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稀锌硅酸溶液中简单锌硅络合物的形成.用浓差电动势法与极谱法测定这些络合物的组成与稳定常数.结果表明:OH~-与硅粒子间存在着对锌的竞争性络合作用.在Zn≤0.02M、OH~-为1~2M与Si为0~0.5M的范围内存在[Zn(OH)_4]~(2-)、[Zn(OH)_3·SiO(OH)_3]~(2-)及[Zn(OH)_2(SiO_2(OH)_2)_2]~(4-)三种锌络离子.在离子强度I=5.0M、30℃时它们的稳定常数相应为3.0×10~(15)、1.2×10~(16)与6.2×10~(16).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电势法研究了水玻璃锌酸盐镀液中硅酸粒子的存在形式、锌与硅的成络反应以及混合配体络离子的组成,并估算了成络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混合配体络离子的稳定常数。实验结果表明:锌与硅的成络反应是复杂的,在研究的镀液中硅主要以单核络离子SiO_2(OH)_2~(2-)的形式存在,它与Zn(Ⅱ)形成混合配体络合物,例如有[Zn(SiO_2(OH)_2)_2(OH)_2]~(4-)的形式。该成络反应的平衡常数K_c(30℃时)等于4.7×10~2,混合配体络离子的稳定常数K稳等于1.5×10~(18)。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Cu~(2 )-H_2O_2催化氧化破坏[Ag(CN)_2]~-络离子中的CN~-离子,使Ag~ 离子游离出来,然后用1,10-邻菲罗啉-溴苯三酚红显色,不需要经过溶剂萃取等分离手续,可直接准确地测定[Ag(CN)_2]~-络离子中的银。操作方便,设备简单,便于中小型企业中应用。显色后,络合物的稳定性较好,在4.8小时内吸光度不变。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25μg/50ml和25—50μg/50ml ,对应的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5.06×10~4和3.41×10~4,最大吸收波长为635nm。本法的灵敏度适合于银氰电镀废液中微量银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我们知道,金属阳离子在水中是以水合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结合水分子的数目有的是确定的,如[A1(H_2O)_6]~(3+)、[Fe(H_2O)_6]~(3+)、[Cu(H_2O)_4]~(2+)等;有的是不确定的,如[Cd(H_2O)x]~(2+)、[Pb(H_2O)]~(2+)等.许多水合金属离子,在溶液中往往显酸性反应,这是因为金属离子的正电荷排斥开配位水分子中的氢离子而使氢离子电离出来的缘故.这个过程就是金属离子的水解过程.它和多元酸的电离一样,是分级进行的.以水合的三价金属离子[M(H_2O)_8]~(3+)为例,水解过程可设想如下:  相似文献   

5.
用分光光度法在丙酮水溶液中,利用[MoO(SCN)_5]~(2-)和[Zn(SCN)_4]~(2-)络离子与吡罗红G(Pyronine简写PyG)发生的离子缔合反应,可以在不同酸度下,[H~+]=2.4mol.L~(-1)和PH=1.6分别测定钼和锌,本方法灵敏度高而不必事先分离. 在水溶液中,用连续变化法、斜率比及摩尔比法证明该离子缔合物的组成是PyG_2[Zn(SCN)_4]·2(PyG·SCN)和PyG_2[MoO(sCN)_5]·2(PyG·SCN),它们的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ε_()576~(Mo)=1.05×10~5L/(mol.cm)和ε_(588)~(Zn)=7.19×10~4L/(mol.cm)·加入掩蔽剂此反应可直接测定人尿中锌和钼.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Ag~+—NH_3—NS双络合剂体系及相应的单络合剂体系的放电络离子,并用时间电位法测定了放电反应的iτ~(1/2)—i关系。结果表明:在双络合剂体系中放电的是溶液中主要存在的复合络离子,此放电反应没有前置转化步骤存在,是复合络离子直接放电,当放电离子是[Ag(NH_3)_2NS]时阴极析出银的电化学极化最大。  相似文献   

