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滇西兰坪盆地是三江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金顶铅锌矿是区内重要的超大型矿床。为了查明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对金顶矿区围岩样品进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稀土总量接近大陆上地壳的平均稀土元素总量值,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呈明显的右倾型,具有显著的Eu负异常。微量元素特征显示Cu的平均含量为24.4×10-6,未发生明显富集迁移。Pb、Zn平均含量随矿体距离远近变化较大(Pb含量为2.9×10-6~24.7×10-6,平均含量为13.1×10-6;Zn含量为8.8×10-6~236.0×10-6,平均含量为76.6×10-6),与矿体距离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距离矿体越近,含量越高。稀土元素特征及微量元素相关关系分析表明,矿区围岩古近纪云龙组地层不是提供成矿物质的矿源层。矿区石膏锶、硫同位素地球化学性质显示金顶矿区的石膏为晚三叠世三合洞组蒸发沉积型,且在适当的成矿温度条件下(150~300℃),石膏会发生...  相似文献   

2.
新疆乌恰铅锌矿床成矿的地质条件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新疆乌恰地区成矿的大地构造背景和地质条件.结果表明该区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和构造格局有利于壳幔之间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和热卤水的长期活动,为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创造了条件;"黑、白、红"三色沉积建造和富含成矿元素的基底为热卤水改造矿床的成矿提供了丰富的卤源、硫源和金属来源;此外,在乌拉根外围逆冲推覆断裂带中发现了由多处短轴背斜、穹隆和倒转背斜组成的中央隆起带,铅锌矿化蚀变体(带)5处(条)均产于或受控于这一中央隆起带,且均有规模大、强度高的Pb,Zn,Sr组合异常与之对应;萨里塔什、卡兰古等铅锌矿区以及英吉沙-叶城的中生代红层分布区都具有金顶式铅锌矿床成矿条件.可见,本区具备喜马拉雅期超大型热卤水成因铅锌矿床成矿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3.
云南金顶铅锌矿床中的有机质特征及成矿作用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金顶铅锌矿床中碳沥青的分布特征及可溶解有机质中饱和烃和芳烃的生物标志物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有机质与金顶铅锌矿床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从纵向还是横向上看,甚至是矿床内部有机质的分布特征来看,均与成矿元素的分布具有一致性.为了进一步探讨有机质在金顶铅锌矿床中的作用,对碳沥青作了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不论胶结状碳沥青、鳞片状碳沥青还是后期充填的眼球-囊状碳沥青均含有大量的成矿元素,这些成矿元素的组分和它们所形成的矿石矿物类型,与该类碳沥青所在矿段的矿体的成矿元素组分和类型相一致.由于这些碳沥青产出的形态不同,因此在矿床形成中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对矿床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的是肉眼下能够见到的胶结状碳沥青、脉状碳沥青、部分鳞片状碳沥青,这些碳沥青对成矿元素起着活化、迁移的作用,也起着沉淀成矿的作用;眼球状-囊状碳沥青是后期充填的产物,对矿床的形成起一定的改造作用;浸染状碳沥青多属于原生沉积碳沥青,对矿床的形成仅起一定的还原沉淀的作用.而有机质的还原作用对金顶铅锌矿床的形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区域上规模铅锌矿床赋矿地层的岩性具多样性。与礁灰岩无直接关系。各个地层均存在铅锌等亲硫元素的叠加作用。差别只在于叠加元素的种类。碳酸盐岩及碎屑岩中火山物质、粘土物质及亲硫元素矿物的并存是各赋层的共同特点。区域主要赋矿地层均具有较高的沉积速率,但Eh、盐度、热水沉积强度基本均处于中等水平或临界点附近;矿区岩石的盐度等参数明显有别于赋矿地层,具事件沉积特征,还原性金属硫化物沉积作用只是在总体正常沉积环境中的局部短期还原性沉积作用事件,不一定是海湾型潮坪相等沉积环境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5.
云南金项铅锌多金属矿床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铅锌矿床,也是世界上目前主要的铅锌矿产地之一.通过收集前人大量有关金顶矿床流体包裹体水氢氧同位素的资料,并结合野外实地调研,探讨了金顶铅锌矿的成矿流体来源.  相似文献   

6.
通过野外路线地质调查、重点坑道考察、沿层追索、矿床地质调查以及室内综合分析,对银厂沟-骑骡沟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指出:矿床主要赋存于上震旦统灯影组顶部(Zbd3)的硅质条带白云岩中,矿床明显受地层、岩性、构造条件的控制;矿石矿物以铅锌硫化物为主,矿床属中、低温热液矿床;提出4个找矿标志,地层是找矿的基础条件,岩性和热液蚀变是找矿的重要标志,控矿构造是找矿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探讨"三江"北段铅锌矿床成矿物质的预富集作用.通过对典型矿床的矿石特征、下-中二叠统尕笛考组和上三叠统波里拉组的沉积环境特征研究,认为中二叠世-晚二叠世,研究区的构造环境为弧后盆地环境,形成初始矿源层;早中三叠世-晚三叠世,为火山岛弧环境,是层控预富集成矿期.该地区在二叠-三叠纪期间,盆地中发生的热水喷流沉积作用使铅锌成矿物质得到了初步的富集.  相似文献   

