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北宋时期的熙宁变法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次重要的政治革新运动。王安石作为熙宁变法的领导者和实践着,针对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局面,提出了诸多革新措施,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他继承了先贤孟子“民贵君轻”思想,提出了“国以民为本”、“均财无贫”、“教以孝友”等观点,充分体现了王安石变法革新的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2.
北宋建国以后所设置的诸种武装力量,至“靖康之变”,大都被金兵击溃。南宋初年重新聚集与组织起来的武装力量,与北宋已有很大不同。孝宗乾道五年(1169)薛季宣在《召对札子》中说道:“厢军之置,即唐方镇之兵是也;周世宗及我太祖皇帝增置禁旅,则今之禁卫与诸州之禁兵是也;神宗皇帝立将兵之法,今之帅藩系将禁军是也;太上皇帝(即宋高宗)收诸将麾下,作三衙、御前诸军,今之大军是也。四者之外,复有弓手、土军、役兵。今惟大军可供战伐之用,将兵而下废为皂隶之役。”这段文字,指出了南宋军队的种类及其渊源,并说明了由唐、五代、北宋延续到南宋的诸种军队皆“废为皂隶之役”,而真正“可  相似文献   

3.
王学泰 《科技智囊》2013,(7):I0026-I0027
传统文人上大夫不谈钱。不过作为政治家和变法的主持人的王安石是另一副样子,王安石非常注重物质、极其重视钱,甚至我们可以说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就是“理财”,这也是他得到神宗这个年轻皇帝信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宋代重兵所聚之地:北宋是京师开封和西北沿边地区,南宋为京师杭州和沿江、四川的北部地区。杭州在五代的吴越统治时期,有数万镇兵驻屯。归宋以后,镇兵改称厢兵,又陆续设置了弓手、禁军和土军。南宋定都杭州,逐渐增置了三衙诸军和皇城司兵。至南宋中期杭州驻屯的诸兵种合计约十三万余人,与北宋京师开封所屯兵力大体相当。本文系统考察了杭州诸兵种的设置、分布及其演变情况,从中可见宋代军事制度受制于国内外战争形势,体现了统治阶级意志,同时对宋国力的盛衰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清代乡约的行政管理职能日益强化,它的教化功能却逐渐削弱,从而使乡的由政教合一的民间自治组织向纯粹的基层行政管理组织转变。由于乡的职能的变化和里老、里甲、保甲制的先后衰落,清代乡的逐渐成为清朝封建政权重要的社会基层组织。  相似文献   

6.
北宋科举考试中,京城开封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解试中,由于开封府与国子监在解额上享有优待,吸引了大批外地举子前来寄应取解。直至神宗朝盛建太学,为广大举子进京取解开辟方便之门,开封府取解的特殊优势才被取代,太学也由此成为京城地区集聚士子的中心。  相似文献   

7.
千年前的北宋皇宫,刚当上皇帝的神宗兴奋地穿着全副铠甲,英姿勃勃地在祖母曹后面前走来走去":您看我像不像一个大元帅?"聪慧的曹后一笑,明白神宗不满现状、有改革之念,这番"走秀"正是要寻求自己的支持。她的眼中充满慈爱,但言语十分冷静:"你如能永不贪军功,就是天下臣民的福分。"这就像一盆冷水,泼到神宗头上。  相似文献   

8.
北宋中期的洛阳耆英会,是一个以优游真率为宗旨的老年会社.但由于其主要成员均为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主力.故其实质为反变法群体的核心组织.它使其时的洛阳成为与政治中心汴梁抗衡的一个重镇,并对"元祐更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试论北宋择都之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择都开封,主要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而未充分考虑到当时同忧外患的社会环境,结果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其一,造成冗兵沉费的局面,激化了阶级矛盾;其二,使北宋政权过早亡于外患。相比之下,洛阳有更适宜建都的条件;其一,有优越的军事条件;其二,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其三,有便利的交通条件。  相似文献   

