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世界各国对奥林匹克教育越来越重视,广泛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和传播奥林匹克思想是本世纪奥林匹克运动所努力的方向之一,也是国际奥委会支持和倡导的。国际奥委会成员国一般都有国家级奥林匹克学院。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2008年奥运会的承办国,但尚未兴办国家奥林匹克学院,这与我国这个体育大国的地位十分不相称。为此,在世界文化名城、中国文化的发源地山东曲阜建造一处永久性的"东方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前世界各国对奥林匹克教育越来越重视,广泛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和传播奥林匹克思想是本世纪奥林匹克运动所努力的方向之一,也是国际奥委会支持和倡导的.国际奥委会成员国一般都有国家级奥林匹克学院.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2008年奥运会的承办国,但尚未兴办国家奥林匹克学院,这与我国这个体育大国的地位十分不相称.为此,在世界文化名城、中国文化的发源地山东曲阜建造一处永久性的"东方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北京2022 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使得中国奥林匹克研究又将进入一个新的高 峰。文献分析表明,当前我国奥林匹克研究呈现出与国际学界疏离、孤立等特征,不符 合学术理论或范式生成轨迹。为了给中国奥林匹克研究提供意见和建议,本研究首先 对奥林匹克研究的文献资料、资源和数据库进行回顾,建议研究者从国际奥委会奥林匹 克研究中心辑录资料、国际奥委会提供或国际奥委会要求回复的文本、各届奥申委和奥 组委申办和举办文本等来源寻找选题;基于人文社会学科的深耕、自然科学的开掘、服 务现实需求的综合研究来进行视点的取舍。中国奥林匹克研究的深化,还需要在体制 机制上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让学者有机会参与北京冬奥会筹备的有关工作,才能促 使中国的奥林匹克研究跟上国际潮流,在理论应用创新、方法应用创新乃至哲学思想创 新上取得更大的成绩和突破。  相似文献   

4.
“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简称体协)为中国的奥林匹克委员会,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会员。中国奥委会和国际奥委会在1922年才取得了联系。1931年中国奥委会被国际奥委会承认。  相似文献   

5.
“让更多的人了解国际奥委会,了解奥委会的工作,了解奥运会的发展历史,这是激发我写《奥林匹克回忆》的原因。”83岁的原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他《奥林匹克回忆》一书中文版的首发式上做了这番表白。在北京申奥成功两周年之际,我们向这位为奥林匹克事业做出贡献的老人表示敬意。  相似文献   

6.
本通过对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回顾,阐述了中国与国际奥委会的关系发展及中国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地位变化。说明了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经历了无缘的时期、参与的时期、斗争的时期、胜利的时期和新的发展时期,以及中办2000年奥运会对弘扬奥林匹克精神,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加深世界人民奎面了解中国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艾弗里?布伦戴齐是国际奥委会的第五任主席,执掌国家奥委会20年,对奥运会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布伦戴奇奥林匹克思想的形成受家庭、社会、国际环境的影响,顾拜旦的奥运思想对他影响也很大。布伦戴齐奥林匹克思想主要内容包括非政治化、非商业化和业余主义,对当今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奥运会有句名言:“参加比取胜更重要”,通过参与实现奥林匹克理想,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实现奥林匹克教育目的,为世界留下丰富的文化教育遗产。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家庭体育结合是实现终身体育的基础和目标,也是促进奥林匹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国际奥委会将“更团结”加入奥林匹克格言,旨在通过体育鼓励全球更加团结,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不谋而合。研究运用系统性文献回顾法和内容分析法进行归纳、梳理。研究表明:新格言是全球意识形态极化下,奥林匹克运动自身发展的需要与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世界割裂的特殊背景下逐步形成的,是奥林匹克运动在百年历史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传承与展望,是塑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独特价值需求。奥林匹克新格言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源头思想、文化价值、目标结果等方面有很多理论上的契合,剖析二者的理论契合基础,解读新格言的时代价值,认清现实意义,为更好宣扬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践行奥林匹克新格言精神,举办一届更团结的冬奥会提供理论与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北京奥运会被视为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盛会,受到13亿中国人乃至全世界的关注,利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大好时机,针对我国青少年学生开展奥林匹克教育,不仅对推动奥林匹克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我国奥委会筹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进行讨论,以推动奥林匹克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吴海峰 《科技信息》2009,(21):55-55
1.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 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奥林匹克主义社会实践的体现和反映,包括古代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最高境界,包含体育、文化和教育三方面的内容,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和无形文化遗产,是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素质、建设和谐社会和维护世界和平最具广泛性的国际文化要素。  相似文献   

12.
<正>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前身是成立于1946年的川北农工学院化工系,1956年化学系随学校迁入成都,1999年化学系与原生物系合并组建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2003年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拆分为化学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2005年化学学院更名为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学院是四川省首批化学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是四川省化学化工学会化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是四川省高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  相似文献   

13.
奥林匹克运动具有先天强大的教育功能,让奥林匹克教育进入大学,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措施。体育公共课是高校奥林匹克教育的基本途径,开设奥林匹克课程是高校奥林匹克教育的重要形式,大学生体育社团是高校奥林匹克教育的组织裁体,学生体育活动是高校奥林匹克教育的舞台,“奥林匹克日”是高校奥林匹克教育的重要机会。  相似文献   

14.
李腾 《科技信息》2009,(2):217-218
奥林匹克口号作为一届奥运会重要的标志性核心内容,越来越受到国际奥委会和主办城市的重视。本文通过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以及历届奥林匹克口号的回顾和解读,阐述了通过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表达了全世界人民共同追求美好未来的共同理想和心声,其蕴含的文化一方面汲取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吸收了西方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寄托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能否形成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对将来能否成为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合格建设者具有决定性的意义。20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仅对我国的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其奥林匹克精神的教育价值更具有长期性。如何利用世界最高形式和影响最广的体育运动——奥运会所倡导的奥林匹克精神,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教育,对教育者来说既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更是挑战。  相似文献   

16.
产生于19世纪末期的奥林匹克运动,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以后开始的一项伟大的社会实践,在其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奥林匹克主义为核心的思想体系。该体系使奥林匹克运动有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明确的指导方针。国际奥委会据此吸收了世界各地品德高尚的精英为其服务,保证了奥林匹克运动的长盛不衷。  相似文献   

17.
产生于19世纪末期的奥林匹克运动,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以后开始的一项伟大的社会实践,在其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奥林匹克为核心的思想体系。该体系使奥林匹克运动有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明确的指导方针。国际奥委会据此吸收了世界各地品德高尚的精英为其服务,保证了奥林匹克运动的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18.
林文漪 《科技潮》2001,(10):17-17
谁都不会忘记,在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上,北京申奥代表团副团长、北京市市长刘淇同志在陈述中说:“主席先生,尊敬的国际奥委会委员,我们的口号是新北京、新奥运,表达了我们在新世纪里由一个既有古老文化传统又具有现代化风格的城市举办奥运会的愿望,我们申办的三个主题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我们的目标是在我们的人民——尤其是4亿年轻人中传播奥林匹克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作为普及性程度很高的高中生科普活动,成为课内数学教育的补充和开发,受到了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加拿大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宗旨、赛制和09年试题特点做了一个简要的评析,对我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健康发展和试题命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29届奥运会后期我国高校奥林匹克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校奥林匹克文化教育发展态势良好,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视高校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绝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奥林匹克课程;大学生对于奥运知识的需求很高,认识到了奥运知识的重要性,并对奥运知识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