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国家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的耗电输热比HER的基础上结合一次能耗率和(火用)分析方法引申得到一次能源消耗输热比法PEHR和(火用)比法ER,并根据对电动水源热泵区域供热系统PEHR和ER指标的不同控制要求,得到了系统的最大作用范围.热水的供回水温差越小,PEHR和ER值越大,系统的最大作用范围越小.当热泵制热性能系数和热泵供水温差一定时,PEHR和ER的控制值越大,电动热泵的作用范围也越大,相同PEHR和ER的控制值时,a值越大,系统的供热范围越小.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验研究,与其他制冷剂相比,北洋3号制冷剂在较高蒸发温度下具有最佳的热工性能.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高温热泵实验的性能系数(COP)数学模型,得出冷凝器和蒸发器进出口水温、机组制热量和高温热泵COP值的函数表达式,为高温热泵的研发,特别是工质的筛选研究工作提供了更为精确可靠的参考依据.将高温热泵技术应用于城市区域供热系统,实现城镇供热系统的热扩容.这种技术的特点是供回水温差大、供热系统热容量高、管网初投资低,且循环水泵能耗少,对城市的热负荷变化适应能力强.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目前寒区路基冻胀病害难以根除和缺少冻胀灾后抢险措施的难题,设计了一种寒区路基地源热泵系统。结果表明:路基热泵宜采用直接膨胀式换热形式,实体装置可以自动化地输出40、 50、 60℃等不同水平供热温度,制热系数大于3.0,实现对地热能的高效收集、转化与传递。热泵运行第1、 5、 10 d的热作用半径分别达到0.76、 1.64、 2.30 m。案例模拟表明,在天然条件下路基中心冻结深度为0.89 m;而在人工供热条件下,冻结深度减小至0.2 m以内,土体升温幅度和热扩散范围随供热温度的提高而增大。实际应用中,面向冻胀快速解冻与应急抢险时,热泵沿路基纵向间距宜取2.0~4.0 m,供热容量设计为1.0~2.0 kW。  相似文献   

4.
水源侧大温差热泵系统运行能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源热泵技术是一种主要回收低温余热的节能技术。利用水源热泵系统试验台研究了大温差(温差为6~10℃)运行热泵的特性,比较了各温差段热泵的主机和给水泵单位供热能耗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差增大,虽然主机单位供热能耗不断增大,但是热泵系统总体的单位供热能耗呈现下降趋势。通过对热泵系统制冷系数(coefficient to performance,COP)分析可知,在温差为7℃时,热泵系统COP最大,因此热泵大温差运行时循环水温差控制在7~9℃比较合适,机组整体能耗低,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热泵供热空调系统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波涛 《科技信息》2011,(12):I0049-I0049
目前能源短缺已经成为我们需要加以解决的热点问题。因此,以环保和节能为主要特征的热泵供热空调系统迅速发展,而热泵技术是供热空调技术全面发展的潮流。在能源紧缺的今天,除尽量减少能源耗费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采用一些节能的新技术,开发节能新技术。而热泵供热由于其具有可再生资源高效循环利用,节能、环保、节水、节材等特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开发商所认同,并已经形成产业化,我国热泵供热空调系统近几年已开始迅速发展,而且发展势头十分良好,全国已建成了数百个示范工程。热泵供热空调系统已成功地运用于奥运会场馆。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缓解能源危机,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和天然气供热,减轻环境污染和电网的压力,提出一种基于燃气机驱动的太阳能热泵的新型的供热系统,并研究其供热性能.方法利用TRNSYS及Simulink模拟仿真,分析不同参数的变化对系统供热性能影响的变化趋势和规律.结果模拟得到系统的制热能效比可达到4.76,一次能源利用率可达到1.96,当燃气压缩机转数取1 600~2 000 r/min时,系统供热性能和舒适性最好.结论基于燃气机驱动的太阳能热泵和已有的传统电驱动的太阳能热泵系统、空气源燃气热泵系统相比,在系统供热稳定性、节能及经济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土壤源热泵机组冬季供热性能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析热泵机组各部件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运行特征,建立了可快速准确地模拟热泵机组动态过程的数学模型,并对土壤源热泵系统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其结果与实验测试值吻合较好。实验和模拟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土壤源热泵机组的制热性能系数COPh基于为3.1左右,优于风冷热泵机组,是一项有效的节能技术。  相似文献   

8.
