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驶向拜占庭》是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晚期的代表作,诗歌围绕中古拜占庭文明探索了肉体与灵魂、短暂与永恒、现实与理想等诸多问题,蕴含了诗人的西方基督教思想以及东方神秘主义观念。该诗的美学以事物的对立原则为基础,在对崇高精神和民族身份的追寻中得到强烈表达;"金鸟"意象意蕴深刻,是矛盾对立的调和物的集中体现,体现了诗人反对物质主义,追求精神不朽及艺术永恒,实现"存在的统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爱尔兰诗人,叶芝一生关注爱尔兰民族命运,但是其诗歌中爱尔兰主题并非一成不变:诗人早年时热衷于民族主义,诗歌创作题材汲取了爱尔兰传统神话与民间传说,勾画出理想的爱尔兰蓝图;到中晚期时由于政局变化和诗人本人的心态逐渐成熟,叶芝对爱尔兰社会和历史进行了深刻思索,其诗歌中对爱尔兰的态度由狭隘走向成熟,他扎根于本土文化,却跳出狭隘民族主义的语境,使其文学创作成为世界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的爆发,改变了一批诗人的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到他们的诗歌观念和写作策略。诗人何其芳在这个时期对诗人身份、诗歌功能进行了重新定位。何其芳在1936年至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前进行的诗歌创作,显示了从"独语"到"对谈"的转变特征。"对谈"不仅标示了何其芳在延安的生活方式,也是他诗歌的言说内容和结构方式。但是,这种变化是有限度的,在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上,何其芳既受到外界的干扰,也遭遇到诗歌形式上的困惑。  相似文献   

4.
邓红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4):51-52,60
本文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对北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诗歌进行解读。文章主要从诗人对诗歌在特定环境下所担负的职能和诗人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的思考来发掘希尼的诗学伦理思想及道德原则,由此展现希尼对爱尔兰民族人文精神建构的价值和贡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对北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诗歌进行解读.文章主要从诗人对诗歌在特定环境下所担负的职能和诗人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的思考来发掘希尼的诗学伦理思想及道德原则,由此展现希尼对爱尔兰民族人文精神建构的价值和贡献.  相似文献   

6.
世宾等人提出的"完整性写作"诗学理论,是将阿多诺文化批判理论运用于中国诗歌语境的产物,是世宾一贯的"美必须通过批判性的方式去拯救"理念的全面阐述。它为梦想招魂,以看似"本质主义"的方式重新赋予梦想在诗歌和人类心灵中的位置。"完整性诗学"理念的出现,是90年代以来中国诗人重建破碎身份的努力之一,它不提供具体的写作技巧,而是提供一种写作伦理。  相似文献   

7.
刘光玥 《科技信息》2012,(3):252-252,199
《飘》中女主人公的爱尔兰父亲杰拉尔德·奥哈拉是美国1820年前后爱尔兰移民的代表。他怀揣梦想离开家乡来到美国,成为当地一名出色的庄园主。在事业成功的同时,他也实现了自我身份的认同,既积极融入到美国主流社会中.也保留了自己的爱尔兰身份。  相似文献   

8.
本文围绕爱尔兰诗人叶芝在诗的结束句提出问题的写诗技巧加以讨论,特别详细分析了TheO'Rahily和Girl'sSong的结束句对全诗产生的作用以及给读者留下的想象,从中领略到在叶芝诗歌的变幻无常之中隐藏着诗人的理性和深邃  相似文献   

9.
本从诗人的产生、地位和诗歌的起源、功能价值等方面论述了中西诗歌价值观念和艺术追求的差异,认为诗歌总是与时代要求和生命精神相连接,诗人只有站在时代的浪尖上,以敏感的心灵、敏锐的目光和满腔的热情去拥抱生活,才能创造出不负时代的伟大作品,才能真正体现诗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诗人只有属于自己的时代,才能真正属于人类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道、咸间贵州籍杰出诗人郑珍和莫友芝,最初以学者身份齐名,后因近代“同光体”诗派兴起,郑、莫的诗歌价值渐为世人所认可,故此才以诗名并称.陈衍在《石遗室诗话》中较早明确揭橥“郑莫”的诗歌价值及诗史地位,从而使之成为“宋诗运动”的一面旗帜.二家创作本质上都具有“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的特点,但表现又同中有异,在同时代宋诗派作家中可谓自树一帜.  相似文献   

