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8 毫秒
1.
最近兵团科委受农牧渔业部农垦局的委托,对石河子农学院承担的“新疆哈密瓜病毒病的研究”进行了鉴定。哈密瓜病毒病是哈密瓜的重要病害之一,直接影响到哈密瓜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出口天声誉。石河子农学院农学系从1980年开始了对该病的研究,经过五年多的研究,明确了新疆哈密瓜病毒病的种类,即主要为西瓜花叶病毒2号(WMV—2),其次是黄瓜花叶病毒(CMV)和南瓜花叶病毒(SgMV)。重点研究了WMV—2的发生流行规律,确证了种子带毒越冬并成为次年主要初次侵染的毒源。在田间多种蚜虫均可传毒,以麦二叉蚜、桃蚜等传毒  相似文献   

2.
杉木炭疽病的研究——Ⅲ.病害流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由Glomerella cingulata引起的杉木炭疽病在江西省丘陵地区广泛流行。病害在4月上旬开始发生,4月下旬至5月下旬,当旬平均气温上升至20—25℃时,病害迅速发展达到高峰。6月下旬以后基本上停止发展。秋季,只有患生理性黄化病的杉木才会发病。降雨和大气湿度对病害的流行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新疆哈密瓜病毒病的毒源种类较多,在田间流行中最主要的西瓜花叶病毒2号(WMV—2),南瓜花叶病毒(SG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发生较少。我们应该以防治WMV—2为主,兼治CMV。由于WMV—2是既种传又蚜传的病毒,可以通过种子热处理,银灰薄膜避蚜,用杀蚜药剂灭蚜,调整播种期,加强田间肥水等措施,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哈密瓜叶枯病是我国哈密瓜生产中的新病害,一般发病率80—100%,病情指数30—100,直接危害着哈密瓜的生产。该病以为害叶片为主,造成叶斑,严重者可使叶片枯焦。经鉴定该病系Alternaria cucumerina侵染所致,该菌主要在病残内越冬,以分生孢子侵染寄主,发病适温25—33℃,潜育期3—4天,借气流传播,一般7月中旬至8月中旬雨水次数多或灌水多,病害最为猖獗。作者对该菌的寄主范围、病害发生发展规律、药剂筛选、防治都作了研究,且提出调查与分级的新方法。采用综合防治措施,严格控制浇水,发病初期选喷退菌特、波尔多液、代森锰锌等杀菌剂,经大面积生产应用,只要及时周到,可收到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小麦不同播期纹枯病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豫麦34、徐州26、扬麦10、宁麦9、皖麦38、徐州25等6个小麦品种不同播期纹枯病病情指数进行分析,发现除豫麦34、徐州26外,其他品种不同播期对纹枯病的影响差异显著,扬麦10、宁麦9、皖麦38等品种lO月5日与lO月25日差异极显著,早播加重纹枯病病情,适期迟播可减轻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新疆辣椒病毒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3—1984牟在石河子地区采集了具有花叶、皱缩和矮化的病毒标样23个.其中以84—01为代表的19个标样,病毒粒体形态杆状,长约312nm左右。可系统侵染辣椒、番茄和普通烟(三生品种),诱导花叶症。局部侵染心叶烟、普通烟(珊(王西)品种),蔓陀罗和苋色藜诱导局部坏死斑。很容易通过摩擦接种,但不能蚜传。致死温度95℃、10分钟,稀释限点10~(-7),体外存活期达5个月以上,并与TMV抗血清产生明显的沉淀线。根据这些特性,确认这类样品的毒源为烟草花叶病毒(TMV)。另一类以83—01为代表的四个样品病毒粒体为球状,大小28nm。可以系统侵染辣椒、番茄、心叶烟、普通烟、蔓陀罗、西葫芦、甜瓜和黄瓜,局部侵染蚕豆、苋色藜。可通过摩擦接种,也可通过桃蚜传毒,与黄瓜花叶病毒产生明显的沉淀线,证明这类标样的毒源为黄瓜花叶病毒(CMV)。这两种病毒在田间流行以TMV为主,CMV则较少。八月份以后CMV发病率有所增加。田间还存在不少TMV与CMV混合侵染的病株。实验还证实TMV可以通过辣椒种子、病株残体及带病残体的土壤带毒,成为来年初侵染毒源。通过10%磷酸钠处理种子及用75℃干热处理种子24小时,可以使辣椒种子脱毒,对种子发芽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1982—1983年,作者等对从新疆哈密瓜上分离出的两种病毒西瓜花叶病毒2号(简称WMV—2)和黄瓜花叶病毒(简称CMV)进行了提纯,制备了抗血清。用部分提纯的CMV注射兔子,获得了1/512效价的抗血清。用制备的抗血清与CMV—3(黄瓜株系)和CMV—4(豇豆株系)进行了琼质双扩散,发现新疆哈密瓜上的CMV与CMV—3和CMV—4有一定相关。WMV—2提纯比较困难,因为在提纯过程中病毒极易聚集。用PEG沉淀法病毒重新悬浮困难,丢失较多,最后采用差速离心。在超速离心对加20%蔗糖垫。在两次差速离心后再经一次20—(?)%蔗糖梯度离心,得到了较好的提纯效果,制备了1/64效价的抗血清。用作者等制备的WMV—2抗血清与美国、丹麦和日本的WMV抗血清进行了比较试验,证实新疆的WMV—2与美国和丹麦的WMV—2有相同的抗原性。用作者等制备的WMV—2抗血清与哈密瓜病株的蔓、叶、花、果及种子进行血清反应,发现病株的蔓、叶、花、果各部均有大量病毒存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桃蚜传播黄瓜花叶病毒新疆株(CMV-XJ)的规律,结果表明:无毒蚜虫能够获毒的最短取食时间为30 s,获毒率随取食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取食时间为70 s以上时,获毒率达100%;带毒蚜虫传毒的最短取食时间为0.25 h,当取食时间超过最短传毒时间时,传毒率随取食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取食时间达2 h以上时,传毒率达100%;带毒蚜虫能够传毒的最少头数为1头,传毒率随单株植物带毒蚜虫数目的增加而升高,单株虫量达15头以上时,传毒率达100%.说明桃蚜可以高效率地传播黄瓜花叶病毒新疆株.  相似文献   

