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探寻甲午战争的失败应该有社会转型的思路和视野。从社会转型的角度讲,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在甲午战争之前各自对本国社会近代转型的推进程度是不同的。明治维新通过全面的变革初步实现了包括军事转型在内的社会整体的近代转型,而洋务运动有限的改良根本改变不了清军整体的古代军事形态。从甲午战争的史实看,正是由于两国在各自近代军事变革中的不同作为所导致的军力代差注定了两国在甲午战争中的不同命运。  相似文献   

2.
英阿马岛之战已告一段落,它对阿根廷的影响却是多方面的,而且是深远的.阿根廷军人执政委员会主席多索,在6月17日的讲话中分析阿根廷在马岛战争受挫后的形势时指出,如果马岛的"军事事件是一个转折点的话,那么变革的时期就应该从现在和从这里开始".马岛之战使阿根廷的国内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它的内外政策动向如何,这是人们所关注的.  相似文献   

3.
晚清与"五四"的语言变革,可以视为中国知识分子创建公共话语的努力。这种公共话语,既是公共领域的构成部分,更是公共领域的基础。晚清知识分子创建的公共话语还是二元化的,只有"五四"知识分子创建的公共话语才是一元的、彻底的。依托这种公共话语,文学公共领域才得以产生,具有公共性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才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文化自觉可以提升军事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国防伦理文化自觉与军事变革存在互动关系:中华民族丰富而独特的国防伦理传统文化,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巨大思想文化资源,所以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迫切呼唤实现国防伦理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5.
"边缘人"在第六代导演王小帅的视野中,体现在两个维度之上:第一,导演自身作为体制边缘人的抒写;第二,导演呈现的表象群体。两个维度趋向于同一种生存状态:冷漠隔绝的悲剧冲突中追忆爱的信仰,走向生命救赎。  相似文献   

6.
晚清社会思潮经历了从经世到维新再到立宪的演变进程。在这个纵向的演变进程当中,晚清的社会思想也在逐步的由传统向近代转型。也就是它的不断发展和转变影响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文化选择。晚清社会思潮对传统思想和西方思想所进行的深入研究奠定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五四"启蒙知识分子的思想基础,陈独秀的启蒙思想与晚清社会思潮有着难以割舍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杨东生  程云霞 《科技信息》2009,(31):127-127,124
从1917年到1949年,阎锡山的军事工业建设思想在他在山西进行军事工业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结合当时山西的具体情况和阎锡山的个人经历,阎锡山的军事工业建设思想有以下特点:第一,自力更生的特点。第二,以"实效"为标准的务实精神。第三,寓军于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对于晚清颇受道光皇帝重用的汉人大臣曹振镛历来批评较多,甚至认为他是"庸官"的代表,对晚清腐败的官场习气应负重要责任。研究认为曹氏为官之道中有消极成分,然在封建社会有其适用性,把中国封建社会末期腐败的官场习气简单的归罪于曹振镛个人有失公允。应该从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和儒家传统文化出发,以探求"曹振镛现象"产生的深层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9.
《科技智囊》2010,(10):30-41
<正>新一轮技术变革与产业转型科技部调研室主任胥和平围绕"新一轮技术变革与产业转型",我谈四个问题,第一是我们正在发生的新一轮技术变革,怎么把握、认识它。第二是加快推进产业转型,重点是讨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三是把握高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规律问题。第四,面对新一轮技术变革,我们应该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来应对。  相似文献   

