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林漓江流域藻类生态分布与水质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定量研究漓江流域不同区段的藻类群落组成及生态分布,运用现代数学生态学方法,对定量数据进行聚合分类和排序。结果表明:漓江流域藻类中较普遍分布的分类群为黄藻门(Xanthophyta)的黄丝藻属(Tribonema),角绿藻属(Goniochloris),绿藻门(Chlorophyta)的鼓藻属(Cosmarium),水绵属(Spirogyra),绿球藻属(Chlorocoum),栅藻属(Scenedesmus)和硅藻门(Bacillariophyta)的舟 藻属(Navicula),羽纹藻属(Pinnularia),桥弯藻属(Cymbella),脆杆藻属(Fragilaria),针杆藻属(Synedra)等等,藻类群落分布与水体环境状态密切相关,群落组成能够反映水体质量,藻类的生长繁殖与环境表现为物种多样性和营养多样笥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遵义市新建城市湿地公园设置5个采样点,于2015年8月21日、9月5日、9月20日、10月12日、10月25日和11月8日采集浮游植物样品.初步鉴定出浮游植物种104种,分属7门10纲19目33科52属;优势种为微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狭细贾丝藻(Jaaginema angustissimum)、阿氏浮丝藻(Planktothrix agardhii)、颗粒颤藻(Oscillatoria granulata)、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分歧锥囊藻(Dinobryon divergens)、颗粒直链藻极狭变种(Melosira granulata var.angustissima)、巴豆叶脆杆藻(Fragilaria crotonensis)、尖针杆藻(Synedra acus)、具尾蓝隐藻(Chroomonas caudata)、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和空球藻(Eudorina elegans).浮游植物丰度、生物量和Shannon-Weaver指数均值分别为1.63×106cells·L~(-1),1.16 mg·L~(-1)和2. 23.新建城市湿地公园水体的富营养化评价结果为中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西藏拉萨市林周县虎头山水库春季藻类群落结构特征与水体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于2015年5月在虎头山水库设置了六个采样点,用活体观察法鉴定藻类物种,并用直接计数法统计藻类的数量。共鉴定出183种藻类,隶属于8门10纲22目30科51属,其中双壳缝目49种,占26.78%,为优势类群;无壳缝目25种,占13.66%,为次优势类群;气球藻目1种,占0.55%,为罕见类群,其余为常见类群。优势种有简单舟形藻(Navicula simplex)、针状蓝纤维藻(Dactylococcopsis acicularis)、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放射舟形藻(Navicula radiosa)、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颤丝藻(Ulotrix osillarina)。结果表明,该水库藻类物种丰富,群落结构复杂,各采样点的藻类,相似度低,具有局部地域性和小环境的特征。藻类群落结构参数与水体理化因子间的相关性表明,水体理化因子与藻类群落组成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水库浮游植物优势种生态位特征与联结性,以贵阳市翁井水库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对水库内浮游植物进行采样,分析其浮游植物优势种结构特征、生态位时间格局及相关性。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91种,其中尖针杆藻(Synedra acusva)、湖泊假鱼腥藻(Pseudoanabaena limnetica)、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 Ehr)、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作为绝对优势种;翁井水库的浮游植物优势种群落呈季节性变化,尖针杆藻在春冬占据优势地位,啮蚀隐藻、梅尼小环藻在春末占据优势地位,湖泊假鱼腥藻在夏秋占据优势地位;啮蚀隐藻外的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受时间变化产生的因素影响显著,微囊藻(Microcystis sp.)