10.
北宋宫廷画院,取名“翰林图画院”,简称画院,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画家最乡、体制完备、杰作最丰的宜廷画院,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北宋画院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初创期、发展期与繁荣闻,本文试分期而达之。一、北来画院的初创期北本宫廷画院,正式创于雍熙元年(948年),初址在大内中苑东门里,咸平元年(988年)迁至右技门外,隶属翰林院.翰林院,据《神宗正史职官志》载,设勾当官一人.以内诗省押班都知充任,掌艺学供奉之事,总天文、书艺、图画、医官四局。其中图画局,“掌以绘事应奉,若塑造则课工为之;有待诏…  相似文献   

11.
讲武是古代军礼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初尚武精神的普遍存在为讲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相应的时代背景并促进了盛唐帝国的形成。宝应以后,唐代讲武废而不兴,与唐中后期财政艰难的状况有关,是安史乱后唐中央限制地方武备扩张政策的一个部分,还是府兵制崩溃后原有训练体系丧失的结果,更与科举制的逐步兴盛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2.
重九起义之后,云南革命党人成立了以蔡锷为都督的云南都督府。贵州革命党于1911年11月3日发动反清起义成立大汉贵州军政府。1911年12月25日,蔡锷代表云南都督府致大汉贵州军政府的一则专门政府电文,主要内容关系贵州辛亥革命和滇川及全国革命形势,对整合西南地区革命力量联合推翻满清政府并获得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离别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在唐代达到了空前的繁荣,频繁的离别既丰富了离别诗的素材,又构成了唐代离别诗繁荣的基础;唐代用人制度的改革则是唐代离别诗兴盛的直接原因,科举制、军功授官制、荐引制的实行都促进了与之相关的离别诗的兴盛;唐代对诗歌的重视是离别诗繁荣的政治原因,统治阶级对诗歌的重视一方面提高了诗歌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则增强了诗歌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4.
清军入主中原后,全盘接受了明朝的政治体制,并大量吸纳明朝的文武官员,为清朝迅速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同时也把明末官场中的陋习继承了下来。多尔衮摄政时期,由于军事斗争频繁,未能对这些陋习大力整顿。顺治帝亲政后,反清势力局限于东南,西南一隅,清朝统治日趋稳固,顺治帝开始对明末陋习进行大力整顿。  相似文献   

15.
在明代,兵备道是属于文官系统的按察司的一级军事权力层级。其由最初的兼任发展到常设,并且遍及全国。它在明朝的军事和政治体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兵备官的设置始于天顺六年(1462年)到天顺八年之间。最迟到正德四年(1509年)之前,整饬兵备已发展成为一级常设机构,即兵备道。  相似文献   

16.
西魏建立后,宇文泰辅政,面对内忧外患,锐意改革六官制度,建立中央六官系统。通过对六官人员的调配,关陇集团与魏宗室的权力得以平衡,形成中央集权的雏形;经过对关陇集团内部六官人员的再调整,宇文护铲除异己,强化了宇文氏在北周政权中的主导性;关陇集团的汉族地主依附于宇文氏政权,进入中央六官系统,宇文氏家族内部开始了新一轮的权力争夺;武帝宇文邕铲除宇文护,集中央军政大权于一身,北周的中央集权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宏观角度看,清末新军建设不仅编练了一支新型的近代化军代,而且带来了中国军事制度的根本性变革,堪称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肇端.但从清王朝练军自求的微观角度看,新军却变成了王朝的掘墓了,不能说新军建设不是一次惨重的失败.封建主义的国家机体难以移植资本主义的军事制度;落后的农业经济承受不起近代化军队建设的重负;动荡的末代政局无法保障军制改革和军队建设的顺利进行,是新军建设失败的3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清军入主中原后,大量吸纳明朝的文武官员,为清朝迅速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这也把明末官场中的贪污成风的陋习继承了下来。顺治帝亲政后,开始制订相关政策对官吏贪污进行打击限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浅谈王安石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宋代教育发展所起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石不仅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而且堪称优秀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不仅对宋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在中国教育史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许多方面至今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晚清有线电报事业是在抵抗西方列强的窥视和侵略中,为满足军事、经济等方面的迫切需求而创建并发展起来的.对晚清有线电报事业的创建和发展过程进行分析与研究,认为虽然它的发展相对西方国家比较滞后,但对于中国来说,开创了通讯事业的新纪元,奠定了中国电讯事业的基础,并且在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推动了晚清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