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为了预测洞庭湖区域地下水资源量的变化趋势,制定应对地下水资源量较低年份的有效措施,通过分析洞庭湖区域河川天然径流量、长江三口入水量、城陵矶出水量与地下水资源量的变化趋势和相关性,运用多变量时间序列CAR模型,建立了洞庭湖区域地下水资源量的预测模型,验证了模型的预测效果;并运用该模型对洞庭湖区域地下水资源量的变化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洞庭湖区域河川天然径流量、长江三口入水量和城陵矶出水量的变化是引起地下水资源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本研究所建的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的最大值为-7.47%,平均值为3.63%,表明该模型的预测精度高、效果好;通过对未来10年洞庭湖区域的地下水资源量进行预测可知,其平均值下降了0.49亿m3,最低值下降了0.66亿m3,表明该区域地下水资源量仍将持续降低;据不同方案下的地下水资源量预测结果可知,通过增加长江三口入水量,可以有效提高洞庭湖区域的地下水资源量。  相似文献   

2.
以宁夏吴忠市金积傍河地下水型水源地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在水源地保护区范围采集了16个水井地下水水样,重点分析了保护区范围内地下水水样的氨氮质量浓度值,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氨氮质量浓度为0.025~0.447mg·L~(-1),是该区域主要潜在污染物,并分析出区域地下水氨氮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区域包气带和含水层属性,分析了研究区内pH、有机质和氧化还原电位等影响因素与地下水中氨氮污染物分布的相关性,为水源地氨氮污染物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提高水源地管理的科学性和污染源管控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3.
敦煌盆地属党河流域下游,地下水资源储量相对稳定,保证程度高。通过对区域地下水现状分析,采用开采潜力指数法来评价区域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揭示区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刘莹  曹涛 《科技资讯》2011,(19):173-174
近年来,火力发电厂贮灰场区域的地下水环境保护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新疆属于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埋深较深,但如若灰水发生下渗,必将造成区域地下水水质恶化,对区域地下水产生严重影响。本文以新疆华电喀什火力发电厂为例,针对火电项目中灰场区域地下水影响评价的要点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敦煌盆地地下水数值模拟及可视化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IS与Visual ModFlow软件,对敦煌盆地地下水资源进行现状模拟与未来变化趋势预测.在此基础上结合GIS空间分析能力、地图学、计算机数值模拟等技术实现了区域地下水二维和三维的可视化,通过综合分析提出区域地下水资源管理措施.不仅可为敦煌盆地合理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依据,而且将丰富区域水文地质的系统研究工作及地下水资源的信息化和可视化.  相似文献   