生态位宽度对空间、时间因素敏感,可作为环境指示种,对群落生态位宽度、种群重叠度有指示作用;群落整体无显著关联,种间总体正相关,绝对优势种对其他物种有促进作用;翁井水库内浮游植物群落通过种内调节、种间互利恢复了稳态,具备较好的稳定性与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桥墩湖浮游植物调查以及鲢、鳙鱼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9月在湖北省对养殖水体桥墩湖的浮游藻类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出浮游藻类5门40属43种.浮游藻类的平均细胞数量为1.02×108个/L,平均生物量为14.56 mg/L.浮游动物29种,平均数量和生物量分别为13 189.62个/L、15.71 mg/L.其中中华小尖头藻(Raphidiopsis sinensia)、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和中华平裂藻(Merismopedia sinica)占到了总的浮游藻类细胞密度的80;.从生物量来说,优势种为硅藻门的尖针杆藻(Synedra acus),达到了总生物量的15.64;,以及浮游动物的轮虫为74.64;.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金沙江典型河段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于2014年秋季(10 月)在石鼓至宜宾江段布设6 个断面进行浮游藻类群落监测。通过显微镜观察, 共鉴定出浮游藻类6门30属52种, 其中硅藻的物种数、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分别占65.38%, 74.07%和80.65%, 是优势门类。浮游藻类总细胞密度和生物量都呈现坝上逐渐降低、坝下逐渐升高的规律, 石鼓最高, 向家坝最低。多样性分析表明, 攀枝花的浮游藻类群落多样性最高, 溪洛渡和向家坝均较低。浮游藻类与环境因子的RDA分析表明, 总氮是影响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优势属现存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包括尖针杆藻Synedra acus 和曲壳藻Achnanthes sp.在内的6种硅藻与水位正相关, 与水温负相关, 是适合在低温下生活的藻类, 小环藻Cyclotella sp.则适合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生长。网状空星藻 Coelastrum reticulatum、栅藻Scenedesmussp.、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 和小环藻Cyclotella sp.的现存量与总氮显著正相关, 能够指示水体中的氮浓度; 近缘桥弯藻Cymbella affinis 和谷皮菱形藻Nitzschia palea的现存量与总磷呈显著正相关, 能够指示水体中的磷浓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运城盐池湖区藻类植物的组成及与盐度的关系,对该区域进行了4次调查采集和种类鉴定,并分析了优势类群,对盐度和藻类分布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域藻类植物共9门,55科,120属,366种,以蓝藻门、绿藻门和硅藻门种类居多,随着盐度增加,绿藻门种类有所减少,而蓝藻门和硅藻门种类有所增加,真盐和高盐水体与淡水和混盐水体相比,种类明显减少;(2)优势类群有11个属,包括颤藻属(Oscillatoria)、衣藻属(Chlamydomonas)、栅藻属(Scenedesmus)、针杆藻属(Synedra)、脆杆藻属(Fragilaria)、舟形藻属(Navicula)、桥弯藻属(Cymbella)、菱形藻属(Nitzschia)、裸藻属(Euglena)、鳞孔藻属(Lepocinclis)和扁裸藻属(Phacus),包含的种数在各水体总种数中占到34%~49%;(3)多数种类对盐度的耐受性较差,只分布于淡水水体和混盐水体,有些种类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大,在不同盐度水体中都有分布,还有少数种类只分布于盐度较高的水体中,盐度和藻类分布的回归方程为y=130.09e-0.114x。  相似文献   

8.
贵州施秉潕阳河藻类植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采自贵州施秉阳河国家级风景区水域的藻类植物,经初步鉴定计有8门30科73属173种(包括变种).其主要群落可以区分为:Ⅰ.浮游藻类群落.包括(1)贫营养型硅藻群落,(2)贫营养到鼓藻──甲藻群落,(3)中富营养型硅藻──盘星藻群落,Ⅱ.附生藻类群落.包括(1)水绵──鞘丝藻群落,(2)水绵──转板藻群落,(3)桥弯藻群落,(4)刚毛藻群落,(5)微孢绿胶藻群落,(6)念珠藻群落,(7)串珠藻群落.风景区水域内藻类种类丰富,Shannon—weaver指数为3.07,指示水质清洁.  相似文献   

9.
