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三苯基锡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壳聚糖为聚合物单体,以三苯基锡(TPT)为模板分子,制备在空间结构和结合位点上与TPT完全匹配的TPT模板交联壳聚糖分子印迹聚合物(TMlPCLC),研究该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交联和洗脱条件。以及对TPT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所合成TMIPCLC对TPT具有良好的吸附选择性。  相似文献   

2.
以槲皮素为模板,N,N-二甲基甲酰胺为致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条件下,二烯丙基胺作为功能单体与苯乙烯骨架单体和交联剂二乙烯苯共聚合成了含有碱性功能基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并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具备很好的结合能力和特征识别性能,其饱和吸附量为179.11 μg/g,在有相同质量浓度的芦丁干扰条件下,静态吸附分配系数为43.54 mL/g,与芦丁分离因子达2.78.  相似文献   

3.
研究亲水性核-壳结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并考察其吸附、分离性能.以尿苷为模板分子,通过回流沉淀聚合方法(DPP)制备亲水性的核-壳结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研究了模板分子UR与功能单体MMA之间的相互作用,考察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吸附动力学、吸附平衡以及吸附选择性,评价了该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高效液相色谱柱填料时对尿苷及其类似物的分离能力.UR分子印迹聚合物对UR的吸附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Freund lich等温方程能更好地拟合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印迹分子尿苷的等温吸附数据;UR分子印迹色谱柱能够实现UR及其类似物的分离,对尿苷具有选择性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4.
应用非共价法在四氢呋喃溶剂中合成了原儿茶酸印迹聚合物.通过静态平衡吸附实验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评价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及其类似物的键合行为.结果表明:由于分子印迹聚合物基体存在大量多空的识别位点,并且这些位点的大小和形状与模板分子十分匹配,因此,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具有高的吸附能力和选择性.Scatchard分析表明印迹聚合物表面有2类不同性能的键合位点.流动相及其流速对分析物的保留行为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三七素的结构类似物甘氨酸 DL 亮氨酸(GL)为假模板分子、二甲亚砜(DMSO)为致孔剂,优化合成条件制备了对三七素有较好选择识别性的假模板分子印迹聚合物(DMIPs)。等温吸附实验证明,与空白印迹聚合物(NIPs)相比,DMIPs对三七素的吸附效果更佳,具有更高的吸附容量。吸附动力学实验中,DMIPs能快速吸附三七素,15 min即能达到最大吸附量的916%。选择性实验中,DMIPs对三七素不同的结构类似物有良好的选择识别性,而NIPs则无此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分子印迹聚合物有作为高选择性材料在水溶液环境中选择性分离富集三七素的潜能。  相似文献   

6.
以奎宁分子为模板,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在亲水体系中,利用两步种子溶胀和微乳液聚合的分子印迹技术,通过条件优化,成功制备得到一种单分散性好的球形分子印迹聚合物.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电镜扫描、粒度分析等技术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聚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吸附量的变化,揭示采用酸性的功能单体MAA制得的聚合物可与带胺基的模板分子通过氢键、离子键(静电)相互作用,且识别机理随溶剂类型改变而改变.对不同底物的选择性实验表明该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7.
以沉淀聚合法制备了淫羊藿苷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并用动态吸附、静态吸附和选择性吸附实验研究了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淫羊藿苷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淫羊藿苷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淫羊藿苷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和识别能力,可以作为固相萃取材料来分离提取中草药淫羊藿中的淫羊藿苷.  相似文献   

