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浒传》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写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也是第一部英雄传奇小说,塑造了一百零八位好汉的形象.值得注意的是每位梁山好汉都有自己的绰号,好比自己的名片,这是《水浒传》的一大特色.本文试图从绰号命名方式及分类、绰号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绰号暗含的感情、绰号产生的原因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使人们更好地了解《水浒传》的这一特色.  相似文献   

2.
山东一地在《水浒传》中有着特殊分量。认为《水浒传》作者不了解山东地理的意见是难以成立的。根据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水浒传》作者不可能把他并不了解的山东设为好汉故事的主要地理背景,从而增加创作的困难。从《水浒传》内容来看,作者不仅了解梁山水泊地理变迁的历史,而且对某些山东府县的描写也合乎当今地理实际或史志记载。因此,将山东设为梁山好汉的主要地理舞台应是《水浒传》作者自觉的艺术选择。  相似文献   

3.
杭州汪吾金先生的文章《〈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浓郁的兴化情结”难以成立——与任祖镛先生商榷》认为拙文《论〈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兴化情结》“所提出的七个依据都靠不住”.事实上,拙文的七条“证据”全靠得住,《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兴化情结确实存在.  相似文献   

4.
关于《水浒传》的作者曾有“隐居”苏北兴化“施彦端”的说法。从《大宋宣和遗事》中的“素材”而在《水浒传》中被大量充实扩展的几个例子看来,《水浒传》的作者并非是那位被认为“隐居”于苏北兴化故居的施彦端,而更可能是久居于钱塘的施耐庵。  相似文献   

5.
《水浒传》所展现的魅力不仅是来自不同阶层的英雄好汉各个身怀绝技,更体现了古人所希冀的人与人之间的精神纽带——侠肝义胆的胸怀。作品中无论是英雄个人闯荡江湖的行径还是众好汉啸聚的造反,无论是日常的吃喝还是血与火的拼杀,无论是对人对物的姿态还是自我的风采,无不显现了中国文化中民间“侠义”的精神内涵和美感。  相似文献   

6.
《少儿科技》2009,(6):28-28
这套中国原创新漫画“四大名著”系列作品被誉为“近年来中国原创漫画领域难得一遇的扛鼎之作”。四大名著是指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相似文献   

7.
《水浒传》是一部“怒书”。因何而怒?因在上者贪污腐败,百姓“敢怒而不敢言”。文人著书时列举贪官污吏贪污腐败诸事,而由梁山好汉来锄奸,以消胸中块垒。书中虽未明言,此书实为一部反贪污反腐败之书,历代老百姓欢迎此书,原因在此。从书中许多情节看来,造反多非自愿,而是为贪官所逼,不得已而为之。因此,此书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有关仇富心理、富人安全问题和《水浒传》的讨论文章颇多。有人认为“仇富心理”乃中国国民独有的劣根性,而《水浒传》便是“仇富心理”的典型。本文针对《水浒传》的“仇富心理”说,结合《水浒传》“逼上梁山”和“杀富济贫”两方面的特点,从心理层面剖析梁山好汉“逼上梁山”和“杀富济贫”心理动因,并对《水浒传》“仇富心理”说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面貌和节日风俗。东京既是好汉们造反的渊薮,又是他们执意追寻的理想国,他们从生活化到伦理化的追求构成了一种化不开的“东京情结”。同时小说对东京的追忆与反思,表现了“梦华”之美和梦幻之美,展露了小说思古的幽情和厚重的民族文化情怀。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中的丈夫形象众多、性格各异,可分为重情爱妻型、冷酷杀妻型、懦弱畏妻型、无德纵妻型等四种类型。这些丈夫形象丰富了梁山好汉的性格,推动了作品情节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梁山好汉的立身行事,是评价梁山聚义性质的重要依据。我们必须根据文本所描述的细节去考察,只有细节最真实,也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考诸梁山好汉的立身行事,他们劫富不济贫、仗义不问由、除恶不爱民、为己不顾人、救难不恤情、分财不等同,足见《水浒传》所反映的绝不是农民阶级的理想和意识,展示的是中国古代浪荡底层的游民的价值和理想。  相似文献   

