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河洛地区的王屋山,是中国道教的"天下第一洞天".道教崇尚自然、顺应自然,主张返璞归真,"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思想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形成人神共处的世俗仙境、神仙朝会之"总仙宫"和"第一洞天"的神仙洞府等三重神仙境界,完成了王屋山由自然环境到仙道化合的道境--得道升仙--洞天福地的仙境的逐次演化,成为道教追求"天人合一"和得道升仙的理想"第一洞天".  相似文献   

2.
道家属于中国哲学学派,始于老庄,尊崇道法自然,"道"是其理论核心。道教以道家学术思想为纲,吸纳了中国古代的自然崇拜、巫史文化、鬼神崇拜以及各类方术等民间信仰元素,是中国特有的以"道"为最高信仰的制度化宗教。道家与道教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道教是对道家的继承与发展,道家思想为道教提供了文化背景和理论基础,但是二者也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上海神仙酒厂是上海地区唯一的大曲酒酿造企业,"神仙牌"曲酒是上海地区唯一的名牌白酒,"神仙"商标被认定为"上海市著名商标"。神仙酒厂集全国各自酒生产工艺精华,选用优质高梁、传统大曲为原料,采用续糟混蒸、窑池发  相似文献   

4.
通过探求“食秽”行为背后所传达的仪式性魔考,可看出道教“吃粪吮疮”的神仙做事深刻地反映了宗教心灵所需要的谦卑告罪的内核。 《国语·郑语》所载“龙蒙”事件,说明不洁之物能散发神秘的慑服力,不洁之物也可能转化为不可侵犯之圣物。就这类故事的基本母题与其转化来观察,从最初晋朝《神仙传》中浮现的原型模式,随时代发展,基本形式被扩大并加入了许多细节,反映了民俗文化中佛道两教混融,以及宗教与民俗文学互用互染的现象,到清《七真祖师列仙传》的出现,成为这一类型故事集大成的高峰作品,随着宗教文本向文学方向倾斜,发生整体情节简化、神仙角色概念化、魔考与试探弱化等现象。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神话极具强大的艺术魅力和个性特征.不仅内容丰富,情节生动,而且叙述完整,形象鲜明.作为西方文学的源头,它衍生出了许多的母题,"乱伦"母题、"复仇"母题、"弃妇"母题最为典型.这些母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了人类的深层文化心理,表达了古希腊人对生命终极意义的理解,是古希腊神话的精髓.  相似文献   

6.
老子的"抱一"思想在《老子》一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抱一"与老子的"贵生"思想相辅相成,都建立在对生命尊重的基础上。"抱一"思想从养生角度为后世道家的神仙方术提供了理论基础,也是老子生命哲学的发端所在。深入地体悟老子的"抱一"思想,有助于我们把老子的很多观念以"一"贯通起来。  相似文献   

7.
“入冥追寻”母题是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神话故事中的最古老母题之一。这一母题古老经典,并分布广泛。从这一母题依托的文本出发,从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探究其存在的共同的文化动因,得出永生的信仰和对死者的崇拜是产生这一母题的原始文化心理,交融着神性和人性的追寻者是这一母题得以传承的动因。以期从一个神话母题的文化意义中窥见中西方神话故事异中有同的心理特质。  相似文献   

