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应用维多利亚蓝染色对61例肝活检标本进行研究,观察弹性纤维在慢性肝病组织中的分布,研究由慢性肝炎到肝硬化肝纤维化的形成过程.方法 采用维多利亚蓝染色显示慢性肝病组织中的弹性纤维,用光镜观察.结果 弹性纤维染成蓝色,形成间隔分割肝实质.结论 维多利亚蓝染色对慢性肝病有诊断价值,肝实质的纤维组织可能来源于贮脂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2.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早期阶段,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途径,也是各种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过程,因此阻断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人们对抗肝纤维药物的研究十分重视.本文将简要综述近年来对肝纤维化药物的一些新认识和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肝穿活检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筛选106例符合慢性肝病组织穿刺活检标本,所有标本行HE染色、Masson染色、网状纤维染色及D-PAS特殊染色,并评估肝穿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结果 106例肝穿刺活检组织中检测出慢性肝炎86例,肝炎性早期肝硬化13例,肝炎后肝硬化7例,其中3例合并肝癌.在86例慢性肝炎中,轻度慢性肝炎44例,中度慢性肝炎33例,重度慢性肝炎9例.106例慢性肝病中,G1S0 12例,G1S1 39例,G2S2 26例,G3S3 19例,G4S4 10例.结论肝穿刺病理检查对评估肝组织活动度和肝纤维化分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穿刺活检组织的病理形态学特征.方法选择57例慢性肝病穿刺活检标本,所有标本均进行HE染色、特殊染色(Masson及网状纤维染色),并观察与评估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及纤维化程度.结果在57例肝穿刺活检病例中,慢性肝炎43例,非酒精性肝病4例,早期肝硬化6例,肝硬化4例,其中2例合并肝细胞癌.其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属于G1/S0-1,G2/S2,G3/S3及G4/S4分别为23例、17例、8例及9例.结论肝穿活检是诊断肝损害程度的"金指标",并对慢性肝病的病因确诊及治疗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更正     
周一杨 《科技潮》2005,(7):21-21
众所周知,病毒性肝炎是全球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在我国更是常见病和多发病。而肝纤维化正是所有慢性肝病向肝硬化转变的必经途径,如能在这一环节延缓甚至逆转肝纤维化。阻断病情的发展,就可以延长肝病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肝脏疾病已经成为当今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全球健康领域所面临的重大挑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肝纤维化的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肝硬化、肝癌等重症肝病。虽然许多科学研究都表明,肝纤维化早期具有可逆性,但这个逆转过程非常缓慢,甚至在并发症影响下,其逆转显得极为渺茫。因此,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并积极寻找有效药物对肝纤维化的治疗具有深刻意义。肝纤维化的病因主要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胆汁淤积、寄生虫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关键环节表现为肝星状细胞活化,并进一步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特征表现为大量细胞外基质过度增生与异常沉积,导致肝脏结构破坏和假小叶生成。同时肝纤维化伴随着多种细胞因子的紊乱与氧化应激反应等,这一过程涉及机体内多条重要的信号传导通路。在治疗肝纤维化方面,由于其复杂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找到确切有效的西药。而传统中医药,因其具有多靶点、辨证论治的优势,在肝脏疾病包括肝纤维化的研究与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较为不错的进展。部分单味中药、中药复方以及中药单体在抗肝纤维化治疗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抗肝纤维化具体的药理作用机制仍有待...  相似文献   

7.
肝纤维化(HF)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病理过程.肝纤维化的主要病理机制是组织外基质(ECM)的合成与降解失衡,致ECM在肝内异常大量沉积.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对调节肝脏ECM代谢起关键作用.调控MMP-1、TIMP-1以维持ECM在肝内的合成与降解平衡是中医防止和逆转HF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目前尚无特效措施,近年来随着对肝纤维化的认识深入和中医药的发展,采用中药调节治疗抗肝纤维化的研究日趋活跃。柴胡具有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其主要有效成分为柴胡皂苷,本文研究柴胡总皂苷对CCl_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组织化学染色对61例肝活检标本进行研究,观察胶原纤维在慢性肝病组织中的分布,研究由慢性肝炎到肝硬化肝纤维化的形成过程。方法:应用VG染色显示慢性肝病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光镜观察。结果:胶原纤维染成粉红色,形成间隔分割肝实质。结论:VG染色对慢性肝病有诊断学意义。肝实质内的纤维组织可能来源于成纤维细胞和贮脂细胞。  相似文献   

10.
酒精性肝病的实验研究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酗酒为肝纤维化疾病的两大致病原因之一(另一原因为病毒性肝炎),而目前对其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本文综述了酒精性肝病的动物模型制作、酒精性肝病的病变特点和发病机理及中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实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王宝恩 《科技潮》1998,(5):118-118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所致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的共同病理学基础,在我国乙、丙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为其常见病因。据统计我国人口中乙型毒性肝炎的感染率达57%,目前血液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人致占总人口的9.75%,也就是说大约有1亿左右的人口是 HBsAg 携带者,其中不少人表现为"无症状携带者",但肝穿病理证明:他们已潜在地发展为慢性肝炎。据估计,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已超过3000万人,这些人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其中25-40%会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由于其发病率高、后果严重,已成为人口病死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关于肝纤维化的基础与临床的科学研究是关系到数以亿计人口健康水平的重要课题,其中阻断并逆转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从而阻止严重后果的发生更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所谓肝纤维化的病理学改变是指:由  相似文献   

