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从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sis)植物中提取与人工合成了毛莨科植物含有的原白头翁素和白头翁素.经UV、IR、NMR、MS 等光谱分析鉴定,结构正确.经果蝇、水稻白叶枯病菌等生测试验表明,原白头翁素具有杀虫活性和显著的抑菌活性.原白头翁素聚合后,生物活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吡唑酰胺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独特作用机制的化合物,为了发现更高活性的吡唑酰胺类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9个结构新颖的N-取代苯基-5-三氟甲基-4-吡唑酰胺类化合物。采用生长速率法,测试了化合物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辣椒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茄子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水稻纹枯病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和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抑制活性。初步生物活性表明:在100μg/m L浓度下,部分目标化合物对测试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5d对茄子黄萎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51.5%和65.8%,为进一步结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寻找高活性的含杂环农药,由中间体5-烷基-2-氨基-1,3,4-噻二唑与对苯二甲酰基二异硫氰酸酯反应,合成6种新的含1,3,4-噻二唑环的对苯二甲酰基双硫脲化合物Ⅲa-f.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对受试菌种小麦赤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棉枯萎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但对棉枯萎病菌的抑制活性均较差.其中化合物Ⅲa和Ⅲb分别对油菜菌核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有较强的抑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40.4%和51.6%,而Ⅲf的抑菌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4.
为寻找高活性的含杂环农药,由中间体5-烷基-1,3,4-噻二唑与对苯二甲酰基二异硫氰酸酯反应,合成6种新的含1,3,4-噻二唑环的对苯二甲酰基双硫脲化合物Ⅲa-f。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对受试菌种小麦赤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棉枯萎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但对棉枯萎病菌的抑制活性均较差。其中化合物Ⅲa和Ⅲb分别对油菜菌核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有较强的抑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40.4%和51.6%,Ⅲf抑菌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5.
牛至油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植物病原真菌水稻稻瘟病菌、松赤枯病菌、玉米纹枯病菌、玉米弯胞杆菌、小麦赤霉病菌、胶胞炭疽病菌为实验菌,检测了牛至油的抗真菌活性.结果表明:0·4μL/mL(最低抑制浓度(MIC))的牛至油就能完全抑制所有供试菌菌丝的生长和孢子的形成.半抑制浓度(IC50)和相对抑制率显示,牛至油对小麦赤霉病菌、玉米弯胞杆菌、松赤枯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为水稻稻瘟病菌,最弱是胶胞炭疽病菌、玉米纹枯病菌.  相似文献   

6.
壳寡糖抑制植物病原菌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研究了平均分子量500~2000的壳寡糖对棉花炭疽病菌(Macrophomina phaseolina)和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等植物病原 菌和水稻白叶枯病菌(Xanrthmonas oryzae)、马铃薯环腐病菌(Clavibacter michganensis)、棉花角斑病(Xathomonas campestris)等植物病原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分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乙醛酸缩氨基硫脲及其铜(Ⅱ)、锌(Ⅱ)的配合物,用浓度稀释法测定了它们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杀菌活性,并与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常用药物叶青双的杀菌活性进行了对照.实验证明,乙醛酸缩氨基硫脲铜(Ⅱ)、锌(Ⅱ)的配合物均具有杀菌活性,其中铜的配合物的杀菌活性优于叶青双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乙醛酸缩氨甘硫脲及其铜(Ⅱ),锌(Ⅱ)的配合物,用浓度稀释法测定了它们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杀菌活性,并与防治水稻水稻白叶枯病的常用药物叶青双的杀菌活性进行了对照,实验证明,乙醛酸缩氨基硫脲铜(Ⅱ),锌(Ⅱ)的配合物均具有力活性,其中铜的配合物的杀菌活性优于叶青双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9.
在室内测试了混酸铜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苹果腐烂病菌(Cytospora sp.)、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amaydis)、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ehw)4种植物病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混酸铜在浓度为0.05mg.mL-1时对上述除水稻纹枯病菌外的其它3种病菌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菌率达到60.2%。  相似文献   

