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虚拟现实技术,又称灵境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的崭新技术,是以微芯片为基础,由评估技术、智能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组成的综合性技术。它在90年代被称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新技术之一,有关专家还预言,“21世纪初,人类将进入虚拟现实的科技新时代”。揭开虚拟现实技术的神秘面纱虚拟现实技术,最早由美国VPL公司创始人雅龙·拉尼尔于1989年提出,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的一个逼真的、具有视、听、触、嗅等多种感知的虚拟环境,用户可以通过其自然技能使用各种传感设备,同虚拟环境中的实体相互作用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计算机视觉与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基于视觉的三维重建技术已被应用到工业设计、反求工程、工业测量与检测、人机交互及虚拟现实等诸多领域。而现有的基于光学的快速测量方法,对于金属这种具有反射特性的表面,又难以取得较好的三维重建结果,因而也阻碍了三维数字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大规模应用。  相似文献   

3.
他是一位测绘工程与技术的教育工作者;他将计算机技术引人中国地图学之中,为地图学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提供了思路和动力;他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机制图专业,以及第一个战场环境仿真实验室;他将虚拟现实技术与数字地图技术相结合,实现了从阅读地图到“走进”地图的飞跃。他就是中国现代地图学的开拓者——高俊院士。  相似文献   

4.
他是一位测绘工程与技术的教育工作者;他将计算机技术引人中国地图学之中,为地图学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提供了思路和动力;他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机制图专业,以及第一个战场环境仿真实验室;他将虚拟现实技术与数字地图技术相结合,实现了从阅读地图到“走进”地图的飞跃。他就是中国现代地图学的开拓者——高俊院士。  相似文献   

5.
遥在情结是人类创造活动的深层动力.遥在生存,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目的,是技术与艺术永恒的使命.这一点,从传统艺术所营造的"意境"和遥在技术(计算机图像技术、机器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数字技术)营造的"虚拟现实"可见端倪.虚拟现实是意境的数字化直观显现.从传统艺术的意境创生到遥在技术的虚拟现实,是遥在情结在不同媒介形态中的表征,体现了人类追求自由的本性.  相似文献   

6.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领域广泛,应用综合价值高,掌握其核心技术发展方向非常关键。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虚拟现实技术历经概念萌芽、技术探索、突破发展和产业应用这4个发展阶段。以关键技术为基础,搭载软件和硬件,根据需求可构造不同沉浸度虚拟现实系统,并应用于国防军事、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工业制造、娱乐文化等领域。尽管虚拟现实发展可能会面临安全及技术等问题,但它竞争潜力大,未来应用领域会不断拓展。  相似文献   

7.
<正>cyber不是一个独立的词,而是作为一个词根出现在不同的名词中,其中最常见的是cyberspace、cyber security、cyber-physical system等。这些名词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中常被理解为不同的含义。以cyberspace为例:从事计算机网络研究的人往往把它直译为网络空间;部队上从事电磁对抗的认为它就是电磁空间;搞虚拟现实的人则认为它就是在虚拟现实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科学是研究计算机基础理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一门新兴学科。随着人工智能、因特网计算、普适计算、移动计算、网格计算、服务计算、云计算等创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计算机科学发展迅速,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广,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和角落,并且影响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如今,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已经离不开计算机,人们更是离不开计算机,因为计算机在改变世界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虚拟现实”与现实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本文针对即将到来的由计算机所创造的“虚拟现实”现象进行了预测和透视,该虚拟现实是具体的,已经部分创造出来;又是抽象的,它的渗透使人类文化生活趋向虚拟化。作者力图从“虚拟现实”技术所衍生的“虚拟现实”现象对现实所产生的作用进一步的思考,指向“虚拟现实”对现实的摹仿再现,超越创造及最终回归的必然趋势,从而为理性地看待和利用这把“双刃剑”铺垫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虚拟现实技术概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虚拟现实的概念 近年来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不仅是信息领域科技工作者和产业界研究、开发和应用的热点,而且也是多种媒体竞相报道的热点。事实上,虚拟现实并不是一项新技术,更不是一门新兴学科。在回答什么是虚拟现实技术之前,让我们简要回顾该项技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文化—赛博文化。在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及自然科学家的推动下,一门新的学科——赛博人类学诞生了,它在传统人类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虐拟技术,对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创新,提出了诸如“超文本”和“超媒体”方法。赛博人类学研究领域有:科学家民族志、性别与科学、虚拟现实、虚拟社区、网络社会等。但是也有人认为没有必要建立新的学科赛博人类学。  相似文献   

