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未列举权利的证成是一个司法实践的过程,也是一场制度正当性的博弈。格里斯沃尔德诉康涅狄格州案中法官通过援引第九修正案和第十四修正案,发展伴影理论和实质性正当程序理论,运用类推解释的法律解释方法,并诉诸历史和传统、自然权利学说和人权保障基础原理,确证了婚姻领域的隐私权——一项宪法未列举的权利。宪法未列举基本权利之中纠结着解释主义与非解释主义的分野,蕴含着解读宪法乃至司法的不同理念。究其根本,未列举宪法权利证成过程中包含的两难选择是司法审查与民主原则紧张关系的呈现。  相似文献   

2.
美国第18条宪法修正案是美国宪法修正案中唯一一条以限制个人权利为目的的条款。本文从当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心理出发,重点分析了在该条文制定过程中四种不同社会力量对条令通过的影响,从而探讨该条修正案出台的特殊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现代民主法治社会,权力须以权利为出发点与归宿。不论是权力对权利的积极保护,还是权力对权利的消极限制,皆以人权保障为首要价值。政府基于对社会连带关系、公共利益、实质人权保障的合理考量,获得限制公民基本权利的正当性,然此种限制亦必须遵循一系列严格的合法性要求,惟其如此,方能实现民主法治与人权保障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
美《权利法案》第二修正案规定:一支纪律严明的民兵是一个自由州的安全所必需的,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侵犯。文章从校园枪击案出发,立足于美国民众持枪,不仅是美国人民的基本权利,而且体现了美国三权绝对分立体制是人权的制度保障,和民众对权力越轨的时刻提防,这一切,都昭示了,这就是美国的民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宪法、宪政与人权保护为主旨,从"应有人权"向"实有人权"转化、宪法保障人权的路径、宪法修正案对人权的规定等方面,论述了宪法、宪政与人权保护的一般关系。  相似文献   

6.
实体性正当程序包括经济上的实体性正当程序和非经济的实体性正当程序,它促进了美国司法能动主义的传播并呈现出两方面的司法功能:一是作为实质的司法审查标准,提供了能动主义的违宪审查工具;二是作为基本的人权重构标准,为发现宪法未列举的权利提供了能动主义的司法解释空间。实体性正当程序呈现的司法功能对中国宪政体制发展和司法程序变革具有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宪法是一国人权的实际享有和实现的基本法律依据,宪法发展反映该国在人权维护和保障方面的基本立场和主要成就。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及其修正案在政治权、人身权、经济财产权、少数民族权等具体人权内容上有着不同的规定,从中可看出我国宪法保障的人权所具有的广泛性、平等性和真实性,以及我国政府在人权维护和保障方面的基本立场和主要成就。  相似文献   

8.
宪法是一国人权的实际享有和实现的基本法律依据,宪法发展反映该国在人权维护和保障方面的基本立场和主要成就。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及其修正案在政治权、人身权、经济财产权、少数民族权等具体人权内容上有着不同的规定,从中可看出我国宪法保障的人权所具有的广泛性、平等性和真实性,以及我国政府在人权维护和保障方面的基本立场和主要成就。  相似文献   

9.
突发事件非正常状态下存在紧急权力与紧急失权的冲突,合理平衡二者的利益边界是立法的关键。突发事件中对人权的限制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人权保障是立法的逻辑前提和终极目标。突发事件应对中少数民族权利的保护既有适用人权保障的一般原则,又有特殊性原则。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仅确立了人权保障的一般原则性,如人权理念、比例原则、法治原则和人权保障原则,缺乏最低标准原则、宪法保留原则、权利救济原则、不歧视原则,应当予以立法创新并完善。  相似文献   

10.
李小安 《科技信息》2007,(19):241-241,223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第四次宪法修正案。增加规定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首次将“人权”二字引入宪法,无疑,这一举措对我国人权事业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为确保这一“人权“条款的实现,我国有必要从立法、制度、组织等方面进行保障。  相似文献   

11.
一表面看来,「日本国宪法」是比明治钦定的「帝国宪法」有了若干的进步,其显著点如此:一、关于人权方面,第三章「国民之权利及义务」自第十条至第三十五条,有颇详细的规定。其中如:第十条:国民得享受一切基本人权,不得加以妨害。本宪法所保障之国民基本人权,作为永远不可  相似文献   

