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世纪,劲性骨架拱桥逐渐由钢筋混凝土拱桥发展而来.劲性骨架由半刚性骨架向钢管-型钢劲性骨架、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发展.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拱桥相比,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主要以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作为支架成拱.拱圈的施工阶段包括钢骨架的架设、管内混凝土的灌注、外包混凝土的浇注.总结了中国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讨论了各施工...  相似文献   

2.
大跨径劲性骨架钢筋砼拱桥拱脚、拱座局部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宜万铁路上一座大跨径劲性骨架钢筋砼拱桥的拱脚,对比了不同结构形式的拱脚构遣。并以莱一在建桥梁的拱脚和拱座为例,介绍了进行有限元局部分析时的两步分析法的优点及具体思路,采用大型通用工程软件用两步分析法计算分析了拱脚和拱座的局部应力分布特征及其传力特性,对该拱脚和拱座的结构构造及其细节的合理性作出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拱脚刚度缓慢过渡可以迅速降低集中应力峰值,保障传力顺畅;该拱脚和拱座结构受力状态安全,其结构构造可被借鉴应用于美似桥梁的工程设计中。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的施工监控理论和方法,对主要设计参数进行参数识别及敏感度分析,对实测值和理论值进行比较,通过误差分析提供的信息,对结构进行控制,成桥线性符合设计要求,达到控制目的。  相似文献   

4.
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为跨越山区峡谷的一种重要桥型,随着对更大跨径混凝土拱桥的需求日益迫切,首先就要解决将大体积量混凝土外包在劲性骨架上。在调查大量此类桥型基础上,总结出在浇筑外包混凝土时的几种调载方法,并列举出实际桥例证明其调载效果,得出不同调载方法的优劣及使用范围,及对大跨径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外包混凝土浇筑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劲性骨架法在施工时存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问题,以G352国道(正安段)净跨200 m上承式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箱拱渔塘特大桥为例,结合新型劲性骨架箱拱同时具备的两个要素:强劲骨架设计思路和劲性骨架带拱肋底板吊装施工工艺,阐述新型大跨径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箱拱的设计与施工.与传统劲性骨架箱拱相比,新型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  相似文献   

