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集邮,是许多人的爱好。将集邮与科学史相结合,则是一种有趣的尝试,肯定会引起很多人的兴趣。在这方面,实际上也并非没有前例。例如,前几年在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八面风”文丛中,就曾推出过很精美的《邮票上的数学》一书。不过,正值今天国际物理年之际,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中国学者编著的更为厚重的《邮票上的物理学史》一书。  相似文献   

2.
中世纪动力学研究:近代力学的萌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基米德静力学体系乃是古代科学的伟大成就之一,但是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即动力学)在希腊和亚历山大里亚时期均较缺乏,对此较为系统的自然哲学论述要数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一书。12世纪起,《物理学》借大翻译运动之力传入西欧,后来亚里士多德本人亦被封为“基督在认识自然方面的先驱”。于是,中世纪对动力学的研究,就以《物理学》所讨论的问题为契机而展开。  相似文献   

3.
1983年2月.中国人民邮政发行过一套《西厢记》特种邮票,被很多集邮爱好者视为珍品。但很多人不知道.这套邮票的绘画作者王叔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画出过《西厢记》的连环嘶。  相似文献   

4.
1971年,尼加拉瓜共和国政府发行了一套著名邮票,共10枚。邮票除图案制作精美外,还在每一枚邮票上别出心裁地印上一个公式。E=MC2也在其中,它和其他9个公式一起,被誉为是改变了地球面貌的10大公式。这个当代最伟大的公式是现代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于1907年对“狭义相对论”进行理论推导时,获得的  相似文献   

5.
把写过《少年维特之烦恼》和诗剧《浮士德》的文苑巨匠歌德列入自然科学家之列,有没有搞错? 确实没有搞错!就是这位德国伟大的诗人,在自然科学史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图1是德国近年发行的一枚邮票,画面上歌德正在凝视着史泰因夫人的剪影。  相似文献   

6.
沈葹 《科学》2007,59(1):50-52
20世纪是物理学的黄金时代,甚至可称其为物理学的世纪。因为在这100年里,物理学革命(时空观变革和量子革命)蔚为壮观,促发起现代科技文明欣欣向荣。20世纪初叶起始的物理学又称作现代物理学,其无数辉煌成就是现代科技文明的基础和标志。一位富有教学经验的物理学教授史蒂夫·亚当斯(Steve Adams)所著《20世纪的物理学》一书,可谓“物理学世纪”的认真导引。  相似文献   

7.
专家荐书     
《“有限世界”时代的来临》阅读法国作家雅卡尔的《“有限世界”时代的来临》一书,在叙事风格上,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那位著名的科学家和科普作家伽莫夫的《从一到无穷大》。这两本书都表现出作者知识的广博,思维的开阔以及与众不同的引人入胜的表达方式。但细致说来,作为几十年后的后来者的《“有限世界”时代的来临》一书,毕竟由于时代和人们认识的发展,与伽莫夫的著作有着相当的不同。在内容简介中是这样写的:“本书从物理学、数学和生物学的微观角度讲述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的发展过程及人类自身的发展进程,借助于生动又耐人寻味的事例,科…  相似文献   

8.
专家荐书     
《常吉诃德的长矛——穿过科学话语的迷雾》近来,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在其“八面风文丛”中,又推出了由田松博士撰写的《堂吉诃德的长矛——穿过科学话语的迷雾》一书。按照通常的分类标准,此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科普著作, 但按照更新一些、更宽泛一些的概念, 此书显然是普及型科学文化的典型读物。实际上,此书原本是包括了随笔、  相似文献   

9.
方以智(1611~1671)和他的《物理小识》是中国科学史的重要研究对象。今特就其光学内容进行解说。这里,把书中由方中通和揭暄所作的小注也看成是全书不可分的部分,一起讨论。本文所据版本为万有文库本。凡不注出处的引语,皆引自此书。一、光是气的运动古人言光,常谓为火。如《墨经》:“目以火见。”《说文》:“光,明也,从火,在人上。”“光论”条首引其先人之言: “文饶曰:‘两间变状,皆气光之所为。’潜草曰:‘两间之光,皆太阳之火也。’”  相似文献   

10.
《知识就是力量》2006,(1):76-76
近来,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在其“八面风文丛”中,又推出了由田松博士撰写的《堂吉诃德的长矛——穿过科学话语的迷雾》一书。按照通常的分类标准,此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科普著作,但按照更新一些、更宽泛一些的概念,此书显然是普及型科学文化的典型读物。  相似文献   

11.
赵峥 《自然杂志》2011,33(6):355-360
摘自作者所著的《物理学与人类文明十六讲》一书,该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作者介绍了牛顿在物理学上的伟大成就,伏尔泰宣传牛顿理论的杰出贡献,描述了作为伟人的牛顿与伏尔泰,以及作为“普通人”的他们。  相似文献   

