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充分利用窄V 带传动的优点和一种新结构的可变直径双槽带轮,设计出摩擦窄V带式无级调速器。通过一个手动螺旋装置在机器正常工作状态下,可以很方便地调节输出轴转速。实践表明,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寿命长,作为变速和调速装置可广泛应用于机械传动中  相似文献   

2.
城市主干道的双向绿波控制是提高车辆通过效率的可行方法,但由于城市道路路段短,交叉口间距不一,双向绿波较难实现。论文针对城市干道的特点,提出一种改进的双向变速绿波带的控制方法。通过在路段中设置最佳变速点,消除变速产生的交通波对交叉口的影响,并使绿波车流能够以恒定的速度通过交叉口,提高交叉口的安全性和通过能力。实例仿真表明,改进的双向绿波控制能够较好地适应城市干道双向交通量较为平衡、交通量较大的工况。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聚氨酯无级变速带在生产条件下作的各种试验的总结,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 介绍了聚氨酯无级变速带的成型方法、结构参数、温升,传动功率的对比、使用寿命。 经工厂鉴定,使用寿命高于现有的氯丁无级变速带,满足了使用要求,解决了进口的无级变速车床急需的带子配套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详细分析摩托车无级变速工作原理和结构的基础上,给出了摩托车应有的无级变速特性曲线及其设计要求,提出了确定V带无级变速尺寸的规则,探讨了为满足无级变速特性曲线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了保持带传动平稳性好的优点,克服传动比单一的缺点,可设计带式无级变速日,本文就带式无级变速的基本组成;传动带的选择;传动比的形式;传动中的机械特性;以及其核心构件带轮的结构作了分析,为带式无级变速吕原设计提供了参改。  相似文献   

6.
城市干道交通量的增长使人们对干道协调控制的要求提高,而传统的双向绿波带方法常遇到带宽过窄,带速过高等不利情况,难以应用到双向交通拥挤的城市干道。本文改变以往绿波带速不变的设定,提出一种变速的双向绿波带控制方法和与其对应的橡皮筋模型,可简便地求解双向绿波带各路段变化的交通流速度。在最小变速约束解的基础上,对该模型进行速度控制的功能性优化以提高行车和交通安全性,并以南京水西门大街为例,利用VISSIM仿真比较分析变速双向绿波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无级变速传动是汽车理想的传动方式,是研究者和汽车公司研究的重点。通过建立金属带式无级变速传动的力学分析模型,导出了确定无级变速传动中最大转矩传递能力时最佳节圆半径的计算公式,提出了了对无级变速传动进行节圆半径优化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并进行了实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节圆半径优化能够提高带传动的承载能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无级变速传动系统提供了理论分析方法和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雪橇摩托车V型橡胶带无级自动变速器起步打滑和调速困难的问题,通过对主动带轮的轴向受力仿真分析,发现了导致打滑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采用双象限调速蹄块新结构,分析了双象限调速蹄块的调速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双象限调速蹄块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V型橡胶带无级自动变速器起步打滑的问题,提高无级变速系统的传动效率,同时也能较好地改善雪橇摩托车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的调速特性。  相似文献   

9.
赵永侠 《科技信息》2010,(35):I0109-I0110
无级变速器是指在输入轴转速不变的情况下,其输出轴转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变化的变速器。采用主、从动带轮与V形钢带的无级变速传动机构。用电子控制模块(PCM)控制,可以实现连续调节主、从动带轮的工作半径,从而实现无级变速功能。本论文主要论述飞度轿车无级变速器的结构原理,为无级变速器的维修作铺垫。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洋葱(Allium cepe)根尖染色体G带和R带的研究结果。本试验采用秋水仙碱前处理,用纤维酶及果胶酶去壁,用蒸气干燥法制片,应用胰酶—尿素法进行显带。结果诱导出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的两种清晰的染色质带。因两种带纹着色深浅的部位正好相反,正如人类染色体显示的G带和R带,因此我们称之为洋葱染色体的G带和R带。洋葱染色体的G带和R带在同一分裂相中每条染色体均显示带纹,带纹分布于整条染色体上,与C带带纹显然不同。  相似文献   

