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显国 《广东科技》2010,19(4):124-125
<正>前言岭南地区——五岭之南的统称。所谓五岭是指:大庚岭、骑田岭、都庞岭、萌诸岭和越城岭。位于五岭之南,称之为岭南。其范围包括: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和香港、澳门两地。岭南园林自然条件与岭南所处的地理位置、地理环境、风土人情、民族风情、人文文化、历史条件等息息相关岭南园林特征是以自然的山、水、石、植物为主体,突出不受拘束、不受规戒、强调自然、讲  相似文献   

2.
岭南是佛教从海路传入中国的"第一站"。广州曾是中国早期三大译经中心之一。《六祖坛经》诞生于岭南。岭南在历史上高僧云集,岭南佛教禅宗传续不断、生机勃发。岭南也是南禅向外传播的始发港。因此,岭南对中国佛教发展的意义重大,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隋代的岭南佛教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仁寿置塔是隋代岭南佛教发展中的关键性因素,对隋代岭南佛教发展影响深远,不仅造成了隋代岭南高僧活动数量的增加和地域范围的扩大,而且吸引了普通僧众和俗家善信的广泛参与,在民间掀起了一场佛教信仰热潮,而这又反映了隋代岭南佛教发展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即深受官方佛教政策的直接影响。而仁寿置塔之所以能对隋代岭南的佛教发展影响如此之大,其根本原因即在于隋代岭南佛教发展的整体水平较低,它是当时岭南开发程度较低、全国政治中心北移、隋代佛教政策和王仲宣判乱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钟健慧 《科技资讯》2009,(21):62-62
岭南建筑这个词语,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和新中国成立初期都没有人提出过,一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全国兴起了对创造建筑新风格的讨论热潮,广东建筑界认为,创造我目建筑新风格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还要有各地方的建筑新风格,广东建筑要有自己的特色,在岭南地区,就要有岭南风格和特色,从那时候开始,广东就提出了岭南建筑这个名词。而岭南建筑在地域范围的界定,从广义来讲,是以五岭为界,五岭以南包括广东省.广西南部、福建南部为界;从狭义来讲,是指珠江三角洲地区,以讲广府话的地区为准。在南方,一般人不提广东建筑,而都用岭南建筑来代替,而且把新中国成立前称为岭南近代建筑,明清以前时期称为岭南古建筑,而中国成立后称为岭南新建筑,或称岭南建筑。  相似文献   

5.
范拓源 《广东科技》2013,(24):172-173
采用实证和理论推演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岭南建筑的独特建筑技术与建筑风格。岭南建筑深度结合当地气候、地质、区位等自然条件,适应历史传统、人文底蕴和社会生活的实际需求,形成了与自然融为一体、与周边建筑前后呼应、兼容并包、不断创新的岭南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6.
第一节考辨出唐代岭南道共进士49人,其中有7人是据县志和笔记小说新增的;第二节列表格说明唐代岭南道进士群的地域和朝代分布情况,并与谪宦文化联系起来考察;第三节从流宦贬人的影响、南选制的推行、家族文化的传承、京都游历四方面来阐述岭南道进士群的文化构成。  相似文献   

7.
试论岭南建筑中的绿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岭南传统建筑和园林中的绿化形态和把现代岭南公共建筑与庭院相结合的创新设计手法,揭示了岭南建筑绿文化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并从社会、哲学、生态、人文等角度,阐明它的深远意义。为21世纪建筑创作寻求启示。  相似文献   

8.
叶春生是研究岭南民俗成果突出的学者。本文着重探索他的《区域民俗学》、《岭南俗文学简史》及其对岭南民俗采录研究实绩。  相似文献   

9.
岭南词从清初开始崛起,此期以“岭南三家”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最为出色。大均词多抒写故国之思与哀怨之情,词风雄浑,词境开阔,想像飞腾,成就甚高;梁佩兰词清刚幽峭,陈恭尹词寄托深远,亦属出类拔萃者。“岭南三家”使得岭南词坛风气大开,在岭南词史上有特殊意义。屈大均、梁佩兰又和岭外词人有词学交流,这对于扩大岭南词的影响有重要的作用。另外,学界素有“岭南词派”的观点,此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岭南腰坑墓的分布、分期及相关特点的研究,认为岭南腰坑葬俗是在湘地越人南迁这一大背景下产生的,它源自楚崛起之前的中原文化。随着楚国的崛起、楚文化的南渐,湘地越人转徙岭南,并将这一葬俗带到岭南,流传开来。岭南的腰坑墓有自己独特的分布特点。腰坑在用途上与该地古葬俗有密切的关系,反映的是岭南土著居民对这一葬俗的认同。  相似文献   

