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丙交酯单体为主要成分,在疏水性分散剂硅油中经悬浮聚合制备了聚丙交酯微球。该微球不仅能够缓慢降解,而且由于表面有活性基团一羟基,可以络合药物分子,可作为缓释药物的载体,如与磁性粒子复合,亦可作为靶向缓释药物的载体。  相似文献   

2.
一种溶胶凝胶法制备均匀性好、活性高的铁铜复合载氧体的制备方法,并探讨了碱金属对载氧体性能的影响.实验采用固体生物质燃料、载氧体及适量增加混合物中碱金属含量进行混合热解的方法,通过对产物进行XPS表征分析,讨论碱金属对载氧体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生物质中的K元素含量不断提高后,载氧体中的Cu~(2+)大量减少,生物质中碱金属的含量增多将降低载氧体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两步水热法成功制备了不同摩尔比例的新型异质结复合催化剂BiFeO_3/CdS.利用XRD、SEM和UV-vis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物相、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并通过降解罗丹明B(RhB)对其光催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单独半导体材料相比,复合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光催化降解效率更高,稳定性能更加优异.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光催化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4.
通过两步水热法成功制备了不同摩尔比例的新型异质结复合催化剂BiFeO3/CdS利用XRD、SEM和UV vis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物相、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并通过降解罗丹明B(RhB)对其光催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单独半导体材料相比,复合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光催化降解效率更高,稳定性能更加优异.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光催化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5.
新戊二醇/蒙脱土复合贮能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新戊二醇/蒙脱土复合贮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相变动力学.用XRD、IR、DSC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对其贮能性能及相变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贮能材料具有较快的相变速率、较弱的塑晶失重现象、较高的相转变焓,是一种集新戊二醇潜热贮能性能、蒙脱土显热贮能性能和填料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的有机/无机纳米复合贮能材料.  相似文献   

6.
采用纳米石墨为原料,硼氢化钠作为还原剂制得石墨烯载体GN,并制备钯催化剂Pd/GN.将催化剂均匀的涂抹在碳纸上制备工作电极后,一种采用电极处理Pd/GN-1,另一种不采用任何处理Pd/GN-2.发现采用电极处理制备的石墨烯载Pd催化剂电极对甲酸氧化阳极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多孔芳香骨架材料由于其较高的比表面积、较大的孔容、良好的热和化学稳定性而在气体吸附与分离、光电和催化等方面有了极大的发展。同时,芳香骨架的可修饰性使得在其孔道中修饰不同的官能团以进行不同的应用成为可能。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利用多孔芳香骨架材料作为药物缓释应用的合适候选材料。本文通过镍(0)催化的Yamamoto-type Ullmann偶联反应合成多孔芳香骨架材料PAF-1,通过硝化还原反应引入具有吸附活性的氨基官能团,并精确调控多孔材料的氨基含量,研究吸附活性位点对布洛芬药物分子的相互作用及影响PAF-1-NH_2药物缓释效果的因素。结果发现,PAF-1中的氨基含量与载药率变化呈正相关,而材料的比表面积与载药率呈现负相关关系。由此说明,PAF-1孔道结构中修饰的活性位点的数目对载药率的影响是主要的。氨基含量最高的PAF-1-NH_2-48 h具有1.203 g·g~(-1)的载药量,高于目前报道的其他有机多孔材料对布洛芬的载药率。药物缓释实验证明,吸附活性位点数目的增多导致药物释放率逐渐增大,PAF-1-NH_2-48 h的药物缓释效果最好,10 h后达到最大药物释放量0.83 g·g~(-1)。  相似文献   

8.
以植物豆角秧为大孔模板,P123为介孔模板,通过溶剂挥发方法合成了大孔-介孔二氧化硅材料.这种硅材料不但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而且具有可调的孔径,可以作为药物的载体,展现良好药物缓释能力.SEM、XRD、氮气吸附-脱附等测试被用来对材料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袁征.  相似文献   

9.
葛根素缓释片的制备及犬体内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磷脂和聚维酮为载体材料制备葛根素固体分散体后再制成缓释片,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和犬体内药动学试验,以wagner-Nelson法计算体内吸收分数.采用HPLC的方法测定犬血浆中葛根素的浓度,应用3p9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和生物利用度.结果表明:葛根素缓释片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体内外相关性较好(r=0.9875).与普通片相比,葛根素缓释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53%,可以通过固体分散技术明显提高葛根素生物利用度,并减少给药次数.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一种TixOy-Ti3C2异质结构材料对电池隔膜进行改性,以有效地控制锂硫电池中存在的穿梭效应,并提高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硫的利用率.利用简单的涂覆法将TixOy-Ti3C2修饰在PP隔膜表面,制备成复合隔膜.采用结构表征及电池性能测试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比较于常用的氧化石墨烯修饰的隔膜,经过TixOy-Ti3C...  相似文献   

