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得”字在现代汉语和永新方言中,含义和用法上都是一个很有特色的词(或语素)。本文通过现代汉语和永新方言相应“得”字的比较,探寻它在二者间的共性和差异,从一个角度比较现代汉语与永新方言的关系。本文比较的范围以永新方言“得”字的含义和用法为准,凡是永新方言中所不具有的含义和用法,只列出,不讨论。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料大都来自《现代汉语八百词》和《现代汉语动词》。  相似文献   

2.
古汉语中“莫”字的用法,基本上分作两大类:一是作无定代词,表示没有什么人(事物、处所)的意思;一是作否定副词,当表示一般性否定时,是“不”的意思;当表示禁止性否定时,是“不要”的意思。关于“莫”字的词性,语法学界对第二类没有争议,都承认是否定副词,对第一类却曾出现过不同看法。《马氏文通》将其归入指示代词“约指”一类中,杨树达定为无指代词,以后语法学界多采用杨氏的说法(或称无定代词)。1964年《中国语文》第4期,周生亚曾撰文提出异议,认为应是  相似文献   

3.
助词“得”在长阳方言中用法多样,本文认为长阳方言中的助词“得”来自动词“得”的虚化,并兼有半虚化用法,可以充当能性补语和动相补语.  相似文献   

4.
星子方言的“着”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用虚词“着”在星子方言中用法复杂,可以表动作的完成或有了变化或某一性质偏离标准的幅度,可以表动作正在进行,可以表持续体,还可以表祈使或说明的语气,表陈述语气,作动词表燃烧,发光,作介词,引进动作施事,表前面的名词是受事,文章对“着”这七种形式进行了较全面的描写,分析。  相似文献   

5.
汉字“得”在普通话里有三个读者“de”、“de”、“dei”。其性质用法十分复杂.语法学界也时有争议。达成共识的只有下列用法。一、得de助词1)洗得干干净净的22)树木绿得可人心意Z3)你看你愁得。例1)是动词带补语,例力是形容词带补语。“得”作为补语的标志,连接谓语和补语,是最具普遍性的用法。对中“得”后的补语没有出现。“动词(形容词)十得”这种格式有“无法形容”的意味,相当于“动词(形容词)十得十这个(那个)样子。”H、得就i助动词1)完成这幅画,得多少时间。对这事还不得商量商量。这种“得”多用于口语,表意…  相似文献   

6.
曲沃方言属于山西方言汾河片绛州小片,是"晋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哩"字作为助词的用法在曲沃方言中极具特色,不仅使用频率高,而且功能多样,位置灵活。采用举例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山西曲沃方言助词的语法规律研究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7.
贵阳方言中有“把”字的句子使用得相当普遍。从其时的角度观察比较,我们发现贵阳活中有“把”字的句子,同普通话比较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从历时的角度分析研究,又发现贵阳活“把”字使用的情况,同近代汉语有相似之处。本文的宗旨就是从动态语言、静态语言多方面研究“把”字,了解这个词的来龙去脉,以及“把”字演变到贵阳话和普通话的速度差异,找出规律,为推广普通话做些工作。从共时的角度分析比较“把”字。同普通话相比较,“把”在贵阳方言中有4种较特殊的用法:l、“把”作介词,不引出主动者;乙“把’作介词,相当于普通话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见”的本义、引伸义、假借义和其它意义等方面探讨“见”的种种用法,内容较全面具体,资料较丰富,无论在研究和教学上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都昌方言的“得2”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昌方言的虚词“得”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语言成分。文章对充当谓词后缀的“得”,即“得2”,作了初步的探讨。文章描写了“得2”在句法结构中的公布形式.分析了其相应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0.
禅籍中“得”的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得”本为动词,其本义为“得到、获得”。在禅籍中,它由其本义发展繁衍出不少新的意义和用法。这些意义和用法既不见于隋以前的文献中,又不存在于现代汉语中,诸辞书也皆未载。由于禅籍都是用唐宋口语写成的,因而禅籍中“得”的这些特殊的意义和用法,也就突出地反映了唐宋口语中“得”的意义和用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所”字常见的用法有两种:一是名词,当“处所”讲;一是辅助性代词(有人称为助词),通常与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使之成为名词性的偏正词组。两种用法之间有联系,后者是由前者虚化而来的。此外,还有一种“所”字,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后面没有动词同它结合,但又不能简单  相似文献   

12.
和普通话一样,“不”在南昌方言中一般构成否定,但有其特殊格式;另外,在某种语言环境下,“不”并不构成否定。本文就其一些特殊情况作点探讨,以就正于大方之家。 为阅读方便,下面先列出一些本文举例中所涉及到的南昌方言中常用词汇:  相似文献   

13.
蚌埠市位于安徽省北部,属于皖北中原官话区(除怀远县属于皖中江淮官话区)。在蚌埠方言中,“一时”的用法与普通话相比,有其独特的语里意义及语用价值。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探讨:一、方言中的“一时”有哪些特殊的用法;二、对方言中“VP 一时”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三、方言中“一时 VP”结构的语义特征及其时态。  相似文献   

14.
在山东省潍坊地区的方言中,“着”的用法跟普通话有相同之处,但不同之处更多。特殊用法表现在,“着”可以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动作的可能;也可以附加在重叠的单音节动词、形容词、名词后边表示状态等。潍坊方言中“着”的分布很广泛,使用频率也相当高。本文以“着”的句法分布为线索,探讨“着”所出现的语义环境,继而概括“着”的语法意义,并讨论相关现象。  相似文献   

15.
从词性、成分、句类几个角度分析莆仙方言中“有”和“无”的用法,将一些特殊用法取之与普通话和其他闽方言进行比较,可加深对莆仙方言中这类句式的认识,帮助方言区的人更好地学习普通话。  相似文献   

16.
都昌方言的虚词“得”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语言成分。文章对充当谓词后缀的“得” ,即“得2 ” ,作了初步的探讨。文章描写了“得2 ”在句法结构中的公布形式 ,分析了其相应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7.
常州方言词汇丰富多彩,其中“鬼”字族的形式颇为显著。常州方言“鬼”字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构形法和造词法上。在构形法上包括两大类,一类是“鬼”作为“前加成分”和“后加成分”;另外一类是重叠式的结构。而在造词法上主要表现在谐音法和修辞法两个方面。通过与普通话相关词语的比较研究,在词语形式和词语意义两方面总结出常州方言“鬼”字族异于普通话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郭店楚墓竹简》中271例"其"字进行研究,发现"其"的句法位置灵活,语义功能多样。"其"作为实词主要是代词和副词。代词包括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人称代词不仅可以作主语和定语,而且还可以充当宾语;指示代词主要作定语。作副词主要是语气副词,包括肯定语气、揣测语气、反问语气等。作为虚词主要是助词,出现频率较低。另外"其"字可以和其它成分组成复合结构。  相似文献   

19.
20.
达州市的四川话属西南官话成渝片。在市区方言中,有许多用“哈”字来记录的实词和虚词。这个“哈”字有多种读音,可以用作动词、名词、量词、语气词等。基于此,对“哈”字在达州方言中的不同用法做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