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社会逆境感知问卷、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愤怒冗思量表以及自杀意念量表对342名研究生进行施测,探讨社会性创伤与研究生自杀意念的关系以及述情障碍和愤怒反刍在两者间的链式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社会性创伤对自杀意念有正向预测作用;2)述情障碍和愤怒反刍在社会性创伤与自杀意念关系中均起显著的中介作用;3)述情障碍和愤怒反刍在社会性创伤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为有针对性地防范与干预研究生自杀意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选取汶川地震后半年四川绵阳地区某高校344名大学生,采用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多伦多述情障碍20个条目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进行施测。结果发现PTSD检出率为15.1%;述情障碍在神经质与创伤后应激障碍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41.2%;述情障碍在内外向与创伤后应激障碍之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3.
采用交往焦虑量表、大学生手机移动互联网服务使用偏好问卷和大学生手机移动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问卷对1 488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大学生社交焦虑水平与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差异显著高(P0.01),高社交焦虑大学生的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均显著高于低社交焦虑的大学生;社交焦虑、手机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和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3者间呈显著正相关(r=0.097~0.761,P0.01),社交焦虑和手机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均能显著正向预测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手机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在社交焦虑与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6.0%。可见社交焦虑既可直接又可间接通过手机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对大学生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安徽省3市以年级分层抽样的方式选取502名留守儿童,发放罗森伯格自尊量表、预防儿童性虐待知识问卷和儿童孤独感量表进行调查。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留守儿童自尊与孤独感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值分别为-0.35,P值<0.001);留守儿童孤独感与性虐待早期预防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值为-0.37,P值<0.001);留守儿童自尊与性虐待早期预防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值为-0.29,P值<0.01),控制孤独感检验发现自尊对性虐待早期预防的直接效应不显著(LLCI=-0.039 8,ULCI=0.134 3);孤独感的中介效应显著(LLCI=-0.188 3,ULCI=-0.110 2)。结论:留守儿童孤独感在自尊与性虐待早期预防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大学生羞怯与手机成瘾倾向的关系,考察孤独感在大学生羞怯与手机成瘾倾向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羞怯量表、UCLA孤独量表得分第三版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在贵州省8所高校抽取的1 14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羞怯量表得分、孤独感量表与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得分显著正相关(r=0.27,r=0.29,均P<0.001),羞怯量表得分和孤独感量表得分显著正相关(r=0.49,均P<0.001);羞怯和孤独感均可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均P<0.001),孤独感在大学生羞怯与手机成瘾倾向之间的部分中介作用成立。  相似文献   

6.
采用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APIUS)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研究工具,对随机抽取的大学生进行团体施测,以研究病态使用因特网症(PIU)大学生述情障碍的主要特征及PIU与述情障碍之间的关系,提出以情绪训练为导向的团体辅导方案。研究发现:PIU群体述情障碍得分显著高于非PIU群体;PIU群体中男生的外向性思维得分平均高于女生得分;PIU与述情障碍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考察聋生人际信任对孤独感的影响机制,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同伴关系问卷以及儿童孤独感量表对重庆市6所特殊教育学校的131名聋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聋生在人际信任、同伴关系以及孤独感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此外,住校与非住校聋生在人际信任和孤独感上的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住校聋生的同伴关系得分显著高于非住校聋生;人际信任与同伴关系和孤独感均呈显著负相关,同伴关系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同伴关系在人际信任与孤独感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性别调节了同伴关系在人际信任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路径的前半段,即同伴关系在人际信任与孤独感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会因为聋生的性别不同而有所差异,并且在男性聋生群体中,同伴关系在人际信任与孤独感之间起着中介效应,而在女性聋生群体中,同伴关系的中介效应不成立。结论:人际信任通过同伴关系的中介和性别的调节对聋生的孤独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青少年心理素质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以及性别在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调节作用,使用中学生心理素质简化版问卷和交往焦虑量表对919名年龄在12~18岁之间的青少年进行了测量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社交焦虑的性别主效应显著,女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男生;(2)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各维度均与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且均能显著负向预测社交焦虑;(3)性别在青少年心理素质的个性品质与社交焦虑之间起调节作用,男生的个性品质对社交焦虑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大于女生.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对488名有留守经历和581名非留守经历的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羞怯与孤独感的关系以及自尊和社会支持在羞怯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留守经历大学生羞怯体验显著高于非留守经历大学生;社会支持显著低于非留守经历大学生;孤独感显著高于非留守经历大学生;自尊没有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留守/非留守经历大学生羞怯、自尊、社会支持与孤独感之间均相关显著(r=-0.21~0.52,P0.0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羞怯正向预测留守经历大学生孤独感,通过社会支持间接预测其孤独感,但是自尊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羞怯不但正向预测非留守经历大学生孤独感,还通过自尊和社会支持间接预测其孤独感,多重中介模型成立。  相似文献   

10.