12.
早期宇宙     
《早期宇宙》一文综述了理论物理学和高能粒子物理学两者在宇宙学研究上的最新进展,由作者在一次有国际上的宇宙学家和高能粒子物理学家共同参加的探讨“早期宇宙问题”会议的基础上撰写而成。  相似文献   

13.
国家研究协会(NRC)对物理学的第一次调查,由以泽洛克斯(Xerox)的乔治·E·培克(George E.P-ake)为首的委员会于1966年完成,写成了薄薄的两卷。第二次调查,由NRC的另一个小组于1972年推出,这一次是由耶鲁大学的阿兰·布洛姆莱(D.Alla-n Bromley)任主席,写满了四本书。本月,研究协会的另一个委员会,以桑地亚国立实验室的威廉·F·布林克曼(William F.Brinkman)为领导,发表了自己的调查,《1990年代的物理学》,有八卷:一个总论,七个有关物理学次领域的小组报告。物理学调查的扩展本身就是很说明问题的。无论是在智慧上,还是在实验上,物理学都是繁荣昌盛的。布林克曼在序言中宣称:“这些报告书证明了物理学事业是富有生命力、创造性和硕果累累的。”  相似文献   

14.
1972年,前苏联放映过一部电影《驯火记》,这部传记性的影片反映了一位航天科学家辉煌的一生,他就是前苏联火箭和航天技术的领头人科罗廖夫。前苏联发行过很多纪念航天成就的邮票,而邮票上常常有科罗廖夫的身影。月球背面最大的环形山也是以科罗廖夫的名字命名的,可见其影响之大,功勋之著。  相似文献   

15.
《科学》杂志与中国科学社史事汇要(1914-1918)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洪业 《科学》2005,57(1):37-40
1915年1月,一份创办于美国大学校园之中的学术杂志在上海刊行问世,刊物封面上醒目地印着中文“科学”和英文“Science”字样。这份刊物的创办者们是一批身居异乡、心系祖国的中国留学生。在接受了几年的系统科学训练后。他们从内心对科学发出了深切的呼唤,立志引进西方人称为Science的科学,来改变祖国国力衰微的面貌,是谓“科学救国”。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创办《科学》月刊,为此他们首先组建了“科学社”,不久又改建为“中国科学社”。今年时逢《科学》创刊和中国科学社成立90周年。90年来,前辈的科学救国理想已化为国家的科教兴国战略。往事并非如烟.几代科学家奋斗的足迹已深深地印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史册中。本刊今年各期将连载由中国科学社史研究专家樊洪业先生编写的“史事汇要”。为读者再现“赛先生”在中国发育成长的这一重要侧面,并借以为《科学》杂志后承者祭奠前辈的一瓣心香。  相似文献   

16.
“百慕大三角”这个说法,最早是由美国作者加迪斯在1964年的美国《大商船》杂志中的一篇文章里提出的.加迪斯在该文中称,在这个神秘地带,大量船只和飞机离奇失踪,无法解释.但加迪斯并非是第一个得到此结论的人.早在1952年,美国作者山兹就在美国《命运》杂志上撰文说,这个区域看来发生了异常多的离奇事件.  相似文献   

17.
生命是什么 著名的奥地利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薛定锷获得诺贝尔奖后,1943年应邀在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作了题为“生命是什么?”的系列演讲。讲稿于次年汇成《生命是什么?》的小册子出版。他在书中用物理学和化学解释生命现象,认为生命是由大分子组成的。生命的信息是由遗传密码传递的,并认为这种密码贮存在“非周期性晶体”染色体纤丝中.这种贮存着密码的晶体,就是生命的物质载体。薛定锷的预言拨动了众多生物学家的神经,他们为此深入研究.终于在1952年发现了生命物质DNA的双螺旋结构,从而引发了生物科学的革命。  相似文献   

18.
时光倏忽,卢鹤绂教授离开我们已整整十个年头。在缅怀恩师的同时,重读他的一部论述当代物理学之前沿进展的著作《高能粒子物理学漫谈》(以下简称《漫谈》),似有新的感悟。限于篇幅,上面选载了该书中最短的第二章,其章题原为“范畴和目的”。全书篇幅虽不长(12万字),却充分展示了先生关于粒子物理发展的状况、趋势及其对当代科技之可能影响的“科学预言”性的精湛见解。  相似文献   

19.
最近,“旅行者2”号飞经海王星,达到了太阳系外层空间12年太空之旅所获发现的巅峰。这正是在布鲁斯·默里的《太空旅行》一书中,由他所极力倡导的太空探险方式的一个胜利。具有同每年消耗在航天飞机项目上的费用相比,所花的经费相对适中,而且又无生命危险之虞的旅行者号遥控探测器,不仅成功地探访  相似文献   

20.
张德馨 《科学通报》1979,24(2):58-58
华罗庚同志在《数论导引》一书中写道:“有所谓Bertrand假定者:必有一素数在n与2n之间,此乃一较易之事实,将于§7中证明之。”“Bertrand假设之证明乃所首先获得。”接着在同书§7中的定理1证明了:“对任一实数x≥1,在x及2x之间必有一素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