9.
在30天平均气温超过25℃时,必须对砼的施工进行控制,把高温的影响控制到最小限度,直到完全消除高温对施工的影响。每年6月下旬到9月上旬,石河子地区平均气温高达35℃,昼夜温差大,要是仍按照常规施工必然会出现不少缺陷问题,直接影响工程质量。1高温对砼的影响(1)首先是在高温下  相似文献   

10.
TS制剂能有效地防治植物病毒病,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特别对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番茄花叶病毒、麦子黄矮病毒、玉米谷子红叶病等病毒病害防治有特效;对牧草、林木、果树等病毒病害防治效果也显著。TS粉剂为白色粉末,具有可湿性,其有效成份含量为2.5%,技术指标符合国家鉴定推荐标准.  相似文献   

11.
通过哈密瓜花粉在固体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对哈密瓜品种金皇后的离体萌发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中硼酸的不同浓度对哈密瓜花粉离体萌发具有明显的影响,适宜的硼酸浓度为20mg/L;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哈密瓜花粉的萌发率不同,25℃时哈密瓜花粉的萌发率达到了最大值,花粉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0.35℃,随着温度的升高,花粉管的长度也相应的增加;另外,不同的贮藏时间和贮藏温度对哈密瓜花粉的萌发率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在低温条件下贮藏花粉,可以较长时间保持花粉较高的萌发率。  相似文献   

12.
玛纳斯河流域气候变化对径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玛纳斯河流域5个基本气象台站建站以来的数据资料,利用1961~2003年的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及肯斯瓦特水文站径流量的观测记录,使用数理统计和时间序列方法分析了该流域气温、降水和径流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43年该河流域气温升高显著,且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降水量偏多集中在4、5、6三个月。计算玛纳斯河地表径流与气候的相关性,建立二者的回归方程,定量分析该流域气候变化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结果得出:当该流域5~9月平均气温增加1℃时,年径流量会增加或减少1.3%;当该流域5~9月气温出现±2℃(或±3℃)的变化时,年径流量会做出±2.68%(或±4.0%)的正响应;当该流域水文年降水量偏多或偏少10%时,年径流量会偏多或偏少1.98%;当水文年降水量偏多或偏少20%(或30%)时,年径流量会做出偏多或偏少3.95%(或5.93%)的正响应。  相似文献   

