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子是先秦时期道家的创始人,其流传后世的有《道德经》一书。我国三大宗教之一的道教同时也尊奉老子为教祖。可以说,老子尊崇身份的双重性在诸子百家之中绝无仅有。老子从道家鼻祖到道教教祖身份的转化过程其实更可以看作是从人到神的转化过程,从中我们更可发现这一转化过程中的时代背景和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2.
《老子》历来被定位于哲学或政治哲学书,但从本质上讲,《老子》是"君人南面之术",是政治学。从政治的角度看,它不仅包括形上的政治哲学,同时也包括实践的政治理论;不仅包括政治的理想范型建构——《道经》,也包括对现实政治实践的评判与政治改革设计——《德经》。  相似文献   

3.
老子其人及《老子》其书的年代问题,自五四以后,就不断发生争论。有主张春秋说者,有主张战国说者,更有主张秦汉说者。二十年代初时,钱穆提出他的新观点,主张《老子》成于战国晚期,在《庄子》内七篇之后。直至六十年代不断撰文论证,不亚二十篇之多。他的观点,无锡的另一位老庄学者蒋锡昌提出异议。在他的《老子校诂》一书的第二篇序言中系统阐释了自己的观点。他的观点和上述第一种说法相近。最近湖北荆门郭店出土了一批竹简,其中有《老子》一书的残文。经考古学者考释,认为老子先于孔子,孔子曾问学于老子是历史事实。由此也可证明蒋锡昌的观点是可以成立的。本文是对蒋的序言的解读,可以帮助读者疏理蒋锡昌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4.
西方人了解或认识中国哲学当然主要是靠翻译文本。《老子》作为中国哲学的经典之一 ,历史上有过多种译本。本文从哲学概念的术语化及风格两个方面简要地、对比性地对《老子》的三个英译本进行了评论 ,认为新译本有可能在吸收旧译本的基础上而优越于旧译本  相似文献   

5.
老子是我国古代大哲学家之一,在我国学术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他的籍贯问题迄今尚未真正解决. 今本《史记·老子传》明言“老子…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后来也多承此说;但其间并非没有问题.首先是《史记·本传》关于老子的其他记载亦多含糊不清之处.盖自稷下黄老学派乃至汉初道家者流,对于老子往往欲神其人,欲奇其事,以至造成一些混乱.因此,司马迁在撰写《老子传》时,常常以疑似之词书之.如: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绝学无忧”的三种不同的解释入手,分析了老子的经历与思想。认为老子本人博学睿智,《老子》一书引证丰富,博大精深。老子在书中不光显示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表明了学习的目标和方法。老子的学习观是和他“无为”思想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了奥斯卡·王尔德最杰出的戏剧"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的两个中文译本,并对其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剧名的翻译;人名的翻译;文化意象的翻译;格言警句的翻译。旨在分析两种译本的优缺点以求有益于今后的翻译工作。  相似文献   

8.
《傲慢与偏见》(PrideandPrejudice)是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的第一部小说,也是最引人入胜的一部作品。作者用细密的文笔把事件和人物刻划得惟妙惟肖,略带尖刻的评价和巧妙的对白更是独具匠心,难怪毛姆将其列人世界十大小说名著之一.这部小说的译本,市场上见到的就有好几种,笔者最近读了王科一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版,以下简称上海版)和孙致礼译本(译林出版社,1995年版,以下简称译林版),并对照原文,可以说两种译本各有特色。笔者在此不敢妄加褒贬,只就其中某些句子,摘出来对比赏析,以求教于同仁。一、巧调语序,…  相似文献   

9.
解释文言难句,可以是一条一条地讲,也可以是从某个方面综合地讲。现在看来,综合地讲比分开来讲要好,因为它可以揭示规律,收举一反十之效。下面就从修辞的几个方面来解释一些文言难句。一、互文唐朝贾公彦的《仪礼·疏》说:“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故曰互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应的词,在同一个语言环境中可以用来互相注释,或者说,  相似文献   

10.
道字表示本体论之道,早于《老子》已有文字所载,老子只是援引,而非提出,老子无须给本体论之道“取字”或“取名”,“取字”说明显有误。《老子》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到“可以为天地母”的“物”是“道生一”的“一”,而非“道生一”的“道”,“取字”说和“记载”说皆误。“字之日道”当注译为:字,生也;之,代词;道,本体论之道,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或本体;今译:产生它的叫做道。  相似文献   

11.
《老子》现存三个版本:简本、帛书本和传世本。简本和帛书本《老子》可据墓葬的年代确定其成书下限,时间相对较为统一。而传世本《老子》的成书时间较多分歧。依据《墨子》、《列子》、《尹文子》、《韩非子》和《说苑》等早期典籍所引,可以补证其成书年代。  相似文献   

