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贝塔朗菲的跨学科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塔朗菲作为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和系统哲学的开山鼻祖,他十分关注科学发展中的跨学科现象,重视跨学科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对跨学研究面临的障碍、跨学科研如何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等问题作了富有启发性的思考,对贝塔朗菲的上述思想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20世纪20-60年代是系统科学发展的"第一次浪潮",一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系统科学理论纷纷创立和发展。在这个阶段,系统科学理论包含重要而深刻的进化思想,并表现为三条进化原理:体现进化前提的系统开放原理、系统适应的系统反馈调节原理以及系统演化发展的系统渐进分化与中心化原理,这些进化原理不仅丰富了系统科学哲学的研究内容,也为系统科学的后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建构人文主义的科学--贝塔朗菲的永恒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认为,在现代科学(特别是生物学和生命科学)发展中出现的诸多新趋势面前,近代经典科学观和还原论方法论模式受到极大的挑战。从贝氏创立一般系统论入手,分析了他批判还原论、主张整体论的方法论原则,进而分析了他针对经典科学提出的新理论新观点,最后表明贝氏科学观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开放的系统、实现人文主义的科学。  相似文献   

4.
清华大学魏宏森教授在继承我国科学家钱学森创建的系统科学体系的基础上,综合多门系统科学理论,提出并归纳了作为系统科学哲学的系统论基础原理和基本规律,形成了系统科学哲学的基本体系。本文按照魏宏森教授所著《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一书中的八原理顺序,从较为抽象的理论性架构方面对八原理各自在这一理论体系中的理论意义和结构性作用进行论述,阐述八原理之构成系统论的总体结构。  相似文献   

5.
层级概念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从一般系统论到控制论,信息论乃至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发展表明,层级是理解复杂性的必要概念和基础。系统层级原理则是系统思想的重要内容,可概括为:系统的层级结构是由相互联系的子系统组成的一种递归式嵌套结构;必要的层级是系统存在的稳定结构,也是系统进化的主要方式;缺乏调节能力的系统可以通过增加组织层级来补偿,但可以增加的层级数量是有限的。系统层级原理在组织管理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特别是在活系统模型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当人们逐步认识到系统概念的重要性及其准确含义后,从各种角度对之进行了精辟的描述。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统论时,认为它是跨学科的,“应当排除任何学科的限制”。但他又认为数学也是“学科”之一,因此不主张是一般系统的数学理论。米沙诺维奇则不同意这一观点。他认为数学的精确、严格、明了并不带来任何约束,含糊性决不能推进(只能妨碍)跨学科的交流、理解;因此许多有成就的科学家,甚至具有哲学兴趣者,都不愿接受那些缺乏明确解释的、无法进行运算处理的、纯定性的一般系统论。维纳建立“控制论”的一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广义系统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知道一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系统理论、系统科学的第一批理论成果,它们几乎都是经过20年代到40年代的酝酿,于1948年左右同时诞生的,而且许多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方法都类同。这在控制论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控制论的创始者们,如维纳、艾什比在创立这门学说的过程中,同时对一般系统论和信息论都提出了独立的见解,成为这三门学科的奠基人,这决非偶然的巧合,而是由于他们在研究一个通讯和控制系统时,离不开系统、信息、控制等基本概念。他们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各自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原则,实际上都是应用系统的观点从不同的侧面研究了同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科学统一为背景,本文对比分析了理解系统思维"统一性"和"多样性"的两个方案,即贝塔朗菲方案和拉兹洛方案。前者以一般系统论(GST)为核心,是一种形式化的进路,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整体视野无法形成,因此系统思维的"统一性"并不彻底。后者以拉兹洛系统哲学为核心,强调本体论的基础作用,在一定程度弥补了前者的缺陷。但是,考虑到拉兹洛方案的粗糙性,本文还试图以批判实在论的观念,对其进行更为精巧的诠释。  相似文献   

