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无机-有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聚丙烯酰胺与硫酸亚铁制备了一种新型、高效、价廉无毒的复合絮凝剂(PFAM),并与PAC、聚合铁等传统絮凝剂进行对比,研究了PFAM的絮凝性能,并已将它应用于处理造纸生化废水.结果表明,PFAM对造纸生化废水絮凝性能优良,均超过PAC、聚合铁等传统产品,其CODCr去除率达到96%,上清液透光率为95%,对色度去除效果好,出水质量达到行业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
HA有机-无机复混肥中氮磷钾缓释效果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HA有机-无机复混肥中氮、磷、钾元素的缓释效果,采用土柱淋溶试验测定了自制的HA有机-无机复混肥中N,P2O5,K2O的释放速率。结果表明,HA有机-无机复混肥与普通无机复混肥相比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淋溶7次后,普通无机复混肥淋溶液中的N,P2O5,K2O含量均远小于HA有机-无机复混肥淋溶中的N,P2O5,K2O含量。 相似文献
3.
溶胶-凝胶法制备有机/无机复合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接从无定型二氧化硅出发,研究了与乙二醇、氢氧化钾反应,生成高反应活性的五配位硅钾化合物,再与2-氯乙醇反应制备双羟基四配位硅化合物,然后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双羟基四配位硅/聚乙烯醇复合膜,并分析了膜的热性能,发现改性PVA复合膜的热性能有所降低;但膜的透明性和韧性基本没变;说明四配位硅水解后得到的硅醇基与PVA中的羟基发生了缩合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自制的高固体分热固性丙烯酸树脂为基质,以醋酸铅、硫代乙酰胺等为原料,在丙酮和甲醇的水溶液中,简便地制备了平均粒径为13nm的在聚合物基体中单分散的PbS纳米粒子,并对Pbs/聚丙烯酸酯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镜、紫外一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金属离子首先与聚合物的羧基络合,生成硫化物纳米微粒后,聚合物又包覆在纳米微粒的表面形成保护层。 相似文献
5.
无机-有机杂化介孔材料组装与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表面活化剂诱导合成法和离子印迹技术,通过TEOS和AAPS酸性催化水解和缩聚反应,将氨基嫁接到介孔材料孔壁上,组装出一种新颖的有序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通过IR,xRD,TG,DTA,MIP和粒度分析测定,表征了该杂化材料的组成和孔结构。杂化材料对稀土La^3+离子吸附量测定结果表明:杂化材料可对稀土离子有效捕集,La^3+印迹杂化材料对模板镧离子比非印迹杂化材料表现出更好的识别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文中通过溶剂热法合成无机有机杂化材料Co2(bpp)4V4O12·4H2O(bpp为1,3-联(4-吡啶基)丙烷),对影响溶剂热反应的主要因素如反应物摩尔比、反应温度、pH值等进行系统研究,确定了合成这种新型化合物的最佳条件。同时还比较说明刚性4,4'-联吡啶和柔性1,2-二-(4吡啶基)乙烷和1,3-二(4-吡啶基)丙烷对无机骨架的影响和Co2(bpp)4V4O12·4H2O晶体结构的新颖之处。 相似文献
7.
8.
利用具有双功能基团的3-(三甲基氧基硅烷)丙基甲基丙烯酸酯在酸性水溶液中硅氧烷水解缩聚后,再在热引发条件下与甲基丙烯酸丁酯进行双键聚合反应,从而制备了一类新型的无机硅胶-有机聚合物混合基质毛细管电色谱整体柱,实现了硅胶基质整体柱和有机聚合基质整体柱制柱方法的合二为一.采用扫描电镜和氮吸附仪表征了整体柱固定相的微观结构,通过电压、缓冲溶液浓度、pH值和有机改性剂含量等因素对电渗流流速的影响,评价了整体柱的电色谱性能.利用制备柱基线分离了4种中性芳香烃类物质,结果表明该整体柱具有反相保留机理.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一种无机-有机杂化多酸化合物[Cr(H2O)6][BTA]3[P2W18O62]·12H2O(BTA=苯并三氮唑).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XRD分析对该晶体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晶体属于六方晶系,P-62c空间群;晶胞参数a=1.674 36(5)nm,b=1.674 36(5)nm,c=3.121 55(14)nm,γ=120(10)°,V=7.578 8(5)nm3,Z=1,F(000)=5 543.43,R1=0.052 4,wR2=0.096 5.在该晶体结构中,带负电荷的多阴离子簇、质子化的苯并三氮唑分子、Cr3+和水分子在分子中交替排列.电化学实验证明,该化合物对NO-2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质. 相似文献
10.
