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针对变中心距非圆行星齿轮机构应用于液压马达中独特的优点,介绍变中心距非圆行星齿轮机构的原理和组成,建立以SOK型非圆行星液压马达作为对象的分析模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Matlab和CAXA工具,以46型变中心距非圆行星齿轮机构为例对其节曲线进行求解并进行三维造型,生成的齿轮三维实体可用于装配设计、运动仿真及计算机辅助教学中.  相似文献   

2.
三阶非圆行星齿轮机构节曲线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非圆行星齿轮机构的原理和组成,建立以变中心距N-G-N 34型非圆行星轮系液压马达作为对象的分析模型,推导出三阶非圆行星齿轮机构非圆齿轮的节曲线计算公式,具体给出节曲线应满足的两个条件的计算方法及结果.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Matlab工具,以34型变中心距非圆行星齿轮机构为例对其节曲线进行求解并生成高阶椭圆曲线.  相似文献   

3.
针对非圆齿轮的时变速比特性,采用多段函数构造法实现了非圆齿轮副预设速比函数的再现设计;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非圆齿轮无级调速机构,推导了非圆齿轮无级调速机构的基本参数与输出速比的影响规律。根据机械原理、齿轮啮合理论与现代设计方法,采用SolidWorks和Adams等软件,建立了非圆齿轮无级调速机构的仿真模型,对非圆齿轮无级调速机构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改变非圆齿轮副间的相位差,该无级调速机构可以得到变化的输出速比,获得了该无级调速机构的输出速比与相位差的影响规律;搭建了非圆齿轮实验台,得到非圆齿轮副的实验速比与理论速比变化趋势一致,最大实验误差6.8%,验证了无级调速机构和非圆齿轮理论分析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非圆齿轮驱动变输入转速机构的运动反求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变输入转速机构的设计理念,提出一种非圆齿轮驱动变输入转速机构的运动反求设计方法.该方法的第1步以B样条曲线描述执行机构输出构件的期望运动特性;第2步以逆运动学方法反求执行机构输入构件的转速函数;第3步设计非圆齿轮传动机构来实现执行机构输入构件所需的转速函数.最后,给出两组算例来展示该方法的应用程序.  相似文献   

5.
定义了非圆齿轮啮合角函数的概念,提出了基于啮合角函数的非圆齿轮共轭齿廓的直接求解方法·建立了齿廓求解的运动几何学模型,给出了齿廓方程,给出了齿廓啮合原理的啮合角函数表达式·该方法,给定啮合角函数,无需坐标变换,可直接求解共轭齿廓,简化了非圆齿轮共轭齿廓的求解·该方法亦适用于圆齿轮齿廓,实现了圆齿轮和非圆齿轮共轭齿廓求解的高度统一·为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给出了非圆齿轮-连杆型函数发生器综合时必须遵循的机构学制约条件,并提出了确定连杆机构处于极限位置时的非圆齿轮角速比的基本公式。以具有等速急回特性的曲柄滑块机构型函数发生器的机构综合为例,研制了有实用价值的非圆齿轮-连杆型函数发生器机构综合CAD软件。  相似文献   

7.
以偏心-非圆齿轮为例,全面阐述了非圆齿轮传动机构设计流程及方法,通过偏心-非圆齿轮几何模型和节曲线封闭条件,基于VB软件编写非圆齿轮齿廓设计程序,并应用软件得出非圆齿轮廓线,实现偏心-非圆齿轮三维建模、装配和运动仿真.针对非圆齿轮断齿现象做了疲劳强度分析,通过应力分析,得出偏心-非圆齿轮外啮合传动过程中最大应力部位,分析粉末冶金齿轮的材料成分和加工工艺,找到非圆齿轮失效原因,提出故障避免措施.  相似文献   

8.
根据给定的行星齿轮初始条件,本文按照传统设计方法及国标标准设计NGW型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为改善行星齿轮在传统设计中的复杂算法及不能使目标函数达到最优等问题,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建立行星齿轮传动的优化设计模型.该粒子群优化算法是一种基于MATLAB编程的进化算法,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经过传统设计的行星齿轮体积进行最小值优化...  相似文献   

9.
邹毅 《科技信息》2011,(5):122-123,178
介绍了六档自动变速器三排行星齿轮机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其各档工况下换挡执行元件工作规律和速比进行了总结归纳。在Rom“软件中建立六档三排行星齿轮机构自动变速器的虚拟样机模型,各档仿真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得到了各档工况下齿轮安全系数和齿轮啮合错位量.对多排复杂行星齿轮机构的分析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应用非圆齿轮均化牛头刨刀工作速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圆齿轮与连杆机构组合应用可以简洁、紧凑的机构型式实现牛头刨床工作速度均化,以减少与刨刀运动特性密切相关的惯性力、过大的加速度造成的冲击、振动与噪音,通过对牛头刨床机构的运动分析以及对具有匀速运动创刀工作速度曲线拟合方程,建立了非圆齿轮传动比关系式,提出了按给定运动规律设计非圆齿轮与连杆机构组中非圆齿轮节曲线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行星齿轮-槽轮间歇运动机构的运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行星齿轮 -槽轮间歇运动机构的运行设计进行了分析 ,给出了此种机构的槽轮槽数、行星轮偏心距和圆柱销直径等设计参数选择的理论依据和机构运动设计的步骤和方法。最后给出一个设计的示例。  相似文献   

