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根据都昌蒸发实验站近8年实验资料,建立了鄱阳湖3个单站水面蒸发模型,并应用它们计算了鄱阳湖大水面1962~1990年水面蒸发量,所得模型不仅可用于鄱阳湖地区,还可供江西省其它地区引用。  相似文献   

2.
湿地洲滩土壤碳、氮、磷是重要的营养元素,其分布特征直接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通过2014-2017年对鄱阳湖湿地洲滩前缘浅层土壤(0~20 cm)有机碳、全氮、全磷观察实验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洲滩前缘浅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的年际变化特征不同,有机碳变化不显著,全氮、全磷变化显著; 浅层土壤有机碳、全磷、全氮的高程梯度变化极显著; 浅层土壤碳氮比、碳磷比年际变化极显著,氮磷比不显著; 浅层土壤碳氮比高程梯度变化不显著,碳磷比、氮磷比的高程梯度变化极显著.浅层土壤氮磷含量较其他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屏障建设就是构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安全体系,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以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叠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DEM高程数据,提取森林、灌丛、农田、湿地、草地、城镇、裸地7种生态类型为一级生态系统,依据不同生态系统构成及占有率,划分了森林、农业、湖泊湿地3种生态资源类型的6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点生态屏障区,并针对不同生态资源类型提出相应的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4.
鄱阳湖湿地植物中不少可应用于人工湿地,筛选鄱阳湖典型湿地植物芦苇、南荻、芒尖苔草和茭白对生活污水进行水培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典型湿地植物对生活污水中的氨氮、总磷、总氮和CODC r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为鄱阳湖湿地植物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海洋一号C星(HY-1C)和海洋一号D星(HY-1D)搭载的海岸带成像仪(coastal zone imager,CZI)广泛应用于海洋、海岛和海岸带监测,同时也是内陆水体动态监测的重要数据源.该文选择水体范围变化剧烈、旱洪灾害频发的鄱阳湖为研究区,以瑞利校正后的CZI反射率数据为基础,利用归一化水体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NDWI)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联合的水体范围提取方法,相对精度达到96%,并获取了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鄱阳湖湖泊淹没面积.在此基础上,结合同步的水文站水位测量数据,建立了适用于鄱阳湖的水面积-水位定量关系模型(R=0.97).分析结果显示,鄱阳湖9月中旬至1月,水体面积最小,水位最低;2月至6月,水体面积逐渐增大,水位逐渐抬升;7月和8月,水体面积和水位达到年内峰值.洪涝风险区主要集中在鄱阳湖的东南部和西部.该研究对星地联合的洪涝风险分析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最小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鄱阳湖水文特征,建立鄱阳湖最小生态需水计算模型。研究将频率95%对应的水位为湖泊最低生态水位,根据鄱阳湖水位-面积关系曲线,得到对应的鄱阳湖湖区面积为1 503.9 km~2。通过折算将水面蒸发转换成湖面蒸发,得到湖面净蒸发量为483.09 mm,湖区年最小生态耗水为7.3亿m~3。采用计算河道内生态需水的方法计算出湖生态需水,运用最小月平均流量法、逐月最小流量法、Tennant法、90%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流量法和90%保证率逐月流量法等,对出湖河道生态需水进行计算,并用Tennant法对结果进行评价,通过分析比较得出90%保证率逐月流量法更适合确定鄱阳湖出湖最小生态流量,得到出湖最小生态需水为777.1亿m~3,最终得到鄱阳湖最小生态需水为784.4亿m~3。研究结果对鄱阳湖流域生态保育、水生态与水环境保护及水资源管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地区中小流域日降雨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黄土高原具有代表性、雨量站网较密的岔巴沟流域日雨量资料,分析日降雨的空间分布特征.在相关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借用正六边形空间结构估算单站所代表的面积.结果表明,在0.8和0.7的相关水平上,黄土高原日降雨的相关域分别为9和19 km;按照正六边形空间结构估算,在0.8和0.7的相关水平上,单站所代表的面积分别为70和310 km2.为准确预报土壤流失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刘逊  尹晓刚  刘良源 《江西科学》2012,30(2):249-251
自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以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助推江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已带动全省"巨变"。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五河一湖"流域保护等各项林业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湾里区地处鄱阳湖区山地丘陵向平原过渡中间地带,林业的发展极为重要,就该区森林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及固碳释氧价值进行核算,得出其价值为8.6亿元。  相似文献   

9.
针对江西出现历史罕见的春夏连旱、旱涝急转等极端自然灾害现象,以鄱阳湖自然(天然)湿地为重点监测区域,按照旱涝发生时间和水位,获取对应的四期HJ-1A/1B卫星数据,通过构建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采用地物光谱特征、专家知识的决策树分类方法和空间地理信息处理技术,及时定量获取、分析鄱阳湖自然湿地区连续干旱、旱涝急转情况下的湿地类型变化数据,为相关部门抗旱救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该区水资源的分布及其空间格局,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针对该区域没有分县水资源数据的实际,采用面积分摊的计算方法,获得各县的地表水、浅层地下水和水资源总量数据,并进行空间分布格局的初步分析,试图为规划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嘉  孙铭  江英英 《江西科学》2012,30(2):265-270
鄱阳湖是我国"最后一盆清水",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的责任和意义极其重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规划的实施,为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良好机遇,也提出了严峻挑战。站在积极的生态环境保护角度,要重点抓好以水质为中心,以板块为区划,以生态为制约,以准入为手段4个方面,从而使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尤鑫 《江西科学》2011,29(5):672-677
流域开发一直为世界流域开发的重点内容。田纳西流域的综合治理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个成功流域开发实践。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我国首个批复的围绕五河及我国最大淡水湖开发的国家级生态经济开发区,其自然条件与田纳西流域有许多相似之处。比较研究田纳西流域开发治理的成功经验,可以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综合开发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当前应...  相似文献   