三热源内可逆热变换器比供热率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经典热力学分析方法的不足,根据热变换器的功能,投资等方面的特点,按照内可逆联合诺循环模型,利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方法,导出了吸收式热变换器比供热率与操作参数,比供热率与热学性能系数的优化关系,从而使优化结果兼顾了系统有能的合理性和与总传热面积相关的反映设备投资回报的经济性指标,对实际热变换器的优化和设计有更全面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植林  李明栋 《科技信息》2009,(16):297-298
目前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已经成为全人类面对并要加以解决的重大问题。在这种现实背景下,以环保和节能为主要特征的绿色建筑及相应的热泵供热空调系统迅速发展,而热泵技术正是新兴供热空调技术全面发展的缩影。在有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热泵技术的商业应用也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在能源紧缺的今天,除尽量减少没有必要的能源耗费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采用一些节能的新技术,开发节能新技术。而热泵供热由于其具有可再生资源高效循环利用,节能、环保、节水、节材等特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发研制,并已经形成产业化,我国热泵事业近几年已开始迅速发展,而且发展势头十分良好,国内许多高校与有关企业在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已联合开发出了中国品牌的热泵系统,并已建成了数个示范工程。例如海尔集团公司、南京宝鼎金诺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宇创电器科技有限公司等已经开发了国内热泵技术市场,并且热泵技术以形成相当的生产能力。尤其是海尔集团公司将热泵供热空调系统成功的运用于奥运会场馆建设中。可以预计,通过中国企业界的努力,完全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在短期内发展壮大中国的热泵供热空调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一种热驱动布朗热泵的热力学特性, 该布朗热泵由运动于周期性的锯齿势场中、受到外力作用并且沿空间坐标方向交替地与高、低温热源接触的布朗粒子构成. 考虑了由布朗粒子势能变化和动能变化引起的热流. 导出了布朗热泵的供热率、供热系数和输入功率的解析表达式. 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热泵的性能特性. 结果表明, 由于存在粒子动能变化引起的热流, 该热泵始终是不可逆的, 其供热系数达不到卡诺供热系数. 详细分析了外力、势垒高度、锯齿势场不对称度和高、低温热源温比等运行参数对热泵性能的影响. 得到了该布朗马达系统能作为一个热泵运行时外力和势垒高度的有效取值区间. 分析发现, 布朗热泵的性能强烈地依赖于以上特征参数, 适当地选取这些参数, 可以使热泵处于最佳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定空气源热泵无水地板采暖系统在华北地区的适用性,以一栋高层住宅楼为例,利用建筑能耗分析软件Dest对其进行逐时能耗模拟。通过经济性分析,并与燃煤锅炉集中供热采暖方式进行比较,得出无水地板采暖系统能源利用效率较高,其经济性随着煤价的提高而增加,采用峰谷电价可以更好地体现其经济性;并且确定了无水地板采暖系统在华北地区的节能经济区域。  相似文献   

12.
设计一种由太阳能供电、空气源热泵换热器与亭壁一体化的供暖岗亭.首先,建立一体化岗亭设备模型,并采用Matlab语言编制仿真程序,对岗亭进行性能模拟;然后,选取太原某日工况,对岗亭模型进行实验验证,并对其供暖季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亭壁蒸发器吸收室内外两侧空气热量、得热量比相同条件下,常规风冷蒸发器高31.41%;供暖季系统性能系数(COP)为3.22~4.96,平均COP值为4.18,高于常规风冷热泵,节能效果良好;供暖季太阳能发电量可满足岗亭热泵压缩机耗电量需求,证明岗亭可实现供暖零能耗.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供暖锅炉热效率低、供暖系统耗能大的原因,提出了节能和环保综合治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水源热泵通过消耗小部分的高品位能源实现低品位热能转换为高品位热能,是一种主要回收低品位余热的节能技术。基于?分析的方法,利用水源热泵回收低品位余热试验系统研究水源侧的进水温度及用户侧的出水温度对水源热泵性能及其?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热泵性能系数随着水源侧进水温度的增加而提高,?效率不断增大,提供给系统的能量越多,节能效果越明显;而热泵性能系数随着用户侧出水温度的增加而降低,?