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张娜 《科技信息》2010,(24):188-189
"任务驱动"作为建构主义理论中的一种教学模式,可用于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在运用该教学模式实施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时,教师的课程教学活动设计应解决好三个问题:找准实施载体,选择实施方法,设计实施步骤。笔者设计的商务英语翻译课"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主要有告知、计划、实施、验收、修改、评估、总结七个环节,教师在学生完成"模拟工作任务"的整个过程中应发挥相应的引导作用。商务英语英汉翻译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会产生积极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论将翻译看作有目的的交际行为,认为翻译过程应以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预期功能为首要原则。商标的翻译带有极强的目的性,因此目的论对商标的翻译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翻译的目的论,浅谈了目的论体现的三原则在商标翻译中的体现,并列举了几种商标翻译的方法,即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以及混合法。  相似文献   

3.
伊锋 《科技信息》2012,(8):184-184
"双师型"教师培养是组建立体化的翻译课程教学团队的关键。文章探讨了建立翻译课程教学团队的几个方法和途径,以期为社会培养出具备较强的事业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商务英语翻译人才。  相似文献   

4.
赵立新 《科技资讯》2015,13(1):23+25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技术引入了国内,同时相关计算机技术专业英语的翻译也逐步引起翻译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在计算机英语的翻译过程中,被动句的翻译一直是翻译的重点和难点。据英国利兹大学John Swales的统计:科技英语中的谓语至少三分之一是被动语态。翻译理论的"信、达、雅"三原则在计算机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过程中体现出特有的技术要求与技巧。根据这一现象,该文针对被动句的特点,讨论被动语态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现有的翻译思想史研究流于史料汇编,大多从译者和论者的角度阐述个人思想,总结理论,没有与翻译理论史区分开来。王宏志的新著《翻译与文学之间》以晚清、民国为时代背景,以"翻译与政治的关系"为主线,以发生在文学领域的翻译事件为主要对象,不仅重视名人言说和翻译观念,在研究方法上也注重对翻译现象与宏观文化语境之间的互动式阐释,揭示了具体翻译行为和事件背后更深层的社会价值观和群体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6.
翻译界历来重"硬新闻"而轻"软新闻"。这给同类题材的翻译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基于此,文章以《今日中国》为例,对软新闻的翻译教学实践及其理论基础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三原色(红、黄、蓝是颜料的三原色)作为基本色,在荚汉颜色词翻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英汉“三原色”色彩词文化内涵的比较,可正确把握色彩词在两种社会文化语境里所表现出的内涵意义,并对其内涵加以深入的理解,对于更准确的表达思想,更深一层地了解英语国家相关的文化知识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邵琳 《科技资讯》2007,(10):169-169
彼得·纽马克是当代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主要从事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教学。纽马克在分析和总结各家各派的翻译思想的基础上,将文体论、话语分析、符号学、格语法的理论、功能语法和跨文化交际理论应用于翻译理论和研究,对于翻译理论、翻译教学、翻译语言学以及翻译技巧都进行了精辟的论述。他的代表作有《翻译问题探索》、《翻译教程》、《翻译论》和《翻译短评》。  相似文献   

9.
隐喻翻译教学模式是指在翻译教学实践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英语专业学生进行隐喻思维能力的训练,以隐喻认知的相关知识为理论依据,通过对句段、篇章隐喻翻译的教学讲评、学生的亲身实践和测试评估等形式,以提高学生翻译技能为目的的一种教学培养模式。通过对"隐喻翻译教学模式"的内容与途径、价值及意义、实践探索三方面进行梳理,以期构建适应时代需要的教育教学模式,希冀能对翻译教学有所裨益和启迪。  相似文献   

10.
试论章嘉·若比多吉的翻译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嘉·若比多吉在翻译《大藏经》的实践中总结了经验,撰写了规范统一译文词语的《正字———贤者之源》,书中提出了翻译者应具备的素质,翻译的标准,增译、减译、转译、辅助译法等翻译技巧。他在继承和发扬藏族传统翻译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藏族翻译史上最早的译者素质问题,也在藏族翻译理论的指导模式上第一次从传统的"内向"理论模式走向了"外向"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主导驾驭主体、理性统筹感性、手段服从内容这三个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三原则"。只有在教学中坚持这三个原则,才能重归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理念和原则,从而把理论教育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内在素质,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伪翻译"作为翻译的一种变异形式已经引起译界较多关注,关注译者目的的伪译行为在庞德诗歌翻译中得到完整的体现。文章就其诗歌翻译的意象美展开"伪翻译"的美学解读,深入透视庞德诗歌翻译的特点和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莫海 《科技信息》2011,(20):I0160-I0161
本文以"语篇分析与文学翻译"为实例,论述了"双重活动教学法"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涂叙鹏 《科技信息》2010,(29):207-208
译者的对文本的解读不是一蹴而就的。从认识论角度,其实质是对客观文本实体的认识过程;根据翻译实践,它是实现翻译目标的前提。本文就"翻译解读和哲学认识论的结合"的阐释学提供"文本解读"的理论依据,加深译者"文本解读"理解,即译者对文本的解读无限性和具体历史性有机的结合。以为翻译实践及教学提供有益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文学翻译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中既要遵循一定的翻译标准,还要做出创造性的叛逆。文章针对翻译界存在的对文学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的错误认识,以及把"创造性叛逆"与"翻译标准"对立起来的现象,通过分析两个术语的概念与把二者对立起来的翻译现象,说明了创造性叛逆是一种现象而非一种翻译策略,并且进一步论证了创造性叛逆和翻译标准在翻译过程中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翻译理论中常见的翻译隐喻有"媒婆"说、"锦绮"说、"化境"说和"临画"说等。将翻译比作临画比较贴切,然而国内的译论家在使用这一隐喻时加上了不必要的限定,将临画限定在相同的素材和法则之内,反而使问题不易阐述明了。去掉多余限制并完善后的"临画"说理论,将翻译比作用不同的画法来摹拟原画,其工具方法上的不同更贴近于翻译语言...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外宣翻译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一些传统理论强调"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完全等值的翻译策略已无法满足外宣翻译的需求。因此本文选择翻译目的论作为理论框架,外宣翻译的目的是给外国受众传递中国的经济文化信息,从而使我国建立良好的国际形象。译者可根据这一目的灵活地选择翻译策略,以保证顺利实现外宣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广告翻译具有特殊的文体风格和交际功能。传统翻译理论固守"忠实"、"对等",已无法适应广告翻译的特殊要求。本文从目的论角度出发,首先回顾目的论的发展过程;进而阐述目的论的涵义及其原则;最后根据广告自身的特殊性,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广告翻译实例进行分析,力图寻求在目的论指导下广告翻译可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商务英语翻译愈显重要,但简单的对等翻译无法解决由英汉语言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交流障碍,而"零对等"作为一种新型的翻译处理手段,切合翻译功能目的论原则,可以更好地使译文与原文达到功能和效果上的对等,以实现和谐的商务交流。但目前国内对"零对等"翻译的研究还不多,文章着重以功能目的论为视角,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对商务翻译"零对等"现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科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开展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在全国范围内是一项创举,它不仅拓宽了信息时代英语专业的课程与教学体系,更是探索培养本科应用型翻译人才之路中的大胆尝试。在对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成功学院外语系已经进行为期八周的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基础上,对该校"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实验班"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同学学习该课程的动机主要是为了提高英语翻译水平和通过翻译考试,很多同学还未充分认识到计算机翻译软件知识和计算机辅助翻译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这些都为该教学实验的改进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