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研究X65管线钢焊接接头的抗开裂性能和母材的止裂性能,对接头的金相组织进行了观察,并且进行了接头各区域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TOD)试验和母材的落锤撕裂试验(DWTT)。试验结果表明:X65钢焊接接头焊缝和母材相比,组织粗大且不均匀,其冲击韧度和断裂韧度值均明显低于母材;X65钢管材对应剪切面积为40%的温度约为 -35℃,X65钢母材的抗开裂性能明显优于焊缝,且具有良好的止裂性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找出中温区两相闭式热虹吸管工作介质的各自最佳适用温度范围,为中温热管的工业应用提供参考,对选用的3种介质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系列性能试验,对其启动性能、等温性能、升温试验等主要特性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试验得出了3种热管启动性能。当炉温在250~300℃时,N-甲基吡咯烷酮热管的等温性能及稳定性能较好;随着温度的升高,萘热管和导热姆热管显示出了更好的等温性能和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3.
聚氨酯—聚丙烯酸酯涂料的结构和性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聚氨酯—聚丙烯酸酯涂料各自的结构和性能特征 ;并对二者的结构性能进行了比较 ;且简述了PUA水性涂料的结构性能特征 .  相似文献   

4.
钢-混凝土叠合板组合梁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研究钢—混凝土叠合板组合梁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和耗能性能,完成了6根钢—混凝土叠合板组合梁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讨论和分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钢—混凝土叠合板组合梁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能及抗震性能,文中给出了组合梁的变形延性指标、刚度折减系数等计算公式,结果对于钢—混凝土叠合板组合梁的抗震设计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应用热管原理,设计用于冷却10kW速调管的热管—散热器。采用径向热管和紧凑散热器,并利用计算机对紧凑散热器进行了优化设计。为了考验热管的性能和寿命,除了进行一般的性能试验外,还在5kW左右条件下进行1154小时的寿命试验,结果表明热管—散热器性能可靠。计算结果和实测数据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列管平直波纹翅片传热表面气侧阻力和放热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直接从传热系数 K的测定值中将气侧放热系数α_c 分离出来,从而避免了测量平直波纹翅片平均壁温的困难。对于三种不同几何参数的试件,针对阻力和放热性能,本文将试验数据整理成了各自的准则方程,方程可供这种型面的换热器设计计算之用。  相似文献   

7.
对3Cr_2W_8V钢压铸模进行氧氮化处理,采用氨气加氧气的气体软氮化工艺;用光镜、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对氧氮化层的金相组织和氧氮浓度分布进行分析,用X——射线衍射仪进行了相分析,最后还测定了氧氮化层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X射线高速摄影技术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X光管电压、透射物与X光管及图象增强器之间的几何关系、拍摄光路参数的选择与匹配,以及图象增强器性能的优劣是影响拍摄效果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最佳透视规范和拍摄规范,进行了手工焊熔滴过渡过程X射线高速摄影,获得了良好的拍摄结果。  相似文献   

9.
GB/T9341—2000《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替代GB/T9341—1988标准,GB/T9341—2008《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替代了原有的GB/T9341—2000标准。通过分析新旧标准的修订脉络,并对大量的检测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和探讨,对提高数值的精确度提出几种方法,为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新标准可作一些补充和优化。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大鼠睾丸组织为材料,粗提液通过热变性处理,分段盐析和DEAE—Sephalex A—50凝胶电泳纯的乳酸脱氢酶X(LDH-X),以完全佐剂LDH—X为抗原,免疫同种雌大鼠,能使怀孕率下降约65—85%,表明LDH—X具有明显的抗生育效果。  相似文献   

11.
温度作用对碳纤维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温度作用对碳纤维(CFRP)—混凝土黏结界面剪切性能的影响,首先进行了温度作用下不同固化条件的胶黏剂黏结性能试验,研究了温度作用及固化方式对胶黏剂拉伸剪切性能的影响.试验发现,玻璃化温度是影响胶黏剂高温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温度作用下胶黏剂材料的黏结性能退化大部分发生在其玻璃化转变区域.其次,结合常温下已有的CFRP—混凝土界面黏结应力—滑移关系提出了温度作用下界面黏结应力—滑移关系的计算方法.最后,汇总和分析了目前已有的CFRP—混凝土界面试验研究结果,引入胶黏剂玻璃化温度这一参数,给出了温度作用下CFRP—混凝土界面剪切黏结强度、极限承载力和初始剪切刚度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2.
乙醇——柴油混合X195柴油机燃料性能试验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原X195柴油机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对乙醇-柴油混合喷射柴油机进行了性能试验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性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3.
降低Web安全扫描误判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现有Web服务器扫描软件在检测安全漏洞时普遍存在的高误判率问题,讨论了广泛使用的"黑名单"式判断策略的局限性,对现有Web服务器扫描软件的误判问题进行了分类分析,并以Nessus等有代表性的软件为例,从试探攻击方法、识别标志和判断策略等方面给出了正确使用试探性攻击技术来验证安全漏洞的方法,通过实例证明该方法可以大大降低误判率.  相似文献   

