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聂世营 《科技信息》2008,(3):261-261
本文以《伤逝》、《孤独者》等范文为例,对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觉醒者”形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鲁滨孙和霍尔顿分别是《鲁滨孙漂流记》与《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他们都是孤独者,但二者的孤独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鲁滨孙的孤独是一种客观状态,霍尔顿的孤独则是一种主观感受。本文运用平行研究的方法就这两个孤独者形象进行对比,他们的对比体现了18世纪到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正>半个多世纪来,关于"51区"里发生的蹊跷事一直传闻不断。对有些人来说,这里就是美国间谍技术和作战系统的代名词;对另一些人来说,则是被俘外星人和UFO的地下世界。多年来,它也是科幻电影的重要元素——《变形金刚2》里的威震天关在这儿;《独立日》里的外星人攻击了这儿;《X档案》的许多故事也发生在这儿……然而,无论被传得多么神乎其神,美国政府却始终三缄其口,从来不承认"51  相似文献   

4.
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关注了主人公不同形式的孤独:盖茨比作为孤独的守望者,为了爱情和物质享受最后孤独死去;黛西在时代的影响下成为微笑的空灵者;尼克作为小说的叙述者,在面对各式孤独的过程中成为寂寞的求索者。他们与其他人物一起共同折射出战后爵士时代的精神困境。小说中的孤独具有时代性、艺术性和寓言性,提升了小说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5.
长篇小说《还乡》中的女主人公游苔莎是哈代笔下"不安分的享乐主义者"这一女性形象的代表。在阅读这部小说的时候,她身上旺盛的激情,永不屈服的抗争精神另我们折服,同时让我们极易联想到世界文学史上另一个经典的女性形象--《飘》当中的思佳丽。但是,哈代笔下的游苔莎同米切尔笔下的思佳丽虽然性格相似却最终走向不同的命运。文章正是试图分析两位经典女性形象的差异,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发表于1976年的《复活节游行》是美国现代作家理查德·耶茨的"女性小说"。在作品中,耶茨从一个男性作家的视角,细致入微地描写了上世纪70年代美国都市普通家庭两姐妹,用犀利但满含怜悯的笔触展示了以主人公艾米莉一家为代表的孤独的女性群体,是作家在其短篇小说集《十一种孤独》之后所描述的"第十二种孤独"——女性孤独。从孤独的女性主题着手,以《复活节游行》的分析为突破口,结合存在主义探讨作家对女性孤独的理解,并试图找到破解现代人孤独的钥匙。  相似文献   

7.
《命若琴弦》这部作品中的太阳意象是作品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既作为人物的活动背景,起渲染气氛、推动情节之作用,更体现了作者对世界独特的主观感受和情绪反应。太阳意象一头连接着"死",反映了作者心中被社会抛弃的孤独荒凉感,另一头连接着"生",暗含了史铁生对光明和理想的企盼,两者融为一体,表现了作者对人类存在的哲学思考,并由此观照人类的终极存在。  相似文献   

8.
外刊概要     
正1荷兰政府致力于解决"孤独老人"难题【日】《Wedge》2018年5月号荷兰"孤独老人"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其1708万总人口中约有70万名75岁以上老人面临"孤独问题"。根据欧盟统计局去年所做的调查,在欧盟成员国中,荷兰的"孤独者指数"虽然不如意大利和卢森堡等国,但其增长率却是最快的。荷兰卫生部亦表示到2030年,该国将有110万"孤独老人"处于"无法求助、没有交谈对象"的状态。为缓解日趋严重的"孤独老人"难题,荷兰政府于今年2月出资2600万欧元用于推进相关项目。一是在媒体上打广告,让大众认识到这一问题;二  相似文献   

9.
鲁迅小说集《呐喊》和《彷徨》中的月亮意象,表现出对传统的连接与承续、创变与超越。通过月亮传达乡愁和孤独的意蕴,将乡愁和孤独由个人推广到民族和国家,附上民族忧思的色彩;在月亮意象上融注作者独特的审美情感和理想,使人物与月亮具有某种互补性和同构性,从而折射出正直、执著的抗争者形象。  相似文献   

10.
《古诗十九首》具有浓重的孤独意识,这种孤独意识可以从其中的游子思妇诗中得到集中体现。游子和思妇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下共同承受着因失意别离而造成身心双重的孤独寂寞,但两者的表现方式和排遣方法却不一样:游子表现为失意、困顿,思妇则表现为独守、等待;男子通过抑郁行乐和眷念家室故土来摆脱孤独,女子则是通过想像、因情入梦和自求多福来自我安慰以排遣孤独。他们在人人“同有之情”的孤独中从沉痛到解脱,体现了人类战胜孤独寂寞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孤独者是生活盛宴的局外人。孤独是人类永远无法回避的问题。卡森·麦卡勒斯的作品中,孤独是最突出、最具代表性的主题。结合弗洛姆的心理分析,以《心是孤独的猎手》为例,阐述了卡森·麦卡勒斯在这部作品中对孤独的理解和对孤独情感背后意义的找寻。  相似文献   

