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治理现代化包括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对深化当前我国社会改革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使得法治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力量。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要明确依宪治国的基础性和根本性地位,同时保证在国家、政府和社会三个层面上的制度创新,从而更全面地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高校治理现代化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内在需求。随着高校治理现代化步入深水区,高等教育改革的难点和重点已经由改善外部环境向完善内部治理转移。高校领导干部是高校办学治校和改革发展事业的中坚力量,其治理能力是高校治理现代化成败的决定因素。在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推进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要求高校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锤炼工作本领,涵养治理能力,以强大能力推动高校干事创业新跨越,引领高校办学治校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具有重大意义,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习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7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对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既  相似文献   

4.
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仪式11月9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并致训词,代表党中央向全体消防救援人员致以热烈的祝贺。习近平强调,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是党中央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立足中国国情和灾害事故特点、构建新时代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举措,对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维护社会公共安全。  相似文献   

5.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大背景下,社区的作用日益凸显,基层社区协同治理也成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点。面对日益复杂的社区问题与落后的管理体制之间的矛盾,南京市泰山街道积极开展社区治理创新的探索,提升治理能力与效率,对丰富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国家治理体系当中,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是三个相互结合的有机整体。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则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改革内容。政府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在现代“治理”理念下具有独特的中国语境,要从政党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公民治理的整体关系中把握政府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梅哲  王志 《科技智囊》2020,(6):23-26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重要文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国家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做出了回答。"中国制度"从初创到完整体系,经由该文献破立并举、制治融通,中国之治的制度根基更加牢固,制度优势得到进一步彰显,制度自信更加坚定,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定将再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8.
正社会是国家的基石,创新社会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就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做出了重要部署,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对新形势下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意义重大。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社会服务管理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和改进  相似文献   

9.
<正>思想引领行动,使命召唤担当。在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中,再次感悟到思想的伟力。通过“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来厚植应急管理情怀,锻造应急管理铁军。一是厚植忠诚于党的应急管理情怀,以“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超强信仰当好应急“志愿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     
正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要部署,对于推动科学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国家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技智囊》作为新型高端智库期刊,应当发挥独特优势,积极主动作为,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出应有贡献。基于此,《科技智囊》于本期起开设"智库研究"专栏,以期汇聚全国高端智库研究成果,为领导正确判断形势、把握大局和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是实现党在新阶段宏伟蓝图的重要保障和基本前提,也是边疆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理性诉求.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其理论和实践包含的价值意蕴必须在"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现实关照和指引下才能得到进一步释放.在这一逻辑前提下,深刻剖析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现实特征,厘清"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与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内在逻辑关系,对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2022年4月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议”。该倡议切中国际安全时弊、顺应时代发展大势、指引全球治理未来,是有效破解国际安全困境、有力缓解全球安全赤字、主动塑造我国外部安全环境、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这一倡议的提出,是对“当今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理念、各国怎样实现共同安全”的系统回答,既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体系的新发展和对外呈现,也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最新体现。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视角出发去理解“全球安全倡议”背后的思想理念,对于我国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新安全格局、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具有重要指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属于一种全新的社会治理创新模式。针对新冠肺炎给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如何整合社会资源,科学有效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运用的新场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独特的治理功能,遵循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和优质高效原则,并根据新冠肺炎疫情的阶段性特征和规律,科学有效采取和运用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精准狙击肺炎疫情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应对肺炎疫情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功效和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模式的现代转型,彰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其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于此,应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切实转变政府职能、重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等途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民主化。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强调必须加强党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领导的同时,也提出了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的要求。基层党组织,作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领导核心,也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领导核心。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首要的问题是找到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领导核心作用发挥的有效途径。当前,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领导核心作用发挥的主要途径包括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对广大基层党员的思想道德教育、深入细致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大力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及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等。  相似文献   

16.
正2月14日,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12次会议,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强调指出:"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要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这个重要论断,为维护我国生物安全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国家治国理政的思想体系和基本方式,法治代表着一种价值取向,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依法治国"的思想从法律学术语话题上升为国家的治国方略,已17年有余。然而,中国距离法治国家或法治社会还存在着一定距离。因此,选择一种什么样的法治道路,直接关系到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新兴技术治理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议题。新兴技术的发展不仅对科技安全带来冲击,也可能重构社会版图和大国竞争格局,新兴技术已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战场。在中美科技博弈的背景下,新兴技术治理突出安全偏好,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创新两大支柱的重要保障。我国新兴技术领域研发基础薄弱,创新竞争力不足,面临的科技安全风险突出,亟待加强新兴技术治理。为此,建议把新兴技术治理体系作为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科技创新与国家安全“双轮驱动”,构建多层次的新兴技术治理体系,实现新兴技术创新发展安全可控。  相似文献   

19.
马翠梅 《科技信息》2009,(20):339-340
会计监督在经济监督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一种以基层单位财务收支为监督对象,以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单位内部监督为主要形式的会计监督体系。这一会计监督体系对维护社会经济秩序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当前我国“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却存在许多弊端。在公司内部控制与治理方面存在的弊端,如会计监督体系建设的缺位、现金管理存在漏洞等。因此,完善会计监督体系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司内部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由于现代国家与现代教育体制是同时形成的,因此,在从管理向治理转变的背景下,实现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已成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最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