10.
以3种水稻白叶枯病菌和3个抗、感水稻为样品,研究了水稻—白叶枯病菌互作中过氧化氢酶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接种15d的水稻CAT无活性,CAT同工酶电泳也未显示酶带,对照组CAT则显示活性;在NB培养基中生长的白叶枯病菌显示CAT活性;用水稻酶解液培养了3种病原菌,菌体显示CAT活性,抗、感水稻对白叶枯病菌的影响不同,抗病水稻使病原菌CAT活性降低,感病水稻使CAT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硝酸银与抗生素治疗小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皮肤创面感染的效果。方法实验分为3个大组,首先建立动物创伤模型,使创面分别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以及混合感染两种菌,然后每组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银及抗生素进行治疗,记录感染创面结痂时间及愈合时间并进行分析。结果对皮肤创面细菌感染,硝酸银可以起到和抗生素同样的治疗效果,且对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同样有效。结论本实验证实了硝酸银在体内的杀菌作用及广谱抗菌性,随着银粒子及银离子在医疗上的作用被重新认识,在临床中可以将硝酸银与抗生素复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杀菌和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新型油田回注水杀菌剂的杀菌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油田回注水杀菌剂苯扎氯铵[1227]的耐药性问题,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双子结构季铵盐,4,4′-(1,5-戊撑二羟基)双(1-碘化十二烷基吡啶),命名为PA-12.研究了该季铵盐对于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和腐生菌的杀菌特性.结果表明:PA-12的最低杀菌质量浓度与传统的油田回注水杀菌剂1227相比低一个数量级,对于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和腐生菌的平均达到了5.2mg/L.PA-12对于环境温度和pH的变化都能够保持杀菌活性的稳定性.即使在10℃时PA-12的最低杀菌质量浓度也不高于60mg/L,对于油田回注水的杀菌作业具有实际意义.pH几乎不影响PA-12的杀菌能力.  相似文献   

13.
静电作用于水,能杀灭水中细胞,杀菌机制之一是产生了活性氮,如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等,杀菌率随处理时间和放置时间而变化。这些解释了静电水“记忆”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污水处理中的若干磁化生物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磁场对生活废水进行磁化处理并观察其生物效应.对磁化杀菌作用、好氧生物活性变化和藻类生长促进作用等进行了试验测定.结果表明,磁化处理对污水中的细菌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当磁场强度达到3500 GS时,好氧生物活性增加18%;与未磁化污水比较,磁化水藻类初级生产力可以提高1倍.本文还进一步分析探讨了其生物效应机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导了以发光细菌作指示生物,以相对发光强度的变化为指标,测定人体血清样品总补体活性(CH_(50))的新方法。当把发光细菌和正常人体血清混和培养时,由于血清的杀菌作用而使细菌体内发光强度减弱,且光强度的减弱程度直接与活菌数的减少以及血清浓度相关联。用这一方法测定了199个人体血清样品,并与常规方法测定结果作比较,表明所有CH_(50)值正常的人血清样品抑制细菌发光能力明显大于CH_(50)值不正常的人血清样品,而且抑制细菌发光50%所得结果与常规CH_(50)试验结果一致。发光细菌测定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导了以发光细菌作指示生物,以相对发光强度的变化为指标,测定人体血清样品总补体活性(CH_(50))的新方法.当把发光细菌和正常人体血清混和培养时,由于血清的杀菌作用而使细菌体内发光强度减弱,且光强度的减弱程度直接与活菌数的减少以及血清浓度相关联.用这一方法测定了199个人体血清样品,并与常规方法测定结果作比较,表明所有CH_(50)值正常的人血清样品抑制细菌发光能力明显大于CH_(50)值不正常的人血清样品,而且抑制细菌发光50%所得结果与常规CH_(50)试验结果一致.发光细菌测定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不同处理的壳聚糖膜抗菌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处理工艺制备的壳聚糖膜对细菌、酵母、霉菌的抗菌效果,抗菌检测表明壳聚糖膜对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酵母和霉菌等典型菌种的抑制效果是明显的,尤其是壳聚糖酸处理膜对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抗菌效果最好,没有经过碱处理的壳聚糖膜的抗菌性能明显优于经过碱处理的壳聚糖膜。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三种新型表面活性杀菌剂,并研究了其对细菌、霉菌等几种蚕的主要病原体的抗菌活性,讨论了结构和抗菌活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氧化铝生产过程结疤溶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城铝业公司全国科技招标项目“氧化铝生产过程结疤高效、快速清理技术”为研究课题,采用不同溶剂进行正交实验对结疤试样进行溶解,研制出一种高效溶剂,并对溶剂使用温度、流速缓蚀剂进行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该化学清洗结疤技术与传统处理方法相比,清洗彻底,溶垢率达95%以上;清洗时间缩短,10h即可完成;清洗效果符合《工业设备化学清洗质量标准》。该项技术应用于氧化铝生产,可显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