12.
近日 ,挂靠于杭州师范学院的浙江水浒研究会召开了部分理事与会员的座谈会 ,针对当前学术界一些激烈否定《水浒传》的观点 ,进行了分析、研究。这些激烈否定《水浒传》的观点 ,主要是 :1 认为“梁山泊内聚集的以宋江为首 10 8条汉子” ,是恐怖主义 ,其实质是“反法制”“反政府  相似文献   

13.
近二十年来,海内外流行一股质疑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思想价值的风潮,其中《水浒传》是被否定最多的作品,王学泰先生的"《水浒》游民意识论"基本代表了新时期学术界否定《水浒传》思想性的主要声音。由于作品成书时代的特殊性,《水浒传》难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弊端,但游民意识(亦即王学泰先生所论的"流氓意识")决不是小说的主导意识,作者笔下的梁山好汉集团是有一定思想追求、向往光明的政治军事集团,决不是排斥文明、不讲是非观念的黑帮团伙。水浒英雄的暴力倾向乃是宋元时期民族压迫之下的特殊产物,是苦难中的人民以牙还牙的复仇主义思想的极端表现。从学术规范上讲,新时期学界掀起的古典文学名著翻案风潮至少犯有牵强附会、言过其实和评价人物妖魔化三大致命伤。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什么是“帮闲”的概念理解人手,通过与元曲中的“帮闲”描写的对比,从思想和艺术两方面论述了《水浒传》中对帮闲”描写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有着深刻的影响,也是世界其他民族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它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英译本中最具有影响译本的是由赛珍珠、杰克逊、沙博理所翻译。《水浒传》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108将的绰号,本文主要以赛珍珠、杰克逊、沙博理所翻译的三译本中关于人物绰号的翻译实例作对比。分析哪种翻译策略更利于《水浒传》中绰号体现的中国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课文安排了《林冲棒打洪教头》,练习中的口语交际题目是《讲(水浒传)故事》。显然,这是编者刻意的编排。教学中我以“说书”形式为线,穿起了课堂、活动和生活,激起了班级水浒热。  相似文献   

17.
近年,不少研究者着眼于《水浒传》描写的“负面行为”,对这部古典小说名著的意义和价值提出了怀疑。针对这一现象,本文试图结合《水浒传》的理解史,探讨作品所表达的意趣,并由此观察作品对水浒人物所谓“负面行为”所持的立场。  相似文献   

18.
关于《水浒传》的作者,在“外证”方面,僧施满家于1918年抄录的《施氏家簿谱》中“字耐庵”三字无法得出施彦端就是施耐庵的结论.从《水浒传》的地理态势、气候物像、方言土语、人文风俗等诸方面“内证”来看,其作者不可能是江北的施彦端,而肯定是一位对杭州极为熟悉的书会才人.以《水浒传》是“小说作品”来解释对江北描写舛错极多,但对杭州的描写却极其精准,更加无法说明其作者是进士出身的江北人.况且,《水浒传》中还有不少内容是去世于明洪武三年的施彦端进士所不可能写出的.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对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情有独钟。建国之前毛泽东主要是借该书中的人和事以“喻事明理”;建国后,特别是毛泽东晚年开始对《水浒传》的题旨大义、政治思想进行分析、评判、研究。都体现出毛泽东对《水浒传》一书的深邃观察力、洞察力。  相似文献   

20.
《水浒传》中的梁山英雄在官逼民反的情况下上演了一场忠奸之争 ,而斗争实质上表现为在替天行道的旗帜下的反贪运动。梁山好汉有力地打击了一批贪官污吏 ,奸佞小人。一场卓有成效的反贪运动却因招安以失败告终 ,显示了深刻的社会体制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