7.
1.用电导滴定法确定了璜酸基水杨酸在酸性溶液中与镧主要生成LaHSSA~+络离子.由电位滴定法测定了离子强度为1时这一络离子的稳定常数为1.34×10~2。2.由pH 滴定和电导滴定确定了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璜酸基水杨酸与镧生成LaSSA 和La(SSA)_2(?)两种络离子。后者在pH9以上发生水解。只有络合剂浓度大大过量的情况下才能制止这种水解。3.在金属离子与络合剂克分子此值为1的体系中,除了生成LaSSA 之外还存在着Na[LaOHSSA]难溶的络合物.它在pH8.5开始水解.4.pH 滴定法测定了在离子强度为0.1时LaSSA 和La(SSA)_2(?)的稳定常数分别为k_1=3×10~6和k_2=2×10~5。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溶解度法和电子光谱研究了氧钒(Ⅳ)-碳酸氢根水溶液体系的配合反应。在15±2℃,恒定离子强度Ⅰ=1.0的条件下,测得溶液中[VO~(2 )]<0.012M时,钒(Ⅳ)仅以单核配离子VO(CO_3)(OH)~-存在;当[VO~(2 )]在0.014~0.035M之间时,以5核配离子(VO)_5(CO_3)_5(OH)_5~(5-)和(VO)_5(CO_3)_5(OH)_6~(6-)的混合物存在;当[VO~(2 )]>0.035M时,则存在6核配离子(VO)_6(CO_3)_4(OH)_9~(5-)。同时测定了有关反应的平衡常数。  相似文献   

9.
应用Mureinik和Spiro方程到通过外球电子转移的(+)D-Co(phen)_3~(3+)外消旋反应,证明了电子转移反应对Co(Ⅲ)和Co(Ⅱ)络离子的浓度是一级的,V=k_2[Co(Ⅲ)][Co(Ⅱ)].测得在水溶液中其活化能Ea为24.5kJ/mol,活化熵ΔS~+为-151J/mol·K,20℃下的速度常数k_2为3.60 l/mol·S.作者还研究了水溶液中配体为H_2O、py、on、NH_3和bipy的六配位CO(Ⅱ)络离子对(+)D-Co(phen)_3~(3+)外消旋速度的影响,得出Co(Ⅱ)络离子同Co(phen)_3~(3+)的电子转移反应速度的顺序为: Co(H_2O)_6~(2+)相似文献   

10.
本文指出一些定性分析教材中关于〔Co(NH_3)_6〕~(2+)和〔CO(NH_3)_6〕~(3+)配离子的颜色存在矛盾之说,实验证实〔Co(NH_3)_6〕~(2+)络离子是红色,〔Co(NH_3)_6〕~(3+)为土黄色,而〔Co(NH_3)_5Cl〕~(2+)或〔Co(NH_3)_5H_2O〕~(3+)离子为红色。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合成[Co(sep)]~(3+),u-fac-[Co(ida)_2]~-的实验条件,其中,sep=六氮杂双环二十碳烷,ida=亚氨基二乙酸根,光学折分及CD光谱表明[Co(sep)]~(3+)-[Co(ida)_]~-,[Co(en)_(ox)]~+-[Co(ida)_2]~-两手性识别体系的有利缔合离子对均是异手性的,通过对比类似络合物的手性识别,指出络阴离子内的张力大小对手性识别是有影响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磷酸三丁酯(TBP)萃取UO_2(NO_3)_2的热力学平衡进行了研究。根据电解质的静电互吸理论和盐效应理论,提出了一种有盐析剂存在时计算水相中被萃取物质活度系数的方法。同时提出了在UO_2~(2 )—NO_3~-水溶液体系中铀酰离子可以通过硝酸根而聚合生成UO_2[(NO_3)_2UO_2]_(m=1)~(2 )多核络合物,并通过萃取平衡研究,测得了UO_2~(2 )—NO_3~-单核络合物的络合常数和多核络合物的聚合常数以及萃取反应的平衡常数等。运用这些结果能够较好的解释和计算分配曲线。  相似文献   

13.
建立在现象基础之上的成矿规律,只能具有某种特殊性与可能性。现代成矿原理已逐渐深入到本质问题方面,但是多侧重于反应机制与平衡条件的分析研究。而成矿作用的根本机制却在于物质组分的分离效应。 根据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分析成矿过程个别场的分离效应,如重力场、温度场、电场、压力场等;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综合场的分离效应,如在低压力与低电位迭加空间最利于比重大离子电位高的组分富集(如Fe~(3+),Fe~(2+)、Cu~3+)、Cr~(3+)等等);而在高压力与高电位迭加空间则利于比重小离子电位低的组分富集(如[co_3]~(2-)[Si_4O_10]~(4-),[AlSi_3O_8]~(1-)等等)。  相似文献   

