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成泉 《科技信息》2010,(29):I0226-I0226
翻译行为理论是由贾斯特-赫尔兹-曼塔里所提出,她把翻译过程比作一种行为。本文首先介绍了商务信函的语言特点,接着从文本类型的角度,文化差异以及文化对等的角度来分析商务信函的翻译。  相似文献   

2.
翻译不仅是转述文本信息的语言行为,亦是语用行为,更是认知和诠释跨文化因素的文化行为。可以说,文化是体现语用行为的翻译之内核。文章从跨文化译境中的关联视角,研究广义和狭义的跨文化译境以及相关的文化效应,认为译者的文化认知能力的高低和文化敏锐性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译文的文化效度。  相似文献   

3.
浅论翻译技巧在商务英语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兰 《科技信息》2008,(18):225-225
在国际商务交流日益增多的当今世界,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交流,并且赋予各种交流行为以不同的内涵。有效的商务沟通往往依赖于对不同文化和文化差异的理解与适应,依赖于灵活应用翻译技巧来应对与化解交流障碍。因此,对国际商务交流活动中翻译技巧的影响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立足于此,就汉语与英语文化之间的文化差异为中心,探讨商务交流中商务英语翻译技巧,从而减少中英商务交流中的摩擦,降低商务交际的成本。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华旅游,旅游文本的地道、准确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以及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根据旅游翻译的目的和旅游文本的特点,文章探索了变译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商务国际化、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多元文化并存势在必行,文化在各国的交流与贸易往来中变得极为重要,而英语是国际商务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语言,因此怎样恰如其分地处理商务英语中的文化因素是关键。本文阐述了语言、翻译、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异来探讨恰当的翻译方法与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6.
商务合同是开展国际商务活动的关键环节,翻译质量的高低与国际商务合作能否顺利达成息息相关,因此,运用理性科学翻译理论来指导商务合同的翻译成为必然。生态翻译学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翻译理论体系,是一种生态范式的翻译研究,旨在以一种独创的视角指导翻译实践活动。该文从宏观生态维度出发,结合微观文本操作的生态学视角,发挥译者主观能动性,在商务合同翻译过程中通过生态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从语言维、文化维及交际维层面实现语用等效,从而达到译者、作者和读者等各种因素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刘明珠 《科技信息》2011,(23):I0257-I0258
在世界经济阔步迈向21世纪的时代,国际商务活动日益频繁。作为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交流纽带和桥梁的商务文本的翻译尤其显得日益重要。商务文本就其主要文体形式而言,有公文体(如商业信函)、广告体(如商务广告)、论说体(如经济贸易评论)、契约体(如商务合同、协议)、应用体(如招商通告、请柬和说明书)等。本文主要探讨其中商务合同的翻译标准及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游戚东梦 《科技信息》2009,(8):139-139,143
本文通过用最佳效度原则和信息突出原则具体分析一篇企业介绍的翻译,以此来说明中英受众因文化差异,对文本的关注和期待点不同,从而指出在翻译中如何把握关联信息及如何结合微观操作准则,使译文达到最佳效度。  相似文献   

9.
英文电影的字幕翻译效度,作为评价字幕译文的标准,反映了影视作者交际意图的实现程度,实现效度就是寻找翻译的最佳关联性。英语的语言形式化程度高于汉语,译文需衔接隐化;字幕文本的瞬时性特质,译文需措辞简化、语法范化和文化显化;影视多模态符号的辅助性,译文可适度异化。无论是重现还是调适,都要关注汉语受众的认知期待,既保证字幕的可接受性,又体现汉语的字字珠玑,以实现字幕翻译的效度。  相似文献   