以388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隐性自恋问卷、羞怯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网络攻击行为量表进行测试,探讨隐性自恋、羞怯、焦虑及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隐性自恋、羞怯、焦虑及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两两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相关;(2)羞怯与焦虑在隐性自恋与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之间的间接效应显著.由此得出结论:羞怯与焦虑在隐性自恋与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之间起着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自尊和智能手机成瘾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WCQ)、智能手机成瘾量表(SAS-C),以兰州市西北民族大学学生作为被试群体进行测量.结果:智能手机成瘾量表总分与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得分呈显著正相关,与自尊量表得分呈显著负相关,与应对方式量表得分也呈显著负相关.自尊在社交回避及苦恼和智能手机成瘾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并受到应对方式的调节作用,即自尊对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影响具有调节的中介效应.结论:社交回避及苦恼与智能手机成瘾具有调节的中介.  相似文献   

12.
以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反刍思维量表、Olweus儿童欺负问卷中文版对安徽省某中学493名初中生进行调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欺凌行为的关系,检验特质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以减少初中生欺凌行为,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中母亲拒绝、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度保护、父亲情感温暖等维度显著预测初中生欺凌行为(β=0.0371,t=2.2023,P<0.05;β=0.0265,t=2.2473,P<0.05;β=0.0307,t=2.9403,P<0.01;β=-0.0172,t=-2.0471,P<0.05);父母教养方式中母亲拒绝、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度保护等维度通过特质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显著预测初中生欺凌行为,父亲情感温暖维度通过特质反刍思维中症状反刍的中介作用显著预测初中生欺凌行为;其中,特质反刍思维在母亲过度保护与欺凌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0.85%,在母亲拒绝、父亲过度保护、父亲情感温暖与欺凌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父母教养方式可以直接影响初中生欺凌行为,也可以通过特质反刍思维进一步影响初中生欺凌...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方便取样抽取285名中国女大学生同时施测女性对女性客体化量表(WOWS)中文版、外观焦虑量表简版(AAS-BV)、进食障碍量表(EDI)和抑郁量表(SDS)。结果表明:女性对女性客体化与外观焦虑、进食障碍和抑郁均呈显著正相关(r=0.522,r=0.472,r=0.350;P0.001),外观焦虑与进食障碍、抑郁均呈显著正相关(r=0.348,r=0.484;P0.001);外观焦虑在女性对女性客体化与进食障碍、抑郁关系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间接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56.4%和51.3%。结论:女性对女性客体化既可以直接作用于进食障碍、抑郁,又可以通过外观焦虑间接影响进食障碍和抑郁。  相似文献   

14.