两种三维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溶剂热法合成及反射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中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两种三维网状无机-有机杂化材料Co(C4H4N2)(VO3)2(Ⅰ)和Ni2(C4H4N2)V4O12(H2O)2(Ⅱ)。分别以n(CoCl2·6H2O)∶n(吡嗪)∶n(NH4VO3)=1∶2∶2和n(NiCl2·6H2O)∶n(吡嗪)∶n(NH4VO3)=1∶2∶2的摩尔比、纯水为溶剂,在140℃下反应3d,分别得到了紫黑色块状晶体Ⅰ和绿色块状晶体Ⅱ。对影响溶剂热反应的主要因素如反应温度、pH值、反应物摩尔比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了合成这两种化合物的最佳反应条件。并对产物晶体进行了UV-VIS-NIR漫反射光谱分析和热重分析(TG)。漫反射光谱研究表明,这两种晶体的光学能隙分别为2.13eV和2.56eV,都属于半导体,对太阳辐射具有选择吸收特性,它们在温度分别低于410℃和210℃时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普洱茶渥堆发酵生产当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了自动检测与控制系统,该系统利用PLC及各种检测与控制设备为下位机,以PC机和WINCC为上位机,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湿度、pH值等相关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与存储;根据普洱茶发酵各个阶段所需要的最优环境要求,对普洱茶发酵过程当中的湿度、温度、通风及杀菌时间进行相应的控制,为普洱茶渥堆发酵创造出合适的条件,以增加各个批次普洱茶发酵品质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从“养生”的角度,论证了养生度假旅游是普洱旅游发展的客观选择,进一步阐释在普洱养生度假旅游中,普洱茶养生度假旅游是普洱旅游的亮点和特色,对普洱茶养生度假的旅游开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研究2种不同支撑体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偏氟乙烯(PDMS/PVDF)膜和PDMS/Al2O3膜对茶叶特征香气成分顺式-3-己烯醇(叶醇)、芳樟醇、反式-2-己烯醛以及苯甲醇回收的分离性能。考察操作条件对4种芳香物单组分和混合组分的渗透汽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渗透汽化膜对单组分实验芳香组分具有较好的分离因子,随着组分浓度的增加,芳香物的分离因子下降;随着温度的升高,分离因子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芳香物质量分数为0.01%、温度为30℃的条件下,叶醇、芳樟醇、反式-2-己烯醛和苯甲醇的分离因子分别为64.5、31.5、29.3和28.9。混合体系中各组分的分离因子较单组分体系下降。PDMS/PVDF复合膜比PDMS/Al2O3复合膜具有更高的芳香组分分离因子和芳香物分通量。 相似文献
14.
选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50000、100000u(原子质量单位)的聚砜(PS)平板实验用超滤膜对自行研制的刺五加茶饮料进行澄清稳定性试验,在0 1MPa工作压力下100000u超滤膜通量可在一定时间内稳定在1000mL min,且衰减量较小,透光率可达90%,超滤后茶多酚、咖啡因的含量略有减少,可以达到566mg L、75mg L,保存率达到95%,清亮度明显提高,色泽风味略淡,可采取配料时增加预值的办法解决.结果表明截面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00u的超滤膜对刺五加茶饮料的澄清稳定作用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5.
