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尹宝才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工作。作为负责人主持了国家863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和北京市级科研项目,1996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1997年入选北京市跨世纪人才工程、1998年被评为“北京市高校青年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2.
周美玲教授     
《科技潮》2000,(2)
周美玲教授,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材料学科部主任,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995年评为北京市和全国优秀教师,并获国家教委和人事部授予的"人民教师"荣誉称号。周美玲教授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从事教学、科研38年,在新型功能材料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方面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取得多项突破  相似文献   

3.
刘俊 《科技潮》2010,(12):46-46
李悦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水泥混凝土材料、道路建筑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工程应用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负责和参加了3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横向科研项目,2005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相似文献   

4.
刘俊 《科技潮》2003,(11):55-55
李晓延,男,1995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1998年起任北京工业大学教授,2000年起任博士生导师。1998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院校青年学科带头人。承担并完成包括国家基金在内的多项高层次研究任务,获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奖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各一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一个秋天的下午,下着大雨,记者终于采访到了一直很忙的李晓延教授。他成熟稳重、简于言语。这是李晓延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在交谈的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其实在李晓延的心目中,一直以来都在贯彻他自己一个信念,那就是“担负自己的责任”,认真对待每一个时期…  相似文献   

5.
陈文明,任医生、硕士生导师,毕业于湖北医科大学医学系。多年来,在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发表论文数十篇。曾获北京市卫生局科技成果二等奖、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被评为97年度北京市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1999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同年选派到法国巴黎居里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学习,获博士学位,2001年,入选北京市卫生系统“十百千”人才工程。  相似文献   

6.
陈治光 《科技潮》2004,(11):44-44
张忠占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应用数理学院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1993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1998年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论文30余篇。目前从事应用统计(包括生物统计、可靠性统计分析)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张忠占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应用数理学院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1993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1998年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论文30余篇.目前从事应用统计(包括生物统计、可靠性统计分析)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
周一杨 《科技潮》2006,(10):41-41
郭景伦硕士,副研究员。主持和参加了“玉米亲子鉴定技术及其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超级玉米制种技术研究”、“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选育及其种子产业化”、“玉米新品种标准DNA指纹库建立研究”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2001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先后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两项,2005年获得北京市“五四”奖章。  相似文献   

9.
刘俊 《科技潮》2006,(11):38-38
荣建北京工业大学交通研究中心教授,北京交通工程学会副秘书长、理事,中国交通运输学会与物流科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道路通行能力,交通流理论,交通仿真和智能交通系统。主持、参加课题研究近30项。2000年获北京市公路咨询协会和中国公路咨询协会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中国工程咨询协会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一等奖, 200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10.
张乃军 《科技潮》2003,(2):49-49
张晓东1964年出生,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北京农业生物技术中心研究室主任。他长期从事植物基因工程与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先后主持承担国家与北京市重大研究课题十多项,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取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1995年张晓东入选北京市跨世纪人才工程“科技新星”计划,2000年入选北京市“优秀人才”工程。他主持的国家科技部转基因专项课题,“改良面包烘烤品质转基因小麦的培育”于2002年11月29日通过了北京市科委的验收,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1.
张久兴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现任北京工业大学新型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表材料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金属学会粉末冶金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  相似文献   

12.
陈鹏 《科技潮》2003,(3):56
雷海潮1969年出生,1999年7月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今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获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经济学与社会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兼任卫生部卫生装备管理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医疗装备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北京红十字会健康促进委员会顾问。2000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01年入选北京市“十百千”卫生人才培养工程。  相似文献   

13.
刘俊 《科技潮》2002,(6):53
刘华贵,现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油鸡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多年来,参与或主持多项课题研究,出版书籍2本,发表论文12篇。1993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1995年获北京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6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8年入选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2000年北京市农村科技先进工作者。  相似文献   

14.
《科技潮》2006,(10):F0003-F0003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科成立于1960年。经过4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特别是1992年列入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1995年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以来,材料学科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显著成绩。目前本学科拥有材料学国家重点学科.3个硕士学位点、3个博士学位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新型功能材料国家部委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材料评估中心等。  相似文献   

15.
刘俊 《科技潮》2011,(1):26-26
卓力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无线/IP网络环境下的图像/视频编码与传输技术、流媒体技术,视频转码、多描述视频编码、可扩展视频编码(SVC)、立体视频编码等视频编码技术方面的研究。2005年以来,先后获得了十多个科研项目和人才项目资助,2006年入选"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并获得"北京工业大学优秀教学质量奖",2009年获得"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留学归国人员科技活动优秀类资助"。2005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相似文献   

16.
陶连金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桥梁与隧道首席责任教授,2002~2003年加拿大皇家军事学院访问学者.1999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和北京市优秀跨世纪人才工程,获得市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优秀教师等称号.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九五"攻关等项目中的20余项科研项目,参加完成了1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得2项专利.2004年当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理事,兼任成都理工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客座教授,<世界地震工程>编委,国际岩石力学学会(ISRM)、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ISSMGE)及国际土工合成材料学会(IGS)会员.长期从事地下结构、土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地下结构的动力响应与稳定、土工合成材料在档墙和路基中的应用、边坡工程以及岩土工程数值模拟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陈刚 1965年出生,中共党员,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北京市无机晶体材料实验室首席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首批入选者。  相似文献   

18.
生物学——“十二五”省高校重中之重学科,于2013年获批,现有作物病害防控、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功能基因发掘与育种利用、细胞生长发育与调控、微生物应用技术与产品开发等5个研究方向。学科现有成员56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50人,正高职称2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浙江省特级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高端外国专家、省千人计划(海鸥计划)1人,省高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11人,入选浙江省海外高层次“千人计划”2人,入选中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1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1人,校特聘教授2人。  相似文献   

19.
《科技潮》2000,(3)
北京市焊接设备研究与开发中心(下称“中心”)创建于1998年3月,是在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市教委支持下,经北京市科委批准,由北京工业大学和时代集团公司合作组建的、设在北京工业大学的产学研合作型的科学研究机构。“中心“主任为焊接工程专家、博士生导师殷树言教授。  相似文献   

20.
《科技潮》2000,(2)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始建于1960年。1997年,北京工业大学正式组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并按一级学科招收本科生,逐步按新调整的二级学科培养研究生。目前该学院拥有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和材料物理化学硕士授权点,拥有材料学博士授权点,并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和项目博士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1992年以来一直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也是我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近5年来,先后投入建设经赞12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