13.
为防控早竹秆褐色条斑病,减少该病害对早竹产业造成的损失,笔者主要针对早竹秆褐色条斑病发病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竹秆褐色条斑病发生的最适温度为20~25℃,温度低于5℃或高于30℃均不利于病害的发生;适宜的湿度和降水量利于病害的发生;病害流行的高峰期为5—7月。病原菌(芦苇节菱孢)孢子可在林地铺设的砻糠中越冬,通过气流或雨水飞溅传播,经过伤口侵染竹组织。铺设砻糠的林地病害率高于未铺设砻糠的林地;密林中早竹的感病指数比疏林中早竹的高;林缘早竹的感病指数高于林内早竹;早竹秆褐色条斑病在3年生和4年生早竹上发病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额尔古纳地区位于我国北端,地理位置为北纬50°01′—53°23′,东径119°05′—123°。行政区划上属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包括额尔古纳左旗和右旗。西以额尔古纳河与苏联交界,东北与我国黑龙江省接壤,东面和南面分别与该盟的鄂伦春自治旗、喜桂图旗及陈巴尔虎旗相邻。海拔高度最低不到400米(嗯和哈达),最高可达1520米(阿龙山),属我国最寒冷地区。年平均气温-5.3℃—-3.2℃,最冷月(一月)平均温度在-30°~-20℃,极端最低温度可达-49.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也不过16~17℃。年降水量355.2—437.0毫米。冬季漫长,积雪日数常达150—170天,最长积雪天数可达258天,解冻迟,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自来水洗后黄芪的清洁度为考核目标,用600 W、40 k Hz的低频超声波清洗机清洗干燥黄芪.结果表明,清洗水温(25℃~60℃)越高,达到要求洁净度所需时间越短;60℃时所需时间最短;若水温高于30℃,时间在30 min即可达到4级以上清洁度;在25℃(室温)下超声波清洗40 min就可达到4级及以上清洁度,节水、节能,且能保证黄芪有效成分基本无流失.清洗后的黄芪在贮藏过程中观察到药材表观情况是:仅普通水洗并干燥的黄芪在5个月后出现霉变或虫蛀现象,普通水洗并用壳聚糖溶液浸泡后的黄芪11个月后出现霉变或虫蛀现象,而仅超声波辅助清洗后的黄芪12个月内没有出现霉变或虫蛀现象,超声波辅助清洗并用壳聚糖溶液浸泡后的黄芪,24个月内没有出现霉变或虫蛀现象.天然、无毒、抑菌性壳聚糖可以在贮藏期内有效对中药材防霉防蛀.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幼龄阶段的生长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研究表明,马尾松幼树顶芽大小和春梢长度呈正相关。计算得出估测高生长量的Logistic方程和Ⅱ型S型曲线方程。春梢生长速率和气温的关系最为密切,适于春梢生长的旬平均气温为10~30℃,20℃左右生长速率最大。直径月生长量的季节变化与月降雨量及日平均净光合率的季节波动相一致。一年生叶的日平均净光合率于5月底达一年中最大值,7~9月由于干旱而明显下降,10月达一年中的第二峰值。  相似文献   

17.
加工温度对哈密瓜风味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气相色谱(GC)-质谱(MS)法分析了加工温度对哈密瓜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加工温度30℃条件下,哈密瓜风味物质主要由2-丙烯酸甲酯、乙酸甲酯、γ-丁内酯及呋喃醇等组成;在70℃条件下,其风味物质则全部丧失,代之以C8—C40的烷烃基化合物,随着加工温度的升高,哈密瓜中棕榈酸含量明显减少,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则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加快猕猴桃的栽培训化工作,培育出猕猴桃优良株系和建立猕猴桃商品化生产基地。从1982年开始,我们在湘西自治州的腊尔山和怀化地区的西晃山连续进行三年猕猴桃的调查和选优工作,现将调查选优情况初报如下: 一、自然条件及选优结果 腊尔山和西晃山位于北纬27°30″——28°30″,东径109°10″——109°50″,两山的平均海拔高度800——900米。年平均温度13°——14℃ 最冷月平均气温0.5°——1℃,最  相似文献   

19.
对美国白蛾越冬代成虫羽化规律及产卵习性进行了研究 ,找出了影响羽化及产卵的关键气候因子。即连续 5d日平均气温达到 1 2℃、RH在 6 8%以上时 ,越冬代成虫开始羽化 ;连续 5~ 6d日平均气温高于 1 6℃时 ,出现羽化高峰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 1 5 7℃时 ,出现羽化低峰。雄成虫比雌成虫羽化始期早 8d ,羽化末期晚 5d ;雄成虫趋光性和飞翔能力强于雌成虫 ,但存活时间短于雌成虫 ;雌成虫的产卵量受产卵环境影响 ,不交尾的雌成虫产卵量极少  相似文献   

20.
应用福建省9个代表地面测站气温资料,对1961—2001年月平均气温、月极端最高气温、月极端最低气温以及1981—1990年日平均气温稳定≥0℃积温和≥10.0℃积温(0.1℃)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1—2001年比1961—1980年的月平均气温、月极端最高气温、月极端最低气温均有所增高,尤以月极端平均最低气温增幅最大,福建省气候变暖主要来自最低气温升高的贡献,冬季升温幅度大于夏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