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农业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型及特点,分析了我国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我国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农业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型及特点,分析了我国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我国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探讨了农业旅游资源的类型和特点,分析了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4.
农旅融合是提升农业综合效益的重要途径,不仅拓展了农业多功能性,也加速了农业资源的旅游开发。基于需求层次理论,提出农业资源旅游开发层次理论,把农业资源旅游开发从低到高依次分为:视觉开发、体验开发、产品开发、康养开发与文化开发五个层级,并以水稻资源为例,阐释了不同层级旅游产品开发的思路与产品形态。  相似文献   

5.
GIS和GPS结合对陕西省旅游资源制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陕西省旅游资源普查,按照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工程化制图流程,在ArcGIS软件支持下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System,GPS)结合对陕西省旅游资源制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GIS和GPS相结合技术不仅为旅游资源制图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数据获取和管理手段,而且更加科学、高效地解决了旅游单体数据批量标注、不同比例尺和投影类型底图匹配的关键技术问题.这为陕西省旅游资源开发及总体规划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根据古村落旅游是我国特色的文化旅游之一,其资源内涵丰富、吸引力强,产品结构和特色符合当今旅游市场需求的趋势,重点分析了我国古村落旅游景点景区开发和保护现状.分析认为:古村落旅游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旅游产品不成熟、旅游规划水平低、旅游资源保护不力、经营管理体制混乱、旅游宣传不足、旅游意识观念落后、人力资源短缺等方面.依据陕西省旅游资源普查所获基本数据,以陕西省韩城市党家村古村落旅游为例,提出了对古村落旅游产品深度开发与加强旅游资源保护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郊农业旅游拓展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形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针对郑州市城郊农业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和市场优势。本文针对郑州市城郊农业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8.
以2003年陕西省旅游资源普查数据为依据,以<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与准则,对雁塔区旅游资源进行了客观、系统的综合评价,提出旅游开发应采用板块开发模式,实行非均衡性发展战略,突出重点,分步骤、分层次发展,提升雁塔区旅游业素质.  相似文献   

9.
杨文新 《创新科技》2014,(10):40-40
本文在对河南省特色农业资源的旅游开发内容、价值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河南省特色农业资源的旅游开发价值和潜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陕西省旅游流与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分析研究,揭示旅游流与旅游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探寻二者间协调发展的规律,为实现陕西旅游持续快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旅游流与目的地关系视角,构建旅游流与旅游资源开发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赋权法—发展水平评价模型、旅游流与旅游资源开发综合评价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陕西10市旅游流规模呈现阶梯性差异,旅游资源开发水平形成区域分异;依据协调度(D)综合评价划分全省各市为6种类型。据此,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郝凤娇  王东红 《河南科学》2014,(8):1669-1673
通过对陕西省394个A级景区信息数据收集,运用SPSS数据统计以及ARCGIS地统计软件,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平衡指数、聚合区划法、趋势分析法、克林格插值法探讨其数量以及等级空间分布结构的均衡性,发现陕西省A级景区数量上呈均衡集中分布;等级上存在明显空间差异.在综合分析和定量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文化旅游空间功能的高度聚合性,旅游区划的综合性、整体性、区内文化相似性的原则,将陕西省旅游文化空间总体布局为:长城边塞风情文化旅游区、陕北黄土高原文化旅游区、关中古文化风情旅游区、秦岭自然生态文化旅游区、陇南汉江文化旅游区.  相似文献   

12.
气候条件是一个地区旅游发展的基本因子,是旅游业得以发展的基础条件,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本文利用陕南三市30年气候资料(四项气候指标:气温、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的月平均值),采用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和着衣指数综合指标,对陕南三市各月旅游气候适宜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综合指标能较好评价陕南地区的旅游气候适宜性.由于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的不同,陕南三市的旅游气候舒适度存在差异,汉中和安康舒适期在4月、5月、9月和10月,商洛的旅游舒适期在4月、5月、6月、8月和9月.针对上述气候特点提出充分利用陕南地区旅游资源,促进陕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建议.从而为陕南旅游发展规划和游客选择旅游时间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红艳  赵进国  马耀峰 《河南科学》2014,32(7):1367-1372
运用位序度和竞争态分析方法,研究2001—2011年陕西和广东两省16个主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动态演变.结果表明:陕、粤两省入境旅游人数和外汇收入增长趋势明显.两省客源市场位序度存在较大差异,陕西更受欧美客源市场偏爱,广东更受亚洲客源市场偏爱.两省客源市场竞争态分析表明:陕西11年间市场态势主要集中在金牛市场和瘦狗市场.广东2002—2003年主要集中在幼童和瘦狗市场,2004—2007年主要集中在明星和金牛市场,2008年以后瘦狗市场客源国数急剧增加.在此基础上对两省拓展客源市场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现状评析,谋求今后陕西自然保护事业能快速健康地发展。方法采取理论分析与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对陕西省自然保护区进行广泛考察的基础上,从自然保护区的类型结构、空间布局、旅游开发等方面对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现状进行评价。结果发现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在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发展速度缓慢、类型结构不完善、空间布局不合理等缺陷。结论具有针对性地提出全面统筹自然保护区建设、在提高自然保护区数量的同时,应重视质量的提高、处理好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针对陕西省安康市旅游业发展及城乡统筹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出基于旅游环境优化的安康城乡统筹发展模式:①以自然村庄为基准的构建休闲农业观光园的"村镇化"统筹模式;②以旅游景区为平台的构建服务体系的"小城化"统筹模式.  相似文献   

16.
陕西干旱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1951~2000年陕西省降水、主要农作物受旱、成灾面积资料,用降水的Z指标法、农业旱灾率,确定了陕西旱涝和农业旱灾等级,分析了干旱灾害特征.结果表明:陕西干旱灾害以20世纪90年代最严重,农业旱灾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业绩指标的中国省区旅游业竞争力测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旅游产业发展的6个业绩指标,构建了中国省区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指标加权模型对中国31个省市区两个时段旅游业竞争力进行了定量测评,并分析了近期的变化.以提升陕西省旅游业竞争力为目标,将其与西部地区的四川、云南、广西和中部地区的山西、河南、湖北等省区进行多指标比较.结果表明,陕西省在国际旅游发展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在国内旅游发展上存在一定劣势,旅游业竞争力排序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深刻揭示陕南交通建设对旅游业发展产生的促进效应及内在机制,为陕南交通建设与旅游开发协调发展提供建议。方法利用大量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调研,对陕南交通建设与旅游发展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陕南旅游业发展与交通建设高度相关,并分别建立了陕南各个旅游指标与"综合旅游交通里程指数"之间的函数模型。结论交通建设对陕南旅游业发展的贡献呈现越来越强的态势,未来陕南交通建设与旅游开发需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陕西省乾县典型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实证分析,对乾县奶牛产业化运作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我国在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制度缺陷及主要发展瓶颈,提出建立合作组织、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等具体措施,从而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太白山旅游SWOT分析与客源市场分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作为国家4A级山岳性度假风景名胜区,其客源市场具有独特规律.文章通过实地抽样调查,采用"市场分类研究法"和"SWOT分析技术",对太白山旅游环境和不同吸引物所对应的旅游市场进行分类,发现客源的时空分布差异与法门寺游客的非共享关系.这些规律对分析太白山旅游需求趋势,培植旅游发展动力机制,制定旅游产品战略和市场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