13.
青海湖流域是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特殊生态功能区。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是阻挡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是区域内最重要的水汽源和气候调节器。同时还是生物多样性与生物物种基因较为丰富的重要地区之一。青海湖流域的生态地位十分重要。采用青海湖流域环湖几个主要入湖水文控制站的水文要素历年实测资料序列,统计分析青海湖流域降水、蒸发、径流、泥沙分布规律以及年内年际间的变化规律;这些统计分析有助于掌握青海湖流域入湖河流的水文特性,为地方及其流域在空间上、地区上保护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提供依据。对于研究流域水土流失规律和综合治理等提了一定的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改进的输出系数法在农业污染源估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污染源是非点源污染的重要来源,了解农业污染源现状是研究流域非点源污染的前提.该文考虑了降雨和地形特征对污染物迁移的损失,并给出了降雨与地形特征对流域农业源污染损失系数的确定方法,研究了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将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应用于鄱阳湖流域的4个小区域内,并分别计算4个小流域的降雨和地形特征影响因子,对各种污染物输出系数进行率定和验证,使改进后的输出系数模型更符合农业源污染物运动机理,通过计算发现,部分模拟精度有所提高,并得到了一组适合鄱阳湖流域农业源非点源污染物的输出系数,将其应用到整个鄱阳湖流域的农业源污染物的快速估算,为鄱阳湖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有色可溶有机物(CDOM)的分布及光学性质对于研究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色遥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该文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研究了2016年夏季鄱阳湖水体不同区域的有色可溶有机物光吸收特性,分析了aCDOM(440)与光谱斜率比值(S)的关系,讨论了CDOM吸收系数与藻类及其他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并与其他湖泊和水库相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水体在440 nm波长处的吸收系数为0.13~2.17 m-1,均值为(0.93±0.54)m-1.不同区域的CDOM含量差异显著,排序依次为主航道>珠湖区>南矶山水域,表现为3种典型吸收光谱曲线.夏季在300~440nm波长处S与CDOM有很好的相关性.鄱阳湖CDOM分别来源于藻类降解、沉积物扰动和河流流入.珠湖区CDOM来源主要为内源性,由浮游植物降解所产生.南矶山水域CDOM来源于赣江等河流汇入以及养殖肥水排入,其吸收系数与水体总磷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白鹤在鄱阳湖越冬生境特性及其对湖水位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振鹏 《江西科学》2012,30(1):30-35,120
鄱阳湖是世界上重要的白鹤越冬栖息地,白鹤越冬主要集中在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保护区地形地貌和气象水文特征分析入手,研究了这一区域的湿地植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白鹤越冬期的生境与取食情况。结果表明,保护区的浅碟形湖生物多样性丰富,对白鹤在鄱阳湖越冬具有重要意义;碟形湖保持适当水深、并缓慢下降是影响取食歇息的重要条件;食物丰富性与取食可及性是白鹤选择取食地的重要因素;辽阔的水域、较好的水环境和适宜的水深是白鹤越冬的基本前提。白鹤在鄱阳湖越冬与鄱阳湖水位变化及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演变相适应,对鄱阳湖水位极端变化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18.
应用多源遥感影像提取鄱阳湖形态参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我国的洪水多发地带.利用遥感影像自动、快速、准确提取鄱阳湖形态参数(水体面积、水位高程值),实时监控鄱阳湖水情空间动态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在Radarsat SAR和Terra Modis遥感影像上提取水体,测量计算了遥感影像上的水域面积.将遥感测量结果与利用鄱阳湖历年的水位高程与面积水文统计数据拟合模型测量结果进行交互验证,误差绝对值小于0.70%,最终建立了一个具有较高精度的鄱阳湖主体水域水位-面积分布数学模型.为利用遥感影像实时监控鄱阳湖水情空间动态变化提供了可行的方法手段,对湖泊、水库的泛洪监测、调洪功能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07-2008年内蒙古西部呼和浩特站,二连浩特站逐日08时地面及探空气象观测资料,计算得出两个站点全年水汽总量与地面水汽压值,对水汽总量与地面水汽压的特征及其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最小二乘原理对水汽总量与地面水汽压进行了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两站的w-e回归方程,并对回归方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水汽总量与地面水汽压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线性关系,得出的w-e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均趋近于1,拟合程度较高。此回归方程为不具有探空条件的气象站点提供了利用地面水汽压计算水汽总量的简便方法,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鄱阳湖水环境容量及水环境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豫  邢久生  谭胤静 《江西科学》2008,26(6):977-981
本文从分析鄱阳湖入湖污染物及其入湖途径入手,选择相应的模型,定量分析计算鄱阳湖水环境容量及其变化,根据鄱阳湖主要污染物水环境容量和水质控制目标,确定鄱阳湖水质污染控制对策,在此基础上正确评价鄱阳湖水环境承载力,为有关部门在鄱阳湖保护和管理方面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