14.
根据碳纤维布优良的材料性能,提出了3种基于碳纤维布的节点抗震加固方法.通过6个混凝土T型外节点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所提出的3种节点抗震加固方法进行了检验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所采用的不同加固方法均能够有效增强节点核心区的抗剪性能,改变节点的剪切破坏模式;不同的加固方法对于节点组合体在滞回特性、延性性能以及承载力等方面抗震性能的改善效果存在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钢-混凝土组合梁恢复力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对钢—混凝土组合梁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考虑了剪力连接程度的影响,建立了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恢复力模型,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良好,建议的模型对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抗震设计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铁矿球团有机粘结剂的分子构型及选择判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开发有效的铁矿球团有机粘结剂 ,需要建立系统的粘结剂结构与性能关系理论 .为此 ,提出了理想的有机粘结剂分子构型 (X—P—K) .通过实例 ,计算了极性基团COO- 及亲水基团O- 的电负性 ,初步确定了极性基团及亲水基团的选择判据 ;对粘结剂有机链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定性分析 ,认为选择环形网状结构的链架较为理想 .根据分子结构的理想模型及选择判据 ,研制合成了新型粘结剂S 1 .造球试验结果表明 ,此粘结剂性能优良 ,干球强度为 32 2 .8N 个 ,落下强度为 1 6 .8m 次 ,生球爆裂温度为 82 0℃ ,克服了有机粘结剂热稳定性差的缺陷 .  相似文献   

17.
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布敦岩沥青及其岩石矿物的细观结构,并对布敦岩沥青中岩石矿物进行X射线衍射试验(XRD)分析其组成成分;通过沥青高温性能常规试验、Brookfield旋转黏度试验、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对布敦岩沥青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布敦岩沥青是"沥青—矿物"共混物,其岩石矿物主要成分为CaCO_3;布敦岩沥青改性沥青高温性能明显优于70#基质沥青,且布敦岩沥青掺量越高,其高温性能越好;布敦岩沥青改性沥青的车辙因子G*/sinδ与试验温度之间有较好的指数函数关系,而与布敦岩沥青掺量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函数关系;布敦岩沥青改性沥青的等车辙因子临界温度T_(G*/sinδ)与布敦岩沥青掺量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函数关系;试验温度较低时,布敦岩沥青掺量的变化对改性沥青高温性能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谭浩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5):9466-9469
采用盐雾试验和预腐蚀疲劳试验对某型铸铝合金微弧氧化膜的防腐蚀性能和抗疲劳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表面微弧氧化处理能明显提高该型铸铝合金防腐蚀和抗疲劳能力。与未经表面处理的试件相比,膜厚为10—30μm、30—50μm和50—70μm的试件,其平均循环次数分别提高160.45%、163.96%和180.09%;疲劳特性随着膜厚的增加而逐渐提高,达到某一极限值后,性能急剧下降。当膜层厚度处于70—90μm之间时,会对基体造成损伤,使得其疲劳性能骤降。  相似文献   

19.
对定向钢纤维混凝土(ASFRC)制备方法、纤维分布特性、断裂性能进行了系统阐述。分析总结了制备ASFRC常用方法各自的特点与适用性,概括总结了钢纤维分布特性参数的确定方法,详细论述了不同因素对钢纤维分布产生的影响。参照ASFRC断裂性能的试验方法与技术标准,分析总结了常见的弯曲断裂试验及断裂指标。同时,在钢纤维混凝土断裂性能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归纳总结了ASFRC断裂性能的影响因素与断裂模拟现状。最后基于现有成果对ASFRC的可能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对目前流行的几种基于Web的数据库动态交互访问技术进行了探讨,着重阐述了其各自的特点,并对它们各自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