11.
六朝时期,诗人一味追求用典,导致诗歌内容空洞、文脉滞涩.鉴于此,钟嵘提出诗歌创作“直寻”说,认为诗歌贵在吟咏性情,抒发诗人切身体验.但从钟嵘选诗评诗的情况来看,其“直寻”说并不排斥用典,而是要求用典合理适当、贴切自然.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一百多年的狄金森研究中存在许多争议,如她的诗歌来源、女诗人的身份、与男性诗歌传统的关系、诗歌的系统性以及女性诗人形象的建构。从女性美学的角度分析,这些争议的实质来源于男权美学对女性作家身分的凝视,存在着诸多局限。狄金森创作的价值正是对这种美学权威的消解。  相似文献   

13.
诗歌是诗人思想的反映,是诗人情感的渲泄,是诗人胸怀的抒发。赏析古诗词应当在了解作诗背景,读懂诗歌大意后,根据诗歌自身特点,用心用情用想像去再现诗中描绘的景象,去理解诗人的思想,去感悟诗人的志趣,去体会诗人的情怀。  相似文献   

14.
英国后现代主义的主流诗歌颠覆了传统诗歌的形式和语言,并把技巧作为向所谓的技巧拥有者发动攻击的工具.真正的后现代主义诗歌或其他文学作品十分重视意义和身份的不确定性,并游戏般地加以利用.英国后现代主义诗人诺尔曼·迈克凯哥正是英国后现代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他对苏格兰诗歌最大的贡献在于他对传统诗歌的大胆革新,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主题是诗人的最大发现.如果说对形式的兴趣,以及对诗歌如何传达内容和传达什么内容的兴趣属于现代主义的特征的话,那么对诗歌传统形式和程式化的关注则更多地意味着诗人迈克凯哥的反现代主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武端理  王秀银 《科技信息》2010,(29):192-192,413
译者是不同文化的沟通者,传播者,再创造者。作为一种文学的极致,诗歌特殊的韵律,内涵和意境是高远的,同样也带来了明显的翻译的难度。由于诗人的特殊身份,长期以来,对于诗人译诗是否合适的问题,颇有争论。笔者试图从诗人译诗的问题出发,探讨译者的责任与素养。  相似文献   

16.
在爱尔兰诗人叶芝的早期诗集《玫瑰》之中,诗人采取了多种不同的诗歌表现手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诗歌中“赋”的手法的运用,二是哲理意味在诗歌中的传达,三是通过直白质朴的诗歌语言达到独特的诗歌效果。多种手法的并列使用既造成了叶芝诗歌纷繁多变、关不胜收的奇丽景致,又为我们理解叶芝后来不同时期诗歌创作风格的变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诗歌作为一门"语言的艺术"占尽了"无声的语言"的风光。里尔克以诗歌语言呼唤沉默。沉默由生活中的"不语",化身为诗歌中的负面的、反逻辑的表达。本文试通过对里尔克诗歌的文本分析,探寻其诗歌中沉默的存在,以及由此表现出的,诗人对于语言的不信任和对言不可言的反讽模式。沉默是被命名的前提,诗歌借由蕴含着言说之根的沉默,实现对无名的召唤和命名,既重拾了对语言的信任,也产生了神秘、朦胧等奇特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移民诗歌的分析,探讨了诗人对自身文化身份的反思与谋求文化认同的迫切愿望,论述了互相交流、对话、消除对立的文化出路。  相似文献   

19.
地下诗歌的研究中,相当一部分研究侧重于对于地下诗歌精神向度的探讨,忽视了地下诗歌自身的诗学特质。地下诗歌中所彰显出来的"新摩罗诗人"这一诗学特质,展示了地下诗歌的"诗人观":即"诗人"是建立一个自我世界的诗人,实践着对自我的启蒙,绽放出了启蒙的宏大主题;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诗人,挺立起现代诗人强健的生命之力;是一个丰富生命的诗人,一种对于人性的全面呈现、人性全面复归的热情期望。并且,这一地下诗歌中的"新摩罗诗人"精神特征,初步奠定了中国1980年代诗歌大潮的气场。  相似文献   

20.
对“归来诗人”这一当代中国文学的一个独特而重要的现象做了界定及分析,并从当代文学的宏观方面对“归来诗人”的文学身份进行了再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