壳聚糖-L-乳酸复合不对称膜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使用任何化学引发剂在真空下使壳聚糖与L-乳酸接枝共聚进行研究,结合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制备一种用于周围神经再生的复合不对称膜材料。用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等进行表征。研究复合不对称膜在磷酸缓冲溶液(pH=7.4)中的溶胀性能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复合不对称膜具有较好的接枝效果;具有内层致密,外层疏松、排列整齐的多孔结构,孔径约100μm;复合不对称膜的玻璃转变温度为192.982℃;溶涨率为接枝前的1/2到1/6;复合不对称膜的力学性能随L-乳酸与壳聚糖的质量比变化而变化,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及断裂伸长率等先升后降,当L-乳酸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2时,具有最大值。 相似文献
16.
研制多孔微滤陶瓷膜,试验研究了这种微滤陶瓷膜过滤去除废气中微尘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这种陶瓷膜对气体中微尘具有良好的过滤效率。用-1μm含量为95%,中位径为0.159μm的微尘进行过滤试验,除尘效率迭97.78%~100.00%,除尘效率随过滤风速的增加而降低。过滤时压降与过滤风速之间呈线性关系。过滤后的陶瓷膜可以通过气体反冲再生,反冲气速大于9.00m/s时,膜通量可以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17.
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质 总被引:12,自引:10,他引:2
利用低温固相反应首次制备了 [(CH3 ) 4 N] 3 PW12 O4 0 ·6H2 O(Ⅰ ) ,[(CH3 ) 4 N] 6P2 Mo18O62 ·9H2 O(Ⅱ ) ,[HMTAH2 ] 2 ·SiW12 O4 0 ·7H2 O(Ⅲ )等纳米粒子 ,并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X射线粉末衍射等手段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粒子大小均一 ,平均粒子直径为 4~ 8nm ,并具有潜在的电荷转移盐性质及非线性光学性质 . 相似文献
18.
普洱茶中茶多酚和茶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普洱茶为材料、水为提取溶剂,通过正交设计考察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溶剂用量、浸提次数4个因素对其所含茶多酚和茶多糖提取得率的影响,优化茶多酚和茶多糖综合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1 h,溶剂用量(固液比)1∶10,浸提次数1次.在优化的提取工艺条件下,提取物干物质得率为20.65%,其中茶多酚含量为30.47%,茶多糖含量为57.26%,且该提取物作用于高脂饮食小鼠降脂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复合式MBR处理化学合成类制药废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CMBR)对化学合成类制药废水的厌氧反应器出水进行处理研究,系统在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HRT)下,各运行了一段时间,以此寻求最短HRT.实验结果表明,当HRT为10 h和5 h时,进水COD质量浓度在915.9-1 937.5 mg/L之间波动,复合式MBR的出水COD分别为62.5-141.7 mg/L和76.2-149.7 mg/L,COD去除率分别为88.7%-96%和85.7%-94.3%,均可以满足达标排放标准要求(150 mg/L).当HRT为3 h时,出水COD质量浓度为176.2-291.7 mg/L,不能满足达标排放标准要求.复合式MBR处理化学合成类制药废水的最佳HRT应控制在5 h.污泥质量浓度(MLSS)与COD去除的关系表明,为了得到更好的COD去除率,复合式MBR的最佳MLSS应控制在7 000 mg/L左右. 相似文献
20.
采用浇铸浸渍法制备了PVA-x%ZrP(磷酸锆)(x=10, 15, 20)复合膜. 采用红外光谱(IR)和差热分析(DTA)对膜进行表征. 考察复合膜在不同电流密度(0~70 mA/cm2)下的膜压降和对VO2 /VO 2离子的渗透性. IR研究结果表明, 复合膜中ZrP与PVA间产生相互作用, 使得PVA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 复合膜在165~170 ℃之间出现强吸热峰, 这是由于磷酸锆脱去结晶水及PVA分子内脱去化学吸附水, 于220 ℃开始出现一个较强的放热峰, 表明PVA的分子内羟基缩合脱水和磷酸锆开始发生相变. 复合膜的膜压降除了与电解液硫酸浓度有关外, 还与其中的ZrP含量有关, ZrP含量增加, 膜压降也提高, 但离子选择性也增加, 表明复合膜由其微结构中的电解液导电逐步向ZrP导电过渡;所制备的复合膜中, PVA-15%ZrP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