12.
所谓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就是在计算机软硬件及各种传感器(如高性能计算机、图形图象生成系统,以及特制服装、特制手套、特制眼镜等)的支持下生成一个逼真的、三维的、具有一定的视、听、触、嗅等感知能力的环境,使用户在这些软硬件设备的支持下,能以简捷、自然的方法与这一由计算机所生成的“虚拟”的世界中的对象进行交互的作用。它是现代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立体影象、立体音响、测量控制、模拟仿真等技术综合集成的成果。目的是建立起一个更为和谐的人-机环境。传统计算机对数字化信息的处理已具有很强的功能,但传统计算机的可用性(即可计算性)又是很不合理的。传统计算机的可计算三前提使得人们在使用计算机时在认识空间和方法空间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是建立和谐的人-机环境的根本障碍。为了减小人和计算机之间的隔阂,人们曾在软件上花费很大的精力,如研制各种便于用户使用计算机的工具、界面、可复用的软件库等,我们把它们称为“软件环境”。VR的最主要特点是为用户创建一个能沉浸其中、驾御其上,能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的“环境”,它是建立在计算机软件环境之上,但又发展了“软件环境”、高于“软件环境”。因此,如果对VR一词进行直译,则可译为“虚拟现实”。港台地区的一些学者有译为“临境”的,这是强调了用户在由VR所创建的环境中能得到的“身临其境”的感受,但又未能表达出它是建立于“软件环境”和高于“软件环境”的含义。所以我们建议:在我国已把software environment译为软件环境的前提下,考虑到VR的实质,译为“灵境”更为合理,强调了是一个更“灵”的“环境”。  相似文献   

13.
王丽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20):68-69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技术的发展,以及放射性药物的创新和开发,使核医学显像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它和CT、核磁共振、超声技术等相互补充、彼此印证,极大地提高了对疾病的诊断和研究水平,故核医学显像是近代临床医学影像诊断领域一个十分活跃的分支和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韩晓妮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8):F0003-F0003
信息已经是这个时代创新精神的代名词之一,它以独特而巨大的力量推动着中国的现代化步伐。而正因为从事计算机信息研究人员的刻苦攻关,不断推动了计算机信息学科的加速度发展。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的高飞教授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员。  相似文献   

15.
虚拟现实技术系统的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现实技术系统通常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主,利用并综合三维图形技术、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等诸多技术的新技术形态。虚拟现实技术系统所营造的"虚拟现实",开辟了人类的新一维生存空间,提供了新的生存方式。其所具有的媒介功能、去蔽功能、虚拟性、互动性、沉浸性、超越性,与艺术实践活动中展现的艺术特性相融通,彰显出技术与艺术的本质同一性。  相似文献   

16.
<正>巴塞罗那大学的研究人员推出了一款能够帮助人们理解死亡的虚拟现实模拟系统,让使用者体验“脱离”自己的肉体是什么感觉。这或许能为身患绝症的人提供一定帮助。为此,巴塞罗那大学的梅尔·斯拉特带领的研究团队让患者试戴了一款OculusVR公司研制的虚拟现实头盔,以便让使用者将虚拟的身体当成自己实际的身体。他们在研究报告中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12,(24):57
很多人可能都看过美国科幻影片《黑客帝国》,看完之后有些人产生了这样一种恐惧感,那就是我们是否事实上真的生活在一个由超级计算机生成的虚拟宇宙中。而今有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宣称他们找到了一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分辨自己究竟是否身处虚拟现实的宇宙之中。来自德国波恩大学的西拉斯·比奈和他的同事们认为,对于宇宙的模拟,不管多么逼近现实,总是存在着局限性。而要想分辨出这种局限性,方法就是对我们自己进行模  相似文献   

18.
关于虚拟现实的认识误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与虚拟现实相关的哲学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在关于虚拟现实的哲学探讨中,流传最广的一个认识误区就是,认为虚拟现实既不是物质,也不是意识,而是一种特殊的存在.本文对这一误区进行了深入分析,明确指出虚拟现实是意识的延伸,是以数字化方式构成的新型意识现象.  相似文献   

19.
计算语言学名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语言学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一种涉及语言学、计算机科学和数学的边缘学科。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方法研究语言,研制计算机处理语言的软件。研究成果可用于自然语言理解与生成、语音识别与合成、机器翻译、信息检索、信息挖掘、文献自动分类、文献自动摘要、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等领域。  相似文献   

20.
《科技术语研究》2008,(5):19-23
计算语言学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一种涉及语言学、计算机科学和数学的边缘学科。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方法研究语言,研制计算机处理语言的软件。研究成果可用于自然语言理解与生成、语音识别与合成、机器翻译、信息检索、信息挖掘、文献自动分类、文献自动摘要、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等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