11.
谭长亮 《科技信息》2012,(14):262-262
岭南建筑的整体性是从现时的角度认识岭南建筑的系统整体联系、存在、运动和发展。系统哲学认为,系统是物质世界存在的基本方式和根本属性,岭南建筑的系统性就是辩证的整体性、过程性和时空性。三者之间有机联系而不可分割,其中整体性在它们中间起着主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古代岭南开发史上,东吴的开发与治理开创了岭南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岭南既是东吴财斌、兵源的重要供应地,也是东吴海外贸易的主要基地,它对东吴政权的稳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岭南文化形成的探讨,应从既包括儒家学术文化,也包括土著民俗文化的大文化观出发。岭南原始文化出现雏形当于母系氏族社会;但渐趋成熟则在夏商周,全面确立在春秋战国时,比中原稍晚。秦统一中国后,岭南土著民族文化出现雏形;赵佗主南越国,岭南汉族地域文化出现雏形。此后,随着中原文化不断向岭南传播,岭南汉族地域文化与土著民族文化交替演进,至唐代以后岭南文化渐趋成熟,明代全面确立。  相似文献   

14.
迄今为止,在岭南中部、西部、北部的22处遗址中,共发现220多座先秦时期的墓葬。多数的墓葬中都出土青铜器,且带有明鲜的地方风格。尽管这些墓葬材料对社会原貌的反映程度有限,但本文的目的是为了解释这些墓主的身份以及岭南地区与楚国交流、接触的方式和性质,从而揭示岭南青铜时代的社会组织和权力结构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岭南有佳果     
正岭南,是我国南方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和越城岭)以南地区的概称,现在特指广东、广西、海南、香港和澳门地区。岭南水果品种繁多,颜色鲜艳,营养丰富,口味鲜美。今天,我们来了解3种岭南水果:阳桃、柠檬和番木瓜。阳桃阳桃,别名五敛子、杨桃等,是热带、亚热带水果。其花期为4—12月,果期为7—12月。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休闲体育与休闲体育文化进行概述的同时,从岭南传统体育所具有的传统性、地域性、民俗性、兼容性、娱乐性与休闲性等特征出发,阐述岭南传统体育在 休闲时代背景下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17.
开皇九年(589)授命大将韦洸率军南下,恩威并施,进驻岭南,并拉拢岭南地方实力派冼(冯)氏家族,使得国家力量较为顺利的进入了岭南地区。与此同时,隋文帝又派遣永州总管周法尚带领军队开进桂州,充分利用“兵威”使得一批尚奉陈朝正朔的地方官员纷纷降服。开皇十年(590),番禺王仲宣发动地方叛乱,更加坚定了隋王朝施行恩威并用的决心,从而将岭南整合入于王朝秩序之中,为后来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江南私家园林与岭南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不同地方风格的重要代表,其在造园要素等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由于地理环境和造园文化思想的差异,江南私家园林与岭南园林又存在本质区别。认真就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可以从根源上更为深入地分析江南私家园林与岭南园林风格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张九龄的仕宦生涯和为官风格都深深烙上了他那个时代的岭南地域所禀赋于他的喜好、个性的印记。而他之所以罢相并坟归故里亦与他所处的时代和地域所赋予他的个人禀性不无关系。张九龄的个人经历反映了唐代江南特别是岭南士人在唐中央任官处境的艰难,折射出唐初岭南社会有所发展,但程度有限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当代岭南建筑创作探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剖析当代岭南建筑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对如何辩证地看待融合与创新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同时指出建筑创作中应体现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