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吴堡县位于陕西省榆林市东南部,黄河中游西岸,境内气候、地形地貌及生物资源条件有利于蚕桑业。是陕北蚕业较为稳定的两个县之一,在西北地区有较为广泛的影响。2006年,全县保存桑园面积1333hm^2,其中退耕还林幼龄桑园667hm^2,养蚕1100张,蚕桑综合收入130余万元,部分重点村户的蚕业收入占总收入的25%以上,毗邻县已将蚕桑生产立为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因此,  相似文献   

2.
张波 《汉中科技》2008,(4):28-29
蚕病危害是导致蚕茧质量和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做好蚕病的综合防治工作,对蚕桑生产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城固蚕桑产业生产中蚕病防治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有利于蚕桑产业增效、蚕农增收。  相似文献   

3.
养蚕环境污染主要是指工业废气废物污染和大田农药污染两方面。蚕桑生产遭受工业废气废物污染的影响,日本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有报道,研究证实其危害主要是氟化物中毒。我国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氟化物在重点蚕区造成的危害凸显出来,并呈日益扩大与严重的态势。化学农药的广泛使用对保障大田农业丰收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随着长残、高毒性新农药的大量开发和因害虫抗药性提高而使农药使用量不断增大、使用次数不断增多,蚕桑生产遭受其危害的程度越来越严重。可以说,环境污染已成为当今蚕桑生产生…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蚕桑生产模式是利用桑叶养蚕,桑枝用于燃料,蚕粪(沙)作为有机肥料,蚕茧作为缫丝原料。这种生产模式使各种产物用途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各种产品的作用和效益,许多桑叶因养蚕不足而浪费,造成蚕桑业的整体效益不高,经济效益低,产业发展缓慢。因此,要想提高蚕桑产业的整体效益,迅速促进蚕桑业的发展,除充分利用桑叶养蚕外,还要巧用人力、地力、场地,以充分开发利用蚕桑副产品,使蚕桑业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以此激发农民植桑养蚕的热情和投入。对此,笔者认为,应注意研究桑(根、茎、叶、果)和蚕桑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价值,综合利用蚕(幼虫、蛹、蛾)开发新产品;提高茧、丝的经济价值;提高蚕室、蚕具等设备的利用率,对桑、蚕业及其产品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才能使蚕桑业的比较优势更加明显。现就桑、蚕及其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提出一些思路,供在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5.
《诗经》中蚕桑诗篇所载,不仅是我们了解周人蚕桑生活的一个侧面,更是我们探究女性在祭祀中重要作用的宝贵资料。解读《诗经》中蚕桑诗篇,有助于了解周代的蚕桑之礼、蚕桑源流、蚕事神话、女性参祭等生活内容及宗教信仰。蚕桑文化也成为构建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蚕桑副产物,是指蚕业生产过程中除获得生丝以外的副产物,主要是桑条、桑皮、桑果、蚕粪、蚕蛹、蚕蛾等。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蚕桑副产物已在日用化工、食品和医药工业等领域广泛地被利用,创造了一定的物质财富。同时,积极开展蚕桑综合利用,是当前提高蚕桑经济效益,增强活力,富国利民的重要措施,对稳步发展我国的蚕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市场趋势     
值得开发利用的新型养蚕饲料——蚕桑草蚕桑草又名剑蚕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种子繁殖,粗蛋白含量为22%以上,并且含有蚕体所需的21种氨基酸,其他成份与桑叶基本一致。该草对蚕的适口性很好,可节省桑叶50~70%,上蔟率在90%以上,茧色、茧层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  相似文献   

8.
正4月27日,宜宾市科技特派团蚕桑分团专家赴叙州区横江镇五宝村开展"家蚕高效饲养及蚕病综合防控技术"专题培训。科技特派团专家在针对新发展蚕桑基地短板问题方面,为引导蚕农树立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种养管意识,提出了"科学养蚕夺高产,良种良法是关键,精  相似文献   

