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陈利涛 《甘肃科技》2000,16(5):50-50
1 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在读者工作中的作用计算机网络特别是因特网作为全球性的信息网络为图书馆构筑了一个多元化的信息服务系统通过它人们不但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还可以进行学术交流获取文献信息特别是因特网上一些信息服务工具为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及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电子邮件E mail 电子邮件是因特网上最常用的服务工具它是一种在用户或计算机之间传送电子信件或消息的方法其方便快捷经济是其它信息服务无法比拟的文件传输FTP 文件传输是将特定信息从远程计算机通过主机帐号及口令下载到本地或将本地信息上载到远程计算机上的方…  相似文献   

2.
相关链接     
《科技潮》2002,(9)
美国诞生垃圾邮件克星垃圾邮件是互联网上的瘟疫,还能将电子邮件这种极为有价值的通信工具彻底扼杀。数百万人每天要花费宝贵的时间去删除这些讨厌、骗人、不请自来的推销材料,这些材料都是来自整个社会中最糟糕的那些低级趣味者。最近美国在这场反垃圾邮件之战中传来了一个好消息。一种来自新泽西州一家小公司的反垃圾邮件新程序,可以从电子邮件收件箱中删除垃圾邮件,而不影响正常邮件的收发。这种程序安装在个人电脑上,不会把你的电子邮件发送给第三台电脑,也没有服务费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邮件将死的预测纷纷流传于耳,但现状并非如此.数据表明,电子邮件的用量和数量仍在不断地增长,无论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信息流如何风靡一时,企业级的信息流转工具始终还是依赖电子邮件的传递与沟通.电子邮件没有被取代,尤其企业对电子邮件上通下达的功用极为依赖.守内安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oftnext守内安”)自从在全世界率先推出一套处理双字节内容的企业级中文反垃圾邮件产品之后,多年来不断提升邮件安全领域的专业与专注度,守护用户邮箱安全.  相似文献   

4.
电子邮件是信息互动的基础工具,电子政务离不开电子邮件。为电子政务个性化需求设计开发的专业化电子邮件系统,必将成为电子政务的得力助手。作为电子邮件的核心--邮件服务器,在电子邮件系统里起着关键作用,它是收发邮件的关键环节。如果邮件服务器系统被损坏,整个邮件系统将瘫痪,导致与外界的联系中断。因此要保证邮件服务器安全、可靠的运行、抵御外部的攻击、确保邮件负载平衡,邮件服务器系统管理是一个关键环节。目前,国产邮件服务器大多是在Linux/Unix操作系统上实现。  相似文献   

5.
申馨 《广东科技》1998,(8):17-17,31
现在可用移动电话通话、发电子邮件,还能查看股票价格。将来,你也许可以通过移动电话无线连接高质量视频信号、因特网及公司的计算机系统。日本已计划于2000年开展所谓第三代系统的研制。到那时,全世界将会有6亿移动电话用户,无线通讯会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会有许多人完全舍  相似文献   

6.
初探博客(Blog)之于教学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玉娜 《科技信息》2010,(8):I0225-I0225
将网络应用到教学已经非常广泛,博客(Blog)是继电子邮件、BBS和ICQ之后的第4种网络交流工具,是网络运用到教学中的形式之一。本文就博客(Blog)的概念,博客(Blog)之于教学的优势和不足谈几.董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杨霞 《科技信息》2008,(13):41-42
粗糙集理论是一种适用于不完整和不确定系统的知识发现的新型数学工具,而电子邮件过滤是网络信息安全研究的热点。本文利用粗糙集理论针对电子邮件过滤技术进行了研究。实验证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快捷、方便、廉价的信息交流工具 Internet的任何用户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这就是他的电子邮件的地址。电子邮件和普通信件除了以下几点之外并无什么两样: 1、电子邮件不通过邮局投递,而是通过覆盖100多个国家的计算机网络来传送,因此,收信人必须也是Internet用户。 2、电子邮件十分快捷,几乎是“即发即到”,而且可以把同一封信同时发给许多人。 3、电子邮件价格低廉尤其是发往国外的邮件,其价格只是传真的十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而速度与传真一样。  相似文献   