8.
王光祖 《科技信息》2013,(13):47-48,122
本文将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中英雄人物搏杀猛兽的情节定义为"英雄搏兽"母题,试图利用母题分析、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等方法,从文学、神话学、人类学、心理学等角度对该母题进行分析。从共时性中分析该母题的一般结构,并把其放在历时性的文学史大背景下考察其流变的过程,同时挖掘隐藏在该母题背后的心理机制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大型宗教,其术语“洞天”——洞中别有天地中,“洞”是什么,“天地”是什么,素无确解。笔者认为,其“洞”系山洞,“天地”指神仙世界。将其与世界三大宗教之“洞”“天”相比,其涵义便清晰可鉴,其特色也更加鲜明,从中也可见各大宗教在这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兀者"在《庄子》里的形象进行研究,认为《庄子》中的"兀者"形象具有深刻的现实背景和深厚的美学意义。并对"兀者"和后世文人的一些作品中的"神仙"描写进行对比,认为他们多具"兀者""身残德全"的特点,然而不可过分夸大"兀者"和"神仙"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老子想尔注》与《列仙传》是东汉时期的两部有关神仙理论的著作,它们的阐述重点不同,前者重视理论建设,后者强调感性实践,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丰富了东汉的神仙思想,为后世道教神仙理论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现存纬书文献中保存了不少神仙资料,这些资料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神仙思想发展演变情形。纬书文献表明,西汉后期求仙人、仙药的成仙术逐渐为服食术所取代,服食对象极广,并且形成一定体系。方士杜撰司过之神,将善恶报应说改造为积善长生说;受到谶纬符应思想影响,符一变为天命符应,再变为道法、道术的象征。因此,谶纬神仙术可视为早期方仙术向道教神仙术演进的过渡桥梁,并对道教神仙术体系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莫一大王》型传说中"竹生甲兵"的母题与古代文献中记载的《夜郎侯出生》的传说不属于同一叙事类型,很有可能是接受了敦煌变文《孔子项讬相问书》的影响生成的,是壮、汉文化交流的结果。"竹生甲兵"的母题是讲传说主人公在遇到伤害时,具有与佛经中地藏菩萨一样的分身的"神力",因而这一母题很可能是基于佛教思想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中国经济最热的词是什么?非"新经济"莫属。两会期间,"新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博鳌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作主旨演讲,6次提及"新经济"。融入新经济,旧动能如何改造升级?拥抱新经济,新动能如何挖掘释放?新经济将怎样深刻改变你我生活?新经济会给哪些行业注入新动力?博鳌亚洲论坛参会代表就此展开了热烈讨论。传统重生:"旧引擎"获得新"加速器""钢铁产能中国第一,河北第二,美国第三。"河北省副省长张杰辉在论坛  相似文献   

15.
母题是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人类精神现象和基本行为。在中国古代诗歌作品中,有一个庞大的诗歌群落缘于"等待"这样一种情境,不论是人的情感追求还是人生价值的追求常常通过期待主体等待或期待某一个人或某一类人的情境模式表现出来,抒发着处于这种情境构势中的复杂情感和矛盾心态。本文在大量的研究和分析中国古代诗歌作品之后,尝试性地提出了"候人"这样一个新的母题模式,将某些在精神实质或情境构势上具有"等候"这一核心内涵的文学作品纳入同一母题模式,以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具有这一特征的文学作品进行重新整合与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6.
经过了长时间的平静,台湾的《新英雄门》中又起波澜,两大门派又经历了最残酷与血腥的撕杀,伴随这次门派战斗,台湾的《新英雄门》一批老的玩家进行了他们人生最大的突破,飞升!而伴随飞升的同时,一批新生力量开始活跃,重生在台湾《新英雄门》中成为最大的挑战,更成为玩家拼搏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神仙信仰是道教思想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诞生于两汉时期各地墓室、祠堂等建筑材料上的神仙信仰汉画,是道家信仰文化与人类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理想作品。其艺术形象包括天界尊神,河渎、民俗和地祗诸神,琼台女仙,他们受到了汉人的虔诚信奉并深深地影响着汉人的生存欲望和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8.
儿童文学的母题是指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具有客观性和概括性的内容。理解儿童文学的母题应明确题材与主题、主题与母题、题材与母题这几组概念。刘绪源提出的三大母题体现了三种不同的审美视角,但对儿童文学母题的新看法,如三大母题都可以归于"成长"这一原母题,以及儿童文学作品中普遍存在着"母题"的复合等,同样有其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19.
正小主持人:老师,"你""我""他",他们都是谁呀?是也来参加听讲的同学吗?主讲老师:他们不是谁,是作文的三种人称,"我"是第一人称,"你"是第二人称,"他"是第三人称。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艺术关注探索人神关系,早期道教更加注重神人相通和得道成仙。东晋画家顾恺之留传千古的杰作《洛神赋图》是对道家神仙思想的较好注解。顾恺之通过对人神交往的铺陈,将个人生命的感悟体验倾注于作品中,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对神仙意境的追求,弥漫着探索自由超脱人生境界的艺术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