12.
同时代的人对老子其人其书的看法就是老子观,它是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史记》是最早为老子立传,同时也是最先使用“黄老”一词把老子和黄帝联系起来的著作,基本体现了西汉前中期的老子观。本文以《史记》为中心分析了西汉老子观的特点,揭示了西汉中期以前,尽管统治阶级十分推崇老学,但却未形成神化老子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黄帝被大肆神化,“黄老”连称的出现推动了老子角色在汉武帝之后向神仙的正式转化。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认为可以"肯定性的方式"或"否定性的方式"去表现崇高的对象。文章试图运用黑格尔的这种崇高表现理论来探讨老子在《道德经》中对"道"的言说方式,以及王弼对老子的"道"的言说方式的发展变化。王弼对老子的言说方式的发展是:通过他的"言义之辨",去"说"老子认为"不可说"之物。而这种说是一种"肯定性的方式"的说,也是一种诗意的说。从老子到王弼对"道"的言说方式的发展变化,从某个角度上,也说明了魏晋玄学为何没有走向宗教和哲学形而上学,而是走向"诗"和"诗化哲学"。  相似文献   

14.
什么叫“书籍”:《史记·礼书》“礼书第一。”唐人司马贞《索隐》注释说:“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正字通·日部》解释说:“书,几载籍谓之书。”书、书籍,作为文化载籍的总名,是人人都知道的然而要问“书”字、“籍”字的最早字义(即本义)是什么?“书”字、“籍”字的书籍义是怎样演变形成的?这就需要有一些文字学、测站学的专门知识了。东汉著名文字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叙》解释说:“著于竹帛谓之书。”许慎又在他的《说文解字·幸部》中解释说:“舍,着也。从章,着声。”“书”字属于“幸”部,幸字正是“笨(笔)”…  相似文献   

15.
60年代我在澳大利亚看到美国人彼德杜拉克先生写的<管理的实践>一书.这本书的中心意思是说管理重在实践,不在嘴巴上.印度人比中国人还会讲;讲完了,累了,不用做了;他把"讲"当"做"了.中国人讲得好,坐而说五个,不如起而行一个!杜拉克先生现在80多岁了,他说管理的重点在做!做错了再改;不要在那里谈、谈、谈,谈累了就不会做了.  相似文献   

16.
《当代地方科技》2005,(2):63-63
例:孩子的一再要求可以战胜父母的拒绝一推销也亦同。观点:1、推销在世界上可以说是收入最高,但同时也是最难干的活,也可以说是收入最低,但同时也是最容易干的活。  相似文献   

17.
青春的舞步     
有人说,青春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有人说,青春是人的一生中最容易逝去的时光;有人说,青春是人的一生中最具魄力的时段;有人说,青春是最能够创造激情的年代!而我要说,青春更是轻舞飞扬的一片!伴着青春的脚步,我们要飞扬,用青春的舞步旋转青春的华年,美丽青春的时光,锻造青春的靓丽!  相似文献   

18.
车耳 《世界知识》2010,(13):56-57
<正>绿党,在国外既是一个名词也是一个形容词。在许多国家,绿党是一种政治团体,一种党派,有其政治纲领和组织形式。绿党也可以指那些讲究卫生、主张环保并身体力行的人,或者这种行为,我们有时会说"这个人很绿党",或者说"这件事挺绿党"。这篇文章中我主要讲后者,讲身边经常发生的关于环保的事。  相似文献   

19.
历史的时钟已经引导人类进入了2 1世纪,但人们总是要顾后瞻前,从历史的经验中吸取教益,以求更好地面对现实、开创未来。思想史的研究也同样如此。讨论道学研究,首先有必要为“道学”正名。在先秦诸子书中,多有“道”“道术”之类名称。诸子百家都讲“道”,但其涵义各不相同。而讲“道”讲得最多、最玄的应属老庄一派道家,那时,可谓有“道家”“道学”之实而未立其名。“道家”一词,最早见于汉初司马谈的《论六家之要指》,称“道家使人精神专一……”“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1 ] 云云,指的是以老子为宗师的战国至秦汉的道家学派,主要是…  相似文献   

20.
图书漂流:让书香飘散开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是一本‘漂流书’,我不属于任何人。欢迎您阅读我,也希望您帮助我继续漂流。”近期,在南京、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一些图书馆、公园、电影院等公共场所,人们会看到一个个专用书架,上面摆放的图书的封面或封底上都贴有一张带有蒲公英标记的小纸条,纸条上印着这样一句温润的话语。不用借书证,也不必付押金,看到中意的书,你尽可以随意取阅,读完后,记得把书放回“漂流书架”,让它漂流到下一位读者手里,你若有想“放漂”的书,也可以随时放上书架,与人分享——这是一种名为“图书漂流”的全新阅读方式。让书漂流,让书香流淌,让整个社会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