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清朝初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先后出现过两次闽粤人民移居泰国的高潮。随着华人的出国,尤其是潮汕人的出国,妈祖信仰开始在泰国传播开来,其传播时间至迟在清乾隆年间。潮汕华侨称所崇拜的妈祖称“七圣妈”。妈祖信仰体现出既保留中国宗教传统又部分与当地宗教文化融合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泰国的华人普遍崇信天后妈祖,尤其是福建人、潮州人和海南人,妈祖庙宇散布泰国各府县,妈祖信仰在泰国华人社会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对泰国华人牡会发展、华人成功融入泰国社会、泰国华人海洋经营以及中泰文化交流融合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应该建立在对其生存机制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的。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广东汕尾妈祖信仰的生存机制十分优越,进入到可持续的运作态势。其表现在既不断涌现妈祖显灵的辉煌事迹,又将妈祖信仰融入国家主流话语体系,民间信众和政府共同促进了妈祖信仰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洞头“妈祖平安节”是在传承和发展妈祖信仰基础上形成的官办民俗节日,其实质是传统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传承和发展中的一种调适和变迁。从某种意义上看,这种调适和变迁具有必然性。政府、专家、民众以及他者的多元互动为洞头县妈祖信仰仪式共筑了一个节庆展演的场域。  相似文献   

5.
妈祖信仰是中国、琉球、日本三个区域共同拥有的海神信仰。作为航海守护神,在传入琉球后与当地固有的守护神闻得大君、姐妹神信仰一起合力保护着琉球海民的安全。以琉球为中转站,妈祖信仰进入日本,并与当地海神信仰实现了融合。  相似文献   

6.
以田野调查资料为依据,阐述台湾嘉义县新港乡奉天宫妈祖庙,在现任董监事团体的积极经营之下,在南台湾众多老大妈祖庙竞争中,崭露头角。奉天宫的成功转型经历,为妈祖信仰与文化产业创新,提供了典型的个案。  相似文献   

7.
当代民间信仰转型出现向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及象征资本的转化趋势,官方利用社会资本的“资源”和“网络”特性,采取从促进两岸交流到服务经济社会建设的实践取向,主动引导莆田贤良港妈祖信仰完成当代转型和实现“自我成长”,至此官方转向“监管者”角色,保障民间信仰良性发展。官方参与当代民间信仰转型事务反映了大传统对小传统的认可和吸纳,同时官方应兼顾民间信仰的本真特征,使官方参与民间信仰转型更具温度与理性。  相似文献   

8.
闽南千年古镇旧镇有三座妈祖庙,保存数方石碑和崖刻。通过考察漳浦当地的妈祖信仰习俗,解读文物、文献资料,对理解明清时期闽南的乡村治理可得到若干新的启示。明中后期,妈祖的神职扩展,成为乡民聚集人心的精神纽带,妈祖信仰成为不同姓氏的乡民自我管理、自我教化的有力推手。妈祖庙成为乡规民约的发布地、道德教化的核心区,平息和调解民事纠纷的裁决所。  相似文献   