6.
赵晓燕 《科技资讯》2011,(5):125-125
桥梁工程中高墩施工是及其重要的一环,而劲性骨架又是桥梁工程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在钢筋固定、索塔施工导向和模板巩固方面具有很大作用,随着现代桥梁建设的复杂化,高架桥桥墩建设的频繁化,劲性骨架的研究在高墩施工中方面成为热门聚焦点,本文就从劲性骨架基本原理出发,结合劲性骨架特点,探讨其在高墩施工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混凝土徐变理论、变形协调、中值理论及平衡条件,并考虑混凝土的弹性后效及受四周约束作用的徐变特性,导出了混凝土徐变、收缩引起的截面应力重分布的表达式。公式简单,应用方便,并对万县长江大桥收缩、徐变模型试验进行分析,所得结果与模型试验较为吻合,同时指出了影响该桥型应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湛江海湾大桥主塔上塔柱施工过程为背景,介绍劲性骨架在弧线形塔柱施工中的设计及应用,对劲性骨架的施工工艺进行了研究.为劲性骨架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提出由型钢混凝土(SRC)顶底板和钢腹杆组成的新型组合拱结构(简称SRC -钢腹杆组合箱拱),可减轻结构自重和利用劲性骨架法施工,同时解决了混凝土拱桥向大跨径发展所遇到的自重大、施工难的两个瓶颈问题.以万县长江大桥为原型,进行420 m跨径SRC -钢腹杆组合箱拱桥的试设计,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与施工阶段的受力计算结果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某大桥主塔上塔柱为施工背景,详细地介绍劲性骨架在弧线形塔柱设计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劲性骨架的工艺特点进行重点阐述,以便为劲性骨架日后在桥梁工程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模态分析的基础上对大跨度拱桥进行模型降阶,以用于拱桥的减震控制设计。对大跨度拱桥模型降阶控制中控制模态的选择方法进行改进,提出按最大模态位移方法确定控制模态。该方法考虑外部激励的影响,克服了振型贡献率只考虑结构动力特性选取控制模态的缺点。以西藏尼木大桥作为算例,通过频域分析和时域分析来验证降阶模型的有效性。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要考虑多点地震激励的大跨度拱桥结构,采用最大模态位移的方法选择的控制模态更合理,从而得到的降阶系统也更符合原模型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大跨径拱桥极限承载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大跨径拱桥具有比弹性理论方法计算出的结果高得多的承载力问题,在分析拱桥极限承载力常用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拱桥结构具有形成"四铰"所必须的塑性条件,在达到四铰破坏以前,结构满足纵向和横向的压屈稳定条件,拱轴截面受压区极限应力图形可换算为矩形应力图形等基本假定,以四铰破坏为条件,推导出逐次逼近法计算大跨径拱桥的承载力计算公式,为大跨径拱桥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大跨径中承式钢箱系杆拱桥施工阶段稳定性,以西双版纳澜沧江黎明大桥为研究对象,建立全桥空间有限元模型对该桥进行施工阶段全过程稳定性分析,研究考虑初始缺陷的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风撑、临时风撑、吊杆非保向力和抗风缆索对结构施工阶段稳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工全过程中结构的稳定系数满足相应规范要求,考虑初始缺陷的几何非线性分析,结构的稳定系数降低7%~8%;考虑几何与材料双重非线性时,结构的稳定系数降低49.67%~52.05%,材料非线性对结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增加永久风撑数量能有效提高缆索吊装最不利施工阶段及拱肋合拢后施工阶段的稳定性,布设临时风撑能显著提升结构缆索吊装最不利施工阶段的稳定性,非保向力效应对中承式钢箱系杆拱桥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布设抗风缆索显著提升拱肋合拢后施工阶段稳定性。由此可见,施工阶段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较多,本研究可为同类型桥梁的施工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多自由度空间体系地震响应分析的基本理论,得到大跨度桥梁的空间地震响应分析方法,并运用线弹性有限元理论将其程序化,分析过程包括桥梁有限元建模、地震动的选择、动力时程分析等。以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三跨中承式连续钢桁架拱桥为例,分别研究大跨度钢桁架拱桥在一致激励和行波效应作用下的地震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此类型桥梁的拱肋,在一致激励下,纵向位移最大峰值出现在1/4中跨附近,中跨下拱肋左拱脚处的单元内力峰值最大;竖向地震动和行波效应对结构位移和内力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由于结构承受回填土压力,随着跨度增加,覆土波纹钢板拱桥的内力增幅较大,有必要对波纹板拱圈采取结构加强措施.基于跨径为16m的圆弧拱桥,采用混凝土复合加强肋方案对拱圈进行加强,分别建立了未加强、拱脚部位加强、沿拱圈环向加强和沿拱圈与横向的双方向加强等4种考虑土结相互作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和对比分析了4种情况下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特点.结果表明,覆土波纹钢板圆弧拱桥应力分布不均匀,对受力最大部位的拱脚采取局部加强措施能够显著改善结构的受力性能;环向加强措施改善了结构受力性能,但结构整体性较差;双向加强措施的改善效果明显,且有利于提高结构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依托攀枝花市新雅江大桥工程,探讨分析了大跨径钢筋混凝土箱形拱桥采用无支架施工用于该桥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措施及重点难点技术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为同类桥梁施工方案的选择、吊装系统的设计、拱箱吊装合龙精度的控制及单肋合龙稳定性的控制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基于随机振动理论,研究了大跨度拱桥在行波激励作用下的平稳随机地震响应特性,揭示了地震视波速及场地条件对大跨度拱桥的地震响应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行波效应和地震场地条件对大跨度拱桥地震响应影响很大,随着地震视波速减小主拱圈内力表现为递增趋势,当视波速为50m·s-1时拱脚弯矩较一致激励增大了84%;随着场地刚度减小主拱...  相似文献   

18.
基于逻辑框架法的工程监理项目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已有后评估方法分析的基础上,得出逻辑框架法优势;结合工程监理项目,研究了工程监理项目后评估流程,包括后评估的内容和范围、专家选择、指标体系建立、实施步骤及评估反馈等问题;用逻辑框架法对某监理项目实施后评估,并对后评估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依据某大跨径拱桥全桥气弹模型风洞试验,研究了不同风偏角下结构的横向风荷载响应。试验对模型的动力特性和静力刚度进行了测定,并采用紊流场模拟桥址处的风环境,进行了0°~90°风偏角下不同风速的试验。试验验证了该拱桥的气动安全性。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当风向为正横桥向时,桥梁结构的风作用处于最不利状态,结构关键位置随风偏角的增大而增大;斜风向下桥梁实际风荷载效应比采用三角函数分解方法叠加得到结构风荷载效应更为不利。  相似文献   

20.
 跨海大桥是最需要考虑节约资源和进行环境保护的桥梁,而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是世界上设计的桥梁中占用跨海通道资源最节约型的大桥,是跨海大桥设计的首选桥型。通过对国内外已建或在建的跨海通道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的调研,论述了部分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的结构设计关键技术,分析了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的钢梁和斜拉索的耐久性,并结合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的结构特点,对比了适用于大跨度公铁两用大桥斜拉桥的结构体系和桥面布置,指出了影响公铁两用斜拉桥跨度增大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