8.
魏平堂  张艳  康泽宁 《河南科学》2013,(10):1698-1703
南当厂银铅锌矿床位于超大型矿床都龙锡锌多金属成矿带最南端,是一以银矿为主的银铅锌矿床.经研究认为,矿床(体)赋存于区域变质绿片岩相带的中寒武统田蓬组第二段第二亚段(E2t2-2)上部的碳酸盐岩中,呈沿层展布的陡倾斜似层状矿体;经工程揭露和控制,揭露大小矿体共八个,其中③为主要矿体,规模最大.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沉积矿源层一区域变质热液改造一岩浆热液叠加等三个互相联系又继承发展的长期演化过程.碳质白云石大理岩中的层间断裂破碎带,是银铅锌矿床最有利的赋存空间.  相似文献   

9.
采用压汞分析技术对秦岭多金属成矿带西成矿田洛坝铅锌矿床含矿层各岩系的物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矿层各岩系物性特征具有孔隙度小、渗透率低、孔喉连通性差的特点,这一特征对洛坝大型矿床的形成是极为不利的.结合该矿床成矿期盆地水体较浅的特征,可以说明后期的构造运动对洛坝矿床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一方面,后期构造运动除了形成褶皱和断裂外,还形成大量的微裂隙、缝隙、虚脱部位,为洛坝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储集空间;另一方面,后期构造运动形成的断裂、微裂隙、缝隙提高了孔隙间的连通性,使水岩反应得以进行,成矿元素从碳酸盐岩地层中淋滤出来随成矿流体运移参与成矿.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上高县七宝山铅锌铁钴矿床为一个半隐伏矿床,矿体均产于高岽山背斜的北西翼F1逆掩断层的下盘.面积为0.33 km2.矿化具一定分带性,矿体严格受地层层位控制,分别赋存于棋子桥—余田桥组、锡矿山组及黄龙组中.岩层和构造是该矿区金属工业矿床形成的主要因素,但本矿区的热液作用,也是主要条件.矿床形成作用分为两个阶段:在沉...  相似文献   

11.
滇西兰坪盆地是一个重要的中新生代陆相盆地,产有丰富的铅锌铜银矿产资源.综合考虑多因素和多过程的非线性耦合与反馈作用对兰坪盆地的沉降、沉积、岩石渗透性、流体和成矿作用的演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随着盆地沉降和地层沉积,盆地的演化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过程,岩石渗透性随时间和空间发生复杂的演化,至主成矿期(喜山期)发育三合洞组、花开佐组、景星组和云龙组等4个高渗透性层位.而成为4个主要成矿层位.岩石与断裂构造的耦合作用可产生高的断裂渗透率,并且不同岩石的断裂渗透率的演化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导致成矿受断裂与岩性的耦合控制.由于盆地演化的非线性和非均匀性,导致流体成矿作用只能在最有利的局部层位和局部地段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为阐明四川盆地沙溪庙组河流相沉积特征及相同沉积背景下发育的砂体具有储集差异性的成因机理,首先,通过岩心沉积特征、钻井与地震数据,选取秋林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二段开展沉积研究。其次,以Ⅳ号砂体和Ⅴ号砂体为例,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别从母岩、沉积、成岩和构造4个角度分析储层差异性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目的层段发育曲流河沉积,根据沉积构成差异,可划分为常规型曲流河和辫状型曲流河;沉积作用是造成研究区沙溪庙组二段储层差异性的主控因素,高孔高渗储层(Ⅳ号砂体)为辫状型曲流河沉积,中孔低渗储层(Ⅴ号砂体)为常规型曲流河沉积。最后,结合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可得知基准面旋回控制河型演化,进而影响储层差异。该项研究可为其他具有相似沉积背景的储层评价与预测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充分认识塔中地区柯坪塔格组下砂岩段地层发育及沉积环境的基础上,利用大量薄片、岩心和分析化验资料,对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砂岩段储集层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特征和物性特征研究,并讨论了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砂岩段储集层发育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柯坪塔格下砂岩段主要由细粒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组成,成分成熟度低、填隙物丰富、分选中等-好、磨圆程度高;储层孔隙类型有残余原生粒间孔隙、粒间溶孔和微孔隙;该套油层物性差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孔隙度值主要分布在0.5%—14.7%,渗透率值分布在(0.1-100)×10-3μm2的区间内;潮坪沉积环境及深埋藏压实、碳酸盐胶结作用等成岩作用是影响柯坪塔格组下砂岩段储层特征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4.
对辽河东部凹陷储层和烃源岩等成藏条件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对东部凹陷多口钻井沙三段致密砂岩底部含气层段进行厚度统计,并结合成藏条件分析,对根缘气藏发育有利区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沙三段具有根缘气藏发育的基本地质条件:沙三段晚期沉积环境,以及后期成岩演化作用,使沙三段45.1%的砂岩储层孔隙度≤13%,25.5%的渗透率≤1.5×10-3um2,形成较大规模的致密砂岩发育带,成为根缘气储层发育的主体:沙三段烃源岩干酪根类型以利于生气的ⅡB型和Ⅲ型为主,有机质丰度高,且已进入大规模生气阶段,为根缘气藏的形成提供了有力气源保障.由于运聚机理与常规储层气不同,根缘气具有致密砂岩底部含气特点,在气测曲线形态上形成下部异常的特征.凹陷北部茨榆坨一牛居地区和南部黄金带一大平房地区为根缘气藏发育最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5.
研究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梁家构造带万昌组储层特征,为寻找有利储层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大量岩心、测井、物性数据和沉积相资料,并通过薄片鉴定、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分析了古近系万昌组储层岩石的电性-物性-含油性的关系和储层砂体分布特征,探讨储层的物性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声波时差与孔隙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油层比油气层、气层、水层要求孔隙度和渗透率等物性下限高,万昌组的砂体主要分布在西南和东南2个方向。水下扇的中扇储层相对较好,主要为中孔中、低渗;外扇储层主要为低孔低渗储层,物性较差。万二、万三段物性最好,主要为中孔中渗;万一段储层物性次之,以中低孔、中低渗为主。储层的控制因素有埋深、粒度及分选性、沉积微相类型、成岩作用等。万昌组储层主要为中孔中渗储层,并且万二段和水下扇的中扇物性最好,是最有利的储集层位。  相似文献   