12.
加工番茄果秧分离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国内外加工番茄收获机械实现果秧分离的方法,即梳齿法、机械手采摘法和振动分离法等,着重对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带式振动分离机构和偏心块式振动分离机构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W-W型非圆齿轮行星轮系运动特点,进而提出了利用W-W型非圆齿轮行星轮系取代现有机构,实现加工番茄果秧有效分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行星齿轮系统弯扭耦合振动的增量谐波平衡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弯扭耦合振动方程是半正定方程而无法直接采用增量谐波平衡法进行求解的问题,引入微小相对位移量来描述行星齿轮系统中各个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采用运动转移矩阵将半正定方程转化为正定方程,同时考虑齿轮啮合刚度时变的非线性特性,采用增量谐波平衡法分析了行星齿轮系统非线性动力学响应.通过与数值求解方法Newmark-β法相对比,计算结果一致,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及高效性.  相似文献   

14.
行星齿轮传动啮合效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齿轮的基本啮合效率是计算行星齿轮传动效率的基础.指出了齿轮传动在升速和减速时基本啮合效率不相等,升速时比减速时要高,这不同于以往的观点.为论证此结论,采用了一种新方法,分析了内啮合、外啮合直齿轮和斜齿轮传动的基本啮合效率,推导了它们在升速和减速两种状态时,基本啮合效率精确的计算公式,并以2K-H行星齿轮传动为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利用长幅内摆线的“纽曲”部分的特性综合实现长时间停歇的步进机构的可能性,并对其运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出内啮合行星齿轮柱销步进机构是一种较理想的步进机构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给出一种新型的控制板式渐开线少齿差齿轮变速器装置.该装置由内齿轮、外齿轮、控制板及曲轴四个主要零件组成.由于控制板式输出机构的各个相对运动表面都是平面,面积大、易加工、又采用液体静压润滑,因此该装置具有承载能力大、效率高、结构紧凑等特点.本文还简述了它的工作原理,导出了控制板的动力和效率计算公式及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利用周转轮系统的转化机构推导出空间周转轮系行星轮转速计算公式,并阐述行星轮转向的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行星齿轮传动自调设计是能消除机构中各种误差对机构工作性能的影响的设计方法,一直备受机构设计者的关注.为了寻求简单、规律性强以及能全面使机构实现自调的设计方法,文章借鉴了平面连杆机构自调结构组的策略与方法,提出了行星结构集的概念与划分原则,并对其进行约束与自由度分析,设计出无过约束的自调结构集.在此基础上,通过在结构集外部搭接合适的运动联接,设计出结构集内能实现自调、结构集外能实现自适应的行星传动全面自调机构.该设计方法大幅度简化了行星传动自调设计,为机构自调设计提供了一种有理论根据、简单、切实可行、并能全面实现自调的设计方法.从而全面消除机构各种误差对机构工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针对行星齿轮减速器工作过程中传递功率的频繁变化容易导致其运动状态发生突变的问题,探讨行星齿轮传动系统随传递功率的分岔特性。基于2K-H 型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纯扭转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采用CPNF(continuous Poincaré-Newton-Floquet)方法研究了传递功率对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周期运动稳定性的局部精细分岔规律,运用直接数值积分的方法绘制了系统随功率的全局分岔图,并对两种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在某些参数组合下,行星齿轮传动系统会共存几个稳定或不稳定的周期轨道;当功率在196~220 kW范围内,随着功率值的逐渐增大,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各种形态的周期轨道均是通过倍周期倒分岔的途径在相应功率分岔点处发生稳定性突变的;在轻载工况下(传递小功率),行星齿轮非线性系统容易呈现混沌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两挡变速箱行星轮系传动过程中的振动特性和轮系间轮齿动态啮合力的变化规律,利用Adams动力学软件建立变速箱行星轮系机构的动力学模型。根据变速箱的工作原理,对行星轮系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行星轮系输出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曲线呈明显周期性,且仿真分析和理论结果的误差为0.6%,以此证明行星轮系仿真模型的正确性。由于轮齿啮合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致使轮系振动也具有周期性的特点,输出振动角加速度在理论值0°/s2上波动。太阳轮和内齿圈分别与行星轮之间的动态啮合力主频率为2倍关系,太阳轮与行星轮径向、切向啮合力存在90°的相位差,行星轮系轮齿间的接触力满足力平衡关系,与理论分析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