12.
一百六十五年前,美国宪法里补充了十项修正案。这十项修正案在美国通称为权利法案。它们能战胜当时富裕的有产阶级的反对并订入美国的宪法,是由于强大的人民压力以及工人、小农和民主分子进行的斗争的结果,这一斗争是针对1787年起草的原先的宪法的不适当之处和严重的局限性的。十项修正案中的开头第一条就包括了“国会不得制定……剥夺新闻自由的法律”的要求。美国宪法中的这一条款,同它构成其中一部分的全部权利法案一样,反映了美国人民对于一个民主社  相似文献   

13.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中国民主宪政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是中国人权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而美国无视中国人权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宣布决定在联合国第60届人权会上提出反华提案,这是对中国内政的严重干涉,是将人权问题政治化和实行双重标准的典型表现。邓小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基础上,结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对中国的人权建设作了一系列精辟论述。重温邓小平的人权建设思想,无疑对于促进21世纪中国人权创新事业的发展,建设更高层次和更广泛的人权,对于认清某些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人权问题向我发难的实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前瞻性价值。  相似文献   

14.
宪法理论基础是宪法理论和实践的基本理念。近代人民在革命斗争中,认识到国家权力最容易侵犯人的权利,因此人们用宪法严格限制国家权力。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需要国家干预,人的积极性权利也需要国家创造条件,国家权力迅速膨胀。传统严格限权模式不再适用社会需要,现代社会既需要授予国家权力,又需要控制国家权力。  相似文献   

15.
在号称“自由世界”的美国,是非顛倒、黑白不分的丑剧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华盛顿哥倫比亚特区的联邦法院最近对美国共产党人的非法审訊,只不过是一个最近的事例而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日益走上法西斯化的道路。战后美国国会撕毁了美国資产阶級宪法中本来就已經是寥寥无几的一些带有进步性质的条款。比如,1791年美国第一届国会批准的“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一条关于禁止国会制定任何剝夺人民自由权利的条款,也由于一系列摧殘人权的法案的通过,早就蕩  相似文献   

16.
刘洋 《海峡科学》2006,(9):3-3,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以发展的国际人权法在国际人权保护方面突破国内法的限制,保护领域不断延伸,近年愈加关注发展中国家的集体人权与发展权问题.受国际人权法的影响,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其人权立法也有了长足进步,2004年的最新宪法修正案将保护人权写入宪法,第一次在国家根本法中体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中国人权法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世界知识》2010,(9):9-9
4月19日,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正式签署宪法第18修正案,将总统的诸多权力转移至总理和议会。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的刑事司法领域中,宪法基本上不涉及刑事诉讼的审判原则、审判制度、审判方式等。这些规定都是由其它基本法律加以明确。相反,如果以此来类推美国刑事司法概况,则是大错特错。具体说就是美国刑事诉讼法,它是将一些关系到人身权利和自由的行为规制上升到宪法的高度,从而保障刑事程序的正义得到实现。被告的权利主要来自于《权利法案》,正当程序,宪法第四修正案中平等保护条款。  相似文献   

19.
王波 《世界知识》2014,(20):66-68
8月27日,美国犹他州联邦第10地区法院法官克拉克·瓦杜普斯对该州摩门教徒科迪·布朗提出的一夫多妻诉讼案,做出了有利于摩门教徒的历史性判决。克拉克判决犹他州禁止一夫多妻制的法律中,有关禁止同居的条文违反了宪法第一修正案中对宗教自由的保障,认为布朗的权利受到侵害,要给予补偿。摩门教已废止了100多年的一夫多妻制将会死灰复燃吗?  相似文献   

20.
以权利制约权力是国家控制的一种有效途径。从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来看,权利是国家权力的基础。以权利制约权力的内涵要求通过恰当地配置权利的方式来遏制权力的扩张。市民社会是实现以权利制约权力的社会基础,而形成中国市民社会的主要途径是“第三部门”的发展;民法是调整市民社会的基本法,但民法不是以权利制约权力的根本保障,只有建立违宪审查制度的可诉式宪法才是公民权利制约国家权力的根本宪法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