16.
川东南震旦系-志留系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但勘探程度极低.以地表露头、钻井资料及二维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储层特征综合评价研究,认为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下志留统石牛栏组颗粒灰岩为区内的主要储集岩,沉积相、岩溶作用及裂缝发育程度为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储层沉积相区域对比研究表明,主要储层横向展布特征是:灯影组白云岩在研究区广泛且稳定分布,石牛栏组颗粒灰岩主要发育于泸州-赤水-道真以南的台地相区.  相似文献   

17.
根据岩性和电性特征 ,对胜利油田王家岗地区下第三系沙四段砂岩储集层的类型及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王家岗地区沙四段自上而下可划分为 4个砂层组和蓝灰段 ,其中第三和第四砂层组为主要砂岩储集层发育段。根据地质、地震和测井相资料 ,又将第三砂层组划分为 7种沉积微相 ;第四砂层组划分为 6种沉积微相。研究还表明 ,该地区的砂岩储集层分为中孔中渗、中孔低渗和低孔低渗 3种储集层类型 ,其中以低孔低渗储集层为主 ,其储集层物性主要受沉积相类型和成岩作用所控制  相似文献   

18.
天津蓟县中、新元古界剖面具有极高的综合研究价值,而杨庄组在该剖面中居于承上启下的位置。杨庄组在整个中、新元古界剖面中厚度不大,但其岩石类型多样且成因特殊。主要岩石类型包括碳酸盐岩、沉积凝灰岩、硅质岩和石英砂岩。碳酸盐岩以内碎屑白云岩、燧石白云岩和含砂白云岩为主。沉积凝灰岩主要为中远源的火山灰与碳酸盐灰泥混合而成,含石英团块,显斑点构造。硅质岩包括燧石和沉积石英岩,呈薄层状产出,沉积石英岩具鲕状、砾状结构。石英砂岩呈薄层出现在杨庄组上部,具双众数结构。上述岩石特征表明,研究区在中元古代蓟县纪早期的杨庄期为浅海 潮坪碳酸盐沉积环境,沉积作用受中远源火山物质和风携碎屑的强烈影响。杨庄期火山活动可能提供华北地区中元古代年代地层学和构造 沉积演化研究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19.
陕北富县延长组特低孔渗砂岩储层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 ,陕北富县延长组总体为特低孔渗砂岩储层。沉积岩石粒度普遍较细 ,是导致岩石储集性较差的先天地质因素 ;岩石中“抗压实性”较差的长石、岩屑等软碎屑颗粒含量高 ,加之延长组砂岩又历经了较长的埋藏期 ,因此强烈的压实作用是形成特低孔渗储层的又一主要原因 ;较强的胶结作用 ,尤其是晚期碳酸盐胶结作用 ,对延长组特低孔渗砂岩储层的形成也有着重要影响 ;晚期溶蚀作用不充分且持续时间不长 ,对储层没能发挥明显的改造作用 ,这也是形成特低孔渗砂岩储层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作者们经过几年来对大厂锡石—硫化物多金属矿床的详细观察和系统研究表明,大厂锡石—硫化物多金属矿床具有明显的层控特征:(1)主要矿体受中上泥盆统地层控制,并呈层状,可以与地层同步挠曲;(2)矿体内保留有典型的沉积成因的结构构造;(3)层状矿中黄铁矿内的Co/Ni比值小于1;(4)矿区及邻区的含矿层位内发现有火山物质存在。主要来自燕山晚期花岗岩的含锡热液受早期沉积(火山沉积)作用所形成的层状硫化物的“地球化学障”作用的控制而沉淀成矿。因此,大厂锑石—硫化物多金属矿床是另一种意义的沉积—(花岗岩)热液迭加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