12.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的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及时准确地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对慢性肝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最可靠的肝组织活检诊断本身存在许多问题,诸如肝脏病变的不均匀性而导致的取样误差,存在一定的损伤性使患者难以接受,很难反复取材,故而不能动态地观察肝纤维化及纤维化形成的情况。另外,目前还没有可靠的办法确定肝组织胶原的含量,仅根据肝内纤维增生的情况进行大概的估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组合应用多项指标诊断与评价肝纤维化,建立肝纤维化无创性综合指标诊断模型成为当前肝纤维化诊断的研究热点。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诊断模型,本文对目前主要无创诊断的若干研究进展进行系统地总结分析,主要从血清学诊断和影像学诊断两个方面展开。在此基础上,对目前无创诊断的局限性进行总结,最后对肝纤维化无创诊断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进展至肝硬化的中间过程,特征为以胶原蛋白为主的细胞外基质合成与降解失衡,是多条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和一系列细胞信号分子网络共同控制的结果。Wnt信号通路包括经典通路和非经典通路,参与调控细胞的分化,癌变,凋亡,机体免疫及应激等生理病理过程。最近有研究表明Wnt信号通路与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及肝纤维化的发生相关。本文就Wnt通路的组成分子,信号转导路径,在肝纤维化发展中的作用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40%CCl4-花生油溶液皮下注射法制备CCl4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第3、5、7、9、11、13周分批处死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各5只,剖取动物肝脏,HE染色、Masson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肝纤维化和TGF-β1在大鼠肝组织的表达.结果在大鼠CC14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TGF-β1的表达在肝损伤早期即明显增加,并随纤维化程度加重而逐步升高.结论TGF-β1表达与肝纤维化程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factor,CTGF)mRNA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mRNA在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中的表达状况及汉丹肝乐对其的影响作用.方法用猪血清腹腔内注射复制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同时给予汉丹肝乐口服作为肝纤维化防治组;免疫攻击12周后处死动物.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肝内CTGFmRNA、TGFβ1mRNA表达.结果 12周后模型组大鼠形成典型的肝纤维化,肝内CTGFmRNA与TGFβ1mRNA表达均显著增强,同时二者阳性分布部位相近,表达程度呈正相关性;以汉丹肝乐防治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CTGFmRNA和TGFβ1mRNA表达的阳性指数下降,且CTGFmRNA表达与组织病理上肝纤维化变化呈正相关性.结论 CTGF与TGFβ1基因的增高表达与肝纤维化形成有密切关系;汉丹肝乐能有效抑制CTGF与TGFβ1基因的表达.通过在转录环节上阻断肝纤维化相关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可能是该药物作用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发现72个与乙肝纤维化进程显著相关的血浆蛋白肝纤维化的精确诊断,对于控制慢性肝病的发生非常重要。目前临床上基于血浆标志物的非创伤检测手段的灵敏度和精确性不能满足临床需求,还需借助敢穿病理等创伤性检测手段。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贺福初院士及钱小红研  相似文献   

17.
利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转基因(HBs-Tg)小鼠与γδT细胞缺陷型(TCRδ~(-/-))小鼠杂交,筛选出HBs-Tg-TCRδ~(-/-)小鼠.采用腹腔连续注射四氯化碳(CCl_4)的方式建立了小鼠肝纤维化模型,探讨了γδT细胞在HBs-Tg小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与HBsTg小鼠相比,HBs-Tg-TCRδ~(-/-)小鼠反映肝损伤和肝纤维化的相关指标ALT及α-SMA,TIMP1,COl1a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增高——肝纤维化更为严重——γδT细胞在HBs-Tg小鼠肝纤维化模型中具有保护作用.为今后γδT细胞对肝纤维化的治疗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肝纤维化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分布于世界各地,由于难以根治和危害面广,而与癌症、艾滋病并称“世纪三大顽症”。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区,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就达13亿,其中约有3000万以上的慢性肝炎患者。这些患者如不能得到有效治疗,就有可能发生肝纤维化,进而肝硬化。在欧美国家除病毒性肝炎外,尚有大量因长期饮酒而致酒精性肝炎,进而肝纤维化、肝硬化者。这个由“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组成的“三步曲”是各种慢性肝病导致严重后果的共同途径。由于肝硬化是肝脏实质性病变,普遍认为较难逆转,因而在治疗上除对…  相似文献   

19.
通过检索关于肝纤维化模型研究文献,从纤维化形成机理方面进行综述,为合理建立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水稻黄酮对免疫性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水稻黄酮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并从自由基的产生及清除方面探讨其机理.方法:腹腔注射异源血清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γ-干扰素作对照,测定相应肝功和肝纤维化指标,及肝组织中GSH-PX、MDA、SOD活力.结果:γ-干扰素和水稻黄酮可显著改善肝功与肝纤维化,降低MDA含量,提高SOD、GSH-PX活力.结论:γ-干扰素和水稻黄酮,对肝纤维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水稻黄酮还可显著改善肝功能,提高肝组织中自由基清除系统的功能,加强肝组织清除自由基及MDA,减轻自由基对肝组织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