龙羊峡水库作为全国最重要的虹鳟鱼网箱养殖基地,养殖网箱附着藻类显著增加了其养殖成本。本文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分析龙羊峡水库养殖网箱附着藻类的丝状优势种,采用挂网法和挂板法研究附着藻类生物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附着过程。结果表明:(1)龙羊峡水库共检出附着藻类5门31属,丝状藻类优势种主要为水绵(Spirogyra sp.),群落种类、数量组成均以硅藻门(Bacillariophyta)和绿藻门(Chlorophyta)为主。(2)龙羊峡水库养殖网箱附着过程与其他淡水水域附着过程相似,呈现有机物—细菌、真菌、小微型藻类—丝状绿藻的附着过程,但在具体物种上存在差别,体现了高原冷水性湖泊附着藻类的组成特点。(3)附着藻类生物量呈现夏季多,春秋次之,冬季最少的分布趋势;在垂直方向上主要分布于水体表层0~3 m处。该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上游养殖网箱附着藻类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自1956年始,曾沛和我从事广州河南岛藻类标本的采集。本文仅报道该地区的双星藻科。计有:转板藻属(Mougeotia)5种,双星藻属(Zygnema)19种,拟双星藻属(Zygnemopsis)6种,链膝藻属(Sirogonium)4种。其中21种为广东新记录种,13种为我国新记录种。下文对我国新记录种详细描述,附图,或作简单的讨论(新种及水绵属(Spirogyra)分别另文报道)。  相似文献   

11.
湖北溪菜(P.hubeica Bi)上的附生藻类有蓝藻3属(种),即河生隐球藻(Aphanocapsa rivularis),河生瘤皮藻(Oncobyrsa rivularis)和胶壁异球藻(Xenococcus kerneri);硅藻5属(种),即曲壳藻属(Achmanthes),扁圆卵形藻多孔变种(cocconeis placentula var. euglypta),桥弯藻屑(Cymbella),异极藻属(Comphonema)和针杆藻属(Synedra)。其中河生隐球藻和扁圆卵形藻多孔变种作为溪菜的附生藻类在我国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2.
2009年对措那木江浮游植物进行了取样调查,4个采样站共发现藻类36属,隶属4门20科.其中硅藻门和绿藻门分别占浮游植物总属数的41.7%,36.1%,优势属为桥弯藻属(Cymbella)、菱形藻属(Nitzschia)、鼓藻属(Cosmarium)和水绵属(Spirogyra).藻类的密度为40 975 ind/L,总生物量为0.137 mg/L,其中硅藻门藻密度占总藻密度的94.9%,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85.4%.4个采样站中Ⅰ站的藻密度和生物量均明显高于其他3站.4个站藻类Margalef多样性指数、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70、1.43、0.15.根据藻类各项多样性指数值得出,措那木江水体已遭受污染,但并未形成富营养化,仍处于贫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3.
2011年春季(5月)和夏季(7月),系统调查研究了嫩江下游对浮游植物结构群落组成、丰度的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10个采样点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101种及变种,春季和夏季的优势种以硅藻门为主:变绿脆杆藻、尖针杆藻、梅尼小环藻、短线脆杆藻、肘状针杆藻。不同季节各采样点浮游植物生物量在0.03~3.19 mg/L之间,丰度变幅在(0.60~32.40)×105ind./L之间。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在2.00~3.94之间,Pielou均匀度指数(J')的在0.46~0.98之间,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在1.72~4.89之间。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水体温度是影响该水域浮游植物分布格局的重要因子,电导率和总磷浓度也对浮游植物的分布有较大的影响。CCA排序图较好显示了浮游植物物种分布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东洞庭湖浮游藻类优势种群对主要水环境因子的生态适应性,为东洞庭湖水生态系统保护、健康评估及生物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物种综合数量指标(重要值IV)筛选优势种表征浮游藻类群落结构,通过因子分析法(Factor analysis)从18项水质参数中提取出主要水环境因子,运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研究优势种群与主要水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从优势种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来看,水温与溶解氧是影响尖针杆藻(Synedra acusvar)的主要因子;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凸出舟形藻(Mavicula prptracta)是水体有机污染的良好指示种;草鞋形波缘藻(Cymatopleura solea)喜高浓度的氨氮;细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敏感,而双头辐节藻(Stauroneis anceps)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表现出高耐受性;肘状针杆藻(Synedra ulna)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较其它藻类有一定的特殊性;大多数浮游藻类喜弱碱性的水体环境。