11.
光传输系统中FEC码型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适用于光传输系统中前向纠错(FEC)码型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分析,提出了光传输系统中FEC码型的主要构造方法, 为光传输系统中FEC码型的构造和仿真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对光传输系统中带内FEC码型与带外FEC码型的纠错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表明,为了适应光传输系统日益发展的要求而研究具有更强纠错性能的超强FEC码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环式减速传动在使用过程中轴承承栽能力较低、容易失效等问题,提出一种由渐开线行星齿轮传动和渐开线少齿差行星传动组合而成的两级新型双曲柄内齿环行星减速器.在对该减速器结构形式、传动原理及受力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为分析其承栽能力,建立了此新型传动形式的有限元接触分析模型.通过接触分析计算,得出齿面接触等效应力和实际接触齿对数,并在此基础上,对新型双曲柄内齿环行星减速器内啮合传动齿轮副进行了齿廓修形与有限元接佑触重分析.结果表明,修形后的传动齿轮副的承载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具有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工业机器人用谐波减速器传动性能正交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XB1—60—160型谐波减速器,采用销-盘滑动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柔轮内壁与波发生器柔性轴承外圈进行摩擦配副正交试验。选取传动效率作为谐波减速器润滑性能和传动性能的评价指标,考察润滑方式、转速、载荷等因素对传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润滑是影响谐波减速器摩擦磨损性能和传动效率的主导因素,载荷次之,转速影响最小;在载荷为23~107 N,脂润滑时谐波减速器润滑状态良好,表现出较高的传动效率;并通过Streibeck曲线对摩擦因数的分析发现,在中高转速时,脂润滑的润滑行为由混合润滑向弹性动力润滑过渡,能够保持良好的润滑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弹性啮合与摩擦藕合带传动的力学模型,推导出了这种新型带传动的最大有效拉力和最大传递功率的计算公式,阐明了新型传动的特点,并提供了新型带传动的实验室试验结果和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5.
液压压紧式牵引传动装置传动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行设计的液压压紧式牵引传动装置为基础,针对装置传动过程中的自旋功率损失和滑动功率损失进行了理论研究,结合弹流润滑理论对内、外摩擦副的牵引特性进行了数学建模,并通过多重网格方法进行了联合求解,从而获得了系统的传动效率及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液压压紧式牵引传动装置具有转速高、功率大的传动特性,通过控制液压压紧力,可使传动装置的传动效率达到95.5%以上;自旋功率损失随着传动比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后增的变化规律,滑动功率损失随着传动比的增加而减小,当传动比大于0.5时,滑动功率损失趋于稳定;系统的效率随着传动比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后增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分析和研究了波纹管的传热性能 ,并对某地集中供热工程使用的波纹管壳式汽 -水换热器进行了选型和设计 ,为这种新型元件应用到换热领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指数型粗糙面模拟实际的粗糙雪层和土壤表面,运用矩量法(MOM)结合基尔霍夫近似(KA)的混合算法研究了雪层覆盖土壤面的电磁波透射特征.混合算法将雪层表面划分在MoM区,土壤面划分在KA区,数值计算得到了透射系数的角分布曲线,分析了雪层和土壤表面的高度起伏均方根、雪层类型、土壤湿度、雪层厚度对透射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雪层表面高度起伏均方根、雪层类型、土壤湿度对透射系数有显著影响,而土壤表面高度起伏均方根和雪层厚度对透射系数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The transmission matrix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incident light on coupled resonators. Two different types of incident light on the same coupled resonator geometry are shown to lead to different system transmission features. The EIT-like phenomenon occurs in the type I case with the transmission being symmetric around the zero-single-pass-phase-shift frequency. In the type II case the resonant frequency has a blue shift corresponding to the increasing coupling strength between the two ring...  相似文献   

19.
摆线等距曲线蜗轩是一种新型的蜗杆传动。在主平面内,蜗杆的齿形为摆线的等距曲线,而与蜗杆相啮合的蜗轮则为内摆线等距曲线。本蜗杆传动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①双接线,②凹凸形,③包油腔。本蜗杆传动可利用现成的摆线齿轮滚刀切削蜗轮,具有效率高,承载能力大和成本低等优点。本文阐明了提出这种蜗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采用矩阵式交交变频器作为倍频设备的柔性分频输电系统,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搭建了仿真模型,研究系统的传输容量和效率、谐波和无功等问题,并和其它的输电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矩阵式交交变频的柔性分频输电系统在开发利用我国的水电资源和远距离输电中是一种极有潜力的输电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