效率增大趋势愈来愈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系统(SAGSHPS)动态仿真模型,基于间歇负荷1(8:00-20:00末端开启)、间歇负荷2(18:00-次日7:00末端开启)和连续负荷(末端全天24h开启)条件,对大连地区SAGSHPS在整个供暖期内的运行过程分别进行逐时动态仿真,分析了3种典型动态负荷下SAGSHPS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冬季最冷日内不同负荷下,系统供暖运行方式不同.间歇负荷1下系统以地源热泵(GSHP)和太阳能热泵(SHP)交替供暖;间歇负荷2下系统以地源热泵供暖为主,只在入夜初期辅以太阳能热泵供暖;连续负荷下系统白天以太阳能热泵供暖,夜间以地源热泵供暖.整个供暖期内,蒸发器入口温度对热泵机组性能系数的影响高于对系统性能系数的影响;对于太阳能、地热能和电能对热负荷的贡献比例而言,蒸发器入口温度越高,太阳能对热负荷的贡献比例越大,地热能的贡献比例越小,而电能的贡献比例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国北方地区冬季采暖能源消耗日趋增大的问题,提出了采用一种新型的采暖系统--热泵系统进行采暖,并对各种热泵系统进行了分析比较,鉴于北方的气候特点以及地理条件,分析了选择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可行性,并推导了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可用能效率公式,找出了影响可用能效率的因素,通过计算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可用能效率,直观地突出了土壤源热泵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谷物干燥能耗高,粉尘、废热污染严重,干燥品质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连续型谷物真空干燥系统,该系统采用开式吸收式热泵回收利用谷物在干燥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及其汽化潜热,兼具低温真空干燥与热泵节能的双重优势。以连续型真空干燥滚筒实验为依据,设计了基于开式吸收式热泵的连续型真空干燥系统;建立了该系统的物质、能量守恒数学模型;并依托Aspen Plus软件对整个系统流程进行建模,分析了干燥压力、溶液热交换器效率、加热温度和稀溶液浓度对系统性能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及干燥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设计工况下系统COP为1.728 5,干燥能耗为3 346.92 kJ/(kg·H_2O),降低当前传统谷物干燥机能耗的37%;该系统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且节能效果显著。提高溶液热交换器效率、降低加热温度以及降低稀溶液浓度均能提高系统COP,降低干燥能耗。  相似文献   

18.
季涛 《潍坊学院学报》2011,11(6):116-120
本文采用现场总线监控技术将整个供暖系统中燃煤锅炉、泵房循环泵和公共建筑供热负荷分时段控制集成为一个监控系统。采用模糊PID控制技术优化锅炉运行风煤比,提高锅炉运行效率,采用智能分时分区流量控制技术实现大型公共建筑节能,采用气候补偿技术精确调节锅炉热功率输出。在保证供暖质量的前提下,采用系统节能的方式实现供暖系统最优节能。针对供暖系统电机节能改造带来的谐波污染问题,采用先进的电能质量控制节电技术消除了锅炉房配电系统的谐波污染,达到了节约热能、电能,并且提高电能质量的目的。现场实际运行表明,该技术可行有效,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二级网燃气调峰集中供热系统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由于室外气温变化引起热负荷波动和集中供热热源的供热量频繁变化,导致热源热效率下降、能源浪费.在二级网设置燃气调峰锅炉的集中供热系统,通过延长主热源燃煤锅炉在额定工况下的运行时间,以提高锅炉的平均运行效率.为优化此类系统,以运行能耗费用经济为目标,建立了单变量有约束非线性规划数学模型.以实际供热系统为例,确定了计算最佳一级网设计负荷占系统设计热负荷的比例、燃气调峰锅炉的最佳启动温度及调峰运行时间的方法,为该类型供热系统的设计与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内蒙古地区的蒙古包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实验测量和建筑能耗模拟软件DeST-h的仿真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从自然采光和建筑供暖能耗两方面分析蒙古包的现状,并研究窗地比和窗户材质对蒙古包的供暖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蒙古包的供暖能耗随窗地比的增大而减小,在窗户节能改造中宜采用大窗地比,在窗地比最大为0.0482时,采暖季热负荷指标相比传统蒙古包降低0.73 W?m-2;选取蒙古包窗户材质时,要综合考虑窗户的传热系数、遮阳系数SC值和太阳能得热系数SHGC等参数,在本文研究中高透低辐射玻璃的供暖能耗最小,相比采用普通6 mm单玻璃的传统蒙古包节省6.64 kW?h?m-2能耗,降低1.38 W?m-2热负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