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浅谈徽州古镇保护与发展——以万安古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峰 《工程与建设》2011,25(6):753-755
徽州古镇首先以保护着手,充分考虑到当地居民的迫切需求,处理好古镇保护与开发、资源旅游、以及居民生活等多对矛盾关系,以历史保护作为徽州古镇保护的基础,商业旅游产业开发为契机,从而逐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并使当地居民的物质和文化水平更好提高,使曾经繁华鼎盛的徽州古镇重新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2.
阳璟玥  尚进 《科技资讯》2009,(35):89-89
官渡古镇是滇文化发祥地之一,在昆明城建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以官渡古镇当前的保护规划,分析其得失,总结古镇保护规划应重点从历史空间环境的营造入手,从生活、文化、旅游、和谐几方面进行保护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3.
刘伟 《中国西部科技》2007,(6):32-32,42
通过分析古镇的定义,以宜宾龙华古镇为例挖掘出古镇的人居环境、建筑艺术价值,以促进更好的宣传古镇、保护古镇,吸引更多的人来分享和保护前人留给我们的艺术财富。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化名镇(名城)的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其保护过程中也遇到诸多难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历史文化古镇(古城)保护与开发面临着更大的困难.本文以淮安市河下古镇为例探讨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历史文化古镇的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旅游已经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其中古镇旅游由于其丰富的文化蕴含与优美风光的完美结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旅游业的发展给古镇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也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破坏,保护古镇刻不容缓,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偏岩古镇街巷景观空间特征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偏岩古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从古镇街巷景观建筑布局、沿街建筑群体组合的特点、街巷空间界面的尺度比例、街巷界面分析、古镇典型街巷与环境的关系、街巷空间处理手法等几个方面对偏岩古镇街巷景观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从调研中明确古镇景观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保护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红 《科技信息》2013,(9):441-441
文章借用凯文.林奇关于城市意象——节点、路径、区域、边缘、地标等五要素,对福宝古镇空间格局进行解读,从而提出"构建空间格局保护体系、强化空间结构的可识别性、扩充城市功能、塑造城市形象"的空间结构重组方案,这对于保护历史古镇、弘扬传统文化和促进古镇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正奎  叶光荣 《科技资讯》2010,(29):238-238
本文结合现行消防规范,以塘河古镇和中山古镇为例,对古镇如何增强抗御火灾能力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李瑜 《科技信息》2013,(3):169-169
本文以随笔记叙的方式,记录了陕西省尧头古镇的一些地理特征,窑洞的居住方式,流传千百年的烧瓷技艺,以及曾经繁盛一时的老街。古镇古民居亟待我们保护,如何保护更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广西旅游古镇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历史悠久,拥有许多古镇,其中少数古镇在近代与现代历史时期,处于相对停滞状态,没有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当地古建筑、古风貌有幸被比较完整地保护下来,如昭平黄姚、灵川大圩、南宁杨美等;开放改革以来,它们被重新发现,并开发为旅游古镇,扬名海内外.今后在开发的过程中,这些古镇应注意古建筑、古风貌的保护,处理好新与旧、保护与开发、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对“凤凰古镇”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河湖水系,气候等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古镇建筑,景观,规划特点,找到保护古镇,传播古镇文化历史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提出古镇的文化生态圈层结构,分别对郪江古镇的文化要素、空间格局和行为方式等文化生态资源要素进行分析.进而阐述古镇的文化生态进化过程中封闭性和聚落活力的改变,指出古镇文化生态的被入侵、多样性锐减、群落老化等现象和问题,最终提出从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共生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4个方面来进行古镇保护与开发的具体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过渡性地理环境下的陕南古镇景观基因分析与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基因视角研究受陕南过渡性地理环境影响下的陕南古镇景观,分析其景观基因的生成环境、景观基因的分类及识别、景观基因的图形和符号表达等。结合文化地理学、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和视角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过渡性地理环境影响下的陕南古镇文化景观呈现出南北融合及地域流变等多样性特质,体现在古镇景观的显性基因及隐性基因中。对陕南古镇景观进行基因分析和表达研究,为陕南古镇保护规划提供基因图库,并可作为传承和保护古镇文化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古镇民居保护与更新原则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镇是历史对居民聚居地的选择,是自然环境与人类千百年来相互交融的结晶。如何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下,把我们的古镇建设成为更加美好、宜人的家园的任务,应该受到全社会广泛的关注。古镇民居的保护与更新,和其他文物古迹、自然生态的保护利用一样,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周俊光 《科技信息》2011,(30):173-173,174
淮安市河下古镇是国家建设部评定的全国重点保护历史街区之一。它历史悠久,人文景点丰富,自然风光秀美,地理区位优越,文化底蕴深厚,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本文就河下古镇的开发和保护提出了多项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周庄古镇旅游区为例,运用问卷调查、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周庄古镇居民在旅游发展背景下的文化保护态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居民文化保护态度由文化保护相关知识认知、文化保护认可、保护行为倾向三个维度构成,古镇居民对于古镇文化保护认可度较高,并表现出积极的保护行为倾向,但对于古镇历史文...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旅游多样化发展,传统古镇旅游资源已难以满足现代旅游者需求,模仿式古镇旅游随之出现,如彝人古镇的模仿式古镇旅游随之出现。目前国内外对旅游古镇的研究,内容及视角等都具有多样性,但从文化真实性视角对新出现的模仿式古镇进行利弊分析的研究却知之甚少。彝人古镇是模仿式的,它没有原生文化系统却以彝族文化为依托,不是真实的传统古镇却能给游客真实的旅游体验。所以,遵循文化本质的模仿式古镇开发是值得倡导的,只是要把握好原则,不要使文化因旅游而变迁或遗失。  相似文献   

18.
龙华古镇的保护措施需要从多方面来研究,通过保护措施的研究,可以使保护规划得到贯彻和落实,真正的保护好龙华古镇。  相似文献   

19.
对自然环境和与历史变迁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古镇文化特色的挖掘、开发是古老城镇再现生机活力的重要手段。兰州市榆中县青城古镇,西北的地域自然生态环境,宋代筑城,具有千年历史,塑造了独具特色的西北古镇文化,其以军事边镇、商业开拓精神、耕读传家精神、开放包容的文化胸怀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特征,是现代青城古镇文化特征塑造、青城古镇的规划、开发和保护的导向。  相似文献   

20.
灾后重建背景下的古镇,处于历史与时代、继承与发展的交叉口,如何恢复古镇经济、变灾难为机遇、修复灾后人们的心灵家园并寻找到一个保护与开发之间的新模式是一个亟待思考的问题。以顺应历史、改变民生与环境为基础,结合中国成功的古镇(城)保护及开发案例,从绝对保护、开发保护、新区开发3个方面展开对新模式的研究及论述,并以青木川古镇为例,探讨新模式在实际中的应用。规划提出将保护作为开发的目的之一、将开发转变为古镇保护的途径,在保护与开发的相互促进中,实现古镇的建设与历史文化的延续并行。灾后重建的古镇在未来保护及活力复苏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保护与开发新模式的探索为古镇原真性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并行甚至互融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