9.
山区目前的养蚕方式,房屋占用量大、所需蚕具多,且投资大,已不能适应规模化、专用化、优质高效的蚕业发展要求。要使山区蚕桑生产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将大棚养蚕技术与山区的实际相结合进行推广应用,显得尤为重要。现就山区大棚高效养蚕技术推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农村养蚕中发生桑蚕农药中毒日益增多,严重影响蚕桑生产。尤为早、中、秋蚕期,往往因农药污染发生大面积农药中毒,造成蚕茧严重歉收,甚至颗粒无收。因此如何避免蚕期农药中毒的发生及做好中毒后的挽救工作,是生产上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针对养蚕业同比效益下降,略阳县蚕桑产业出现严重萎缩的问题。通过对小蚕专业化饲育,大蚕省力化饲养,自动化上蔟等技术的应用探讨,初步解决了养蚕环节中省力、省工、降本节耗等问题,提高了蚕桑经济效益,为略阳县蚕桑业可持续发展做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整风运动以来,萧山县广大贫下中农利用海涂发展蚕桑生产取得了可喜成果。近几年来,全县新桑园面积扩大了二万余亩,其中海涂桑园一万五千亩。1973年全县产茧量仅三千多担,1976年成为万担茧县。为进一步提高担桑产茧量,今年中秋蚕我们在城北公社明星大队蚕桑队进行控制壮蚕期用桑量试验,结果达到提高担桑产茧量20%以上。现将情况简述于下:供试蚕种,东34×苏12,8月25日收蚁,收蚁后用一般饲育方法进行饲养,到三龄取眠蚕二干头作为试验区,另设对照区。对照区,以多数小叶脉食净为标准;试验区,每次实际给桑量系对照区的70~80%。结果,试验区小叶脉全部吃光,粗叶脉大部食净;对照区小叶脉大部吃净,粗叶脉普遍不吃,还留有少量残桑。试验成绩如下表:  相似文献   

13.
一、蚕丝产业发展现状 略阳县是省、市蚕桑生产基地县,也是陕西省蚕丝产业一体化建设科技示范县。当地农民素有兴桑养蚕的传统习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蚕桑生产就具有一定发展规模和水平,尤其是集中催青小蚕共育、桑树冬芽接等技术已在全市领先,曾是其它各县市参观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4.
封利军  李银超 《汉中科技》2009,(5):14-14,16
针对蚕桑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结合勉县蚕桑产业发展优势,从坚定发展信心,着力培育强村大户,突出技术指导,推行订单蚕业,加怏扶恃力度,确保蚕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夏秋蚕优质高产饲养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秋季蚕桑生产不利因素较多,直接影响了蚕茧的产量和质量。通过加强桑园管理、蚕品种的选择、消毒防病、小蚕共育及大蚕饲养、上簇等方面的技术措施的实施,可提高夏秋蚕茧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兴文县2018年现代蚕业融合发展现场会在周家镇召开。周家镇近几年从"黑色经济"到"绿色经济"成功实现转型发展。现场会指出,我县蚕桑生产虽然历史悠久,起步较早,但也存在稳产高产技术普及不够,重蚕轻桑、不注重桑园管理和投入,蚕桑资源开发不够等情况。要强力  相似文献   

17.
南充作为嘉陵江中上游流域丝绸名城,不仅是中国蚕桑丝绸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南方丝绸之路重镇,享中“中国绸都”称号,养蚕制丝经久不衰,民间亦有深厚的蚕神信仰和社会风俗,因而对于南充蚕桑历史与文化的发掘不仅有助于更好地探究古代巴蜀历史原貌,更能够促进和繁荣当地经济,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8.
陕北淡水涡虫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陕北淡水涡虫,不仅对于深入研究陕北地区涡虫的分类区系及其它内容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本地区大、中、小学动物实验也很有益处。本文通过对陕北淡水涡虫分类和区系的初步调查,发现有两科两属,且通过分析,认为这种动物资源在陕北有一定数量的分布,但有减少的趋势。同时提出对涡虫生境冷涌泉的保护意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国内外茧丝行情好转,蚕茧价格稳定,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有所恢复。自上世纪90年代末始,陕南蚕区结合以湖桑系列桑品种为代表的桑树品种推广,在蚕桑低潮期进行大面积的桑园园区改造,现在已进入盛产期,对稳定当地良好的茧丝环境,我们除了引导农户种好桑、改好桑,应多指导蚕农做好秋冬明春的桑园管理工作,并通过提高地力进而提高桑园单产,  相似文献   

20.
小蚕切桑机和给桑机最近在省科委召开的鉴定会上通过鉴定。它们的研制成功,改变了小蚕饲育中切桑、给桑长期以来用手工操作的局面,为蚕桑生产半机械化、机械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