特色,它们是青年男女心声的自然流露和倾吐,或是爱情既得的欢歌,或是爱情压抑的悲鸣.在<诗经>时代,礼制的影响力逐渐加强,表现在对待男女婚恋上其禁锢人性的一面逐渐显露出来.从描写男女爱情及婚姻的诗作中都可以看出情与礼的激烈冲突与碰撞.  相似文献   

9.
小说<神木>中的人物符号之间存在着两种修辞化的关系:杀人者与杀人者之间是隐蔽的集团化关系,被杀者与杀人者之间是显性的血缘化的关系.同时这两种关系导致了人物走向不同的修辞幻象:杀人者在自我身份的认识上完全丧失了"真我"而走向杀人,被杀者在虚假的血缘化中不断走向真情.因此,运用人物符号修辞化与修辞幻象的理论才能真正解读小说<神木>.  相似文献   

10.
《诗经》的精华是十五国风,而国风的精华是那些反映远古先民爱情的婚恋诗。在这众多的婚恋诗中,平民婚恋诗是先民们最质朴情感的歌唱,本文将对邶、鄢、卫风婚恋诗中的平民男子的婚恋形象和诗中婚恋主旨做一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贤能优劣论     
统治阶级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用人选择。“贤”是“德”的又一种表述,没有标准可界定,统治阶级择人用人,在战乱等非常用人时期,多用“能”,而在和平守成时期,立即改为用“贤”,而总是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能”,既可治国,又可安邦,却不常被用。  相似文献   

12.
从“危机”中寻找“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端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危机已经对中国的实体经济造成明显的冲击和影响,突出表现为外部需求减少,而且这种冲击和影响目前看起来还没有马上停止的迹象,其深度和广度有可能在今年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3.
司艾华  刘伟 《枣庄师专学报》2002,19(6):45-47,56
我们平时所说的战国时期的滕文公 ,实际上是滕元公 ,至于他为什么后世称他为“文”,则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其一 ,作为谥号的“元”和“文”差别并不是很大 ;其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谥法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其三 ,我们还要注意到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文化影响的渐进性。  相似文献   

14.
国书馆“传统”与“现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藏书结构、服务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阐述了传统图书馆模式的特点,并从图书馆的虚拟化和图书馆管理的人本化方面分析了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5.
从“无兵的文化”到“竞逐富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民族的兴盛与一个民族是否具有捍卫自己利益的能力和决心有关,也与一个能够发挥市场优势的制度安排有关。因此,在一个以竞逐富强(thepursuitofpower)为原则而发展起来的现代世界中,中华民族在进行经济与政治制度变革的同时,必须改变自己文化上无兵的传统。  相似文献   

16.
一、对“李约瑟问题”的反思上个世纪 ,著名的科学家李约瑟曾经提出一个问题 :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4世纪的漫长岁月中 ,中国科学和技术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并对整个人类文明做出了许多原创性的贡献。但在近三四百年中 ,中国社会为什么没有能够孕育出近代科学和技术?是什么原因导致近代中国科学和技术落后于西方的?这就是所谓的“李约瑟问题”。围绕“李约瑟问题” ,中外学者不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中国科学和技术本身所存在的缺陷 ,而且更多地讨论了中国社会和文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的种种不足和局限。这些讨论对于中国科…  相似文献   

17.
18.
实事求是包括了解、掌握“实事”与从“实事”中“求是”这两个方面的工作,但许多研究者却很少涉及如何从“实事”中“求是”的问题。这是一个不足。毛泽东“求是”,一是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分析矛盾、矛盾方面以及条件的特点,综合、比较,得出结论。二是用归纳与概括的方法,概括实践发现的联系,揭示出事物运动的规律性。近代科学的早期,人们认识规律采用的主要是“实验一归纳法”,现代科学则侧重于运用“假设一演绎法”。解决从经验事实中“求是”的问题则有主要依靠逻辑方法和主要依靠理智去发明等主张。这些不同的方法都有许多成功的实例。我们应当学习、掌握这些方法,并把它们结合起来,以利于我们在实践中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9.
正确理解“孽海”与“花”的含义,有助于深入解读小说《孽海花》。本通过对小说本和有关资料的研析,指出《孽海花》中的“孽海”主要指当时正在沉沦的中国社会环境,“花”则既指名妓傅彩云,也指晚清“名士”。  相似文献   

20.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提出,对新时期加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文章就对“四个尊重”的提出及内涵和辩证关系等方面问题的理解作一肤浅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