10.
王忠  蒋斌 《当代地方科技》2010,(13):171-171,113
夷陵之战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利用有利地形、把握战机取得胜利的经典战例。东吴年轻将领陆逊利用有利的地形和对战机的准确把握,一战击溃"怒而兴师"的刘备。其后迫于魏国的压力孙权、刘备重新走向联盟,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本文从战略情报分析与决策、地理情报的获取与运用、战术情报的侦察与分析等三个方面介绍了夷陵之战的情报活动史,阐明了侦察情报活动对夷陵之战战局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颜李学作为清前期学术的一支独秀,提倡实行救空疏之蔽。从颜学到李学正处于清初“经世致用的实学”向清中期“书本上的实学”转型过程中,从政治与学术互动关系上对颜李学加以全面考察,从新的视角审视清朝第二代学人在转型过程中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晚清民族主义与文学转型》是单正平教授的博士论文。他从晚清民族主义探究中国文学转型,又从晚清文学转型为中国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3.
晚清是中国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运作期,也是从古代历史转向现代历史的转型期。运用作用于知识体系的外在力量,推动服从于现代民族国家意志的知识生产、批评理论之构造,是当时知识界普遍追求的总目标。在此历史境遇下,对西方知识的翻译和介绍上的优先权,便成为掌握权力创造真理并使真理为己服务的文化制导权。在新型知识权力的生产过程中,伴随着传统知识与政治的矛盾,晚清的翻译得以发生、发展和兴盛。西方知识的引进大大推进了中国知识变革的进程,但是由于政治权力与知识的割裂未在晚清得到有效的解决,因此,知识的转型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14.
晚清"三界革命"对散文、诗歌、小说三种文学体裁的文学形式(语言和文体)进行革新,以期突破传统的形式规范,形成崭新的语言和文体。但从实际结果来看,并未达到预期目标:既未实现语言形式的"言文合一",也未完成文体形式的变革,从而未能实现中国古代文学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5.
距去年首次贝鲁特难民营之战爆发刚巧一年,今年5月19日,又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难民营之战。一年多来,难民营之战停而复起者数,小的零星的冲突不计,大的战斗,这是第四次了。第一次难民营之战整整打了一个月,第二次发生在去年9月上旬,打了七八天,第三次发生在今年4月上中旬,打了十三天。这一次,如果不计短暂的停息,到6月下旬,战事已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批评范式,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作家论其实是在晚清与“五四”两代学者的共同努力下确立的.王国维与梁启超就是这一历史进程中的先驱者。首先,从历史语境来看,他们的文学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其次,他们都融合了中西思想观念,确立专门角度,讲究科学方法,已经具备了现代批评的质素;最后,他们的作家论既是对中国古代作家论的继承与超越,也对“五四”时代的作家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胡瑗是个理学家、教育家,也是个军事家。他的军事思想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是备战思想。胡瑗认为,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所以必须做到安不忘危,存不忘战。二是将兵思想。胡瑗认为,将兵必须中正风明,刚柔相济,恩威相须;要兴仁义之师,对待士兵以恩信而怀结之,以仁义而畜养之;要以法治兵,使进者必进,退者必退;要论功定赏,差次其秩。三是人才思想。胡瑗明确提出,开办武学,培养军事人才,提高御敌本领。  相似文献   

18.
积极构建以"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为科学内涵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在军事方面,它有利于凝聚军心、铸牢军魂、提升军力;在文化方面,它有助于培育新型军事人才、促进军事文化创新、引领社会道德风尚;在政治方面,它有益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利益、密切军民关系;在经济方面,它能够促进国内经济良性发展,并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伦理支撑。全面分析上述价值,能够深化对构建当代革命军人价值观重要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9.
李良 《当代地方科技》2010,(12):172-172
晚清时期是国内外矛盾错综复杂的一个社会转型时期,是中西文化互相碰撞时期。在内外交困列强环伺的威胁下,清政府不得不改变原有的"朝贡"外交体制,把外交专门化提上议事日程。借鉴西方的外交理念,促进近代外交转型。这是清政府主动学习西方,重新审视确定对外关系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20.
威尔纳(M.XWerner)是现居美国的权威的军事评论家。当二次大战前夕,他曾著「列强军力论」一书,预言德国在大战中必败。本文从纯军事观点分析英法在西欧联盟中的地位,扼要而透彻。读此可使我们明白西欧军事联盟的真相,以及英法的危机。本文原载六月六日及十三日纽约下午报。——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