相较于以往研究,电导率并不是影响东洞庭湖藻类群落结构的主要水环境因子。【结论】东洞庭湖不同的浮游藻类优势种群对环境因子有其特定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本项研究工作自1964年起,系《中国藻类志一双星藻科志》的一部分。双星藻科的研究在山西未曾有过系统的报道。佐藤正己于1950年曾报道过几种山西地区的藻类,但关于双星藻科仅提及采到很多并无具体的种。1979年作者与郑英敏同志发表了山西省双星藻科中的一些新的种类,同年毕列爵教授在河南省的双星藻科新种一文中报道了伪具根水绵(Spirogyra pseudorhizopus Bi et Ling)系在河南及山西同时发现的一个新种,此外尚有饶钦止教授与作者共同定名的一个新种——特异双星藻(Zygnema insolitum Jao et Ling)于1980年发表。  相似文献   

16.
对山西省辛安泉泉域大型藻类植物的分布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泉域内大型藻类植物种类丰富,共有55种,隶属于6个门,分别为蓝藻门、红藻门、黄藻门、硅藻门、绿藻门、轮藻门;群落类型多样,共有6大类型,分别为刚毛藻群落、轮藻群落、水绵-双星藻群落、等片藻-直链藻群落、无隔藻群落和串珠藻群落;藻体形态多样,有5种,分别为垫状、胶团状、胶质丝状体、丝状体和簇状;生长季节多样,种类数大致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生境多样,共有4种固着基质,分别为石头、枯木、泥沙和其它藻体.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辛安泉泉域的大型藻类与其它地区的相似指数都很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域性差异和生殖隔离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中浮游生物群落的演替,对虾池水体中浮游生物群落组成和其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的优势种主要由小球藻(Chlorella sp.)、波吉卵囊藻(Oocystis borgei)、小环藻(Cyclostella sp.)、新月拟菱形藻(N.closterium sp.)、角毛藻(C.mueeleri sp)、平裂藻(Merismopedia sp).和席藻(Phormidium sp)组成.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08~1.89,平均值为1.36±0.25,优势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20~0.98,平均值为0.51±0.26.浮游动物的优势种为许水蚤(Schmackeria.sp)和臂尾轮虫(Brachionus.sp),其中,水体中许水蚤无节幼体的数量呈规律性波动,波动周期为15d.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续《广州河南岛的双星藻科植物资料Ⅰ》,报道广州河南岛该科水绵属(Spirogyra)植物57种1变种:其中新种4、新变种1、我国新记录种14、广东省新记录种37.  相似文献   

19.
人工湿地技术综合了基质、微生物和植物对水中污染物的协同去除机制,广泛用于提升污水厂尾水水质,是一种绿色低耗的生态修复技术.本文汇总了以人工湿地为核心技术的众多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资源化案例,对人工湿地技术的不同工艺运行方式和优缺点进行了分类归纳,提出依据不同水质特征量身设计复合人工湿地工艺的策略,为污水处理厂尾水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潜流人工湿地对污水厂尾水中有机物去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凝胶过滤色谱(GFC)和三维荧光光谱(EEM)分析技术,研究了两种基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特征.结果表明:尾水经过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后,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重均分子质量Mw均有明显降低;进水中表征出四类溶解性有机物,即色氨酸类芳香族蛋白质、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可见类富里酸、紫外类富里酸物质,经过人工湿地净化处理后相对荧光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人工湿地对化学性质较为稳定、难以分解、不易被生物利用的类腐殖质有较好的去除效果.陶粒基质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有机污染物向低碳小分子转化更为彻底,对污水处理厂尾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