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讨自我监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用252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施测自我监控量表和SCL-90量表。结果为高自我监控与SCL-90子量表有负相关,自我导向与敌对子自量表有正相关,他人导向与SCL-90量表9个子量表都存在正相关。因此,高自我监控者心理最健康,自我导向和他人导向者都存在不健康因素。 相似文献
2.
郑筱妍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70-74
本研究采用自我接纳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和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对特殊学校教师进行调查,通过对142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总体状况不容忽视.在人口学特征上,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各不相同.自我接纳对于职业倦怠具有较好的正向预测作用(p=0.0060.05),而社会支持对于职业倦怠具有较好的负向预测作用(p=0.0140.05). 相似文献
3.
李佳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66-70
文章考察了大学生安全感的基本情况,探讨大学生安全感与自我接纳、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可为大学生合理对待人生以及进行自我心理疏导提供借鉴。采用问卷法对山西大同大学2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大学生安全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57.81±8.942);安全感与自我接纳呈负相关(r=-0.629,P〈0.01);安全感与领悟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0.345,P〈0.01);自我接纳对安全感有正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对安全感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安全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安全感与自我接纳程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自我接纳和社会支持对安全感都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慧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2,25(3):29-31
采用由宋兴川修订的服刑人员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259名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服刑人员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明显高于正常人群,除人际关系因子外,其他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偏低;不同年龄段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无显著差异;长期服刑人员(刑期超过10年)的躯体化、敌对和偏执因子得分较为明显,高于短期和中期服刑人员,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自我接纳是指个体对自身以及自身所具特征所持的一种积极的态度,即能欣然接受自己现实中的状况,不因自身优点而骄傲,也不因自己的缺点而自卑。即在充分认识自身的优点和缺点的同时完全接受自己。根据我国学者的研究,自我接纳的意识和能力是由低到高逐渐发展的,通常包括三个方面:接纳自己的身体;接纳自己的外部行为;接纳自己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6.
对302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究羞怯在自我接纳和同伴关系间的作用。结果发现:1)整体上,初中的同伴关系、自我接纳和羞怯都处于中等水平,初三是初中阶段的转折点,是心理逐渐成熟的开端。2)自我接纳、同伴关系分别与羞怯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接纳和同伴关系呈显著正相关;3)羞怯在自我接纳和同伴关系间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了总效应的51.74%。因此,自我接纳会通过羞怯的部分中介作用来影响同伴关系。 相似文献
7.
自我接纳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抑郁间的调节和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验自我接纳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关系的调节和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中文版完美主义量表(CFMPS)、自我接纳问卷(SAQ)、抑郁自评量表(CES-D)对158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自我接纳对行为的迟疑-抑郁具有显著缓冲作用.自我接纳是"担心错误"、"行为的迟疑"、"条理组织度"、"个人标准"、"适应不良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的完全中介变量,是"父母期望"与抑郁之间的部分中介变量.结论:提高青少年的自我接纳水平,将有利于降低青少年适应不良完美主义对抑郁情绪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高职生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GSES、SCL-90量表对高职生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高职生自我效能感总体水平偏上,但明显低于普通高校大学生,大一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明显低于大二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青年常模,阳性检出率高,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上存在明显年级差异;在人际敏感和精神病性上存在明显的专业差异;在精神病性上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自我效能感与SCL-90总分、强迫、人际敏感等6个因子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当前护士(特别是高级别医院护士)心理问题是全社会、医院、家庭所共同关心和关注的普遍问题,将直接关系到护士的未来,社会和家庭的稳定,本文从最常见的护士心理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以更好的指导医院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11.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强身健体 ,而且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简述了体育锻炼的心理效应 ,并提出在锻炼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鼓励人们参与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2.
赵丽霞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3):283-285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应注重把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体育教学中转变观念,确立新的教学目标,以学生为本,在开展和实施体育教学活动中注意对学生进存情感教育,通过体育教学的有效手段,提高和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Collins PY Patel V Joestl SS March D Insel TR Daar AS;Scientific Advisory Board the Executive Committee of the Grand Challenges on Global Mental Health Anderson W Dhansay MA Phillips A Shurin S Walport M Ewart W Savill SJ Bordin IA Costello EJ Durkin M Fairburn C Glass RI Hall W Huang Y Hyman SE Jamison K Kaaya S Kapur S Kleinman A Ogunniyi A Otero-Ojeda A Poo MM Ravindranath V Sahakian BJ Saxena S Singer PA Stein DJ 《Nature》2011,475(7354):27-30
14.
王蕾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264-266
人是一个身心统一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他们自身的全面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十分突出。高校应积极开展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切实可行的途径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个性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5.
谈高校新生的心理保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新生由于进入全新的环境,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孤独感、挫折感、自卑感、焦虑心理等。高校教育工作应从三个方面对新生进行心理保健:帮助新生适应新环境;帮助新生合理宣泄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帮助新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确定新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6.
健康不仅是指身体的健康,而且还指心理的健康.21世纪,整个世界越来越把人的健康、人格的完善、人的素质发展看成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标志.本文阐述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17.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福尧 《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3,26(5):395-397,400
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现状,阐述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及相互渗透的、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即德育从心理健康教育中吸取有益的成分;心理健康教育依靠德育为自己导引方向.并提出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健康不仅是指身体的健康,而且还指心理的健康。21世纪,整个世界越来越把人的健康、人格的完善、人的素质发展看成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标志。本文阐述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金福尧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3,26(5)
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现状,阐述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及相互渗透的、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即德育从心理健康教育中吸取有益的成分;心理健康教育依靠德育为自己导引方向.并提出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张长玲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2)
本文在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对大学生中典型的疑病性神经症的起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作了初步探讨,在心理咨询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医疗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