8.
以光引发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对硅胶表面进行修饰,以氨基比林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在修饰后的硅胶表面接枝共聚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利用红外光谱、电镜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氨基比林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和选择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9.
2,4-二氯苯氧乙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识别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4-二氯苯氧乙酸(2,4-D)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制备了有特异性识别2,4-D功能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印迹聚合物的选择性进行了考察.用Scatchard法分析表明,该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氢键作用力结合,对2,4-D的最大表观吸附量Qmax为69.7μmol.g-1,平衡离解常数Kd为9.96×10-3mol.L-1.HPLC实验表明,与2,4-D结构类似的分子相比,印迹聚合物对2,4-D显示了很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
分子印迹水凝胶固相萃取石油有机硫组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壳聚糖为功能单体,制备苯并噻吩类硫组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剂,系统地研究了其分子识别机理.根据目标分子的结构理性地选择了交联剂、致孔剂和聚合方法,探索了不同制备条件对模板聚合物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影响;总结了影响印迹聚合物识别能力的一般规律,试验结果显示,以环氧氧丙烷为交联剂制备得到的印迹材料对二苯并噻吩的吸附容量达到17.53 mg/g。  相似文献   

11.
以琼脂糖凝胶为载体,重组蛋白A为配基制备免疫吸附剂。过血浆动态吸附之后洗脱得到含有免疫球蛋白的洗脱液;通过分析洗脱液中免疫球蛋白的纯度可以考察吸附剂对免疫球蛋白的吸附选择性;最后利用等温静态吸附检测了吸附剂对人免疫球蛋白(hIgG)溶液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洗脱液中免疫球蛋白的纯度大于92%,重组蛋白A吸附剂对免疫球蛋白吸附选择性较好;等温静态吸附结果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进一步分析Langmuir吸附模型,表明该吸附剂在临床治疗中有吸附量大的明显优势,重组蛋白A免疫吸附剂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天然纤维素纤维改性及其对水中砷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然纤维素纤维作为基体材料,通过Ce4+引发的自由基聚合,在其表面接枝聚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合成了阴离子吸附剂cellulose-g-PDMAEMA(纤维素接枝聚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用于水中砷的去除。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元素分析对材料进行表征。并且分别用静态吸附实验和动态吸附实验研究材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阴离子吸附剂可以有效地吸附水中三价砷和五价砷。  相似文献   

13.
 据2019年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全球已查明锂资源量6200万t,其中59%锂资源分布在盐湖中,而绝大部分盐湖为高镁锂比盐湖,高镁锂比盐湖中锂的提取工艺更难,吸附剂可以一步直接提锂,研发循环性能高、稳定性强、制备高效的高镁锂比盐湖锂盐吸附剂迫在眉睫。根据吸附剂的制备材料和吸附机理不同,将现有吸附剂进行分类,总结了离子筛吸附剂、铝盐吸附剂、天然矿物改性吸附剂发展现状及吸附流程。对比研究发现,天然矿物改性吸附剂具有离子筛吸附剂和铝盐吸附剂提锂的所有优势,制备简单不产生废料,经济、环保、高效,在未来高镁锂比盐湖提锂工艺中应予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4.
An adsorbent with good adsorption performante for binding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 was synthesized through a simple preparation procedure. The phase-inversion technique was employed to form macroporous chitosun beads, which were then simultaneously activailed, cross-linked and connected with a long spacer arm via the reaction with ethyleneglycol diglycidylether (EGDE).Tryptophan (Trp) was subsequently coupled to the epoxy-activated beads. This adsorbent demonstrated satisfactory adsorption capacity and selectivity for LDL, and it also exhibited excellent blood compatibility. The effect of spacer arms with different length on the adsorption selectivity was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and the mechanism was analyzed.  相似文献   

