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有价值的梦想能够给当代大学生提供奋斗目标,前进的动力以及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对于当代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实现其人生价值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当个人梦能够与“中国梦”相融合,个人之梦才是科学的和有价值的。该文主要通过论述梦想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描引作用,大学生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关系,以及在实践中大学生如何践行中国梦进行分析和阐述,力求为大学生指出未来发展和奋斗的方向以及实现梦想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该文从历史角度,探究了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中国人的不同梦想,从中得出了实现中国梦的当代启示,即实现“中国梦”,要学“中国史”;实现“中国梦”,要有“中国魂”;实现“中国梦”,要走“中国路”;实现“中国梦”,要跟“中国党”;实现“中国梦”,要靠“中国人”。  相似文献   

3.
文中试图对“中国梦”作出理性的阐释。首先,对传统的“中国梦”作了历史的追溯,考察了“帝王梦”与“人民梦”之间的实质差距。继而,重点地透析当代“中国梦”的内涵与特点,阐发了“国家梦”与“个人梦”同行,相辅相成,融为一体。最后,瞻望“中国梦”实现的前景,论证了人民是实现“中国梦”所依靠的力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以及成就“中国梦”的总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百年以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直是我们这个民族共同体的理想,中国梦是对我们民族共同体理想的形象化阐释。从民族的层面上讲,中国梦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对未来的畅想与追求,从个体层面上讲,中国梦就是我们每个个体的理想与追求的汇集。百年中国文学理想既折射了中国梦的内涵,也促进了中国梦的实现。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作家不能失语,文学不能缺席。我们应该把文学理想融入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中国梦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中国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价值归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实践基础。新时期,须在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6.
于珈 《科技咨询导报》2014,(15):212-212
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需要培养和造就更多的科技人才,这需要着力建设好国家级科技人才培养基地。该文以中关村"人才特区"、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武汉东湖高新区的"人才特区"为例,分析了其主要的建设举措,认为坚持和推进改革创新是建设人才培养基地的根本动力,促进人才、科技以及产业三方面的协同发展则是建设人才培养基地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革命精神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八一精神和黄埔精神一脉相承,它们是华夏儿女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升华。既体现了各自特色:"精诚团结"是黄埔精神最鲜明的特点;敢于斗争是"八一精神"最显著的特征。同时,又彰显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把"民族复兴"作为奋斗目标;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勇于牺牲的精神。黄埔精神和八一精神,与中国梦在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上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这些精神力量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特质和魅力,必然迸发出无穷的正能量,成为引领实现中国梦的巨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8.
湖北作为科教大省,拥有庞大的潜在科教资源,同时也存在着土地资源集约化程度不够、高校科技资源转化率低下、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引导作用不强等问题,如何将潜在的科教资源优势转变为社会现实生产力,做好服务地方工作,关乎湖北未来发展的高度和"湖北梦"的实现程度。湖北高等院校助力"湖北梦"的实现,不仅需要在观点上将服务的主要对象完成从国家到地方的转变,更需脚踏实地地做好自身资源集约利用工作。统筹土地、科技、文化资源,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地方繁荣与自身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教育乃民生之重、立国之本。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人才成就"中国梦",教育培养更全面健康的人才具有其深刻理论渊源和现实必要性,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精辟阐释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为新时期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即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担当重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0.
中国梦的提出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它的核心要义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它是民族的梦更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本文在探讨中国梦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梦在唤醒民族自觉、明确发展方向、凝聚民族人心、掌握话语主权四个方面的时代价值,并一一为其找到实现的方式,这对于深刻理解好、实践好中国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吕涛 《科技信息》2014,(1):202-203
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党中央给出了实现中国梦清晰的蓝图。梦能实现,梦的实现过程却又艰辛,如何让每一位中华儿女认清梦的价值,懂得梦的践行,是摆在有责任义务传播中国梦人民面前的问题。本文试对"中国梦"的传播路径做一粗浅研究,拟从中国梦的传播需求谈起,提出利用新媒体、发挥典型示范、全员参与、构建中国梦传播指标体系等方法进行"中国梦"的传播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传播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如着重对青少年的传播,不能忽略对世界的传播,同时要清楚的懂得:要"实"铺就复兴路,"干"才中国梦。  相似文献   

1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要正确理解中国梦的科学内涵,需要把握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及其历史和现实根据、中国梦的本质属性、实现中国梦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障等。  相似文献   

13.
《广东科技》2011,20(13):60-60
珠海格力新元电子有限公司是目前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专业化空调生产企业——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公司成立于1988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成长为国内电容器行业的知名企业。公司始终坚定不移地执行"生产优质产品,争创优良服务,追求顾客满意,实现持续改进"的质量方针,秉承"忠诚、友善、勤奋、进取"的格力精神,  相似文献   

14.
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路径是:由名师培养"尖子生",给予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权利,将知识复合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李四光学院以中国梦引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采取科教融合的方法,以李四光精神为典范,独具特色:发挥导师作用,依托前沿课题研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丰富教学内容,将中国梦融入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加强科教融合,营造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良好环境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它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和任务。要深刻把握中国梦的内涵,必须科学分析中国梦的三个维度:中国梦的宏观维度是世界梦,中国梦的中观维度是民族梦,中国梦的微观维度是个人梦。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有延安精神作为支持,必将凝聚起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力量,凝聚更多的能量,推动中国梦的实现.延安精神内涵丰富,主要包括:具有坚定政治理念的信念价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本价值,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求实价值.发扬延安精神的信念价值,坚定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发扬延安精神的求是价值,从实际出发,探索实现中国梦的道路;发扬延安精神的人本价值,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力量.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离不开延安精神,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样需要延安精神.  相似文献   

17.
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推力.如何实现区域高校“发展梦”,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是当前区域高校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文章提出做头脑、做质量、做特色、做服务、做机制、做素质、做文化、做投入等是推进区域高校“发展梦”的战略引擎,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实现中国梦,教育要先行。高等教育,助力中国梦,不仅要不断增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更需要铸造崇尚诚信、敬畏学术、引领风尚的精神和品格。高等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引擎,尊崇和力行诚实守信是高等教育的重大课题和重要使命。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不同场合、从不同角度解读中国梦,中国梦已成为将中华民族团结和凝聚起来的强大精神动力。实现中国梦,教育要先行。特别是高等教育,助力中国梦不仅要不断增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更需要铸造崇尚诚信、敬畏学术、引领风尚的精神和品格。实现教育强国之梦,诚实守信是基石。  相似文献   

19.
张燕 《科技咨询导报》2013,(36):221-221
"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必须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和道德状况,整合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中国梦的背景下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将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我国新时期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并把它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指导国家发展的重要思想与执政理念,引领我们沿着此目标不断奋进。高等教育作为为实现中国梦培养急需人才的母机,也必须以此为目标,积极建构符合中国梦合格人才标准的价值体系,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应有的贡献!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建构大学生价值观方面有其独特的专业优势,首当其冲应担负起这一历史重任。在教学中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并把此作为评判教学成败的标准,努力培养实现中国梦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