14.
用实验数据总结出下述规律:Cis-[Co(etaH)(en)_2]Br_3与[Fe(CN)_6]~(4-)间外界电子转移反应的表观速度常数kobsd、离子对形成常数kos和电子转移速度常数k_e均随pH值增大而增大。这说明,配体加合质子作用是被研究反应动力学性质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导了用红外光谱跟踪[Pt_3(CO)_6]_n~(-2)(n=3、4、5)原子簇的合成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过程中用桥式羰基带的位置和变化情况来判别铂羰基簇的生成和演变是有效的.在选定合成某-n值铂羰其簇的反应条件下,最初形成的原子簇是[Pt_3(CO)_6]_(n 1)~(-2)的结构,经过进一步的还原再转化为[Pt_3(CO)_6]_(n-)~(-2).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PMBP)与丁基膦酸二丁酯(DBBP)或磷酸三丁酯(TBP)的氯苯溶液在硝酸介质中对Eu(Ⅲ)的协同萃取。测得了萃合物的组成为EuA_3·HA、EuA_3·2DBBP或EuA_3·2TBP。在18℃时的萃取平衡常数分别为: Eu~(3 )(<10~(-5)M)/HNO_3,NaNO_3/(μ=0.1)/PMBP-C_6H_5Cl体系 K_3=[EuA_3·HA]_0[H~ ]~3/[Eu~(3 )][HA]_0~4=1.51×10~(-3) Eu~(3 )(<10~(-5)M)/HNO_3,NaNO_3(μ=0.1)/PMBP—DBBP—C_6H_5Cl体系 K_(s·e)=[EuA_3·2DBBP]_0[H~ ]~3/[Eu~(3 )][HA]_0~3[B]_0~2=2.40×10~2 Eu~(3 )(<10~(-5)M)/HNO_3,NaNO_3(μ=0.1)/PMBP-TBP-C_6H_5Cl体系 K_(s·e)=[EuA_3·2TBP]_0[H~ ]/[Eu~(3 )[HA]_0~3[B]_0~2=1.74×10~1 讨论了萃合物的结构及协同萃取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在络合物溶液平衡的研究中,有些工作常采用碱金属硝酸盐使溶液离子强度保持恒定。但硝酸根离子与许多金属的络合作用还研究得很不够,其中关于铋和硝酸根的相互作用在文献上仅看到和D.F.Swinehart等采用溶度法进行的研究报导,并且只有前者才计算了BiNO_3~(2+)络离子的稳定常数。(β_1=18)。然而,根据络合物形成的阶段特征,应该预料到会有其余逐级络合物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金属冠醚[Fe_6~Ⅲ(C_(12)H_9N_2O_5)_6(H_2O)_2(CH_3OH)_4]和[Fe_6(C_(12)H_8N_2O_5Cl)_6(H_2O)_4(CH_3OH)_2]反应体系的分析,认为水杨酸基双酰肼羧酸的酯化是一种新型的由金属冠醚自身进行的内部酯化反应,并将这种酯化反应定义为内部自催化反应.对于18-MC-6金属冠醚[Fe_6(C_(12)H_9N_2O_5)_6(H_2O)_2(CH_3OH)_4],在其内部自催化反应中,反应物为[Fe_6(C_(10)H_6N_2O_3-COOH)_6(H_2O)_2(CH_3OH)_4],其中主要配体(Z)-H_4shcpa具有羧酸基团(—COOH).作为酯化反应的功能基团—COOH,通过与铁离子的配位,再与具有活性的配位甲醇结合,生成酯化合物(Z)—H_3mshcp,最终得到内部自催化反应产物[Fe_6~Ⅲ(C_(10)H_6N_2O_3—COOCH_3)_6(H_2O)_2(CH_3OH)_4].其中,内部自催化反应的催化中心应是铁离子.  相似文献   

19.
交联淀粉与环氧氯丙烷(摩尔比1:1.83)在0.0163摩尔高氯酸存在下反应,得到置换度(D. S)达0.76的3—氯—2—羟基丙基交联淀粉醚。此交联淀粉醚被各种有机胺处理后,制得相应的各种含氮交联淀粉醚。此类产物去除工业废水中的Cr_2O_7~(2-)、CrO_4~(2-)、[Fe(CN)_6]~(4-)、[Cu(P_2O_7)_2]~(6-)、Cd(Nta)~-、[HgCl_4]~(2-)等其它重金属阴离子以及Cu~(2 )、Cd~(2 )、Hg~(2 )等重金属阳离子是极其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在25±1℃,离子强度为1.0的条件下,用溶解度-平衡移动法研究了碳酸盐溶液中Ti(Ⅳ)的状态。当溶液中[Ti~(4 )]>10~(-3)mol/L时,Ti(Ⅳ)以二核配离子Ti_2(CO_3)_5(OH)_3~(5-)存在;在[Ti~(4 )]较低时,则单核配离子TiO(CO_3)_3~(4-)和二核配离子共存。同时测定了这两种配离子生成反应平衡常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