10.
滕飞  李建华 《科技信息》2009,(29):I0239-I0240
词和文本的翻译面临诸多困难。本文通过《骆驼祥子》两个不同英译本中食物、服饰和住所等物质词汇和文本的翻译进行比较分析来探讨词和文本背后所隐藏的文化、社会结构和功能内涵的翻译问题。研究表明,词和文本的翻译面临地方知识问题,同时还面临地方知识背后所隐藏的社会结构和功能的背景差异问题;能否更准确地翻译,应是跳出词和文本的本身,来寻求跨语言体系中能够恰当地翻译词和文本背后隐藏的社会功能和结构的语言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70年代,翻译研究出现了文化转向,这种文化转向强调了翻译与目标语体系中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关系;强调了意识形态影响翻译的层层面面,如影响译者对翻译文本的选择,影响译者所选用的翻译策略等。在中国翻译发展史上,“五四”时期是一个特殊而典型的时期。当时的内忧外患给中国的知识分子带来了严重的危机感,使他们意识到文学也可以承载政治使命与科学启蒙职责。这一时期的翻译活动在文本和翻译策略的选择上都明显地受到了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翻译中的审美活动入手,探讨了将现代美学理论自觉地运用于翻译过程,使源语文本的审美品质基本对等地再现于译入语文本的问题。强调译者要充分了解英语与汉语思维、心理和文化的差异,清楚英汉语各自审美观的不同,洞悉原文的美学信息,发挥审美创造性,最大限度地传递源语文本的美学品质。  相似文献   

13.
麻金星  刘洋 《长春大学学报》2013,23(1):33-35,59
旅游宣传话语的核心旨在劝说,翻译是对外旅游宣传劝说实现的首要前提.通过对译文受众者认知修辞建构分析,旨在阐释认知修辞在外宣旅游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适切的译文顺应于目的语读者的文化心理,减少他们解读译文的认知努力,从而快速获取宣传主体意欲介绍和宣传的旅游产品信息,增强旅游文本的可读性与交际效度.指出外宣旅游翻译的得体性应建立在对受众者认知修辞的建构及其适当的翻译策略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4.
李新瑞 《科技信息》2013,(35):167-168
文本类型理论是由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代表人物卡特琳娜·莱斯。文本类型理论的提出为翻译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对策。商务英语与基础英语不同,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应用性。根据莱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商务英语文本可以划分出多种类型,具有不同的商务功能。本文在莱斯文本类型理论的视角下探讨如何选择合理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5.
幽默文本的翻译不仅涉及到语言的转化,更涉及到文化的交流。汉英文字结构、语义系统及文化背景的多重差异构成幽默翻译的障碍。而归化、功能翻译等策略在幽默翻译中的具体运用能大大提高幽默的可译度,是对幽默文本的有效补偿。  相似文献   

16.
翻译文本的多元性是一个客观的现象,它受到不同语言、文化,译者的能力、态度与风格以及读者能力与目的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每个翻译文本(负责任的翻译)都是对原文某种意义上的忠实表达,不同文本既互相区别又彼此补充,多元文本的共存是翻译实践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郑颖 《科技信息》2011,(6):141-141
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旅游文本中的文化负载词在汉英翻译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文化缺失。本文将文化负载词分为三种范畴,并详细讨论了不同范畴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的文化错位和文化缺失现象。  相似文献   

18.
罗婧 《长沙大学学报》2011,25(3):105-106
随着国际商务活动的日益频繁,商务英语翻译的重要性也随之突出。在各种翻译策略中,尤金.A.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强调在不同的语言结构中尽可能完美再现源文意旨。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从词法对等、句法对等和文化对等三方面探讨了商务文本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9.
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桥梁,外宣翻译的文化活力源于不同符号和编码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但因缺乏基于自身文化体系元素的价值诠释与意涵表达,外宣翻译“走出去”却难以“走进去”。从洛特曼文化符号学视角出发,重新审视符号学理论框架下的外宣翻译意义问题,指出文本的信息传递功能、文本的信息记忆功能和文本的信息创造功能对外宣翻译内在意义变异与再生所产生的影响,可以有效避免外宣翻译单一学科视角存在的学术盲点和解释偏颇问题,进一步拓展外宣翻译跨学科研究理路。  相似文献   

20.
商务英语中隐喻语言广泛存在,如何恰当的翻译好这些隐喻自然地影响到在理解商务文本过程中掌握中心大意及说明中心大意的事实和细节,并能就商务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综合概括.本篇从语境理论角度出发来分析商务英语中隐喻的翻译,并说明语境和翻译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