9.
王旭  刘猛 《黑河科技》2001,(3):59-59
电子邮件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联络工具,在我们的生活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与远方的朋友联系,还是发送商务广告,电子邮件都会发挥重要作用。不过,邮件收取或发送失败的情况却经常困扰着我们。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10.
现在绝大多致美国人家庭都有电脑,而且其中许多加入了国际互联网络。每一个入网者都有一个电子邮件地址,通过电脑发送和接受电子邮件。他们在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都充分利用了这个新式通讯工具。在美国,没有电子邮件,几乎寸步难行,因此,现代化的美国人深感网上生活很舒畅。 一个美国人与外界联系十分紧密,也很复杂,这一切,都可通过电脑网络进行。比如,交纳电费、水费、电话费,甚至交纳个人所得税等等都不必出门。比如  相似文献   

11.
从美国洛杉矶传来的消息表明:1999年全球电子邮件信箱数量已达到5.69亿个,比1998年增加了83%。由美国信息服务公司网上通信公司发表的这份报告说,按此速度发展,今后两三年内,全球电子邮件使用者将超过电话和电视用户,电子邮件已经成为一种新的交流渠道。美国至少有40%的人使用电子邮件,全美电子信箱数量达到了3.33亿个。美国以外的地方目前共有2.36亿个电子邮件信箱,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据CNNIC的最新调查,国内目前拥有Email帐号总数为6510万,其中免费帐号为5610万,而90年代初,全球电子邮件信箱只有1500万个。  相似文献   

12.
田正军  张鸿彦 《河南科学》2007,25(2):282-284
电子邮件作为因特网一个主流的应用日益成为网络使用者不可缺少的工具,随之而来的垃圾邮件也越来越猖獗,对邮件的分类、检测与过滤显得尤为迫切.利用文本自动分类器,将接收到的邮件转换为向量表示,通过计算向量的相似度对其分类,方便用户使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垃圾邮件的特征以及嵌入式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电子邮件过滤技术,通过调试、改进和减裁,最后将其移植到嵌入式系统上,测试结果说明该技术可以在嵌入式系统有限资源上较成功地过滤垃圾邮件.  相似文献   

14.
Blog作为继电子邮件、BBS、ICQ后又一重要的网络交流工具,在交流方面的优势正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本文以本科教学中的交流缺位作为突破口而将Blog引入到本科教学中,以期能提高师—生、生—生、师—师交流频度,拓宽其交流范围,提升其交流层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本科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E-mail是英文ElectronicMail的缩写,中文翻译为“电子邮件”。它利用互联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进行通讯。E-mail本身具有经济合算、工作效率高、轻松方便等特点。近年来随着Internet网络用户的飞速增长,E-mail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使用E-mail后工作效率都大大提高,所以人们欣喜地称电子邮件为轻松(Easy)邮件、经济(Economical)邮件、高效(Efficient)邮件。这些叫法都恰如其分地体现了电子邮件的优越性,也是为什么使用E-mail的用户越来越多并越来越喜欢用它的原因。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另一点,电子邮件是连入Internet  相似文献   

16.
在大学教学中利用Blog弥补交流缺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log作为继电子邮件、BBS、ICQ后又一重要的网络交流工具,在交流方面的优势正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本文以本科教学中的交流缺位作为突破口而将Blog引入到本科教学中,以期能提高师-生、生-生、师-师交流频度,拓宽其交流范围,提升其交流层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本科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UML的多媒体邮件解析和合成的类图设计,通过对MIME邮件协议的分析,利用UML工具设计出一种可重用的电子邮件存储结构,实现对多媒体邮件的解析与合成,设计完全符合MIME规范,并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应用于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和统一消息系统中。  相似文献   

18.
传统电子邮件技术,都是建立在Internet的基础上传递的,如果,出现网络故障或间歇性断网,对电子邮件的收发必定造成极大的影响。本文就此问题,结合windows2003系统自带电子邮件服务器特色功能,建立属于自已的局域网邮件服务器,以达到让日常办公中不再担忧此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一个现代高科技企业怎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经济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今年4月,应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的邀请来中国访问的日本理光公司社长(总裁)樱井正光先生接受记者专访时谈了他的一些体会。提起日本理光公司,中国读者并不陌生,理光牌的照相机、复印机很多中国读者都接触过。不过,这只是理光公司的一部分产品。日本理光公司以电子业务为主,开发及生产信息技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集成电路及各类电子零部件,在日本电子行业排名前列。理光在全球拥有员工8.4万名,年销售额270亿美元。目前,理光公司在深圳、东莞、上海、北京有投资,总额超过1亿美元,企业员工3200人。到2001年底,理光在中国合资企业出口额达到15亿美元。  相似文献   

20.
以Hotmail公司免费电子邮件为例,介绍了免费电子邮件的申请、收发和管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