12.
科技新闻     
《中国西部科技》2012,(11):48-48
英研究发现孤独者大脑异于常人——其社交线索判别能力弱导致交流困难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最近一期《当代生物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称,孤独者的大脑结构与常人不同,负责解析他人目光注视等社交线索的大脑区域内灰质较常人少,导致其难以判定他人发出的社交信号,进而不愿与他人交流。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征招了108名身体健康的成年志愿者,通过一系列测试将他们的孤独程度进行一一判定,然后  相似文献   

13.
2002年《敌人》的再版使人们想起了沉默已久的格非。在这个人们逐渐失去文学想象力的市场化年代,格非是一个孤独的历史隐喻者。格非注重虚构和隐喻,注重历史在小说世界中的想象性实现,他的《敌人》、《边缘》、《迷舟》、《青黄》、《风琴》、《大年》等小说都可以纳入先锋历史小说的范畴。  相似文献   

14.
正她是集作家、编剧、制片、导演、演员、歌手于一身的艺术家,更是美国文艺青年眼中的当红偶像……孤独是一群人的狂欢,狂欢是一个人的孤独。就像米兰达·裘丽以动静皆宜的两种状态成全了她自己:独自搭建虚构,小说处女作《没有人比你更属于这里》一举获得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时隔8年后又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第一个坏人》;满脑袋奇思怪想的她更偏爱与众人互动的头脑风暴,大学肄业的她从十几岁起试水电影创作,  相似文献   

15.
《在酒楼上》里的吕纬甫和《孤独者》中的魏连殳同是处于新旧交替时期的知识分子,但他们却有着异质的生命内涵。同是面对母性的温情面纱,前者作为一个弱质的知识分子,由战斗者摇身成为传授封建礼教的布道者,在清醒的自觉中践行着传统的伦理观念。而魏连殳始终在骨子里和旧传统有着决然的抗争,在对他人和社会的嘲弄和蔑视中,不惜以生命对抗,完成了自己复仇的人生,由此激励着后来者在斗争中看到希望,在希望中解救民众。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个折腾的时代,《折腾》的作者戴定南是位赤贫出身的奇人,他把自己的事业折腾到了纽约曼哈顿的世贸大厦。随着"9·11"事件双子塔的崩溃和燃烧,他的商业帝国也遭灭顶之灾,他的雄心壮志变成了炼狱中的另一种折腾——在死亡与复活之间挣扎。作者把"折腾"写得真实而又奇异,写得惊心动魄而又出神入化。《折腾》是关于一代人的寓言,它就像一面镜子,每个人从中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  相似文献   

17.
影响一个人性格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般地说,包括遗传、环境、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几个因素。我们可以把一个人的性格特点看作是他的生活经历的反映,是他生活历史的纪录。鲁迅在短篇小说《孤独者》中描写了魏连殳对人总是爱理不理,对什么也不感兴趣,也没有一个知心朋友。这种乖僻性格和他的身世有关。他从小失去父母,和祖母生活在一起,后来又学非所用,又因在报上发表了几篇不满现实的文章而遭到失业的打击。当他遭到和他相依为命的祖母不幸死去的痛苦打击时,人们却在商量着争夺她的财产。这样的孤独环境,这样的身世,就逐渐地…  相似文献   

18.
并非孤独     
依稀记得2009年里,我读了两本让我记忆深刻的书,一本是《并非孤独》,另一本是《百年孤独》,两个故事对孤独不同的阐释,伴我走过了病的最严重的时期。众所周知,时光的足迹下所有的记忆无外乎两个结局,渐行渐远或者是越发深刻。  相似文献   

19.
<正>"亲、诚、惠、容"是2013年中国外交最鲜亮的外交理念,是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周边外交的概念性纲领。稍有遗憾的是,对"亲、诚、惠、容"的各种理解和议论很多,却未能见到"权威"的解释。《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  相似文献   

20.
《围城》通过透视时代背景下生存的苦闷以及生存苦闷下情感的困惑,表现了文学真善美价值取向的存在。《围城》中的人物面临无法摆脱的情感以及孤独的人生困境,文章通过解读"围城"的不同意蕴,思考"围城"的局限,分析在文学真善美的价值追求观照下探寻超越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