6.
缺观测资料干旱地区区域地下水模型可靠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脆弱的干旱区生态和地下水关系紧密,然而在缺观测资料干旱地区是否能建立区域地下水模型以分析地下水动态以及可靠性如何是一个比较现实而重要的问题.本文在阐述缺观测资料地区建立区域地下水模型存在的问题时,详细介绍了建模时可利用的公众数据来源,最后以呼伦湖流域为实例,说明了模型的建立过程,并利用地下水动态数据和遥感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了模型验证,阐述了缺观测资料地区可以建立区域地下水模型以及利用卫星数据提高缺观测资料地区地下水模型精度的可行性.结果可为提高缺观测资料地区区域地下水模型的仿真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调用SPSS程序,通过数学方法对城市区域地下水场变异起重要的组份进行提取,以起重要作用的组份最少组合来作为评价地下水变异的指标体系.针对南宁市3个分区中特征点进行初步分析,表明城市区域地下水年变异水平是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作用的结果.从历史背景下研究城市区域地下水缓慢变异程度及趋势,对城市地下水演化规律的认识及城市区域的水土相互作用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论文运用有限差分法,结合研究区域地下水含水介质系统,采用二维非稳定流数学模型对地下水系统进行了数值模拟,对研究区地下水动态变化进行了评价,为今后的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为相同条件下的其它区域地下水资源的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利用较为成熟的三维可视化地下水分析计算软件GMS的Modnow模块建立研究区地下水系统的数学摸型,分析预测了研究区在现状条件下的地下水运移规律。并据此提出了研究区的盐碱地治理措施和建议以及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研究柴达木盆地研究区地下水空间分布特征。本文首先通过岩石物性分析,获得了研究区典型岩石电性特征,为后续三维电性模型分析提供了可靠的电性依据。然后采用三维非线性共轭梯度反演算法获得了研究区音频大地电磁三维电性结构模型,并依据经验公式计算了研究区地下水矿化度。最后结合三维电性模型和地下水矿化度综合分析了研究区地下水空间分布特征。成果表明,研究区有利的富水区域为绿梁山以东,大头羊洪积扇以南区域的第四系卵、砾石层,位于现代河床及冲洪积扇中缘区域为淡水区域的主要富集区,受绿梁山阻挡,在山前平原一带以及绿梁山南侧泄出带附近为咸水区域。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是天津重要的战略水资源和饮用水水源,但目前地下水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严重危及区域饮用水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围绕天津市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及目标,系统梳理天津市已有的地下水环境管理基础,分析区域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污染源点多面广,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急需完善,地下水协同防治体系有待加强等。并提出下一步对策措施,旨在为保障区域地下水环境安全、强化区域地下水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对二坝灌区祁县受益区的水资源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介绍了受益区内地下水资源的开发现状和管理情况,提出了合理开发和管理地下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采用相关分析法对兰村泉城地下水中的总硬度和Cl^-离子浓度进行了预测,通过对预测结果和兰村所处环境的分析,提出了对兰村地下水可能造成的污染及其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分析是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悖牛川上、中游区详细的水文地质调查基础上,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离子比值法、同位素等方法对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地下水总溶解性固体(TDS)含量在170~1034 mg/L之间,随着TDS含量的升高,水化学类型由HCO_3-Ca(·Mg)型转变为HCO_3·SO_4-Ca·Na型、Cl-Na型。溶滤作用是控制区域地下水化学组分形成的主要作用,地下水化学组分来源于碳酸盐、铝硅酸盐和蒸发岩的溶解。此外,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脱硫酸作用和混合作用也对区内水化学组分形成存在一定影响。煤炭开采使赋存于煤层以上的地下水水化学演化趋于一致,地下水TDS含量升高,水质趋于恶化。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滹沱河流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分布规律及现状特点,阐述了滹沱河流域水资源的概况,为流域水资源规划配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查明察布查尔县地区的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地下水水质情况,选取2016年50组地下水水样测试数据,综合统计分析方法和水化学方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对察布查尔县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地下水水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察布查尔县地区地下水中Mg~(2+)、Ca~(2+)、HCO~-_3离子含量较高。地下水水样pH为7.55~7.7,均值为7.63,地下水整体呈弱碱性,溶解性总固体(total dissolved solids, TDS)为103.8~1 139 mg/L,均值为254.8 mg/L;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Ca·Mg)和HCO_3·SO_4(SO_4·HCO_3)-Ca(Ca·Mg)型水为主。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主要受水岩作用控制,少部分浅埋区受蒸发作用影响,几乎不受大气降水的影响;经F值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察县地区进行地下水水质评价分析得知,该区域的地下水受污染程度轻,但也存在严重污染区域,在利用水资源的同时也要注意水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针对日益突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从菏泽市地下水资源状况、开发利用现状及由此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入手,系统分析了该地区面临的地下水资源形势,并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合理规划,提出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MapX的地下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地理信息系统(GIS)的3种开发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重点对基于MapX的地下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情况进行了介绍,包括系统结构设计、系统总体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系统的实现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综合分析了郑州市水资源问题、水资源系统的特点和基本结构,揭示出郑州市水资源问题的基本矛盾,探讨了郑州市水资源问题对策:划定水源保护区及地下水保护区,并做出具体措施分析。  相似文献   

19.
伊犁河谷西部平原区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是区域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查明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转化关系,对于揭示水资源形成机制和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综合分析伊犁河谷西部平原区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选择伊犁河干流及其典型支流,分析了河水及周边地区地下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的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揭示了地下水补给来源以及地表水–地下水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利用222Rn建立相关质量均衡模型,计算了伊犁河与地下水间的相互转化量. 结果表明:伊犁河北侧平原区地下水径流主要受控于地形和岩性;南侧平原区的地下水径流主要受控于新构造运动,且地下水与地表水都进行了多次转化. 研究结果可为伊犁河谷西部平原区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太原市整体地下水水环境现状,在此基础上对位于全市14处自备井分丰水期和枯水期进行了3次取样,并完成了40个污染物项目的检测。结果显示,只有部分地区个别项目检出超标,现阶段太原市区自备井的水质卫生基本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要求,其中北部水质较好,西部、南部略差,水中污染物分布有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