9.
工程系统论的一些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述了工程系统论产生的必要性,全面讨论了其基本观点,包括工程系统论的若干概念和规律,工程系统论的分析和设计观,并给出了评价观.工程系统论的产生为一般系统理论和系统工程架起了一座桥梁.工程系统论为系统工程提供了理论基础,而系统工程则是在其指导下产生的工程技术的完整集合.工程系统论对于解决复杂系统有着旺盛的生机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方法和场论原理剖析市场,将物理学上的引力场,气象学上的气象场,数学上的数量场和系统动力学上的控制反馈等研究方法运用于现代市场研究之中,创新提出市场场的概念和市场场系统论,为定量研究市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主义科学哲学中的中心概念,认为范式是一个不确定的系统;研究纲领是一个具有刚性结构的系统;信息域是一个信息项整合的系统;研究传统是一个边界确定的系统。这几个中心概念都具有系统思维方式,都试图用之解释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复杂性科学视角下的中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复杂性科学的视角介入中医学研究,是解读中医的一条有效路径。中医学的概念、理论、思维方法、遣方用药、临床实践等在许多方面与复杂性科学不谋而合:人体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中医的整体现和辨证论治体系就具有复杂性科学中系统论的一般特点。从复杂性科学才能探究出中医的核心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3.
贝尔(Stafford Beer)的活系统模型是系统功能整体主义的典型代表之一。从活系统模型建立时所使用的隐喻、类比和模型等系统方法,到活系统中五个功能子系统相互之间的联系和运行,再到活系统模型立足的两个基本原理,无不体现了功能主义的核心内涵,即整体性。活系统模型主要是在一般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所使用的功能主义方法,主要来自一般系统论的功能主义。随着系统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到了自组织和复杂性科学阶段,功能主义方法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活系统模型的某些局限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系统论为视角,在两化融合的内涵基础上,运用系统科学的原理和分析方法,分析了两化融合的系统性特征,然后根据分析两化融合关系作用机理,构建出基于系统论视角的两化融合影响要素系统模型,并针对该系统模型,从动力、支撑和环境等方面分析影响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5.
系统整体观早在古代就出现了,到了近代它又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系统整体观的真正发展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此期间,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一大批系统科学先后出现。这些系统科学深入研究了系统整体观及其表现,尤其是在定量化方面有重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系统思想发展的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系统思想的诞生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 ,一般系统论是系统思想的核心 ,它的创立标志着人类思维方式的一次“范式转换”。系统思想的发展对 2 0世纪后半叶的整个科学领域和社会领域都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系统科学的诞生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  相似文献   

17.
从经典系统论到现代系统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经典系统论和现代系统论是一般系统论发展的两个阶段,经典系统论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系统的整体性问题,其数学工具主要是微积分,与其相关的学科也大都处在经典阶段,其适用性也有一定限制。而现代系统论则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上来说明系统,其数学工具是现代数学,并吸收了还原论的积极成果,与其相关的学科也大都发展到了现代阶段。钱学森为现代系统论的建设做出了显著贡献。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60年代,苏佩斯通过对逻辑经验主义传统观点的重新审视和批判反思,提出了一种以集合论为基础的科学理论语义观。这种语义观的形成蕴含着深厚的整体论立场和系统论思想,这与苏佩斯跨学科的学术背景和思维方式密切相关。为此,笔者拟在探寻科学理论观变迁的基础上,揭示苏佩斯科学理论结构的层次性和科学理论建构的跨学科性,为未来科学哲学的多元发展提供新的理论视域和方法论启迪。  相似文献   

19.
一般系统论四位创始人共同关心用“系统”概念来整合人类知识,并用∫(积分符号)作为一般系统研究会的标记。“整合”也是社会和政治的概念。只有在广泛合作基础上的整合才能使我们这个物种免遭灭亡。  相似文献   

20.
工程系统论——一门工程元学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门新学科一工程系统论.它首先给出了工程系统的概念.接着讨论了工程系统论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其学科层次.最后论证了建立这门新学科的根据,并分析了工程系统论与系统工程的差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