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轴对称超形变和三轴超形变模型研究了165Luπ[6601/2]带两种模型计算的γ跃迁能量都能较好地符合实验值,然而,能量的signature颤动指数、三轴因子、两类动力学电四极矩之比却存在明显的差别,这些差别可以用来识别三轴超形变核态 相似文献
2.
相对论对称性在原子核的壳层结构及其演化中扮演重要角色.探讨超形变核态的相对论对称性,利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计算超形变核态的结合能、单粒子能级,提取单粒子能级的自旋和赝自旋能量劈裂,分析这些能量劈裂与原子核形变及自旋和赝自旋双重态量子数间的关系,进而研究超形变核态的自旋和赝自旋对称性及其随形变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超形变核态的自旋和赝自旋对称性与双重态量子数和形变都相关. 相似文献
3.
利用推转玻尔-莫特逊哈密顿量对A-190区超形变核的研究表明,由拟合超形变带能谱得到与核的内部结构密切相关的参数,质量参量B1和硬度参量C0有明显的奇偶性。 相似文献
4.
5.
应用DavydovFilippov的非轴对称转子模型,系统分析了锕系和稀土区偶偶核基带的转动能谱,提取了四极形变β和非轴对称度γ参数结果显示锕系和稀土区偶偶核基带四极形变是主要的,非轴对称度γ形变也对能谱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处理推转壳模型哈密顿量的粒子数守恒(PNC)方法详细分析了A~190区典型的奇奇核194T1的六条超形变转动带转动惯量随角频率变化的规律.特别对奇奇核双重堵塞效应对转动惯量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微观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得非常好.根据PNC计算结果,分别指定了194T1的六条超形变带的阻态.转动惯量随转动频率的变化,主要来源于高N闯入壳(中子N=7,质子N=6)的贡献,而其它大壳对转动惯量的贡献基本上不随转动频率变化. 相似文献
7.
利用Harris的运动学转动惯量公式J(1 ) =2α + 43βω2 对 190区 5 6条超形变带的J(1 ) 实验提取值进行了拟合 ,并指定了它们的带首自旋和计算了动力学转动惯量J(2 ) 。发现所有这 5 6条超形变带J(1 ) 和J(2 ) 的计算值都与实验提取值符合得非常好 ,1 94Hg(1,3)和1 94Pb(1)的自旋指定值也与实验测定值一致 相似文献
8.
9.
10.
11.
首先介绍了M带滤波器组的概念,然后给出基于此概念的CMFB余弦调制滤波器组的设计及实现,并根据计算机仿真结果,与DMT在性能和复杂度上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一种通道数为偶数的双正交线性相位完全重构FIR滤波器组的时域设计算法,提出了通道数为奇数的滤波器组设计算法应用的详细过程,并充分利用仿酉滤波器组的性质给出了相应的线性相位完全重构FIR仿酉滤波器组的设计算法,最后讨论了此算法改进并用于两通道长度不尽相等的线性相位完全重构FIR双正交和仿酉滤波器组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陈善学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1(3):23-27,37
通过带通滤波器的概念,引出了多分辨庇分析,并论述了FIR滤波器和紧支集小波之间的关系,通过构造FIR滤波器实现对信号的分析和重构。 相似文献
14.
全相位2种半带滤波器及在滤波器组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基于频率采样法的2种全相位数字滤波器实现结构及其设计方法,完善了全相位数字滤波器的理论,并证明这2种滤波器幅频响应在0-1之间,无负值,严格零相位.根据滤波器长度和滤波响应向量的不同.设计了2种无过渡点的全相位芈带滤波器,谱分解时无需加抬高因子,精度高,可设计功率互补特性良好的二通道完全重构QMF组.实验证明,由此得到的二通道完全重建QMF组的功率互补对数幅频特性可达10^-8dB.而传统方法仅能达到10^-3dB,具有很高的重建精度. 相似文献
15.
一种IIR线性相位PR滤波器组设计方法的局限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分析了一种IIR线性相位PR滤波器组的设计算法.论证了该算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只对两通道有效,而不能完全推广到任意的D(D>2)通道. 相似文献
16.
滤波多音调制系统容量及滤波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滤波多音调制系统容量的理论分析,证明滤波多音调制系统的系统容量取决于其原型滤波器的特性.提出了基于滤波多音调制系统原型滤波器的设计准则.仿真实验表明滤波多音调制系统的容量在802.11a的环境下,未编码时系统可达到10Mb/s的速率. 相似文献
17.
DMT是基于DFT作为多载波系统,极大地提高了传输信道的信噪比,在远端串扰时,其各子信道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频谱重叠,使误码率增加,而以正交交叠小波为基础的离散多音传输(DWMT)系统却拥有比DMT更好的谱容度,并且能达到更高的抗干扰能力,使用一种准正交(pseudo-orthogonal)交叠为基础的DWMT系统,能在现存的DMT上兼容实现,此合成系统通过从DMT/DWMT中选择一种较好的传输系统模型来自适应地运行于不同的信道环境。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新型多载波传输技术——滤波多音频(FMT)的滤波器组调制技术,通过滤波器的多相分解得到FMT系统的高效实现方法;对滤波器组中原型滤波器提出了主要性能指标和设计方法,分析了在无线信道中利用该设计方法设计出的原型滤波器应用于FMT仃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多抽样率滤波器组理论和离散时间序列的小波变换有着密切关系.笔者从信号处理的角度研究了离散时间序列的小波变换利用树状滤波器组实现的方法,分析了两通道共轭正交镜象滤波器组理论及滤波器设计,离散时间序列的正交小波变换的快速实现以及正交小波的构造,指出了其内在联系,最后举例说明了正交小波变换通过共轭正交镜象滤波器组来实现信号分解和重构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0.
It is well known that M-channel filter banks, satisfying either the perfect-reconstruction (PR) or near-PR property, can be obtained by cosine modulation of a linear-phase prototype filter. In this work,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choosing odd or even number of channels on the performance of both PR and near-PR cosine-modulated filter banks (CMFBs). Given the same m, a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happens in the PR case with odd numbered M. Contrarily, the choice of even or odd M has little effects on the whole system quality for near-PR one. In addition, we made some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and the Parks-McClellan algorithm with cosine roll-off characteristic in designing near-PR CMFBs. Detailed analyses and numerical comparisons show that the PR and near-PR systems have their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M and m selection. Studies here can provide useful and practical guidelines for choosing right filter system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