对Hall等的数字压力量表(Digital Stress Scale, DSS)进行本土化修订,并检验修订版在国内大学生中的信效度。在样本1 (样本量n=15)中访谈数字压力,在4个方便抽样大学生样本中(样本2,3,4和5的n分别为87,100,300和239)对数字压力量表进行项目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构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及信度分析。选取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生活满意度、UCLA孤独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和Bergen社交媒体成瘾量表为效标。两周后,对样本5中156名大学生进行重测。修订中文版DSS (Revised Chinese Digital Stress Scale,RC-DSS)中31个条目,包括可联系性压力、认可焦虑、社会比较、错失焦虑、信息过载和在线警戒性6个因子。项目鉴别度和题总分析显示条目表现良好,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六因子模型拟合程度良好(χ2/df=2.82, GFI=0.80, NFI=0.93, TLI=0.95, CFI=0.96, RMSEA=0.08)。数字压力与社交媒体成瘾、压力、抑郁、焦虑和孤独感显著正相关(r为0.41~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社会支持与社交自尊对孤独感的相关关系。方法:运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德克萨斯社会行为问卷》和《UCLA孤独感量表》对南昌大学360名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被试孤独感得分在年级上差异显著;②被试孤独感得分在教养方式上差异显著;③社会支持和社交自尊与孤独感均有显著的负相关;④朋友支持和社交自尊对孤独感有显著预测力,其解释量为27.5%。结论:社会支持和社交自尊与孤独感均有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使用元担忧量表、自我妨碍量表(SHS)和抑郁-焦虑-应激自评量表简版(DASS-21)对30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探讨元担忧、自我妨碍、应激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与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大学生元担忧是抑郁的风险因素(β=0.33,t=5.05,p0.001);2)自我妨碍对元担忧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具有风险增强的调节效应(β=0.13,t=2.31,p0.05);3)这种调节效应(β=0.02,t=0.48,p0.05)以应激(β=0.54,t=9.27,p0.001)为中介变量.由此得出:元担忧对抑郁情绪的影响受到自我妨碍的调节,而这一调节效应又通过应激中介实现.此发现为治疗元担忧所诱发的抑郁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文章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和情绪——社交孤独问卷(ESLI)测查云南省5所高校492名大学生,目的在于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基本心理需要内在关系机制。结果显示,手机依赖组和非手机依赖组在基本心理需要、孤独感及各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性,手机依赖组孤独感总分高于非手机依赖组,手机依赖组在关系需要、胜任需要、自主需要得分及基本心理需要总分都低于非手机依赖组,手机依赖与孤独感、基本心理需要存在显著相关,孤独感可以正向预测手机依赖,基本心理需要可以负向预测手机依赖;基本心理需要是孤独感对手机依赖的中介变量,中介效应值为0.114。因此,可以通过满足大学生心理需要和减少其孤独感来预防和干预大学生的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孤独感、手机成瘾倾向及经验性回避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选取53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中文版接纳行动问卷和孤独感量表对被试进行测量。采用偏差校正的Bootstrap法和潜变量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数据。结果显示,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孤独感及经验性回避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孤独感和经验性回避可以显著地预测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程度,经验性回避的调节模型的拟合指数良好(x~2/df=2.899;GFI=0.982;NFI=0.977;IFI=0.985;CFI=0.985;RMSEA=0.061),调节效应大小是0.26,95%的置信区间是0.11~0.30。经验性回避在大学生孤独感和手机成瘾倾向之间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自尊、逆境信念对降低农村贫困大学生孤独感的作用。采用UCLA孤独量表第三版、自尊评定量表和中国人逆境信念量表对抽取的427名农村贫困大学生和634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农村贫困大学生自尊得分、逆境信念得分与孤独感得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6、-0.25,P值均小于0.01);自尊得分、逆境信念得分均负向预测农村贫困经历大学生孤独感得分(β值分别为为-0.42、-0.13,P值均小于0.01),两个因素累积解释22.20%的总变异;中介效应值为ab=-0.078,[95%置信区间为(-0.121~-0.004)],置信区间不包括0,中介效应的效果量R2med=0.073,表明自尊在农村贫困大学生逆境信念与孤独感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五因素正念问卷、Heartland宽恕量表、认知灵活性量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对741名中学生进行匿名施测,探讨中学生特质正念与人际宽恕倾向的关系以及认知灵活性与共情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中学生特质正念、认知灵活性、共情、人际宽恕倾向之间两两显著正相关;中学生特质正念对人际宽恕倾向的直接效应显著,共情以及认知灵活性-共情在特质正念与人际宽恕倾向之间的中介和链式中介作用均显著。中学生特质正念既可以直接影响人际宽恕倾向,又可以通过共情的独立中介效应以及认知灵活性-共情的链式中介效应间接影响人际宽恕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