11.
详细研究了抗癌药物紫杉醇产生菌树状多节孢原生质体形成和释放的规律 .从酶系组成、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渗透压稳定剂、pH值、培养基成分、培养方式、预处理等因素对树状多节孢原生质体形成和释放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得出了该菌的最佳原生质体制备条件及其规律 ,为以后通过原生质体技术构建紫杉醇产生菌的工程菌株奠定了基础 .  相似文献   

12.
采用浸渍法将溶于乙醇的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组装到Si-MCM-41的孔道中,试剂的组装量达43.5%[m(邻苯二甲酸二乙酯)/m(Si-MCM-41)];用XRD、IR和固体紫外法对试剂组装体进行了表征;通过测定组装体在载体中的各种释放性能,表明制得了邻苯二甲酸二乙酯/Si-MCM-41缓释放体系.采用同样方法得到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i-MCM-41缓释放体系,甲醛/Si-MCM-41缓释放体系.  相似文献   

13.
发现了一种制备纤维素衍生物接枝聚乙二醇衍生物的优良方法.首先以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与溴乙酸乙酯反应制得羧甲基化聚乙二醇单甲醚(CMPEG),之后在N,N-二甲基乙酰胺/氯化锂(DMAc/LiCl)双组分非水溶剂体系中,以羰基二咪唑(CDI)为催化剂,通过CMPEG上的羧基与醋酸纤维素上残余的羟基进行酯化反应得到羧甲基化聚乙二醇单甲醚-醋酸纤维素接枝共聚物(CA-g-CMPEG).用FTIR和DSC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PEG通过化学键偶联在醋酸纤维素分子的侧链上.用SEM观察了聚合物的形态,有自组装成粒子的趋向,粒径在200~300 nm之间,是一种潜在的优良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阿霉素对肿瘤组织的靶向性,增强其抗肿瘤活性,延长其在人体内的作用时间。以壳聚糖为药物载体、叶酸为肿瘤靶向配体,在水相中采用离子交联法一步合成载阿霉素的叶酸-壳聚糖微球。利用动态光散射、透射电镜对微球的结构、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形态特征、对药物的包封率及载药量、体外释放等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得的微球平均粒径为32.85μm。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形态圆整,大小均匀,无粘连。对阿霉素包封率为(89.8±0.1)%,载药量为(20.5±0.1)%。在人工胃液pH=1.2及人工小肠液pH=6.8条件下具有很好的缓控释作用且无突释现象。  相似文献   

15.
采用Job′s法测定甲硝唑与β-环糊精的包合比,并通过相溶解度法研究不同温度下β-环糊精与甲硝唑的包合常数、增溶倍数和热力学函数.结果表明,甲硝唑与β-环糊精包合比为1∶1,在不同温度下,相溶解度图呈现A_L型,而包合常数和增溶倍数均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包合过程的熵变ΔS、焓变ΔH及自由能变化ΔG均为负值,说明包合反应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焓变是包合反应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吸毒现象呈蔓延之势,禁毒形势非常严峻。在禁毒工作中,应加强毒品预防教育,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7.
以棕榈酸、乙二胺、氯乙酸为主要原料,在常压下合成了一种碳酸型阴离子双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用波谱法鉴定了其结构,并测定其在水溶液中的表面活性,与普通表面活性剂相比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该合成方法易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以棕榈酸、乙二胺、氯乙酸为主要原料,在常压下合成了一种碳酸型阴离子双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用波谱法鉴定了其结构,并测定其在水溶液中的表面活性,与普通表面活性剂相比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该合成方法易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9.
调查了2011年临床常见真菌、细菌、分离菌的耐药性.用VITEK32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实验,用纸片扩散法做药敏补充实验.临床共分离7961株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为50.76%,真菌为28.16%,革兰氏阳性菌为21.08%.分离的前6位菌依次为白色念珠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酮康唑对真菌敏感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菌株率分别为76.1%、65.9%,未检测出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株.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产ESBLs株分别为54.4%、37.2%,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率为100%.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细菌表现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30%以上,不动杆菌属细菌对其的耐药率达75%以上,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分别为73.2%和87.2%.结果表明,真菌感染增加,三代头孢耐药率增高,非发酵菌呈多重耐药并存在泛耐药株,应加强菌株耐药性监测,及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