9.
"妈祖信俗"的申遗成功是妈祖文化正式成为全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标志,而妈祖祭典则是妈祖信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着弘扬妈祖文化的特殊使命。妈祖祭典历经千年,其文化元素极其丰富,包含了建筑、哲学、宗教、艺术、礼仪等。在现代文化旅游不断升温的背景下,妈祖祭典文化元素还可以在品牌、语言、生态和教育文化元素方面进行再造和创新,以有助于祭典更好地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0.
简介两岸妈祖题材舞蹈作品创作现状,着重从两方面切入研究妈祖文化:一是舞剧的题材研究;二是两岸舞蹈的比较。选择大陆和台湾两部较有影响力和鲜明艺术主张的舞剧作品《妈祖》和《醮》进行实证研究,探寻妈祖题材舞剧创作的共性和个性规律,并于深层次延伸探讨艺术体制和创作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1.
“乡土”作为地域特色和文化传承具有其深厚的生活积淀和鲜明的地域特征。在界定妈祖文化景观和乡土元素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选取妈祖宫庙建筑、妈祖祭典、妈祖服饰和饮食文化景观作为研究范点,对其所包含的乡土元素加以解读,并从文字、图像、音乐戏曲、民俗活动和现代信息媒体等五雏形式探讨妈祖文化景观的表达,指出现代保护妈祖文化景观的乡土性是维护妈祖文化景观持续禀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检索和田野调查,从潭边龙井宫妈祖香火的产生和发展历史及现状着手,探讨了妈祖香火与社会经济、庙会组织及莆仙戏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16世纪中国产生市场经济萌芽的条件下,工商会馆的神灵崇拜被打上深深的市场烙印,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表现出世俗性的倾向,它反映了工商会馆功能的演变和社会转型时期商人心态的微妙变化,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明清社会的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14.
陈淑媛  陈超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2):185-187
基于大学生活跃的创新思维对创意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积极影响,从心理学的认知理论入手,阐述对妈祖文化的正确认知是发展妈祖创意文化产业的基础.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莆田学院九个专业的学生对妈祖文化的认知情况调查发现:大学生中妈祖信众不多;对妈祖文化面上知识的认知水平较高,但缺乏深度;认知途径多元化,社会活动和网络广受青睐;对妈祖文化和妈祖创意文化产业普遍感兴趣,但学习自主性不足.提出地方院校应提高大学生对当地文化认知的水平;创建妈祖文化认知平台,增加大学生对地域文化的体验和创意实践环节,培养创意灵感,提高文化创意能力,开发符合青少年心理需求的产品;重视莆田工艺文化与妈祖创意文化产业的结合,提供大学生创意的载体.  相似文献   

15.
妈祖信俗申遗成功,标志着妈祖信俗的开发要提升到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层次。从妈祖信俗的概念、分类及其特性入手,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莆田妈祖信俗开发的优势与机遇、劣势与挑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莆田妈祖信俗保护与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去分析妈祖蔗塔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及其丰富的内涵意义和外延意义;并从符号的释码角度去解读其在融合不同文化背景下受众认识差异中的独特表现,挖掘其在跨文化交流中阐释和表达自身文化、塑造和统一不同文化背景中受众的认识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沈阳大学5个学院400名在校生的问卷调查,掌握了学生对共产主义、共产党的信仰和对宗教的信仰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坚信共产主义和共产党,对宗教认识清楚。分析认为,高校还应继续通过讲党课和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等活动,使学生更加坚定对共产党的信仰,坚定理想和信念。  相似文献   

18.
从中越边境的跨国劳务流动切入视角,基于田野调查,通过参与式观察和访谈,对位于中越边境前沿的广西C市某家具工厂的越南籍家具工人进行研究,通过对其跨国和迁入地社会支持网络的时空剖析,逐步得出越南籍散工的形成起因于空间的劳动分工,从而为中国进行区域合作以及成为海洋国家走进文化南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孔子与苏格拉底是中西方文明的奠基者,他们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塑造了中西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传统。他们都立足人的德性、理性,对传统的宗教神话进行了批判,但并没有转向无神论,而是开启了一个介于可知与无知之间的“信仰空间”。这个原本的信仰空间源自他们对人性的深刻洞见。重新思考两位哲人在中西文明开端处开启出来的“信仰空间”,对于我们今天如何进行深入有效的中西文明对话,尤其在宗教观上的对话,无疑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宋代张圣君信仰发祥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演变,各地信仰特色迥异。通过两则“荒诞不经”的传说故事,探讨不同环境、不同人文的地域社会如何孕育出张圣君信仰在闽南和闽中,乃至于在闽中更小的地域范围的区域分野。传说是不同区域争夺张圣君信仰话语主导权的表达。也是对不同区域信仰特色的曲折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