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乐教学方法正确与否尤其是核心点是否准确是学习声乐的重要保证。本文从此角度着重探讨了声乐教学中的混声唱法及其训练方法。相信这种科学的声乐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较好的水平,最终能走向歌唱的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2.
林赛君 《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4):79-82
声乐跨界演唱现象作为传统唱法的现代创新演绎,以自身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广大的音乐市场生存空间,契合了当代和谐中国文化多元发展的时代主题。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兼容并蓄,注入“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将推动我国声乐艺术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4.
“中国唱法”在继承我国民族民间传统演唱技巧的同时,借鉴吸收和融汇了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以丰富多彩的语言韵律为格调,通过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运用真假结合、混声唱法、在发音、发声、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训练,从而使学生在时达到艺术与技巧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轻声唱,对没有掌握好歌唱发声基本技能的人而言尤为重要,它能避免用大音量练唱时声音粗糙、刺耳、没有共鸣、位置过低的现象,并能解除因用大声唱歌易过分用力的毛病。混声唱,能正确找到高位置,易于扩展音域并能统一声区。 相似文献
6.
声乐学习和演唱是人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生理共同参与协调渐进的过程。表现在发声要领、演唱技巧、歌词、音准节奏、情感表达和肢体动作等方面都要经过大脑的控制,而这种控制就是大脑对演唱活动的"注意"。在声乐学习与演唱的活动中,"注意"对歌唱和发声起着巨大的作用,它对能否迅速、正确地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提高学习效率和演唱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8.
9.
10.
声乐演唱作为二度创作,其使命不仅要使原作鲜活再现,还需对原作予以补充和丰富。“打破心理预期”便是通过抓住审美主体的情绪体验,在不破坏作品完整性的前提下,以音乐的细节着手进行艺术再创造,从而实现审美主体的审美感觉。 相似文献
11.
明确三种唱法的基本概念,更完美地诠释各种不同风格的歌曲,无论是外国作品或是中国作品,用科学的方法来演唱,能强、能弱、能高、能低、能大、能小、能虚、能实,就可以把作品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2.
杨柳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27(Z1):137-139
根据作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针对目前我国声乐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只重视基本技法的教学而忽视演唱个性张扬的现象,从教育观念、因人施教、教学体系几方面论述在声乐教学中培养演唱个性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正确的气息运用是歌唱的基础,但由于掌握气息运用的难度较大,演唱者常在气息的运用上走进气息的僵化和错误处理以情带气与呼吸基本功练习之间关系的误区。本文从以上两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声乐表演是表现性的艺术活动,表现欲望是主体心理面对歌唱活动所持有的一种积极参与心态。对表现欲望的培养利于表演者更为深入地理解艺术内涵、调节自身紧张的情绪,并且可以给声乐教学创造积极的能动作用。声乐演唱及教学过程中对表现欲望的激发和培养可以通过对审美主体素质的提高、对审美客体上的优化、对适宜教学环境的创新三个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论声乐教学中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融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发展,音乐消费日益多样化,新时代的声乐教育要求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相互融合。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三者既有密切联系,也有实质区别,正因为这种关系,奠定了三者融合的基础;而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及现代教学的发展,使融合成为必然。并且三者的融合具有多种实现的途径,对声乐教育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该文主要探讨了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问题.首先,声乐演唱需要具备音乐理论基础知识、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综合学科知识、纯熟的声乐技巧和自身的品德修养等基本素养;其次,歌者还需要在歌词、速度和音色等方面提高把握程度,才能对歌曲中的情感进行充分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声乐演唱不仅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更是一门涉及声乐教育学、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多门交叉学科的科学。本文通过简要介绍在演唱中,演唱者应该怎样正确的处理生理机能与心理活动、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关系,探究在声乐演唱中产生的“协同效应”,对于我们更加全面地、系统地、正确地认识声乐演唱、全面揭示声乐演唱科学的客观规律有着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歌唱是最美丽的语言,而这一语言又通过声乐艺术来体现。本文从声音的感觉、演唱的感觉和伴奏的感觉三方面来阐述如何做到很好的演唱,以期为声乐学习者提供的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19.
歌曲演唱的整体布局是对歌曲演唱各种技巧、各种因素的总体把握和综合调度。培养学生演唱的整体把握能力是提高声乐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有效途径。整体布局的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熟悉歌曲内涵,把握风格特点,正确运用情感,恰当使用演唱技巧,对演唱进行宏观布局和构思,指导学生加强实践锻炼,培养整体布局的习惯,提高演唱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