15.
提出以吸附强化可逆异构反应的变压循环过程,构建了平衡条件下的模型,考虑了线性和扩展Langmuir两种类型的吸附等温线。根据模型计算反应所能达到的转化率,结果表明脱附物料中反应物的转化率显著高于反应平衡转化率。考察了脱附物料转化率的变化规律,当采用线性吸附等温线时,只有选择性系数、吸附压力和脱附压力的取值对转化率有影响:脱附物料转化率随选择性系数增大而增大,极限值为1;脱附物料转化率随吸附压力增大而增大,极限值为αB/AKp/(1+αB/AKp)。当采用扩展Langmuir等温线时,饱和吸附量Qm的取值不影响脱附物料转化率,而Langmuir常数bB的取值对其有影响。此外还分析了气相与吸附相物料相对比例、脱附过程逆向反应对强化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羟基乙酸、苹果酸和柠檬酸为分离研究对象,通过比较系统的相平衡实验和萃淋树脂的萃吸平衡实验,研究了羟基酸的络合萃取和萃吸分离过程,初步探讨了利用络合萃取的过程机理筛选萃淋树脂的途径.实验结果表明,7301萃淋树脂对柠檬酸的萃吸性能最好,TRPO萃淋树脂的次之,TBP萃淋树脂的相对较小,萃淋树脂的萃吸性能好坏与对应的溶剂的Lewis碱性强弱相对应.初步可以认为,可以利用络合萃取过程的有关实验结果来筛选合适的萃淋树脂进行稀溶液的萃吸分离.  相似文献   

17.
用浓度为10mol/L HNO3对高温固相合成的H8Nb22O59进行酸洗脱Rb+,制得吸附剂H8Nb22O59·8H2O,并对心的交换性能进行研究,同时运用XRD和SEM进行表征.结果表明:H8Nb22O59·8H2O与H8Nb22O59具有相似的结构;H8Nb22O59·8H2O对于Na+和K+的饱和吸附量接近理论吸附量2.55mmol/g,表明吸附剂对Na+和K+具有较高的亲和性;在pH为2~8的范围内,H8Nb22O59·8H2O对K+具有较高的分配系数,而分离因数随pH的升高而显著降低;H8Nb22O59·8H2O重复使用后对0仍具有较高的吸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8.
Novel tentacle-type chiral adsorbent based on silica gels modified with β-cyclodextrin (β-CD) and polyvinyl alcohol(PVA) is synthesized by surface grafting technique.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of chiral pharmaceuticals using the resulting adsorbents is investigated. In the study, FT-IR 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are employed to characterize the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sorbent; mandelic acid (MA) serves as model solute to evaluate the sorption capacity and selectivity of the adsorben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vel tentacle-type adsorbent is possessed of larger equilibrium adsorption capacity and better selectivity over the conventional one and could be as potential chiral stationary phase (CSPs).  相似文献   

19.
以硝酸铈为前驱物,以尿素为助剂,采用一种简单的模板法合成了介孔氮掺杂CeO2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吸附-脱附仪(BET)、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设备对合成材料进行表征.多种测试结果证明:试验得到的纳米材料具有均一的介孔结构和较高的比表面积(124.8 m2·g-1)并掺杂了氮元素.同时,测定了介孔CeO2材料对于CO2的吸附性能,并研究了氮掺杂对CeO2材料的CO2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未掺杂氮的介孔CeO2,氮掺杂的介孔CeO2具有更好的CO2吸附性能和循环吸附脱附性能.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阳离子柱[5]芳烃(CP5A)改性膨润土(BT)的新型吸附剂材料(CP5A/BT). 通过红外吸收光谱(FTIR),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吸附剂材料CP5A/BT进行了表征. 以阴离子染料橙黄Ⅳ(OIV)为目标吸附质,考察了CP5A浓度、吸附剂投加量、溶液pH值、接触时间和染料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采用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模型对吸附过程进行了研究. 通过“吸附?解吸”循环对CP5A/BT吸附剂的再生性进行了考察. 结果显示,CP5A成功负载在BT上,改性后的CP5A/BT表面形貌和结构发生了改变. 经CP5A改性后的BT表面有大量的活性位点,对OIV的去除在45 min内能迅速达平衡状态,且酸性及弱碱性条件下的吸附量高于强碱性条件. 经动力学模型、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分析得出,CP5A/BT对OIV的理论吸附量可达230.4247 mg·g?1,且伪二级动力学和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能较好地拟合CP5A/BT对OIV的吸附过程,此吸附过程主要以化学吸附为主. CP5A/BT吸附剂具有较好的再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